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04 鄉愁素養目標1.能夠通過賞析詩歌中的字詞來體會詩歌的意蘊,體會詩歌精巧的構思和嚴謹的結構。2.深刻理解詩人的鄉關之思、懷親之情以及更為深沉的愛國情懷,將感情上升到對祖國的熱愛、對祖國統一的期盼。◎重點:理解詩人以獨特的意象抒發思鄉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時空變化來推進抒情的特色。發揮想象和聯想,欣賞詩歌的意境美、音韻美。情境預設對于背井離鄉、漂泊在外的游子來說,回家是他們最大的愿望、最美的夢想。然而,因為種種原因,有一些人卻有家不能回、有親不能見。于是,就有了一首首流傳千古、滿載思鄉之情的詩歌。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鄉愁》,感受其中的思鄉之情。·導學建議·教師可在課前先準備一些關于“鄉愁”的視頻或圖片,讓學生感受詩人深深的思鄉之情。【預習導學】 【走近作者】余光中(1928—2017),生于江蘇南京,后移居臺灣,詩人、散文家。他的詩作兼取中國古典文學與外國現代文學之精神,創作手法新穎靈活,意味深長,韻律優美,節奏感強。代表詩作有《鄉愁》《等你,在雨中》《白玉·苦瓜》等。 背景介紹:這首詩作于1972年。同所有漂流到海島的人一樣,余光中雖身居臺灣,但內心深處時時涌動著濃濃的思鄉之情。在臺灣和大陸長期隔絕的背景下,這種思鄉情懷客觀上具有以往任何時代的鄉愁所不可比擬的特定的廣闊內容。作為一個離開大陸三十多年的當代詩人,余光中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內飽含深情地寫下了這首淺易但韻味無窮的《鄉愁》。1.字詞積累。 拓展:“漂”字是一個多音字,另兩個字音讀 、 ,可以組詞為 ,漂白。 2.整體感知。閱讀詩歌,用一句話概括詩歌所寫的主要內容。3.素材積累。根據以下提示,寫出對應的古詩詞名句。(1)表達思鄉愁苦的詩句: 。 (2)表達思鄉悲傷的詩句: 。 (3)表達思鄉斷腸的詩句: 。 (4)表達思鄉惆悵的詩句: 。 【答案】1.mù 墳墓 mù 愛慕 mù 暮色 piào 郵票 piào 漂亮 piāo 縹緲 méi 一枚 méi 玫瑰 piāo piǎo 漂流2.詩歌寫了一位游子對故鄉和故鄉人的思念。3.(1)示例:無端一夜空階雨,滴破思鄉萬里心(2)示例: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3)示例: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4)示例: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合作探究】任務驅動一從朗讀中感受詩歌的音樂美。1.請你用抑揚頓挫的音調進行朗讀。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導學建議·播放專業朗讀錄音或舞臺朗讀表演視頻,讓學生感受詩歌的感情基調,體會詩歌表現出來的音樂美。一是要注意節奏停頓;二是要注意抑揚頓挫,讀出重音;三是要注意輕聲和音變,例如“母親在里頭”的“頭”讀輕聲,第三節的“啊”要讀“呀”。2.詩人借助時空的變化層層推進詩情,請把詩歌中表示時間變化的詞找出來。3.讀完整首詩歌,你有哪些情感體驗 任務驅動一【答案】2.小時候、長大后、后來、現在。3.親情、愛情、哀情、盼統一……任務驅動二從意象中探尋品味詩歌。1.《鄉愁》中運用了哪些意象(形象)來表達情感 ·導學建議·在學生整體感知詩歌內容后,教師可以加以引導,再次強調意象的內涵及常見意象的象征內容。2.“鄉愁”本是無形之物,抽象之極,非常難理解,然而讀過《鄉愁》這首詩之后,我們非但沒有覺得難以理解,反而有一種“觸手可及”的感覺。原因何在 因為詩人運用了巧妙的比喻。比喻是一種非常常見又極其實用的修辭手法,運用得當可以起到化抽象為具體、化繁難為簡易的神奇作用。詩歌中運用了哪些巧妙的比喻 有什么表達效果 3.詩中說“小小的郵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墳墓”“淺淺的海峽”,并且用了“一枚”“一張”“一方”“一灣”等量詞,這是不是說明余光中的鄉愁比較淡 4.這首詩的四個意象是按照什么關系排列的 【答案】1.郵票、船票、墳墓、海峽。2.詩人用“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既單純又內涵豐富的形象來比喻小時候、長大后、后來和現在四個時段和空間的鄉愁,將鄉愁詮釋為親情、愛情、哀情和愛國之情。主題由淺入深,在一詠三嘆之中將鄉愁渲染得異常濃烈。另外,詩人借助同一結構形式,反復陳說分離之苦,其中“鄉愁是……”與“在這(外)頭”“在那(里)頭”的四次重復,加之四節中的“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同一位置上的疊詞運用,不僅體現了詩人深厚的語言功底,也加強了全詩的音韻之美。3.“一枚”“一張”“一方”“一灣”四個量詞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四個形容詞都以一種看似輕描淡寫的方式,把鄉愁濃縮于四個面積小、程度輕的對象之上,恰恰反襯出詩人內心深處濃烈的思鄉情感。郵票雖小,牽系綿長母子情;船票雖窄,負載重重夫妻情;矮矮的墳墓載不下巨大的悲痛,淺淺的海峽阻礙了無盡的鄉思,落筆雖小,卻詩情飽滿。4.遞進關系。前三節表達對親人的思念,即母子分離、夫妻分離、母子死別;最后一節則表達了對家國的思念,感情愈來愈強烈。前三個意象都是最后一個意象的鋪墊。過去的鄉愁是為了襯托現在的鄉愁,在最后一節,詩人將個人的悲歡與愛國之情、民族之戀交融在一起,具有已往鄉愁詩無可比擬的廣度和深度,唱出了時代的共鳴。一課一法借助實物,把抽象的情感具體化、單純化詩歌從廣遠的時空中提煉了四個意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它們是單純的,明朗、集中、強烈,沒有旁逸斜出、沒有意多文亂的蕪蔓之感;它們又是豐富的,含蓄、有張力,能誘發讀者多方面的聯想。在意象的組合方面,以時間的發展來選擇意象,可稱為意象遞進。任務驅動三學以致用拓展延伸。一灣淺淺的海峽,隔絕了多少像余光中一樣的思鄉人與大陸親人的牽掛,我們來共同欣賞愛國作家于右任的《望故鄉》,比較兩首詩的異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答案】相同點:情感都憂郁深沉,表達了對大陸的眷戀和思念。都具有音韻之美。不同點:于右任的詩節奏渾厚慷慨、直抒胸臆,是觸動人心的絕唱;余光中的詩立意更深遠,情感由個人到家國,且選擇意象表達鄉愁。思維導圖再讀詩歌,完成填空。【答案】國家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