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素養目標1.體會雨果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他的博大胸懷和高尚品格。2.品味這封信的精彩語言,感受其中熱情的贊美和辛辣的諷刺。3.領悟只有國家民族強盛,才能免遭外族侵略的道理,從而堅定為國家強盛而努力學習的信念。◎重點:1.體會雨果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他的博大胸懷和高尚品格。2.品味這封信的語言及使用反語的表達效果。情境預設同學們,在世界文化的寶庫里,希臘有巴特農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斗獸場,巴黎有圣母院,中國有圓明園。但是,享有“萬園之園”美譽的中國圓明園,卻在1860年被英法聯軍用一把大火燒為灰燼。英法聯軍罪行的根源是什么 中國當年被侵略被掠奪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一百多年來中國又有了怎樣的變化 今天中華民族正處于偉大復興時期,我們應該怎樣堅定民族自信心 請大家帶著這些思考,與老師一同走進法國大作家雨果的《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導學建議·播放紀錄片《圓明園》,投影圓明園的圖片和資料(包括圓明園的設計、圓明園的收藏、圓明園的養雀籠及圓明園的生肖噴泉等),讓學生對圓明園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然后投影被英法聯軍洗劫后圓明園殘垣斷壁的圖片。兩相對比后,讓學生感受當時中華民族所受的屈辱。【預習導學】 【走近作者】維克多·雨果(1802—1885),法國浪漫主義作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等。他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代表作家,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人道主義、反對暴力、以愛制“惡”的代表人物,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背景介紹:1856年,英、法帝國主義發動了侵略中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作為侵略者之一的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顯赫聲望,讓他為遠征中國取得的所謂“勝利”捧場。但是,雨果,這位正直的作家,他從人類良知的角度,痛斥了英法聯軍的罪惡,深切同情中國遭受的空前劫難,寫下了這封《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1.讀一讀,寫一寫,讀準字音,寫對漢字。贊yù( ) 恍( )若綢緞( )( ) 箱篋( )liú lí( )( ) 瞥( )見劫( )掠 制裁( )zāng( )物 蕩( )然無存2.釋一釋,理解詞語。(1) :豐碩的功勞,偉大的成績。 (2)富麗堂皇:(3) :貪污、受賄或盜竊得來的財物。 (4) :驚慌害怕。 (5)蕩然無存:(6)眼花繚亂:3.議一議,學習書信承傳統。書信歷史悠久,其格式也幾經變化。今天,按通行的習慣,書信格式主要包括五個部分: 、 、 、 和 。 ·學習小助手·①開頭稱呼。頂格書寫,有的還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飾詞,如“敬愛的”“親愛的”等。 ②問候語。如寫“你好”“近來身體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③正文。這是信的主體,可以分為若干段來書寫。④祝頌語。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禮”為例。“此致”可以有兩種正確的位置來進行書寫,一是緊接主體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標點;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兩格書寫,“敬禮”寫在“此致”的下一行,頂格書寫,“敬禮”后應該加上一個感嘆號,以表示祝頌的誠意和強度。⑤署名和日期。寫信人的姓名,寫在祝頌語下方空一至兩行的右側。最好還要在寫信人姓名之前寫上與收信人的關系,如兒××、父××、你的朋友××等。在署名下一行寫日期。如果忘了寫某事,則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兩格寫上“又附”,再另起一行書寫未盡事宜。·導學建議·由于年代久遠,學生可能對課本的寫作背景不太熟悉,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課前收集一些相關的資料,為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引導學生切身體會這段屈辱史打下情感基礎。【答案】1.譽 huǎng chóu duàn qiè 琉 璃 piē jié cái 贓 dàng2.(1)豐功偉績 (2)形容建筑十分富麗華貴。(3)贓物 (4)驚駭 (5)形容東西完全失去,一點不留下。 (6)眼睛看見復雜紛繁的東西而感到迷亂。3.稱呼 正文 結尾 署名 日期【合作探究】·導學建議·《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一封飽含人道主義精神的書信,其語言生動,滿含深情,適合朗讀,是一篇對學生進行人道主義教育和朗讀教學的好材料。因此,本節課可以讓學生以讀為主來安排教學內容。任務驅動一快速默讀課文,了解本文的主要內容,并體會作者的情感。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案】對圓明園的贊美和對侵略者的強烈譴責與諷刺。任務驅動二細讀課文,感受作者的態度和形象。1.找出作者贊美圓明園的語句,有感情地朗讀,要注意讀出作者的贊美之情。然后思考、探究下列問題。(1)作者是怎樣評價圓明園的 找出文中評價圓明園的語句和盛贊圓明園的詞語。·導學建議·仔細閱讀課文,展示文中提到的相關園落及建筑等的圖片,充分認識到圓明園等的宏偉壯觀,感受其地位和價值。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交流所有問題并體會情感。(2)文章通過盛贊圓明園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這樣一個“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筑”“令人驚駭而不知名的杰作”卻被毀于一旦。作者又是怎樣看待這件事的呢 請齊讀課文,并思考、探究下列問題。(1)文中的“兩個強盜”指誰 這樣說的作用是什么 (2)文中的兩個強盜做了哪些事情 請你概括。(3)對英法聯軍的所作所為,作者持什么態度 3.作者是站在誰的立場上寫這封信的 這體現了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有怎樣的精神 ·導學建議·對于以上問題教師切忌照本宣科地報答案,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他們在小組合作和交流探究中完成問題并體會情感,從而體會切身的民族情感和自主獲得知識的樂趣。【答案】1.(1)總評:“世界奇跡”。分述:①與巴特農神廟比較,指出圓明園的藝術性質和成就,②具體講令人眼花繚亂的園中之物,③耗費了巨大的財力物力,④圓明園是屬于全人類的亞洲文明杰作。盛贊的詞語:“巨大的典范”“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筑”“恍若月宮的建筑”“令人眼花繚亂的洞府”“令人驚駭而不知名的杰作”“亞洲文明的剪影”。(2)表達了作者對東方藝術、亞洲文明的尊重,對中華民族的尊重和贊美。2.(1)法蘭西和英吉利,這樣說揭示了英法聯軍的強盜本質,使世人看清這些掠奪者的丑陋面目。(2)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財物,另一個強盜放火。他們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規模的劫掠,贓物由其均分。最后,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另一個裝滿了箱篋。(3)作者毫不客氣地指出英法聯軍的行為是強盜行徑,對其提出強烈的抗議,并指出他們終將受到歷史制裁。3.全人類的立場(正義的立場,中國的立場,或者是人民的立場等)。他是一個正直、有清醒頭腦、有良知、有公正的立場的人。這封信飽含著他深厚的人道主義精神、博大的胸懷和對全人類文化成果的熱愛。任務驅動三揣摩語句,研讀課文的寫作特點,品析其精妙。1.作者通過什么樣的語言譴責了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 請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并說說這種語言特色的作用。·學習小助手·反語又稱“倒反”“反說”“反辭”等,即通常所說的“說反話”。它運用跟本義相反的詞語來表達含有否定、諷刺、嘲弄,是一種帶有強烈感彩的修辭手法。一課一法反語的使用和賞析反語的作用是產生諷刺性,有時比正說更有力量。運用反語的手法,能更好地包含深刻的思想和激昂的感情。反語的主要用途:①直接表達禁止或壓制時,以反話表達正面的意思;②面對荒謬不硬加駁斥,而是謬上加謬,使其荒唐之處極端放大而達到歸謬目的;③正面語言難以表述強烈情緒時,以反語表達可以加強效果;④通過顛覆既定習慣,產生幽默。反語的主要形式:反話(正話反說)、反譏(反話正說)、罵話(以罵示愛、明褒暗貶)、氣話(明褒實貶)、俏皮話(反規則的幽默)等。2.“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世界奇跡。這個奇跡叫圓明園。”把“世界”改為“中國”好不好 為什么 ·導學建議·在課堂教學的最后,教師可以播放或展示一些新中國國富民強的視頻或圖片資料,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祖國如今的強大,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從而激勵學生不斷進取,奮勇報國。【答案】1.巴特勒上尉恬不知恥地認為,這次遠征是體面的、出色的、光榮的,他期待的是作者對此次“勝利”的贊譽。作者在憤慨之下,用反語活靈活現地刻畫出強盜的丑態,諷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徑。如“漂亮”“豐功偉績”“收獲巨大”“文明”“野蠻”等反語帶有抨擊強盜的口吻,有辛辣的諷刺意味。最后將自己對遠征中國的強盜行為的嚴厲譴責說成“全部贊譽”,有極其尖銳的嘲諷意味。2.不好。因為這是以全球的眼光肯定圓明園的藝術價值和其在世界的地位,體現了作者對全人類文化成果的熱愛。備選問題1.如何理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過錯;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的含意 2.“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凈凈的法蘭西會把這份戰利品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中的“干干凈凈”是什么意思 你認為作者的這個夙愿怎樣才能實現 3.“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干的事情。”“文明”和“野蠻”在這里怎么理解 【答案】1.作者以人民的立場區別法蘭西人民與政府,代表人民抗議政府的強盜行徑,這需要極大的勇氣。2.“干干凈凈”是指友愛、熱愛和平、崇尚正義。世界各國應當共同維護公平與公正,團結合作,守望相助;中國能自立、自強,躋身世界強國之林。3.反語。有辛辣的諷刺意味。說明強盜政府顛倒黑白,對自己的掠奪行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恬不知恥。思維導圖再讀課文,完成填空。【答案】贊美圓明園 英法聯軍 強盜洗劫,焚燒圓明園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