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程標準] 根據南極、北極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的特殊性,說明開展極地科學考察和保護極地環境的重要性。[體系架構]課時14 極地地區考點1 獨特的自然環境(5年2考)項目 南極地區 北極地區圖示緯度位置 主要位于南極圈以南 主要位于北極圈以北海陸位置 被A大西洋、B太平洋、C印度洋包圍 被亞、歐、北美三大洲包圍范圍 包括南極洲及其周邊的海域 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其周邊的亞、歐、北美三洲部分地區氣候 酷寒、干燥、烈風,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區,素有“冰雪高原”之稱。降水量極少,被稱為“白色荒漠” 大部分地區終年冰封,但沒有南極那么嚴寒。降水量比南極地區高得多,風速遠不及南極地區代表動物 企鵝 北極熊考點2 科學考察的寶地(5年1考)1.兩極地區豐富的資源資源類型 北極地區 南極地區礦產資源 (種類多,儲量豐富) 石油、天然氣、煤、鐵等 石油、天然氣及多種礦物淡水資源 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形式儲存在兩極地區生物資源 北極熊、北極狐、馴鹿等 企鵝、磷蝦等2.極地科學考察名稱 南極地區 北極地區我國科考站 長城站(我國第一個南極科考站)、中山站、昆侖站、泰山站、羅斯海新站(建設中) 我國第一個北極科考站——黃河站科學考察時間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南極的極晝期,又是南極地區的暖季,是南極科考的最佳季節 7—9月是北極地區科考的最佳時間考點3 極地地區的環境保護(5年1考)1.極地地區的環境問題:生物資源遭到破壞;南極臭氧層空洞;全球變暖,極地地區的冰川大面積融化,固體淡水資源減少。2.極地地區的保護措施(1)南極地區——簽訂《南極條約》,規定南極的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禁止一切軍事活動和任何核爆炸或處理放射性廢物等;禁止對極地地區的動物進行濫捕濫殺活動。(2)北極地區——制定《北極環境保護戰略》。要點 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氣候的異同點項目 內容相同點 嚴寒、干燥(緯度高,降水稀少)不同點 南極地區比北極地區氣溫更低、降水更少、風力更大原因 ①南極地區以陸地為主,北極地區以海洋為主,陸地升溫和降溫比海洋快,氣溫變化幅度比海洋大。 ②海拔高度不同。南極地區海拔高,北極地區海拔較低。 ③覆冰情況不同。北極地區覆冰較少,接收太陽輻射較多;南極地區覆冰多,反射強,接收太陽輻射少典例 (2022·廣東)南極洲具有獨特的自然環境,是各國開展科研活動的熱點區域。下圖為“南極洲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1)下列屬于南極洲氣候特征的是( )A.冷濕 B.多雨 C.光照強 D.酷寒(2)在南極洲進行研學活動,可行的項目有( )①參觀中國南極科考站 ②觀察企鵝的生活習性 ③考察南極洲地形特征 ④探訪因紐特人的民居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 (1)D (2)A解析 第(1)題,南極洲位于高緯度地區,緯度高,氣候寒冷,且南極洲海拔高,地面覆蓋著厚厚的冰層,所以南極洲的氣候特征是酷寒、干燥、烈風。第(2)題,南極地區自然環境特殊,我國在南極地區建立了長城站、中山站等科學考察站,南極地區的代表動物是企鵝,所以到南極進行研學活動,可以參觀中國南極科考站、觀察企鵝的生活習性、考察南極洲地形特征。因紐特人生活在北極地區,南極地區沒有常住人口。考點 極地地區(2023·廣東)近20年來,科學家對北極海冰、植被和格陵蘭冰川進行了監測,發現全球增溫使北極地區的冰雪與植被分布發生了快速變化,夏季尤為明顯。黃河站是我國在北極地區建立的首個科考站。下圖為“北極地區圖”。據此完成1~2題。1.導致近20年北極冰雪與植被分布發生快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開展極地旅游 B.開發極地資源C.全球氣候變暖 D.開展極地科考2.一般情況下,北極地區冰川融化速度最快的時段是( )A.1—2月 B.3—4月 C.8—9月 D.11—12月答案 1.C 2.C解析 第1題,由材料“發現全球增溫使北極地區的冰雪與植被分布發生了快速變化”可知,導致近20年北極冰雪與植被分布發生快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氣候變暖。第2題,氣溫越高,冰川融化的速度越快。四個選項所示時間段中,北極地區8—9月氣溫最高。(2019·廣東廣州)海拔4 093米的冰穹A是南極內陸冰蓋的最高點,被稱為“不可接近之極”。我國科考隊員于2005年初捷足先登,掌握了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的主動權。讀“南極科考常規路線示意圖”,完成3~5題。3.中山站的經緯度位置是( )A.(69°22′N,76°22′E) B.(69°22′S,76°22′E)C.(69°22′N,76°22′W) D.(69°22′S,76°22′W)4.對弗里曼特爾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確的是( )A.位于北半球、東半球 B.位于低緯度、熱帶C.位于上海市的南面 D.位于太平洋沿岸5.南極冰穹A是地球上最好的天文觀測點之一,在此進行天文觀測的有利條件是( )①晴天達90%以上,極夜漫長 ②塵埃極少,大氣透明度高 ③風力強,被稱為“風庫” ④降水豐富,被稱為“冰雪高原”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 3.B 4.C 5.A解析 第3題,中山站位于南極地區,沿緯線順時針為正東。讀圖可知,中山站的經緯度約為(69°22′S,76°22′E)。第4題,讀圖可知,弗里曼特爾的經緯度約為(32°S,115°E),位于東半球、南半球;位于中緯度、南溫帶;位于上海市的南面;位于印度洋沿岸。第5題,南極冰穹A適合作為天文觀測點的原因:南極冰穹A大氣稀薄、干燥、塵埃少,大氣透明度高,晴天達90%以上,極夜漫長。風力強會影響天文觀測,是不利條件;南極地區降水少。6.(2023·湖南衡陽)極地地區是研究地球環境的“天然實驗室”,各國掀起了極地科學考察的熱潮。2023年,中國第39次南極考察任務圓滿完成,考察隊于4月6日全部返回。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①南極科考隊員發現當地原住居民是因紐特人 ②北極地區、南極地區的代表動物分別是北極熊、企鵝 ③南極地區科學考察的最佳時間是2月 ④極地酷寒,多狂風,降水豐富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北極地區的原住居民是因紐特人,故①錯誤;北極地區、南極地區的代表動物分別是北極熊、企鵝,故②正確;南極地區科學考察的最佳時間是2月,因為2月是南極洲的暖季,故③正確;南極地區酷寒,多狂風,但降水稀少,故④錯誤。故選B。(2023·陜西)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在兩極地區已建成五個極地科學考察站。據此完成7~9題。7.下圖為“黃河站所在的斯匹次卑爾根島簡圖”,其中黃河站( )A.距海洋較遠B.位于南極地區C.有極晝極夜現象D.位于該島最高處8.極地科考人員工作和居住的科考站最有可能是( )9.在極地開展科學考察( )A.可為氣象、冰川等領域的科學研究提供幫助B.與人類生存、國際關系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無關C.可幫助人類了解地球的過去,但對未來意義不大D.可大量開發礦產資源,緩解地球能源危機答案 7.C 8.D 9.A解析 第7題,讀圖可知,黃河站距海洋較近;黃河站位于北極地區;黃河站位于北極圈以內,有極晝極夜現象;黃河站位于沿海平原,沒有位于該島最高處。故選C。第8題,讀圖可知,A是黃土高原的傳統民居——窯洞;B是北極因紐特人的傳統民居——冰屋;C是福建的傳統民居——土樓;D最有可能是極地科考人員工作和居住的科考站,房屋架空,窗戶較小,有利于防寒保暖。故選D。第9題,在極地開展科學考察可為氣象、冰川等領域的科學研究提供幫助。有利于人類生存、國際關系和經濟可持續發展;幫助人類了解地球的過去,展望未來;極地地區禁止大規模開發礦產資源,B、C、D錯誤。故選A。(2022·成都)下圖是“我國南極科學考察站分布圖”。讀圖,完成10~12題。10.我國南極科學考察站中,緯度最高的是( )A.中山站 B.泰山站 C.昆侖站 D.長城站11.南極科考站多選擇在2月建設,是因為此時南極地區( )A.正值暖季 B.出現極夜C.降水豐富 D.風平浪靜12.在南極地區進行科學考察時,為保護極地環境,建議( )A.就地焚燒廢棄物品 B.捕捉、喂養企鵝C.運回生活垃圾 D.掩埋老舊設備答案 10.C 11.A 12.C解析 第10題,讀圖可知,我國南極科考站中,昆侖站位于80°S以南地區,最靠近南極點,緯度最高;長城站位于62°S附近,緯度最低。故選C。第11題,南極科考站多選擇在2月建設,是因為2月是南極洲的暖季,氣溫較高,而且是極晝期,有利于建站工作的開展,A正確,B錯誤;南極氣候干燥,降水極少,有“白色荒漠”之稱,且降水多也不利于建站,C錯誤;南極氣候特點是酷寒、干燥、烈風,2月不會風平浪靜,D錯誤。故選A。第12題,在南極地區進行科學考察時,為保護極地環境,建議運回生活垃圾,減少對南極的環境污染,C正確;焚燒廢棄物品會造成空氣污染,A錯誤;捕捉、喂養企鵝會破壞南極的生態平衡,B錯誤;掩埋老舊設備會造成長期的固體廢棄物污染,D錯誤。故選C。13.(2023·福建)南極地區自然環境獨特、自然資源豐富,是開展科學考察和探險的寶地。2019年,我國某探險家拖拽約180千克物資,以越野滑雪的方式成功抵達南極點。下圖為“南極地區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據圖讀出昆侖站緯度是________。昆侖站位于南極圈內,冬至日會出現________現象,理論上可全天觀測太陽。(2)科學家在南極地區發現了豐富的煤炭資源。依據大陸漂移說可推測:南極大陸曾經所處的緯度位置較________,氣溫較________,降水較多,植被覆蓋率較________。(3)列舉該探險家需攜帶的一種防護用品并說出理由。(4)列舉該探險家可提前進行的兩項體能訓練項目或方法。答案 (1)80.5°S(南緯80.5°) 極晝 (2)低 高 高(3)特制羽絨服。 因為南極地區酷寒、烈風、多暴雪,帶此防護物品是為了保暖、防風雪。(答出防寒物品類、護膚用品類、防紫外線物品類、護眼用品類等其中任意一種防護物品及其對應的理由即可)(4)越野滑雪、長跑。(寫出以身體練習為主的任意兩項具體運動項目或訓練方法均可)解析 第(1)題,讀圖可知,昆侖站地處南半球,其緯度位置為80.5°S;昆侖站位于南極圈內,冬至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回歸線,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第(2)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煤是深埋在地下的古代植物經過漫長的時間演化而形成的,現在人們在冰雪覆蓋的南極地區發現了豐富的煤炭資源,根據大陸漂移說推測,南極大陸很久以前位于氣候溫暖的區域,緯度較低,氣溫較高,降水較多,生長著茂密的森林,植被覆蓋率較高,后經過大陸漂移才到達現在的位置。第(3)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南極地區的氣候特點是烈風、酷寒、干燥,故探險家需攜帶特制羽絨服,防寒保暖;可攜帶護目鏡,避免冰雪反射的強烈光線傷害眼睛;可攜帶防曬霜,南極地區紫外線強烈,防曬霜利于保護皮膚。第(4)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南極氣候惡劣,為了適應南極的氣候條件,應增強體質,可提前進行越野滑雪、長跑、垂直攀登訓練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