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學課題 1.1種群的數量特征 課型 講授學情分析 本節內容包括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和種群的數量特征兩大部分。在“種群密度及其調查方法”部分,教材首先簡要介紹了種群密度的概念、調查種群密度的必要性,然后重點介紹了樣方法和標記重捕法。教學目標 1.列舉種群的數量特征,說明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結構和性別比例與種群密度的關系。2.說出調查種群密度的主要方法,運用樣方法調查草地中某種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教學 重難點 重點:(1)種群的數量特征。(2)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難點:調查草地中某種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教學準備 PPT、練習冊 授課教師 姚瑩 授課時間 年 月 日教 學 過 程 設 計 旁批播放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視頻,介紹東方白鸛生活情境,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和討論:1. 什么是功能性滅絕? 2. 回顧種群的概念并思考種群存在的意義是什么? 【閱讀與思考】 引導學生閱讀、理解章引言中種群的概念,總結歸納調查種群密度有哪些調查方法,引導學生用公式表示出種群密度的計算方法,說明種群密度調查具有什么意義。 【教師總結】 對學生回答內容進行補充完善,同時引導學生歸納總結。 種群概念: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 種群密度表達式: 調查種群密度意義:瀕危動物保護、農田雜草狀況調查、漁業上捕撈強度的確定、農林害蟲的監測和預報等。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情境:為了滿足東方白鶴冬、春季節的食物需求,保護區曾考慮引入植物新物種,但是受到加拿大一枝黃花在我國南方多地生物入侵的教訓,科學家在這件事上保持非常謹慎的態度。 問題: 1.假設已知A、B、C三地—枝黃花的數量分別是8000株、20000株、30000株,你能判斷哪個地區加拿大—枝黃花生物入侵現象更嚴重嗎? 不能判斷 在A、B、C三地面積未知的情況下,種群數量多少不足以作為判斷依據,只有通過調查種群密度才能對入侵程度進行判斷。 2.下列草地(5m2),其中O代表加拿大—枝黃花.則種群密度為_6.4___株/m2,如果是5000m2還能這樣調查嗎?_不能__ 過渡:如何研究某地加拿大一枝黃花的種群密度呢? 【任務一:研究某地加拿大一枝黃花的種群密度】 1. 樣方法的實施的一般步驟 (1)準備;(2)確定調查地點、調查對象;(3) 確定樣方 ;(4)計數;(5)計算種群密度。 2. 樣方法的選材 單子葉草本植物常常是 叢生或蔓生的 ,從地上部分難以辨別是一株還是多株;而雙子葉草本植物的個體數目則 易于辨別 。 3. 樣方大小的確定 向學生提供取樣數據,引導學生根據數據進行思考與推理,并且完成下面兩題,明確樣方大小確認的方法。 問題(1):請根據表格中的數據確定合適的樣方大小。 應該選擇1 m×1 m的樣方,個體在該樣方內的分布相對穩定,又可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費。 問題(2):如果所調查物種個體較大,樣方大小應該怎樣設置?如果調查物種數目比較稀疏,樣方大小應該怎樣設置? 如果所調查物種個體較大,樣方面積應該適當擴大。如果調查物種數目比較稀疏,樣方面積也應該適當擴大。 4.取樣方法的確定 向學生提供情境,引導學生根據圖片信息選擇合適的取樣方法,并回答相關問題: 問題(1): 調查對象總體分布為近方形地塊時,適宜用五點取樣法。 ②調查對象總體分布為長條形地塊時,適宜用等距取樣法。 問題(2):取樣的關鍵是要做到隨機取樣,為什么要強調隨機取樣? 強調隨機取樣是為了使調查結果不受主觀因素的影響,保證調查結果的準確性。 5. 計數和確定種群密度 向學生提供調查數據,引導學生根據信息回答相關問題,并學會種群密度的統計: 某興趣小組調查某種雙子葉草本植物種群密度的結果,其中,第四個樣方中該植物的分布情況如圖所示: 問題(1):如何計數第四個樣方的植株數量?該樣方的種群密度是多少? (5+2+1)÷1=8(株/m2) 若正好在邊界線上,應“計上不計下,計左不計右”。 (2)該植物種群密度是多少? 8株/m2 過渡:東方白鸛的種群密度如何計算呢?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情境:鄱陽湖國家自然保護區是東方白鸛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主要越冬地。第一次捕獲東方白鸛106只,做上標記后放回;第二次捕獲東方白鸛91只,其中有標記的為25只,由此估算該地區中共有多少只東方白鸛? 約有386只。 【任務二:調查東方白鸛的種群密度】 標志重捕法的原理 請分析標記重捕法的原理(M、m均為標記數,N、n為不同范圍內的總數) 原理:在 個體隨機分布 的前提下,整體與局部的相關比例相等,即有 。 2.標記重捕法主要適用于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的動物個體,為什么活動能力差的個體不宜用? 活動能力差的動物被標記后不能與其他動物充分混合,會導致重捕時誤差較大。 3.誤差分析 請分析在利用標重捕法調查過程中,下列各情況可能會帶來的誤差: ①標記物意外脫落 ②被標記個體被再次捕獲的機會降低 ③標記物導致被標記個體易于被捕食 ④被標記個體放回后還未充分融入該種群中就再次被捕獲且在被標記個體稀少處被捕獲 ⑤被標記個體放回后還未充分融入該種群中就再次被捕獲且在被標記個體密集處被捕獲 ⑥標記物影響被標記個體的活動,使其被再次捕獲的機會增大以上__①②③④___估算吲等偏大, __⑤⑥_____估算值將偏小。 4.注意事項 ①標志物不能過分醒目; ②標志物和標志方法不能影響標志對象正常的生理活動; ③標志物不易脫落; ④標志個體需與未標志個體混合均勻后再重捕,保證在重捕時被捕的概率相等; ⑤確保調查期間沒有個體的出生入死; 【歸納與概括】教學反思思備三年成名師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