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與朱元思書素養目標1.掌握并積累相關文言實詞和虛詞,疏通大意。2.學習多層次多角度描繪景物的方法。3.體悟作者高潔的志趣和追求自由的情懷。◎重點: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語言美。情境預設在前面的課文中,我們已經領略了“兩岸連山,略無闕處”的三峽絕景,而因《富春山居圖》而聞名千古的富春江一帶,自古就有著“小三峽”的美譽。接下來就讓我們在吳均寄給友人的書信中,一覽富春江秀美的山水景致吧!·導學參考·教師可在課前先準備一些關于富春江的視頻或圖片,讓學生融入情境。【預習導學】1.走近作者。吳均(469—520),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梁文學家。梁武帝天監初年為吳興主簿,累遷奉朝請。后因私撰《齊春秋》,觸犯梁武帝被免官。不久又奉詔撰《通史》,事未竟而卒。吳均“文體清拔,有古氣”,時稱“ ”。今存詩歌140余首,多為友人贈答、贈別之作。 背景介紹:《與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友人的一封信,但現在看到的已不是當時的完整信件。由于文章生動細膩地描繪了富春江的秀美風光,歷來被人們當作獨立成篇的山水佳作來閱讀欣賞。2.為下列加點字注音。縹碧( ) 急湍( ) 軒邈( )泠泠( ) 鳶飛( ) 戾天( )經綸( ) 橫柯( )拓展:“湍”的形近字“ ”讀 ,可以組詞為“ ”;“戾”的形近字“ ”讀 ,可以組詞為“ ”。3.解釋下列加點字詞。(1)天山共色( )(2)從流飄蕩( )(3)水皆縹碧( )(4)爭高直指( )(5)泉水激石( )(6)橫柯上蔽( )(7)疏條交映( )【答案】1.南朝 吳均體2.piǎo tuān miǎo líng yuān lì lún kē 惴 zhuì 惴惴不安 唳 lì 風聲鶴唳3.(1)同樣的顏色(2)跟,隨(3)淺青色(4)筆直地向上,直插云天(5)沖擊,撞擊(6)樹木的枝干(7)互相掩映【合作探究】任務驅動一聽讀課文,理解文意。(一)朗讀指導朗讀時,要注意恰當地停頓,語句中的意思要通過語調表現出來。·學習小助手·①先用鉛筆在文中自行斷句,做出標記(如“水/皆縹碧,千丈/見底”)。②注意重讀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應落在“箭”“奔”二字上)。③本文是一篇美文,朗讀時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美的意境。一定要以“樂山水”之心去讀,吐字清晰,音韻和諧。要注意停頓,節奏要隨情隨景而易。每讀完一小節都可以作稍長的停頓,這樣才有鮮明的層次感,不至于將兩個不同的畫面交錯在一起。這樣,才能讀其文,感其美,會其情。(二)理解詞語1.通假字(1)千轉不窮(2)窺谷忘反2.古今異義(1)一百許里(2)鳶飛戾天(3)經綸世務(4)蟬則千轉不窮(5)猛浪若奔3.一詞多義(1)絕(2)上4.詞類活用(1)任意東西(2)猛浪若奔(3)互相軒邈(4)橫柯上蔽(三)翻譯句子1.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負勢競上,互相軒邈。3.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任務驅動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1.文中哪句話最能概括課文所寫景色的特征 2.作者筆下的水是怎樣的情狀呢 請根據文中的有關詞語說說水的特點。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樣的 請根據文中的有關詞語說說山的特點。·導學參考·本文語言駢散結合,讀來朗朗上口,教師應讓學生多讀課文。任務驅動三研讀課文,深層探究。“奇山異水,天下獨絕”領挈全篇,為什么卻先寫異水后寫奇山 (一)品味意境美根據課文內容,想象富春江雄奇秀麗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二)感受志趣美看到如此的美景,作者有怎樣的感慨 作者在描寫景物時流露出怎樣的情感和志趣 (三)品析語言美結合加點詞賞析下列句子的妙處。(1)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四)鑒賞藝術美作者在描摹奇山異水時,使用了哪些手法 舉例分析。·導學參考·讓學生帶著問題朗讀、討論,然后請一名學生回答,其他學生補充。【答案】任務驅動一(一)示例一:風煙/俱凈,天山/共色(輕快)。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舒緩)。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驚嘆)。示例二: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慨嘆、平緩、輕慢)。橫柯/上蔽,在晝/猶昏(驚嘆);疏條/交映,有時/見日(輕松、歡快)。(二)1.(1)“轉”同“囀”,鳥鳴,這里指蟬鳴(2)“反”同“返”,返回2.(1)古義:表示約數,大約。今義:贊許,允許(2)古義:至,到達。今義:罪過,乖張(3)古義:籌劃,治理。今義:比喻規劃、管理國家大事的才能(4)古義:窮盡。今義:貧窮(5)古義:飛奔的馬。今義:奔跑3.(1)①絕妙 ②停止(2)①向上 ②在上面4.(1)名詞用作動詞,向東或向西(2)動詞用作名詞,飛奔的馬(3)形容詞用作動詞,爭著往高處遠處伸展(4)名詞作狀語,在上面(三)1.游動的魚兒和細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還快,洶涌的巨浪就像奔騰的駿馬。2.山巒憑借(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都在爭著往高處遠處伸展。3.那些極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那些忙于治理國家大事的人,看到(這些幽深)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任務驅動二1.奇山異水,天下獨絕。2.“水皆縹碧,千丈見底”(直接描寫),“游魚細石,直視無礙”(間接描寫),從靜的角度寫水之秀麗清澈;“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從動的角度夸張地寫水之壯觀湍急。3.色:夾岸高山,皆生寒樹。形: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聲:泉水激石,好鳥相鳴,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以動寫靜,把靜止的山寫活了,顯示出山的“奇”。側面烘托: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以靜寫動: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山之奇)任務驅動三先“水”后“山”,由近及遠,逐層展開,符合“從流飄蕩”的觀景習慣,條理清楚。(一)文章第1段總敘富陽至桐廬的景色,空靈澄澈,境界開闊,并以“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八個字總攬勝景,勾勒出這幅山水畫卷的獨有形象,特征鮮明,意境清新,不僅使其水光山色宛然在目,而且引人入勝,讓人產生向往之情。(二)“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表現了一種享受自由、無拘無束、無牽無掛的輕松愜意;作者筆下的泉聲、鳥聲、蟬聲、猿聲,構成一個熱鬧、和諧、歡樂、祥和的世界,表現了作者對自然、自由的熱愛,對生命力的贊頌。在描繪山景時,“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幾句議論,不僅襯托出險峰的魅力,更傳達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倦。(三)(1)示例:該句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縹碧”是直接寫水的清澈,“游魚細石”則是從側面表現出水的清澈透明。(2)示例:這句話運用夸張和比喻的修辭手法,“急”“猛”把水流的快速和水浪的奔騰情狀表現得十分生動形象。(四)主要運用了襯托的手法,如游魚細石,一動一靜,相映成趣。魚群穿梭,不僅襯托水之清秀,且逗人游興,給山水增添無限生趣。備選問題 文中運用了“化靜為動”的手法,請找出有關語句并加以簡要分析。【答案】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活靈活現地寫出了樹之高、山之奇。一課一法駢散結合駢句是一種講求對仗的文體,它要求文字的對偶,重視聲韻的和諧,而且結構相似、內容相關、行文相鄰、字數相等。駢句是詩句的一種,與散句相對,也可以說,駢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散句指句式靈活而富有變化的句子,長短不一,自由活潑,生動感人。散句能使語氣舒緩,舒卷自如。從語言的交際功能看,散句是它的自然形態,也是基本形態,人們平時說話、寫文章,主要用散句。駢散結合的優點(作用):使文章節奏明快、語言錯落有致,讀來抑揚頓挫、和諧悅耳,在聽覺上給人音樂的美感。思維導圖 再讀課文,完成填空。與朱元思書【答案】清、急 側面 對偶、比喻、夸張 聽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