資源簡介 重力一、教材分析本節(jié)是在學習了力的概念,力的描述以及彈簧測力計的使用之后,進一步學習來自地球的力即重力。本節(jié)內容由“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點——重心”四部分構成。本節(jié)內容也為之后受力分析以及力的合成與分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此可以說本節(jié)內容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過渡句)知道了教材特點,我們再來了解一下學生特點。也就是我說課的第二部分:學情分析。二、學情分析我所面對的是八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也能做出簡單的邏輯推理。從認知狀況來說,學生對物體會下落、水會往低處流等現(xiàn)象已習以為常,但他們并不能給出十分科學的解釋。因此我會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學生認知水平上的不足,通過設置疑問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過渡句)基于以上的教材特點和學生特點,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力圖把傳授知識、滲透學習方法以及培養(yǎng)興趣和能力有機的融合在一起,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三、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知道g=9.8N/kg和它所表示的物理意義。【過程與方法】通過分析實驗數(shù)據,學會信息處理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觀察和實驗,培養(yǎng)學生交流合作以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過渡句)在教學目標設立的基礎之上,我設立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四、教學重難點【重點】重力的大小及其表示的物理意義。【難點】實驗探究重力大小和質量的關系。(過渡句)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的選取也至關重要五、教學方法結合教材特點,學情特點,本節(jié)課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小組討論法、實驗法。(過渡句)接下來就是我本次說課的重點教學過程的設計。六、說教學過程首先是導入環(huán)節(jié):我采用游戲導入與多媒體導入相結合的方式導入新課。我會先找?guī)孜煌瑢W分別進行踢毽子、托籃球、倒水等活動。之后給學生播放幾個錄像片段(課件:樹葉飄落、高山流水、羽毛球運動、下雨。)我會讓學生思考這些活動和現(xiàn)象有什么共同特點 學生根據觀察很容易能回答出這些物體都會下落。之后繼續(xù)提問讓學生思考物體下落的原因,這時順勢導入課題——來自地球的力。【設計意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讓學生經歷活動并通過多媒體觀看生活實例,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快速把學生的注意力拉到課堂學習中來。設立疑問,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利于之后教學過程的展開。】之后是新課講授環(huán)節(jié):對于第一個知識點重力,我會結合導入時提出的問題,讓學生討論物體下落的原因,在討論的基礎上,師生共同總結出重力概念: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能夠使物體下落的力。之后我會向學生補充牛頓受到蘋果從樹上落下的啟發(fā)而開始探究萬有引力定律的故事。緊接著讓學生思考以下兩個問題:(1)下落的蘋果受什么力 (2)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分別是什么 學生經過討論回答后,我會與學生共同總結出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設計意圖:知識講解與科學故事相結合,由自然現(xiàn)象引出重力概念,使學生感覺自然,易于接受。通過牛頓的故事,啟發(fā)學生留意生活細節(jié), 從生活走向物理。】接下來是實驗探究部分,探究物重與物體質量的關系。我會先給學生講解可以通過彈簧測力計來測量重力大小,順帶回顧其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項。為了方便學生提出猜想,我會先給學生發(fā)一大一小兩個蘋果,讓學生拿在手里感受哪個更重,緊接著詢問兩個蘋果的質量關系。然后提出問題:重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有什么關系 學生通過對以上問題的討論思考的討論很容易得出猜想:重力的大小與質量有關,質量越大,重力越大。接下來讓學生思考如何設計實驗。為了方便學生展開設計,我會先讓學生思考實驗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 需要哪些實驗器材 怎樣測量 然后在學生制定計劃設計實驗的基礎上,適當補充自己的意見,形成如下實驗方案(1)需測的物理量: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2)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質量為50g的鉤碼一盒(3)實驗步驟和記錄【設計意圖: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魚,不光要教會學生知識點,還要幫助學生得到思想上的提升。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提出猜想,培養(yǎng)學生邏輯推理能力。】之后讓學生根據實驗方案,選擇實驗器材,分小組進行實驗。這時我會巡視,指導學生解決實驗中出現(xiàn)的臨時問題。小結: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