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理解浮力產生的原因掌握稱重法測浮力學會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掌握阿基米德原理1. 浮力的產生、大小的測量2. 阿基米德實驗探究3. 阿基米德計算浮力概念1.定義: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它豎直向上的托力叫浮力;2.施力物體:液體或氣體;3.方向:浮力的方向總是_________浮力產生的原因1.浮力是由于液(氣)體對物體向上的壓力大于向下的壓力而產生的,向上、向下的壓力差就是浮力.2.壓力差法求浮力根據液體壓強的特點可知,物體下表面受到的液體向上的壓力比上表面受到向下的壓力大,這就是物體會受到浮力的原因,即 ,可見浮力并不是一種新的性質的力.稱重法求浮力 :__________ ;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結論:1. 由圖 A、D、E 圖可知,在排開液體的體積相等時,_______越大,浮力越大;2. 由圖 A、B、C 圖可知,在液體密度相等時,_______________越大,浮力越大.注意:浮力大小與物體的重力、密度、體積大小、浸沒的深度等均_______.阿基米德原理1.內容:浸入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2.公式:F 浮 = G 排 .3.推導式:F 浮 = G 排 = ________ =___________.F 浮—物體所受浮力—牛頓(N); G 排—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牛頓(N);ρ 液—液體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V 排—排開液體的體積—立方米(m3)4.適用條件:液體和氣體5.當物體_________在液體中時,V 排=V 物;當物體的一部分浸入液體中時,V 排 < V 物 ,V 物=V 排+V 露浮力+壓強結合題型一:判斷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變化(柱形容器)解法一:求液體變化的高度請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A.浮力只需要放入液體中即可產生 ( )B.插入水底的木樁依舊受到浮力的作用 ( )C.浮力的施力物體是液體或氣體 ( )D.橡皮泥小船可以浮在水上,揉成球則會沉底,說明浮力大小與形狀有關 ( )E.物體在上浮過程中受到浮力的作用,在下沉時不受到浮力作用 ( )F.木塊在浮出水面過程中,速度越來越快,說明浮力越來越大 ( )G.重力為 1N 的水,最多可對物體產生 1N 的浮力 ( )H.浮力在完全失重的太空之中依舊可以產生 ( )D.浮力就是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力的合力,合力的方向就是浮力的方向如圖所示,a、b 是兩個體積相同又能自由移動的物體,c、d、e 是容器自身凸起的一部分,現往容器里注入一些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 物體受的浮力小于 b 物體B.a 物體受的浮力等于 b 物體C.d、e 部分受浮力,c 部分不受浮力D.c 部分受浮力,d、e 部分不受浮力如圖所示,Q 為銅制零件,其上部為邊長 L=0.2m 的立方體,下部為邊長 l=0.1m 的立方體.Q的下表面與容器底部粘合,且水面恰好與 Q 上表面相平,則零件所受的浮力為_______ (g 取10N/kg).篆刻社團的小柯,對篆刻印章的石頭的密度進行測量,相關過程及數據如圖,則石頭的密度為_____ g/cm3,再將它浸沒在燒杯中的水里,石頭受到的浮力為_____ N.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時,同學們提出了如下的猜想:A.可能跟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有關 B.可能跟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C.可能跟液體的密度有關 D.可能跟物體的密度有關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他在彈簧測力計下端掛一個鐵塊,依次把它緩緩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這一過程中:(1)鐵塊從位置 1→2→3 的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_____,說明鐵塊受到的浮力_____;從位置 3→4 的過程中,鐵塊受到的浮力___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2)通過以上實驗可以驗證上述猜想_____是正確的.(填上面猜想的字母)(3)如圖乙所示把新鮮的雞蛋放在水中會下沉.陸續向水中加鹽并輕輕攪拌,你會發現雞蛋_____,這種現象說明了上述猜想_____是正確的(填上面猜想的字母).如圖所示:A 為木塊,B 為鋁片,C 為鐵球,而且 VA=VB=VC,把它們都浸沒在水中,則它們受到的浮力 FA、FB、FC之間的關系是( )一長方體鐵塊按圖所示,從下表面與液面剛剛接觸時下放至圖中虛線位置,能大致反映鐵塊下降過程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F 浮與鐵塊下表面浸入液體深度 h 深關系的圖象是( )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下端懸掛一高度為 l、質量為 m 的圓柱體,它在水中受到最大浮力為mg/2,圓柱體下表面剛剛與水面接觸到全部浸沒后,測力計示數F拉及圓柱體所受的浮力F浮分別與浸入水中深度h關系圖正確的是( )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實驗中,(1)如圖 1 所示,取一鐵塊,把它掛在彈簧測力計的掛鉤上慢慢浸入水中直至鐵塊即將觸及容器底部.此過程中,鐵塊受到浮力大小的變化是_____________ .(2)探究“浮力大小與排開水的重力關系”有以下幾個步驟:①如圖甲,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石塊的重力為 F1;②如圖乙,把石塊浸入盛滿水的溢杯中,用該燒杯承接從溢杯里被排出的水,當石塊全部浸入水中時,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F2;③如圖丙,用彈簧測力計測出該燒杯和排出的水的總重力為 F3④如圖丁,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空燒杯的重力為 F4;.你覺得最合理的實驗順序是_____________ (用甲乙丙丁表示),實驗中測得石塊所受的浮力為_________ (用 F1、F2、F3、F4 表示),排出水的重力為__________ .根據該實驗的測量數據,可得出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與排開水的重力的定量關系是:_____________ .(3)若圖丙中溢水杯里的水沒裝滿,將導致本實驗測量的 F 浮 _____G 排.(選填“>、< 、 =”)(4)小明同學用小木塊進一步探究了漂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遵循阿基米德原理.但實驗過程中有一個步驟與上圖明顯不同,這個步驟是 _____________ (選填代號即可).如圖甲,將上方有彈簧測力計懸掛的圓柱體級慢浸入盛水的燒杯中,直至圓柱體全部浸入水中,此過程彈簧測力計示數 F 與圓柱體下降高度 h 的關系如圖乙(g 取 10N/kg,不考慮液面的變化),求:①圓柱體受到的重力是_________;②圓柱體受到的最大浮力是________;③圓柱體的體積是________;④圓柱體的密度是________;⑤若燒杯的底面積為 120cm2,則浸沒時液體對燒杯底部的壓強增大了_____Pa.某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端,在空氣中稱量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6N,按照如圖所示的方式將該物體浸沒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仍為 6N,則該物體此時受到的浮力為_____ N,該物體的密度為_____ kg/m3( 已知水的密度為 1.0×103kg/m3,滑輪與繩重不計).如圖所示,臺秤上放置一個裝有適量水的燒杯,已知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為800g,杯的底面積為100cm2,現將一個質量為600g,體積為400cm3的實心物體 A 用細線吊著,然后將其一半浸入燒杯的水中(燒杯厚度不計,水未溢出).求:(1)物體A所受到的浮力;(2)物體A一半浸入水中后,水對燒杯底部壓強增大了多少?(3)物體A一半浸入水中后,燒杯對臺秤表面的壓力和壓強分別是多少?浮沉條件的判斷判斷物體沉浮的條件(教師課上自行推導)兩個物體的浮沉情景判斷——不同物體在同一液體浮沉判斷1.解題技巧(1)浮力大小的比較①一般給物體體積相等的條件,用公式法:F 浮 = G 排 =ρ液 V 排 g ;②當公式法行不通的時候,且條件給出質量相等時,利用沉浮條件:漂浮和懸浮 F 浮=G 物;沉底 F 浮(2)密度、體積質量大小比較①利用沉浮條件判斷物體的密度大小,漂浮:ρ液>ρ物;懸浮:ρ液=ρ物 ;沉底:ρ液<ρ物 ;②利用公式m=ρv;2.分析判斷甲 乙(1)如圖所示,三個體積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小球,分別靜止,則:①三個小球的密度大小:_________________ ;②三個小球的質量大小:_________________ ;③三個小球所受浮力大小:_________________ ;(2)如圖所示,三個質量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小球,分別靜止,則:①三個小球的密度大小:_________________ ;②三個小球的體積大小:_________________ ;③三個小球所受浮力大小:_________________ ;三個相同的輕質彈簧,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另一端分別與三個體積相同的實心球相連,向容器內倒入某種液體,待液體和球都穩定后,觀察到如圖所示的情況,乙球下方彈簧長度等于原長,這三個球受到浮力的大小關系是_______(選填字母);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這三個球的密度大小關系是_______(選填字母) A.ρ甲<ρ乙<ρ丙 B.ρ甲>ρ乙>ρ丙 C.ρ甲=ρ乙=ρ丙其中_______球(選填“甲”“乙”“丙”)的密度與液體密度相同。如圖甲所示,燒杯里盛有 6℃的水,小球在水中恰好懸浮.經研究發現,水的密度隨溫度的變化如圖乙所示.現在燒杯四周放上大量的冰塊,在燒杯內水的溫度下降到 0℃的過程中,假設小球的體積始終不變,關于小球的浮沉情況判斷正確的是( )A.先下沉然后上浮B.先上浮然后下沉C.浮力變小,一直下沉D.浮力變大,一直上浮一個重為 2N 的蘋果漂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為______N,往水中逐漸加鹽,蘋果受到的浮力將______.如果將露出水面的部分切掉,則剩余部分會______ (“下沉”/“漂浮”/ “懸浮”)A、B 體積相同,B、C 質量相等,將它們放入水中靜止 A 漂浮、B 懸浮、C 沉底.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 所受的浮力一定大于 B 所受的浮力B.B 下表面所受的壓力一定小于 A 下表面所受的壓力C.C 所受的浮力一定小于 B 所受的浮力D.C 所受的浮力一定小于 A 所受的浮力如圖所示,將蘋果和梨子放入水中后,蘋果漂浮,梨子沉底.若蘋果的質量、體積及受到的浮力為 m1、V1 和 F1,梨子的質量、體積及受到的浮力為 m2、V2 和 F2,現有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1)若 m1>m2,則 F1 一定小于 F2 (2)若 m1=m2,則 F1 一定大于 F2(3)若 V1=V2,則 F1 一定小于 F2 (4)若 V1>V2,則 F1 一定大于 F2.A.(1)(3) B.(1)(4) C.(2)(3) D.(2)(4)A、B 是兩個質量完全相同的實心長方體,輕輕放入水中后,靜止時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兩物體的密度大小關系是:ρA>ρBB.兩物體受到水的浮力大小關系是:F 浮 A<F 浮 BC.兩物體排開水的體積大小關系是:V 排 A=V 排 BD.兩物體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大小關系是:pA>pB體積相同的銅、鐵、鋁和木四個小球,放入水中靜止時如圖,已知這四個小球的密度關系是ρ 銅>ρ 鐵>ρ 鋁>ρ 水>ρ 木頭,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 鋁球、木球一定是實心的,銅球和鐵球一定是空心的B. 四個小球所受的浮力關系是:F 銅>F 木頭 >F 鐵=F 鋁C. 四個小球的重力關系是:G 鋁>G 鐵>G 木頭>G 銅D. 四個小球的質量關系是:m 鋁>m 鐵>m 銅>m 木頭向一個輕質塑料瓶中裝入密度為 ρA的液體后密閉,把它分別放在盛有密度為ρ甲、ρ乙兩種液體的容器中,兩容器內液面剛好相平,且瓶底和瓶口均相平.若塑料瓶在甲、乙兩種液體中所受浮力分別為F 甲、F 乙,甲、乙兩種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分別為 p 甲和 p 乙,如圖所示,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p 甲>p 乙,F 甲=F 乙 B.p 甲<p 乙,ρ 乙>ρ甲C.p 甲>p 乙,ρ乙<ρ甲 D.p 甲=p 乙,F 甲=F 乙如圖所示,小船和石塊一起漂浮在水中,將石塊從船中取出放入水中后,你觀察到的現象是水面________ 。如圖所示,一只漂浮在水面上的碗中裝有若干石子。現將石子全部投入水中后,水面將A.保持不變 B.升高一些 C.降低一些 D.都有可能如圖所示,將兩塊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實心球形和碗形,分別先后兩次放入相同的一杯水中,靜止時甲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乙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_______杯中水面升高得多.如圖所示,將木塊 A 和金屬塊 B 按甲、乙兩種不同的方式放在同一杯水中,則木塊受到的浮力F甲______ F乙;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p甲_____p乙(均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有兩個完全相同的溢水杯甲和乙、杯中裝滿了水,將兩個體積相同、材料不同的實心小球A和B分別放入溢水杯中。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小球A的質量小于小球B的質量 B.小球A受到的浮力等于小球B受到的浮力C.甲杯對桌面的壓強等于乙杯對桌面的壓強 D.水對甲杯底的壓強等于水對乙杯底的壓強所示,小球在裝滿淡鹽水的溢水杯中處于懸浮狀態,下列對實驗現象分析正確的是( )A.小球可以懸浮在液體內任何位置,因此小球在液體內部所受的壓強處處相等B.往杯中加入清水,小球因浮力變小而下沉,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強變小C.往杯中加入適量鹽,小球因浮力變大而上浮,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強不變D.往杯中加入適量鹽,小球因浮力變大而上浮,最后漂浮,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強變小如圖甲所示的圓柱形容器中裝有適量的某種液體,現將密度為的正方體木塊放入容器中,木塊靜止時露出液面的體積與浸入液體的體積之比為;在木塊上表面輕放一個物塊,的上表面剛好與液面相平,如圖乙所示.若將物塊單獨放入此液體中,它靜止時將( )懸浮漂浮沉底D.無法判斷水平桌面上,甲、乙、丙三個同規格容器內裝有不同液體,小明將完全相同的三個小球分別放入三個容器內,小球靜止時狀態如圖所示,此時三個容器中的液面相平。三個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大小關系是( )A.p甲=p乙=p丙B.p甲>p乙>p丙C.p甲>p乙=p丙D.p甲如圖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容器甲為圓柱形,容器乙為圓錐形,甲乙兩容器本身的質量和底面積都相同。裝入相同深度的水后再各放入質量和體積都相同的木塊,如圖丙、丁為放入木塊后的情形。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放入木塊前,兩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相等,兩容器底受到水的壓強相等B.放入木塊前,由于甲容器中的水多于乙容器,所以甲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壓力大于乙容器C.放入木塊后,兩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壓強相等,兩木塊受到水的浮力相等D.放入木塊后,丁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壓力大于丙容器底所受水的壓力如圖甲所示,高為10cm的長方體金屬塊在細繩豎直向上的拉力的作用下,從水中開始一直豎直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上升到離水面一定的高度處,圖乙是繩子拉力F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根據圖像信息:(1)該金屬塊重力的大小為多少?(2)浸沒在水中的金屬塊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多少?(3)該金屬塊的密度是多少?如圖所示,將一個生雞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燒杯中,然后逐漸向水里添加食鹽并輕輕攪動,觀察發生的現象.圖中大致反映雞蛋所受浮力的大小 F 浮與液體密度 ρ 液關系的圖象是( )如圖所示,把體積為 300 cm3、密度為 0.8×103kg/m3 的木塊浸沒在水中后放手,木塊先上浮,最終漂浮于水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g=10N/kg,ρ水=103kg/m3):( )A.木塊漂浮時受到的浮力是 3NB.木塊上浮過程中,露出水面前受到的浮力變小C.木塊浸沒與木塊漂浮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一樣大D.如果把漂浮木塊露出水面部分切去,余下部分仍將漂浮某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測量鹽水的密度,已知木塊的重力為 2.4N,體積為400cm3,當木塊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2.0N,g=10N/kg,鹽水密度是_____ kg/m3;若剪斷細繩,木塊最終靜止時所受浮力是_____ N(一切摩擦與阻力均忽略不計).用彈簧測力計豎直掛一鐵球,當鐵球露出水面2/3 體積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為 4N;當鐵球浸入水中 1/2體積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為 1N,取下該鐵球放入水中,鐵球靜止時受到的浮力是 ( )A.18N B.14N C.8N D.10N水平臺面上有兩個同規格燒杯,分別盛有甲、乙兩種液體,將兩個完全相同的物體A、B 分別放入兩杯中,靜止時如圖所示,甲、乙液面剛好相平,此時,設A物體受到的浮力為F 浮 A,甲液體對燒杯底部的壓強為p甲;B物體受到的浮力為F 浮 B,乙液體對燒杯底部的壓強為p乙,則A.F 浮 A=F 浮 B,p 甲>p 乙 B.F 浮 A=F 浮 B,p 甲<p 乙C.F 浮 A<F 浮 B,p 甲>p 乙 D.F 浮 A<F 浮 B,p 甲<p 乙如圖所示,杯中盛有清水,一長方形木塊漂浮于水面,其下用細線系住一實心鐵球,那么( )A.鐵球處于懸浮狀態,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鐵球重力B.木塊所受到的浮力小于它排開水的重力C.若剪斷細線,木塊上升過程中,下表面受到的壓力減小D.若剪斷細線,鐵球下沉過程中,鐵球受到的浮力減小兩個容器中分別盛有甲、乙兩種不同的液體,把體積相同的 A、B 兩個實心小球放入甲液體中,兩球沉底;放入乙液體中,兩球靜止時的情況如圖乙所示。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小球 A 的質量小于小球 B 的質量 B.甲液體的密度小于乙液體的密度C.小球 A 在甲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乙液體中的浮力D.在甲液體中容器底對小球 A 的支持力小于對小球 B 的支持力一個邊長為10cm的立方體木塊,細線的一端跟木塊底部相連,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如圖甲所示(容器高比細線與木塊邊長之和大得多),現向容器中慢慢加水,如圖乙所示。用F浮表示木塊受到的浮力,用h表示容器中水的深度.則圖丙可以正確描述F浮隨深度h變化的關系圖象。(g取10N/kg) (1)當F浮=4N時,木塊處于______(填“漂浮”、“懸浮”或“下沉”)狀態。(2)木塊的密度為多少?(3)水對木塊所做功是多少?小金學了浮力的知識后,想制造一臺浮力秤,他將一段密度為 0.5×103kg/m3,粗細均勻的木料,先進行不吸水處理,再將其豎立水中,如圖所示,這段木料長為 40cm,橫截面積為 0.m2,其上表面可以作為秤盤(g=10N/kg),問:(1)質量為 0 的刻度線的位置在哪里?(2)距離上表面 10cm 處的刻度對應的質量為多少?為了給立方體實心工件表面均勻地涂上某種油,需要用豎直向下的力 F 把漂浮在油面上的工件緩緩地壓入油內,如圖甲所示.收集有關數據并處理獲得:工件的下底面與油面的距離為 h,力 F 與 h 大小關系如圖乙所示,小明覺得圖中 CB 的延長線 BA 段是沒有意義的.老師告訴他,力 F 為負值時,表明它的方向與原來的方向相反了.(1)分析 BC 段:隨著 h 的增大,工件所受的浮力大小將_________,油對工件下底面的壓強大小將_________(以上兩空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2)若 A 點的坐標為(﹣400,0),則從圖象分析可知工件的重力大小是 _________N;(3)通過分析和計算可知,這種油的密度為_______ kg/m3,該工件的密度為______ g/cm3(g=10N/kg)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一輪復習答案聲光專題1-4、DDDC 5、6406-10、BACAA 11、響度 音調 音調 響度 12、B13、ABFGHI CDEJ14、A 15、42.5 16、D 17、CEFH ADG BI18-22 BCDAD 23-25 BDB 26、乙、ac/b 27、D28、變小 不變 圓 不變 減弱29、實像 光的直線傳播 樹蔭下的光斑 蠟燭靠近小孔 C30-33 B B A 第一二組34、鏡面 不點燃 從不同角度觀察 C 避免實驗偶然性,得出普遍規律;不變。0.435、凸面鏡 縮小 相同 發散36、藍 藍 紫外線 綠 37-39、ADB 40略課后作業1-7 DBBABDA8、C 4500 不能 真空不能傳聲 A透鏡專題例1 ××√√×××例2 acd be11 ADDCCCADC例12 圖略13、20cm 15cm14-20 CADCCCA 21-24 CABC25、倒立放大的實像 D 遠離 4 第2次實驗可知,焦距等于10cm,當物距小于10cm,光屏上不成像。26、10.0cm 蠟燭與光屏的距離小于4倍焦距 1 2 能 遠離 左 > 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5.20cm 一倍焦距①③ ③ ① 10.0cm 平面鏡成虛像,無法在光屏上成像28-31 DBBC32、會聚 凸透鏡 正立放大的虛像 放大鏡 倒立縮小的實像 遠離 靠近34 C35 倒立縮小 實 焦距 焦距 C 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等36 左 主光軸 投影儀 物距略大于一倍焦距,光具座不夠長 小于 遠視眼 像大小不變,亮度變暗倒立縮小 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 便于比較物象大小關系 < 不能 不能 能看到課后作業6 CBBDDD大于 虛 遠離 放大 靠近 縮小主光軸 倒立 10 投影儀 上 C將外筒左右移動 依然清晰 ② 幻燈機 B熱學專題例1 左 0℃ 100℃ 熱脹冷縮 細 大例2 D例3 水在0℃~4℃之間溫度升高但體積減小 酒精 乙例4 初吻 泡沫材料 兩瓶水降低相同溫度,比較所需要的時間 C -6.4℃~112.8℃例5 CJ L K BDG EI AFH6-10 CACDB11、小水珠 壺嘴附近溫度高,水蒸氣不容易發生液化 甲12- 14 CCC 15、凝固 橄欖石16-17 DB 18、汽化 放出19-24 ACDCCA 25、蒸發 溫度 流動速度 表面積 相等 ADE26、14 90% 6.4 干球溫度計示數越大,相對濕度越大27 自下而上 不變 A 水蒸氣 98℃ 不等于 不可行 熄滅酒精燈石棉網的余溫大于水的沸點 2 相同28 自下而上 94 液化 給燒杯加蓋 99 低于 水的初溫低 湯吸收的熱量小于釋放的熱量1 3 相同條件下,液體溫度越高,蒸發速度越快 不能 沒有控制液體質量相同29 聲能集中 汽化 吸熱 D B 76% 小于30-35 CCDDAD 36重力的作用 帶電體可以吸引輕小物體37-38 BC課后作業:例1 A例2 BGI例3 D例4 液化 小水珠 水珠 升高 在鐵板上放冰塊 乙例5-例8 AAAC力學基礎例1 ××√√××××例2 B 例3、②③⑤⑦ ①④⑥ 4-6 CDB 例7 右 空氣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0 DD 例10 力的作用的相互的 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 由于運動員具有慣性例11 ×√×√×××例12-18 DBABCDC 例19 10cm 5cm B A 22.5N 10N 12cm 30cm例20 0.2m 20 l2 例21 ×××√√××××√×例22 BDA 例25 圖略例26 使小車到達水平初速度相等 D 慢 勻速直線運動 不需要 B 例27 B例28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作用效果與作用點有關 一樣大例29-30 AC 例31 慣性 不會例32 長 BD 不是 C 例33 小 低 支撐面積 下 分開 h/s課后作業例1 C 例2作用點 重力 3-4 BC 例5 耐磨性強 增大質量 慣性 例6 右 左 水例7 < < 延長物體受力的時間 時間 小 緩沖 減小 D第5講 力學進階例1-9(DE)CABCDCAD例10小木塊與水平面有摩擦 平衡 重力 同一物體 不能 沒有控制兩個力的方向相反可靠 拉 重 拉例11 ×××××√√× 例12 ACB 例13 BCDD 例17 5N 保持靜止 3N例18 120N 5N 豎直向下 25N 50N 例19 0N 15N例20 0N 18N 18N 例21 3N 5N 5N 例22 5N 左 10N例23 勻速直線 二力平衡 B D 變小 A 不一定 水平向右 長木板例24 5N 靜止 加速 例25 沒有沿水平方向拉動 勻速直線運動 壓力大小 2 3不需要 右 2.8N 不同的鞋質量不同,對水平面的壓力不同能 乙鞋對水平面壓力小而摩擦力大,說明乙更粗糙27 CC 例28 圖略33 BDACB 例34 D 0 非平衡 1N例35 1250N 5 40N課后作業1-2 CC 例3 滑動摩擦力 拉力 不需要 例4 不需要例5 5 6 不變 例6 50 16 例7 D 例8 ④ m4g 二力平衡 難以控制滑塊恰好做勻速直線運動 水平向左 偏小 小 2第6講 固體和液體壓強例1 凹陷程度 轉換法 受力面積 乙丙 = B D例2-3 A B 例4 2000Pa 例5 1250 250 75例6 4:1 8:1 例7 B 例8 2:3 1:3 例9 < < =例10-15 A C B B B B例16 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大小 B 在液體密度一定時,液體越深,壓強越大 丙、丁不變 不可靠 沒有控制金屬盒到液面的深度不同 錯誤20 C < < D 400 600 12例21-22 CC例23 (1)P甲= P乙= P丙 F甲=F乙=F丙 F’甲(2) P甲> P乙> P丙 F甲>F乙>F丙 F’甲=F’乙=F’丙(3)F>G F=G F例24-29 DCCCCB 例30 連通器 增大 大于課后作業1-8 DBCABACD作9 = > >作10 ρA=2ρB 2/3L 作11 減小受力面積 增大 變大 不變作12 不是 不是 減小 減小 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 3750第7講 氣體和流體壓強例1 ABCEFGI 例2 D例3 760mm 10.3 變小 4.5*106 內外都有大氣,壓強差為0例4 745 乙丙 例5 A 例6 AB 關閉 A A 大氣壓 B 圓筒例7 B 例8 下 大 B 例9-10 BB例11 活塞 排除內部空氣,減小實驗誤差;剛好被拉動;變小;乙,大氣壓強一定,受力面積越大,壓力越大,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越大,超過量程。 有刻度部分的長度L/cm1.2*105 活塞與筒壁之間存在摩擦力;取下注射器頂端橡皮帽;1*105(G1+G)/2s例12 測量吸盤半徑r P=mg/πr2 吸盤內有空氣 測量塑料吸盤的半徑r有誤差例13 BCA 排除內部空氣,減小實驗誤差 不能 小一些例14 P=F/s 刻度尺 開始滑動 有刻度部分長度L/cm 5*10-5 0.9*105c 越大 960/V 9.6例15-17 A DC 例18 減小 大氣壓例19 流速越大 壓強越小;減小;不會;> <例20 A和C A和C 小 Svt Sv 反比 轉速 橫截面積 A例21 (1)快;(2)C;(3)增大;(4)壓力差。例22例23課后作業×√×××√×2-5 DCBD 6、大 小 左7、P=F/S 氣體排不干凈;估測拉脫吸盤所需的拉力誤差比較大防止外界氣體進入 氣壓計小于 a 400 齊平 小于 下降至與外側頁面齊平活塞 二力平衡 B 1.2 1.008*105浮力基礎例1 ××√××××××例2 D 例3 60N 例4 3;0.2例5 減小 變大 不變 B 上浮 C8 C CA例9 先變大后不變 丁甲乙丙 F1-F2 F3-F4 F1-F2 =F3-F4 > ②例10 9N 6N 6*10-4 m3 1.5*103 Kg/m3 500Pa例12 2N 200Pa 200Pa例13 C A 乙 例14 B 例15 2N 不變 漂浮20 CCBCB 21、下降 22 C 23 小于 乙25-B B B B D30 54N 20N 2.7*103課后作業1-2 CD 4、1.1*103 2.4N5-8 CADC9、(1)我們結合圖丙將木塊的各個狀態分解出來,當F浮=4N時就是水面上升到線剛好伸直,而此時線對木塊沒有拉力,由此可知,此時為漂浮狀態(F浮=G=4N)。(2)木塊的質量m===0.4kg,木塊體積V=(10cm)3=1000cm3=1×10-3m3,木塊的密度ρ===0.4×103kg/m3。(3)由分析可知,當F浮=4N時木塊開始上升,到25cm木塊浸沒,則木塊停止上升時的高度時h=25cm-10cm=15cm=0.15m;則浮力對木塊所做的功W=F浮h=4N×0.15m=0.6J。10、(1)質量為0的刻度線的位置在距離下表面20cm處;(2)距離上表面10厘米處的刻度對應的質量為10kg。11、(1)變大;變大;(2)工件的重力為400N;(3)油的密度為800;該工件的密度為0.32g/cm3。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一輪復習答案.docx 中考物理一輪復習 第8講 浮力基礎.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