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綜合性學習 君子自強不息素養目標1.搜集各種名言警句、歷史典故,認識“自強不息”的內涵。2.學會制作計劃書,學會分配資料搜集任務。3.學習撰寫演講稿提綱,學會運用典型事例使演講稿更有說服力。◎重點:1.認識“自強不息”的內涵。2.撰寫演講稿提綱。情境預設同學們,《周易》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不息”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它鑄就了不可征服的偉大民族之魂。如何理解自強不息 怎樣才能做到自強不息呢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吧!【預習導學】 請你根據下面的任務內容和要求,圍繞“君子自強不息”的主題,廣泛搜集相關素材,閱讀小說作品,做好活動筆記,準備活動資料。【任務內容】以小組為單位,搜集有關自強不息的名言、格言、古典詩詞、人物及其故事等材料,并進行分類整理。①搜集并整理一個中國古代自強不息的人物及其故事。②采訪一個身邊的自強不息的人物。【任務要求】1.將搜集的資料打印或抄寫下來,并推選一名代表參與全班交流——講述搜集到的人物故事,講述時間不超過5分鐘。2.確定采訪對象,設計采訪提綱后再進行采訪,將采訪過程錄制成小視頻,采訪后整理采訪素材和筆記,撰寫采訪稿。·導學建議·搜集整理資料和采訪任務,無法在課堂上一一完成,因此教師可以安排在課外進行。活動任務要求明確,利于指導學生行動。將全班分成兩個大組進行PK,既能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又能有效地完成活動任務。【答案】【合作探究】任務驅動一搜集“自強不息”的相關名言警句或詩詞名句。【答案】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泰伯》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三十三章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其一)世間萬事俱茫茫,惟有進德當自強。——陸游《自傷》任務驅動二搜集體現自強不息精神的歷史典故。【答案】王獻之依缸習字晉代書法家王獻之是王羲之的兒子,自小跟父親學寫字。有一次,他要父親傳授習字的秘訣,王羲之沒有正面回答,而是指著院里的十八口水缸說:“秘訣就在這些水缸中,你把這些水缸中的水寫完就知道了。”王獻之作為“書圣”之子,從小習字,字自然寫得很好,他心中不服,認為自己人雖小,字已經寫得很不錯了,便下決心再練練基本功,好在父親面前顯示一下。他天天模仿父親的字體,練習橫、豎、點、撇、捺,足足練習了兩年,才把自己寫的字給父親看。父親笑而不語,母親在一旁說:“有點像鐵劃了。”王獻之又練了兩年各種各樣的鉤,然后給父親看,父親還是不言不語,母親說:“有點像銀鉤了。”王獻之這才開始練完整的字,又練了足足四年,才把寫的字捧給父親看。王羲之看后,在兒子寫的“大”字下加了一點,成了“太”字——原來他是嫌兒子寫的“大”字結構上緊下松。母親看了王獻之寫的字,嘆了口氣說:“我兒練字三千日,只有這一點像羲之寫的!”王獻之聽了,這才徹底服了。從此,他更加努力練習寫字了。王羲之看到兒子用功練字,心里非常高興。一天,他悄悄地走到兒子的身后,猛地拔兒子握在手中的筆,沒有拔動,于是他贊揚兒子說:“此兒后當復有大名。”王羲之知道兒子寫字時有了手勁,這才開始悉心培養他。后來,王獻之真的寫完了這十八口水缸中的水,與他的父親一樣,成了著名的書法家。任務驅動三講述新時代身邊自強不息的典范。尋找身邊自強不息的典范。通過電話訪問,實地采訪,采訪其鄰居、單位同事、領導,搜集其關于自強不息精神的視頻、圖片等內容,豐富搜集的資料。搜集資料后撰寫該人物的傳記,并在全班交流。【答案】示例:四川無臂青年彭超6歲時被高壓電所傷,失去雙臂,在父母幫助下開始練習用腳生活。2015年,他被四川大學法學院錄取。大學期間,他參加了《中國詩詞大會》,還榮獲“全國自強模范”稱號。2021年,他參加同濟大學研究生考試,成功被同濟大學法學院錄取。任務驅動四進行有關“自強不息”的演講比賽。·學習小助手·演講需要注意:①開頭要先聲奪人,富有吸引力;②主體部分要層層展開,步步推向高潮;③結尾要干脆利落,簡潔有力。·導學建議·本次綜合性學習以學生活動為主,建立競爭機制,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在學生的活動中既有明確的要求,也有具體的方法指導,使每位學生都有事做,知道如何做,將活動落到實處。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