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論教養素養目標1.理清本文的論證思路,把握作者的觀點。2.學習本文通過生動的事例和邏輯推理來論證自己觀點的寫法。3.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個人修養。◎重點:能夠理順文章的論證思路并掌握本文使用的論證方法,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養和優雅風度,學會做一個有教養和風度的人。情境預設哲人說:修養,是智力最高的證明。的確,良好的道德修養是做人的根本。一個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正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一般,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那么這個人才會讓別人看得起,讓人產生一種敬意與崇拜。可見,是否有教養是人生的試金石。那么我們怎樣做一個有教養的人呢 相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會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導學建議·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教養和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系到一起,多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能夠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觀點,并進行討論,在討論中探究文章的中心主旨。【預習導學】 【走近作者】利哈喬夫是20世紀蘇聯(國家)學者、作家、文藝理論家和基督教活動家。17歲時進入大學學習人類學與語言學。1938年,進入列寧格勒的俄羅斯文學研究所。曾經參加過列寧格勒保衛戰。1946-1953年,在列寧格勒大學任教授。1971年,被推舉為蘇聯科學院(現俄羅斯科學院)院士。1986年,他開始重新尋找基督教和俄羅斯文化之根。作為文化大師,他把一生都獻給了自己的祖國,成為20世紀俄羅斯的知識象征。1.讀一讀,寫一寫,讀準字音,寫對漢字。mào( )然 hán( )養kè( )守 自chí( )汲( )取 遵xún( )箴( )言 彬( )彬有禮大發雷霆( ) 自吹自擂( )矯揉( )造作 附庸( )風雅( )忸怩( )( )作態2.釋一釋,理解詞語。(1) :隨著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2)一意孤行:(3) :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噓。 (4) :形容過分做作、極不自然。 (5)附庸風雅:(6) :隨著情況的變化靈活機動地應付。 (7) :形容不自然,不大方,含羞做作的樣子。 3.理一理,鞏固文體知識。(1)議論文的一般論證過程: 問題(提出論點)— 問題(論證論點)— 問題(得出結論)。 (2)議論文的題目一般有兩種類型: 型和 型。“論教養”這一標題屬于 型題目。 ·導學建議·教師可以用比賽的形式檢查預習。以小組為單位,小組代表搶讀屏幕上顯示的詞語,看哪一組的代表反應迅速,讀音準確,聲音洪亮。【答案】1.貿 涵 恪 持 jí 循 zhēn bīn tíng léi róu yōng yǎ niǔ ní2.(1)隨心所欲(2)指不接受別人的勸告,頑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觀想法去做。(3)自吹自擂(4)矯揉造作(5)為了裝點門面結交文人,參加有關文化活動(多含貶義)。(6)隨機應變(7)忸怩作態3.(1)提出 分析 解決(2)論點 論題 論題【合作探究】任務驅動一初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給課文劃分層次,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議論文結構的一般特點。·導學建議·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抓住議論性的句子,把握作者的觀點,理解觀點和材料之間的關系,再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共同完成文章整體結構的理解。【答案】(第1~2段):開門見山,引入論題——良好的教養。(第3~12段):把有無教養的表現進行對比,指出有教養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第13~17段):剖析優雅風度,指出一切優雅風度的基礎其實是一種關照態度。(第18段):總結全文,點明我們必須以尊重的態度對待別人。任務驅動二再讀課文,理解內容把握風格。1.思考文章第1段的作用。2.有無教養的本質區別是什么 3.作者列舉了有教養的人的哪些具體表現 4.第13段作者批駁的錯誤觀點是什么 5.請你結合第13~17段,分析“優雅”和“有教養”是怎樣的關系。6.分析文章第18段的作用。【答案】1.直接引入論題——教養,用遞進復句強調,“良好的教養”的養成更主要的是“得之于自身”,為下文的論述張本。2.是否從心里愿意尊重別人,也善于尊重別人。3.不自吹自擂,懂得珍惜別人的時間,重承諾,行為舉止始終如一,穩重隨和。4.優雅風度就是矯揉造作,是出于無聊,是附庸風雅,是毫無意義的忸怩作態。5.二者的本質是相同的,一個是從內心“尊重別人”,一個是“關照的態度”,其實都是“尊重”。有教養是優雅的基礎,優雅風度是有教養的重要表現,一個人處處時時有教養,就會形成優雅的風度。6.總結全文,照應開頭,強調以尊重的態度對待別人,再加上幾分隨機應變的智慧就會具有優雅的風度,給人以啟迪。任務驅動三精讀課文,分析文章的典型論證方法。分析說明本文主要的論證方法。【答案】舉例論證:本文的第5~10段、第17段都進行了集中的舉例論述。第5~10段集中列舉了無教養的具體表現,第17段集中列舉了優雅風度的具體表現。這些例子都鮮明地證明了怎樣才是真正的有教養和優雅的風度。對比論證:本文多處使用了對比論證的方法。第5~10段都是通過假設、對比,列舉了無教養的表現,體現了無教養的具體指向。第二部分的兩層也是前一層先談“無教養”的例子,后一層再談“有教養”的表現,這樣對比起來,更能體現出真正的教養。一課一法對比論證和舉例論證對比論證:一種常用的、有說服力的論證方法。事物的特征和本質在對比中最容易顯露出來,特別是正反相互對立的事物的比較,具有鮮明性,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經過對比,正確的論點更加穩固。舉例論證:列舉真實、可靠,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通過列舉典型事例,具體有力地證明中心論點,增強說服力。任務驅動四分享提升,闡明觀點展示風采。1.請你搜集一些關于名人有教養的故事,講出來與大家分享。·導學建議·教師課前布置學生搜集名人有教養的小故事的任務,讓學生在課堂上以小組競賽的方式開展講故事比賽。 2.學了本文后,你對個人修養有了怎樣的認識 請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闡述自己的觀點。·導學建議·此環節可作為一個展示活動,可以以即興演講的形式進行,演講完畢,由其他同學談感受,可從演講稿的內容、寫法方面談,也可以從演講的語氣語調方面談。【答案】1.示例:①朱師傅為周總理理發二十多年。有一次刮臉時,周總理咳嗽了一聲,臉上被劃了一道小口子,朱師傅深感不安。周總理安慰他說:“這不能怪您,怪我咳嗽沒有向您打招呼,還幸虧您刀子躲得快哩!”朱師傅聽了總理的話后深受感動。可見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拉近了人們心靈的距離,而且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道德修養。②宋代有個叫楊時的人,是理學家程頤的學生,他40多歲時到洛陽去拜見程頤。當他與另一位同學來到程頤家的時候,天下起了大雪,而程頤正在睡午覺,于是他們就站在門外靜靜地等候,直到程頤醒來,這時雪已經下了一尺多深。這就是流傳至今的“程門立雪”的故事。2.示例:個人修養不只看外表,更重要的是個人的內在德行。德行包括“德”與“行”,“德”即品德,是內在的東西,是個人修養的主要內涵;“行”是由內在品德素質決定的外在表現。這兩樣構成了個人修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不好的現象,比如垃圾隨手就丟,即使垃圾桶就在不遠處;比如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即使完全可以輕聲細語。予人方便,關心他人,幫助別人,待人親切、誠懇,相互理解、相互寬容……這些都是有教養的表現。備選問題結合在學校的學習生活,請你舉出我們身邊的“無教養”的表現。【答案】示例:跟同學說話粗魯,跟老師說話口氣強硬,進教室遲到不打報告,學習時間大聲喧嘩,請求別人幫忙時不說“請”之類的禮貌用語,別人幫助了自己也不表示感謝,等等。思維導圖再讀課文,完成填空。【答案】正反對比 以尊重的態度對待別人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