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學課題 2.4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 課型 講授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核心是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這部分的內容在新教材內分為對軀體運動的調節和對內臟的調節兩部分,對軀體運動的調節著重體會脊髓中低級中樞與腦中高級中樞的聯系與協調,并構建調節的一般模型。教學目標 1. 歸納概括出神經中樞對軀體運動的分級調控概念圖。 2. 理解各神經系統在軀體運動中分工負責又相互聯系。教學 重難點 重點:概括出神經中樞對軀體運動的分級調控概念圖,了解腦科學的研究方法。難點:歸納概括出神經中樞對軀體運動的分級調控概念圖。教學準備 PPT、練習冊 授課教師 姚瑩 授課時間 年 月 日教 學 過 程 設 計 旁批導入:實例引入 1985年4月,歐洲某農場飼養的牛群中出現了一種怪病,病牛肌肉震顫,站立時姿勢傾斜,行走時步態不穩,對觸摸、光照、聲音等反應敏感,恐懼不安,易被激怒,具攻擊性。研究人員對死后的病牛進行解剖時發現牛的腦內呈海綿狀空泡變性,因此將該病命名為牛海綿狀腦病,俗稱瘋牛病。病變發生在腦部,而支配軀干和四肢運動的低級神經中樞位于脊髓,脊髓中的神經中樞與腦中的神經中樞有什么關系?腦對脊髓的功能是如何產生影響的呢? 環節一:神經系統對軀體運動的分級調節 1. 探究大腦皮層的結構與功能 2. 探究大腦皮層與軀體運動的關系 歸納大腦皮層對軀體運動調節的特點: ①上下顛倒,但頭面部是正的。 中央前回最上部、中央旁小葉前部→下肢、會陰部運動;中央前回中部→軀體和上肢;運動中央前回下部→頭面部肌肉 ②左右交叉,即一側運動區支配對側肢體的運動。 ③身體各部投影區的大小與各部形體大小無關而取決于功能的重要性和復雜程度。 3.建立神經系統調控軀體運動的概念圖 環節二:神經系統對內臟活動的分級調節 進行小組討論,構建排尿反射的分級調節概念模型。 提示: ①當膀胱內儲存尿量達到一定程度,膀胱壁內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而興奮,神經沖動沿傳入神經傳到脊髓的排尿反射低級中樞;同時由脊髓再把膀胱充脹的信息上傳至大腦皮層的排尿反射高級中樞,并產生尿意。 ②膀胱中的牽張感受器→傳入神經→大腦皮層相關神經中樞→脊髓低級排尿中樞→傳出神經→逼尿肌、尿道內括約肌。 ③脊髓對膀胱擴大和縮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經系統支配的。成年人之所以能有意識地控制排尿,是因為大腦皮層對脊髓進行著調控;而嬰兒大腦皮層發育不完善,還不能對脊髓排尿反射中樞進行有效的控制。 ④成年人出現不受意識支配的排尿,說明大腦皮層對脊髓排尿反射中樞不能進行有效的調控,可能是大腦皮層相應中樞出現損傷,也可能是大腦皮層與脊髓反射中樞的神經聯系出現了損傷。 ⑤這些例子說明調節同一反射活動的中樞既有大腦皮層,也有皮層以下的中樞,這些中樞之間是有聯系的,而且大腦皮層是高級中樞,對低級中樞有著調控作用。教學反思思備三年成名師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