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八章 運動和力考點精講1.牛頓第一定律(1)內容: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2)牛頓第一定律不可能簡單的從實驗中得出,它是通過實驗為基礎、通過分析和科學推理得到的。(3)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慣性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4)探究牛頓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讓小車從同一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車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5)牛頓第一定律的意義:①揭示運動和力的關系。②證實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③認識到慣性也是物體的--種特性。2.慣性(1)慣性:一切物體保持原有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做慣性。(2)對“慣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①“一切物體”包括受力或不受力、運動或靜止的所有固體、液體氣體。②慣性是物體本身所固有的一種屬性,不是一種力,所以說“物體受到慣性”或“物體受到慣性力”等,都是錯誤的。③要把“牛頓第一定律”和物體的“慣性”區別開來,前者揭示了物體不受外力時遵循的運動規律,后者表明的是物體的屬性。④慣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們有時要利用慣性,有時要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但并不是“產生”慣性或“消滅”慣性。⑤同一個物體不論是靜止還是運動、運動快還是運動慢,不論受力還是不受力,都具有慣性,而且慣性大小是不變的。慣性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質量大的物體慣性大,而與物體的運動狀態無關。練一練一、單選題1.在力學、光學、天文學與數學領域有著杰出貢獻,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科學家是( )A.伽利略 B.牛頓 C.居里夫人 D.愛因斯坦2.小周對體育比賽中的一些現象進行了分析,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跳遠運動員助跑是為了增加起跳時的慣性B.“引體向上”時手搓鎂粉利用了增大摩擦的道理C.籃球向上彈跳到最高點時處于平衡狀態D.不計空氣阻力,踢出的足球在空中飛行過程中受到兩個力的作用3.如圖是小明夢見他和小華被困在一個結冰池塘中的情形,他們坐的小船停在光滑的冰面上,由于沒有摩擦,他們無法推動小船.后來他們想出一個奇妙的方法—把行李向后扔出去,如圖所示,小船居然動起來了.關于這一現象,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行李在空中飛行時仍受到推力B.小船動起來是因為失去慣性C.用這個現象的原理可以實現火箭升空D.行李被扔出后,船將做加速運動4.在下列事例中,物體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A.正在圓軌道上轉圈的過山車B.減速進站的火車C.騰空而起正在加速上升的火箭D.在馬路上勻速直線行駛的汽車5.下列器材或情景,是為了減小摩擦的是( )A.轉軸處加潤滑油 B.鞋底上的槽紋C.自行車的車閘 D.涂有防滑粉的手6.馬明同學在家長陪同下到東坡湖劃船游玩,下列現象與所用物理知識配對不正確的是( )A.以岸上樹木為參照物,馬明同學是運動的;以船為參照物,馬明同學是靜止的﹣﹣運動和靜止具有相對性B.馬明用槳向后劃水,木船就前進﹣﹣物體間力作用是相互的C.馬明同學看見岸邊樹木在水中的倒影﹣﹣光的折射現象D.手能握住槳﹣﹣手和槳間有摩擦力7.下列體育項目中的一些現象,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來解釋的是( )A.圖甲中,游泳運動員向后劃水,身體前進B.圖乙中,鉛球運動員投出鉛球后,身體隨著向前傾倒C.圖丙中,跳水運動員踩踏跳板,身體向上跳起D.圖丁中,輪滑運動員用力推墻身體離墻而去8.如圖所示是“氣球提杯”表演,杯子被氣球緩慢提起,使杯子不會掉下來的力是( )A.氣球對杯子的摩擦力 B.杯子對氣球的摩擦力C.杯子的重力 D.手對氣球的抓力二、填空題9.重均為10N的鐵球和正方體木塊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圖所示。靜止時,鐵球所受的支持力為 N,木塊所受的合力為 N。10.如圖所示,當右端掛5 N的物體A時,物體B在水平桌面上恰好能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若現在要使物體B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則應對物體B施加的 N的力,其方向是水平 。11.一個物體的質量是,當把它吊在空中靜止時,它受到的拉力是 ,若使它以的速度勻速上升時,它受到的拉力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這時物體處于 (選填“平衡”或“非平衡”)狀態。(g取)12.一個體重為65kg的高空跳傘運動員,從飛機上跳下。打開降落傘前,此時所受的空氣阻力為300N,運動員受到的合力的大小是 N;打開降落傘后,某時刻跳傘運動員以2m/s的速度勻速下落,此時運動員受到的合力大小是 N。13.在“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小明選擇了如圖的裝置,把小卡片兩端的細線繞過滑輪,并掛上鉤碼。(1)為了使實驗條件與實驗目的相符合,選擇器材時,小卡片應 (填“越輕越好”、“越重越好”):探究兩個力大小關系時,應該觀察細線兩端所掛鉤碼的個數;(2)為了探究兩個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條直線上,進行如下操作: (填“擠壓”、“旋轉”)小卡片,松手后觀察小卡片是否平衡;(3)為了探究兩個平衡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體上,進行如下操作: ,然后觀察小卡片是否平衡。 三、作圖題14.如圖,小明沿水平方向用200N的力推一輛車勻速向左運動。用力的示意圖表示車受到的阻力。四、實驗題15.研究性學習小組進行了以下力學實驗:(1)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中,在水平木板上先后鋪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和棉布;讓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如圖所示,觀察和比較小車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滑行的距離。①實驗中每次均讓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車每次在水平面上開始滑行時速度大小 (選填“相等”或“不相等”);②若第二次實驗中小車在棉布表面運動,剛好滑到了木板最右端,接下來改在木板表面上實驗,最合理的操作方法是 。A.減輕小車的質量 B.降低小車釋放的高度C.增加木板的長度 D.增加木板的寬度③實驗中發現:小車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離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離最遠,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 (選填“快”或“慢”);推理:本實驗中,如果小車在水平面上滑行時受到的阻力為零,它將做 ;(2)另一組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聰明的小明提出一個改進方案,如圖所示.他將彈簧測力計(已在豎直方向調零)的掛鉤通過細線固定在地上,同時把彈簧測力計的圓環通過細線與滑塊相連,小明水平向左勻速拉動滑塊下方的木板,當滑塊靜止后,根據 的原理可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等于滑塊受到的 摩擦力(選填“靜”或“滑動”),則用這種方法測出的摩擦力將比真實值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此過程中,小明的拉力F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6.如圖所示是小彬探究“滑動摩擦力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過程: (1)實驗中要用彈簧測力計拉著木塊在水平方向做 運動,根據 條件可知,此時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拉力的大小相等。(2)小彬分析圖甲、乙,發現F1<F2,說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 有關;分析圖甲、丙,發現F1<F3,說明在 一定時,可以通過減小接觸面的 的方法來減小摩擦。(3)小彬在實驗中運用的研究方法是 法和轉換法。(4)小彬在實驗后反思:操作中很難做到勻速拉動物體,所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并不穩定。經老師指導后,小彬將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如圖丁所示,實驗時拉動長木板的過程 (選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勻速拉動。五、計算題17.如圖所示,一物體的質量m=5kg,受水平向右的拉力F=20N,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空氣阻力不計) 求:(1)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2)物體受到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18.如圖甲所示,在水平公路上勻速行駛的太陽能汽車質量為0.5t,牽引力為100N。(1)求汽車的重力;(g=10N/kg)(2)求汽車受到的阻力;(3)請在圖乙上畫出汽車受力的示意圖。參考答案:1.B2.B3.C4.D5.A6.C7.B8.A9. 10 010. 10 向左11. 50 等于 平衡12. 350 013. 越輕越好 旋轉 將紙片一分為二14.15. 相等 C 慢 勻速直線 二力平衡 滑動 偏小 大于16. 勻速直線 二力平衡 壓力的大小 壓力 粗糙程度 控制變量 不一定17.(1)50N;(2)20N, 拉力相反 水平向左18.(1);(2)100N;(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