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5.白楊禮贊素養目標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寫作背景,整體感知課文,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2.體會對比、烘托、欲揚先抑等手法的表達效果,賞析文章變化多姿的語言。3.感悟作者對廣大抗日軍民的崇敬與贊美之情,發揚中華民族質樸、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重點:把握象征與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賞析文章語言。情境預設在我國的西北地區,白楊樹是極常見的一種樹,房前、屋后、河畔、路旁隨處可見它的身影。然而,在作家茅盾看來,它卻是極不普通、需要“禮贊”的一種樹,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今天,就讓我們共同學習《白楊禮贊》這篇文章,揭曉問題的答案!【預習導學】1.走近作者。茅盾(1896—1981),原名 ,字雁冰,浙江桐鄉人,作家、社會活動家,茅盾是他的筆名。代表作有小說《 》、《腐蝕》、《霜葉紅似二月花》、《蝕》三部曲(《幻滅》《動搖》《追求》)、農村三部曲( )、《林家鋪子》,散文名篇《 》《風景談》等。 背景介紹:本文寫于1941年。在此之前,茅盾在新疆工作過一段時期,之后到延安講學。當時,抗日戰爭正處于相持階段,他目睹了北方軍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同心同德、團結抗戰的情形,從解放區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寫下了這篇熱情洋溢的散文。2.為下列加點字注音。剎那( ) 主宰( )倦怠( )( ) 倔強( )( )婆娑( ) 楠木( )虬枝( ) 秀頎( )鄙視( ) 坦蕩如砥( )潛滋暗長( ) 懨懨欲睡( )旁逸斜出( ) 不折不撓( )拓展:“剎”的另一字音讀“ ”,可以組詞為“ ”;“強”的另外兩個字音分別讀“ ”“ ”,可以分別組詞為“ ”“ ”。3.解釋下列詞語。(1)懨懨: (2)倔強: (3)參天: (4)婆娑: (5)秀頎: (6)鄙視: (7)妙手偶得: (8)坦蕩如砥: (9)潛滋暗長: (10)力爭上游: (11)旁逸斜出: (12)縱橫決蕩: 拓展:“鄙視”同“藐視”是一對近義詞,二者都有 的意思?!氨梢暋背p視外,還有 的意思,表意程度較重;“藐視”側重指把對象看得很 ,不值一提。4.應怎樣理解本文標題中“禮贊”的含義 【答案】1.沈德鴻 子夜 《春蠶》《秋收》《殘冬》 白楊禮贊2.chà zǎi juàn dài jué jiàng suō nán qiú qíbǐ dǐ zī yān yì náo shā 剎車 qiáng qiǎng 強大 勉強3.(1)形容精神不振的樣子。(2)(性情)剛強不屈。(3)高聳在天空中。(4)枝葉扶疏,形容姿態優美。(5)美而高。頎,修長。(6)輕視,看不起。(7)指文學素養深的人出于靈感,即可偶然間得到妙語佳句。(8)寬廣平坦得像磨刀石。砥,質地比較細的磨刀石。(9)暗暗地生長。滋,生長。(10)努力奮斗,爭取先進。(11)指(樹枝)從樹干的旁邊斜伸出來。(12)縱橫馳騁,沖殺突擊。輕視、看不起 嫌惡 渺小4.“禮”是“敬禮、致敬”的意思;“贊”是“贊美”的意思;“禮贊”的含義是崇敬而贊美。·講解提示·理解文章標題的含義,一般從表層含義與深層含義兩方面入手。表層含義,即標題的字面含義;深層含義,即標題的引申義、象征義、比喻義。【合作探究】任務驅動一整體感知,謀篇布局。文章分為幾個部分 分別講了什么內容 ·學習小助手·本文首尾兩段遙相呼應,結構嚴謹;中間的三個部分,一部分描寫白楊樹的生長環境,一部分描寫白楊樹的外形,另一部分揭示白楊樹的內在氣質。·導學建議·鼓勵學生自讀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任務驅動二品讀課文,賞析語言。1.當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奔馳,撲入你的視野的,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毯子。·學習小助手·“大毯子”顯然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既勾畫圖景,又表情達意。2.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干,筆直的枝。·學習小助手·“力爭上游”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兩個“筆直”連用,顯然是在強調白楊樹的姿態。3.這是雖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著倔強挺立的一種樹!哪怕只有碗那樣粗細,它卻努力向上發展,高到丈許,兩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學習小助手·這兩個句子,既抒情,又議論?!熬髲娡αⅰ闭w揭示白楊樹的氣質,“參天聳立”與“不折不撓”則對這種氣質加以突出、強調。4.難道你又不更遠一點想到,這樣枝枝葉葉靠緊團結,力求上進的白楊樹,宛然象征了今天在華北平原縱橫決蕩,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 ·學習小助手·語氣逐漸強烈,含義由淺入深,最終全面揭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點明了全文的題旨。·導學參考·賞析這四個句子時,教師可先引導學生發現句子的亮點,如修辭、句式等,然后再抓住亮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賞析。任務驅動三選讀課文,探究寫法。1.怎樣理解和掌握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學習小助手·題目“白楊禮贊”中的“白楊”,既指生活中的白楊樹,更象征著抗日戰場上為了新中國縱橫決蕩的英雄人物。2.“它沒有婆娑的姿態……它是樹中的偉丈夫!”這幾句話運用了哪種寫作手法 有何作用 ·學習小助手·句中的兩個“沒有……”與“但是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者顯然是“抑”,后者顯然是“揚”。【答案】任務驅動一本文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點明題旨,直抒對白楊樹的贊美之情。第二部分(第2~4段):描寫黃土高原的景象和作者的感受,交代了白楊樹的生長環境。第三部分(第5~6段):具體描繪了白楊樹的外形,揭示其內在氣質,突出白楊樹正直、倔強、不屈不撓的特點,贊美了白楊樹的不平凡。第四部分(第7~8段):進一步贊美白楊樹的內在氣質,直接點明其象征意義。第五部分(第9段):將白楊樹與楠木對比,表達鮮明的愛憎感情,再次贊美白楊樹。任務驅動二1.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黃土高原比作“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毯子”,生動形象地勾畫出一幅色彩鮮明、遼闊平坦的高原圖景,表達了作者對黃土高原的喜愛之情。2.“力爭上游”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白楊樹的基本特征,也揭示了它的內在氣質。連用兩個“筆直”寫出了白楊樹傲然挺立的姿態,為下文揭示其象征意義蓄勢。3.這兩句話議中含情,“倔強挺立”總寫白楊樹的內在氣質,并以“參天聳立”“不折不撓”來加以深化?!半m……卻……”“哪怕……卻……”兩句將環境惡劣與白楊樹的頑強生命力進行對比,集中表現了白楊樹堅強不屈的內在精神,為下文由樹及人、點明其象征意義做鋪墊。4.這是文中第四個反問句,肯定了白楊樹的精神面貌,體現了北方抗戰軍民的精神和意志。四個反問句連用,構成排比句式,層層深入地揭示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思想不斷升華,贊美之情逐漸達到高潮。任務驅動三1.本文贊美白楊樹的目的是贊美人,但并沒有直接表明,而是采用象征手法,通過具體的事物——白楊樹來表達由衷的贊美之情。本文寫于抗日戰爭相持階段,當時政治環境復雜,如果作者直接表達鮮明的政治觀點和熾熱的感情,文章是不能發表的,因而也就無法發揮其戰斗作用。北國風物,氣象萬千,作者挑選白楊樹作為描寫對象,是因為它的枝葉一律向上,傲然挺立,象征著一種堅強不屈的精神,能夠引起人們對那些“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英雄人物的尊敬和懷念。作者賦予白楊樹人的性格和氣質,借歌頌白楊樹來抒發自己的情懷,贊美拯救民族于存亡關頭的祖國的優秀兒女。2.這幾句話運用了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兩個“沒有……”似乎是在否定白楊樹的美,這是“抑”;“但是它……”一轉,揭示了白楊樹的內在氣質,這是“揚”。一抑一揚,突出了白楊樹的與眾不同,表現了白楊樹偉岸、正直、質樸、嚴肅、不缺乏溫和、堅強不屈與挺拔的特點。備選問題學過這篇課文,你能簡要概括出本文的寫作思路嗎 【答案】全文的思路:先寫白楊樹生長的自然環境,引出作者觀看的“單調”感;再寫白楊樹的形貌,突出它的高大、挺直和丫枝聚攏的特點;接著寫白楊樹的“精神品格”,點明它的象征意義;最后將白楊與“貴族化的楠木”對比,“高聲贊美白楊樹”。·導學參考·概括寫作思路之前,教師可將本文五個部分的內容加以梳理,并將每部分關鍵詞板書下來,引導學生自己概括寫作思路。一課一法象征手法的考查形式與答題技巧考查形式:①某物象征了什么 ②從寫作手法的角度賞析句子。答題技巧:首先要透徹地了解象征手法的特點及作用,然后結合所給的內容,以及時代背景和寫作意圖,揣摩出象征意義。欲揚先抑是一種表現手法,欲揚先抑的“揚”是指褒揚,“抑”是指貶低。它是對某一件事、某一個人,不直接加以褒揚,而是先故意貶抑,貶抑是為了褒揚的一種寫作手法。運用這種方法,可以使情節多變,形成波瀾起伏的效果。象征是托意于物,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來表現抽象事物或思想感情的一種表現手法。要注意的是,象征義不是事物本身就具有的,而是作者借此事物所做的聯想和寄托。象征的作用主要是將作者想說而不愿直說或不能直說的思想、情志寄托于物體,巧妙地傳達給讀者,以增強文章的表現力。思維導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