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學課題 2.1群落的結構(第二課時) 課型 講授學情分析 教材繼續貫徹種群和群落是不同層次的生命系統的思路,通過“科學方法”欄目,讓學生認識到種群和群落是兩個層次的系統,從不同的視角進行研究,問題也是不同的。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種群、群落分別是不同層次的系統”的認識,又使學生認同探究視角的重要性,進一步理解系統的研究方法,為后續學習做好鋪墊。教學目標 分析群落內的物種組成、種間關系和空間結構等,說明群落是物種通過復雜的種間關系形成的有機整體。通過分析當地自然群落中某種生物的生態位,說出生態位的概念及生態位分化的意義。教學 重難點 重點:群落的物種組成與種間關系。難點:群落的物種組成與種間關系。教學準備 PPT、練習冊 授課教師 姚瑩 授課時間 年 月 日教 學 過 程 設 計 旁批【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給學生提供情境,引導學生分析情境,回答相關問題。 問題: 外來種海桑和本土紅樹是什么種間關系? 不是 自然界中還有哪些其他類型的種間關系? 【小組合作】請同學們閱讀課本,每 2 組負責一類種間關系。(3min)分析說明該種間關系的特點并舉例。 原始合作、互利共生、種間競爭、捕食、寄生。 【種間關系類型】 原始合作 概念: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時,雙方都受益,但分開后,各自也能獨立生活。 實例: 特點:雙方都受益,分開也能獨立生活。合作不是必須的 數量關系: 互利共生 概念:兩種生物長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實例: 特點:A、B兩個種群個體數的變化特點是 同步變化、同增同減 合作是必須的(即:活著時兩者在自然狀態下不會分開)。 數量關系: 捕食: 概念: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為食的現象。 實例: 特點:兩個種群數量相對穩定 數量關系: 種間競爭 情境:如圖所示兩種草履蟲單獨培養和混合培養時種群個體數量發生的動態變化,請解釋上述實驗結果? 解釋:在單獨培養時,兩種群都呈S型曲線生長,在一起培養時,兩者存在種間競爭。大草履蟲競爭能力弱。 概念:兩種或更多種生物共同利用同樣的有限資源和空間而產生的相互排斥的現象。 特點:“你死我活” “此消彼長” 數量關系: 5.寄生 概念:一種生物從另一種生物(宿主)的體液、組織或已消化的物質中獲取營養并通常對宿主產生危害的現象。 實例: 特點:寄生者的存在對被寄生者不利。 數量關系: 情境應用: 真菌孢子侵入蝙蝠蛾幼蟲體內??课沼紫x的營養進行繁殖。當菌絲慢慢生長時,幼蟲也隨之長大鉆出地面。直到菌絲繁殖至充滿蟲體,幼蟲就會死亡,此時正好是冬天,就是所謂的冬蟲。當氣溫回升后,菌絲體會從冬蟲的頭部慢慢萌發,長出像草一般的真菌子座,稱為夏草。 【群落的空間結構】 垂直結構: 特點:指群落垂直方向上有明顯的 分層 現象。 水生、陸生都存在分層現象。 水平結構: 概念特點: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往往分布著不同的種群,同一地段上種群密度也有差別。一般呈鑲嵌分布。 決定因素:①地形的變化; ②土壤濕度和鹽堿度的差異; ③光照強度的不同; 生物自身生長特點的不同; 人與動物的影響等。 【群落的季節性】 播放季節對群落的影響視頻。 原因:季節的改變導致陽光、溫度、水分改變,從而使不同動物、植物的季節節律不同,從而群落的外貌和結構發生有規律性的變化。 實例:動物繁殖、遷徙、冬眠等、植物開花結果時間不同。 【生態位】 概念: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處的 空間位置 ,占用資源 的情況,以及與 其他物種的關系等,稱為這個物種的生態位。 研究內容: 動物—棲息地、食物、天敵、與其它物種關系。 植物—出現頻率、種群密度、植株高度、與其它物種關系。 應用: 四大家魚混養分析 上層水:鰱魚---浮游植物 中上層:鳙魚---浮游動物+浮游植物 中下層:草魚---水草 低層:青魚---水底的螺、蚌以及水生昆蟲 這樣分布對于生物有什么優點? 既降低了競爭的激烈程度,又充分利用了空間和資源,獲得更大價值。 立體農業教學反思思備三年成名師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