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寫作 學會記事素養目標1.能從生活中選取有意義的事來記錄。2.能清楚、有條理地敘述事件,詳寫事情的經過。3.體會并嘗試在敘事中抓住細節,表達情感。◎重點:能清楚、有條理地敘述事件,詳寫事情的經過。知識鏈接寫記事記敘文的一般步驟1.當我們要寫一件事時,第一步要確定敘事的六要素。2.在確定六要素之后,我們要做到腦子里有清晰而詳細的關于事的“錄像”。3.當腦子里有了事的“錄像”資料后,在寫作時,就像放電影一樣把腦子里的“錄像”資料重播出來,這樣,我們可以一邊播放腦子里的“錄像”,一邊寫出相對應的行為句子來。自學互查1.查閱資料,了解“如何才能寫好記敘文”的基本知識。(1)敘寫一件事,要有時間、地點、人物及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等六個方面的內容。在六個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是重點,而寫清楚“經過”是其中的關鍵。要想把“經過”寫得清楚、完整,要做到:①有一條清晰的脈絡,如時間先后、場景變化、情感發展等;②有一些前后連貫的情節;③對重要的情節做較為詳細的描寫;④對涉及的人物做一定程度的刻畫。(2)完整敘述事情時,特別要注意條理清晰、巧用順序。①順敘,就是按照事物發生、發展的先后順序進行敘述。可以將事物的發展過程,有頭有尾地敘述出來,來龍去脈分析清晰。②倒敘,就是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突出的片段提在前面敘述,然后再從事件的開頭進行敘述。③插敘,就是在寫作的過程中,由于表達情感的需要,暫時中斷敘述,在不改變全文中心的情況下,插入另一個或幾個與中心事件有關的情節或事件。(3)要做到敘事完整,還要注意過渡與照應。過渡就是文章層次與層次之間,段落與段落之間的轉換和銜接,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照應就是文章中某些內容的彼此照顧和呼應,使文章貫通自然、脈絡清楚、結構嚴謹。(4)寫出真情實感。①尋找“感動力”,大膽寫“我”的感受。寫作時不是寫空話、假話、套話,而是大膽寫“我”的生活,寫“我”的所見、所思、所感、所悟,才能做到有“真情實感”。②要選好文章的“動情點”。寫真情實感要進行藝術的選擇與加工,要找準能夠打動讀者或者閱卷老師的“動情點”。(5)要注意錘煉語言,使用能夠貼切表達情感的詞語或句子。2.根據本單元的課文內容填空。(1)《詠雪》《陳太丘與友期行》的敘事要素。《詠雪》中“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兩句總體概括了謝太傅一家詠雪的背景,精練地交代了時間 、人物 、事件 等要素。《陳太丘與友期行》講述了七歲兒童陳元方的故事,體現的記敘要素有:時間:下午。地點: 。人物: 。起因: 。經過: 。結果: 。(2)完成《散步》的文章結構,并指出哪部分寫得較詳細。(3)《秋天的懷念》《散步》敘事內容及表達感情。《秋天的懷念》中,作者史鐵生選用 的事情,表現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這一個主題,同時也表達了自己深深的內疚和對母親的懷念之情。《散步》中,作者莫懷戚為表現“ ”這一個主題,選取了 的事情。【答案】2.(1)寒雪日 謝太傅與兒女 講論文義陳太丘家門外 元方、陳太丘與其友人 陳太丘與友人相約,友人遲到 友人與元方發生沖突 友人因自己的行為感到慚愧(2)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我”決定委屈兒子,走大路,母親依從孫子,走小路。事情的經過,即出現矛盾、解決矛盾這部分寫得詳細。(3)重病纏身的母親精心照顧他 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一家四口祖孫三代一起到田野散步情境預設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事情,有些事情很有意義,值得贊揚;有的事情給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訓。把這些事情的全過程或某階段、某一側面如實地、有條理地記敘下來轉告給更多的人,這樣的文章就是敘事作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怎樣把一件事敘述得有聲有色。導學建議指導學生自讀《學會記事》,完成自學互查,了解記事的一般要求。閱讀后交流閱讀心得。【合作探究】任務驅動一積累素材,篩選材料。下列是小磊在周日一天中發生的事,請你幫他選出一件最值得記錄的事,并說說哪部分應該寫得詳細。·學習小助手·我們每天會經歷很多事,要用心去感知和體驗,通過對生活的觀察、分析和思考,尋找和發現問題,尋求感悟和感動,使讀到你文章的人“不虛此行”,或從中獲取有益的啟示,或懂得一定的道理,或反思自己的行為,所以寫文章一定要選擇有意義、有價值的事來寫。①早晨睡到自然醒,一看八點半了,爸爸媽媽在床頭留了一張紙條,說他們已經上班去了。②起床后不想寫作業,就打開電腦玩游戲,玩了兩個小時。③后來同學來找我玩,我倆一塊玩游戲,就這樣一上午過去了。④中午,媽媽下班后批評了我。我雖然知道錯了,但在同學面前挨批還是感覺很沒面子,于是跟她頂了嘴。同學走了,媽媽十分生氣,都沒有吃飯。下午,媽媽又去上班了。⑤下午,我沒有再玩游戲,也沒有出去玩,而是在家寫作業。⑥天快黑的時候,媽媽還沒有回來,我就熬了粥,還炒了兩個菜。第一次炒菜,雖然有點糊,但總算做成了。我選第 (填序號)件事來說,理由:個性備課學生確定要講的事件,畫鏈接條思維導圖。結合導圖對組內其他同學講自己想講的事件,其他同學把不清楚的地方指出來,講述者修正。一課一法選材的原則①真實原則。文章的選材要貼近生活,強調真實。一篇文章,如果材料失真,又何談抒寫真情,使人感動呢 尤其是寫記敘文,就應該反映生活的本質,抒發真摯的感情。當然,強調“真實”不是說不能虛構,不等于生活瑣事的簡單“拷貝”,而是說虛構的情節也應該符合生活的規律,即,“文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②細微原則。這里的“細微”就是那些顯示人情美、人性美,具有永久藝術價值的細節。我們要善于選取有豐富內涵、能感動人的細小材料,以小見大,在平淡中見真情,于細微處見精神。任務驅動二安排順序,清晰條理。給下面語段排序并說明理由。①看著您的照片,思念的淚水再一次溢滿我的眼眶,心也酸楚得難以名狀……此時的我,恨不得即刻長出一對碩大的翅膀,飛到您身邊,撲進您寬廣而溫暖的懷抱,讓我可以像別的孩子一樣盡情哭、盡情笑、盡情撒嬌!然而,幻想不是現實。我的媽媽,您什么時候可以回家 ②回到家,沒有媽媽準備好的美味佳肴,沒有媽媽的噓寒問暖。在家里,我與孤獨為伍,和寂寞做伴。看著媽媽的照片,兩年前分別的那一幕又出現在眼前……③為了改變貧困的生活現狀,爸媽背起了沉重的行囊,踏上了異鄉打工之路,而我卻留在了遙遠的家鄉。④離去了,便是無盡的思念。有時思念如水,在心海里靜靜地流淌;有時思念似火,在心田中熊熊地燃燒;有時思念是夢,夢里夢外,咫尺天涯。世界上最泛濫的是兇猛的洪水,它淹沒家園,危及人民的生命安全;比洪水更泛濫的是我對媽媽的思念,它淹沒了我的心田,沖毀了我小心翼翼隱藏起來的期盼。⑤那天,爸媽一大早就起床忙里忙外地收拾東西。還處在夢鄉與現實過渡地帶的我,睜開蒙眬的睡眼,摟住媽媽哭著說:“媽媽,我不讓您走,反正不讓您走。”您也憂傷地說:“不走,怎么賺錢呢 我們吃什么、花什么呢 ”我極力解釋說:“我可以不穿漂亮的衣服,我可以不吃好吃的東西,我只要我的爸爸媽媽守護著我。”可是……媽媽,雖然我看到您的臉上也掛著淚水,眼眸里寫滿憂傷,但您還是給在大門口泣不成聲的我留下了一個離去的背影。⑥又是星期五,我最怕回家。·學習小助手·認真閱讀語段,通過一些標志性的詞語或過渡性的句子把握語段之間的聯系,明確事件的發展過程。語段順序: 理由: 個性備課學生通過回憶課文的寫作順序,總結出順敘、倒敘、插敘,分享各自的認識理解。任務驅動三添枝加葉,融入情感。下面這段文字記事過于簡單,讀起來讓人興味索然。請你幫作者“添枝加葉”,把它寫得豐滿、生動一些。那天放學,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了傷,校服也磕破了。回到家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很心疼,囑咐我以后走路要小心。·學習小助手·可以從兩個方面來“添枝加葉”:一是添加細節,二是融入情感。添加細節,如為什么摔跤,摔跤時的慘狀,長輩看到后說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心疼的目光等。融入情感,就是要寫出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可以在敘事之中融入個人感情,也可以在結尾處抒發情感,以此點題。【答案】任務驅動一⑥ 示例:這件事體現了“我”對媽媽的關心,因為是第一次嘗試炒菜,具有成長意義,值得記錄下來。可以把“第一次炒菜”的過程寫詳細,比如炒菜過程中的手忙腳亂、擔心害怕和出現的小狀況等。任務驅動二⑥②⑤③④①第⑥段是當前發生的事,第②段是由當前到過去的過渡段,第⑤段是回憶兩年前的事,第③④段是對第⑤段的深化,第①段由回憶回到當前,表達了“我”對媽媽的思念。任務驅動三示例:那天放學,我迫不及待地沖出教室,急忙朝家跑去。不知是我惹到了哪半塊磚,還是它故意和我作對,就那么橫在了我前面的路上,似乎在向我示威。我哪里顧得上看它,它就用堅硬的軀體堅強地抵擋住我奮力向前的腳步。只聽“啪”的一聲,我摔倒在地,感覺雙手火辣辣的,又麻又疼,腿也不敢動。我這才意識到自己摔了個名副其實的“狗啃泥”。我的天!我怕同學嘲笑,咬著牙,忍著劇痛,慢慢地站起來,一瘸一拐地走回家。回到家,媽媽打開門一看,關切地問:“喲,怎么了這是 ”聽到媽媽的聲音,爸爸、爺爺、奶奶都圍攏過來。我不好意思地說:“不小心摔了一跤。”奶奶急切地說:“快讓我看看,摔到哪了 呀,校服都磕出一個洞了,怎么摔得這么狠 ”此時,我才注意到膝蓋處的校服都白了一大塊,中間還有一個洞了。“快,讓我看看腿,怎么這么不小心哪!”奶奶說著,輕輕地給我挽起褲腿。只見膝蓋處腫了起來,都流血了,有的地方又紫又青。這時爺爺拿來了紗布和止血清淤的藥,爸爸早已準備好了消毒水。爸爸仔細給我清洗創面,上藥。我忍著疼痛,不經意間抬起了頭,看到媽媽的眼睛紅紅的,淚水在眼眶里打轉。我知道我是皮肉疼,她是心疼。幸福如泉水般涌進我的心田,忽然,一顆熱滾滾的東西從臉上滑落下來,流進我的嘴中——我流淚了。奶奶看到我流淚,便責備爸爸:“你輕點。”我搖搖頭,他們哪里知道這淚水更多的是幸福和溫暖啊……個性備課學生從前兩個單元中舉例歸納。抓住細節,表達情感;揣摩情景和作者心境的變化;在相關內容處穿插作者的感覺、感受或感想;有真情實感的材料才能打動讀者,才能與讀者產生共鳴。練技法觀中考1.《社戲》中一群小伙伴度過了美好難忘的一天;《散步》中一家四口度過了平靜溫馨的一天;《驛路梨花》中一群解放軍戰士經歷了一波三折、出人意料的一天;《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莫頓·亨特經歷了驚心動魄、受益一生的一天……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寫道:“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遇到了什么,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我們一定也有這樣的一天,那天從早到晚的真切體驗和獨特感受都值得我們記憶。請以“一天”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2.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三種令我充滿感激的記憶:一個裝滿書籍的家,一個在外省鄉村度過的童年,一位可以傾訴衷腸的導師。——選自英國著名詩人奧登《染匠之手》親愛的同學,回眸往事,令你充滿感激的記憶又是什么呢 請用你的生花妙筆,書寫出來吧!請以“令我充滿感激的記憶”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備選問題1.以“那一次,我真 ”為題,寫一篇以記事為主的作文。請將題目補充完整。不少于500字。【寫作導航】①選材典型。這是半命題作文,可以補充一個表示情感或心理活動的詞語,如“快樂”“激動”“感動”“害怕”“倒霉”“委屈”“后悔”“失落”等。題目中的“真”表明這件事帶給你的情感沖擊是很強烈的,讓你印象深刻,甚至刻骨銘心。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事使你感到快樂,有多少事使你感到苦惱,又有多少事使你感到尷尬……在選材上要選自己最熟悉的內容,最有趣的內容,最有教益的內容,選擇最值得回憶的“那一次”來寫。②主題深刻。如果選定了某件事,就要對這件事認真回憶,仔細琢磨,反復思考,挖掘這件事的閃光點。主題應該是積極向上的。③條理清晰。要交代事件必要的要素,如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要按照事情發生、發展的順序把事件寫清楚,不能顛三倒四。④突出重點。重點部分一般指事情發展到高潮處,最觸動你情感的地方,這部分內容要詳細地寫,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2.我們每個人都在家庭的懷抱中生活、成長。家長的關懷照顧、理解支持給了我們無盡的勇氣與力量。在你的生活中,曾有過什么事情讓你深切地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親情的可貴 以“我們是一家人”為題,自主立意,寫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寫作導航】①我們打開記憶的閘門,家中處處有父母精心的呵護、正確的引導、無私的牽掛、關注的目光、無言的支持……一句問詢、一抹微笑、一句祝福、一杯熱茶,總是讓我們暖在心頭;一次跌倒時的攙扶,一次失意時的鼓勵,一次語重心長的告誡;甚至,一次不留情面的批評。事后回想起來,也可以叩擊我們的心靈,溫暖我們的記憶。就選材而言,應擷取那些曾經感動過我們、震撼過我們的鏡頭,帶著感情一氣呵成,力求引起讀者的共鳴。②主題上:家庭的溫暖、親情的可貴是立意的核心。③把要寫的事從頭到尾梳理一遍,看看怎樣寫思路更清晰。④著力刻畫感人細節。細節刻畫得是否感人決定文章的成敗。要想讓文章打動讀者,感染他人,你就要精心選擇打動過你的鏡頭、震撼過你的場面,用富有感情的語言將當時發生的事像電影慢鏡頭那樣一一呈現出來。思維導圖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