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部分 文本閱讀專題五 名著閱讀【考情分析】題型題量 江西中考從2019年開始對名著閱讀進行考查,名著閱讀題的題型設置上,2019年、2020年均只設一道單獨的探究性簡答題,2021年開始新增選擇題,共3小題,考查形式和設題方式越來越多樣化。2019年、2020年均為6分,2021年開始增加至10分,所占分值比重也有所增加命題特點 名著考查為必考題,內容涉及名著常識、整本書內容理解與主題探究。依據課標要求,對名著整本書閱讀的考查是未來中考命題的重點能力達標 課標要求7~9年級學生“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探索個性化的閱讀方法,分享閱讀感受,開展專題探究,建構閱讀整本書的經驗。感受經典名著的藝術魅力,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2019~2023年江西中考名著閱讀教材具體篇目及考點分布一覽表年級 涉及篇目 考點 選材特點七上 《朝花夕拾》 2023:演講主題(人物相關) 2022:書名解讀 ①2019~2023年選取的都是統編版7~9年級教材內名著導讀中的12部必讀名著。 ②整道大題所有設題的篇目選擇會兼顧7~9三個年級。 ③《西游記》《紅星照耀中國》《昆蟲記》《儒林外史》是近四年設題頻率較高的四部名著,古今貫通,中西結合,設題角度多樣化《西游記》 2022:名著解說辨析(題材相關) 2021:名著解說辨析(情節相關) 2019:專題探究(孫悟空)七下 《駱駝祥子》 2023:演講主題(語言特點) 2022:書名解讀(解讀示例)《海底兩萬里》 2023:演講主題(人物相關) 2021:名著解說辨析(作者及內容相關)八上 《紅星照耀中國》 2023:演講主題(人物相關) 2022:書名解讀 2021:閱讀方法指導 2020:專題探究(長征精神)《昆蟲記》 2023:理趣和情趣(寫作手法) 2022:名著解說辨析(作者及書籍贊譽相關) 2021:名著解說辨析(贊譽相關) 2019:專題探究(學觀察)八下 《傅雷家書》 2021:內容類比(與諸葛亮《誡子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2022:書名解讀九上 《艾青詩選》 2022:《刈草的孩子》做批注 2019:專題探究(詩歌意象)《水滸傳》 2021:名著解說辨析(結構、人物、語言相關) 2020:專題探究(人物)九下 《儒林外史》 2023:諷刺手法 2022:名著解說辨析(題材相關) 2020:專題探究(諷刺藝術)《簡·愛》 2022:名著解說辨析(主旨相關)【備考貼士】 ①課標中“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的要求要落實到位,廣泛閱讀,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②要落實真正的閱讀,不同體裁的書要運用不同的閱讀方法,需要關注教材名著導讀部分,更要注重基于理解的體驗、感悟、思考。【知識梳理】一、《朝花夕拾》:消除與經典的隔膜(七上)【作者簡介】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發表第一篇現代白話文短篇小說《狂人日記》時始以“魯迅”為筆名。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熱風》《且介亭雜文》《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內容簡介】《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收錄魯迅于1926年創作的10篇回憶性散文,是一部魯迅先生“從記憶中抄出來”的散文集。這本書多側面地反映了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經過。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時代在紹興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敘述他從家鄉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學,然后回國教書的經歷。【作品主題】①批判封建教育、封建道德、封建頑固派;②表現對親友和師長的崇敬、懷念之情;③批判封建思想、封建制度對青少年的毒害;④揭露思想文化戰線上資產階級文人的本質。【作品特色】①記事為主,飽含著濃烈的抒情氣息;②抒情、敘事和議論融為一體,優美和諧,樸實感人;③富有詩情畫意,穿插幽默和諷喻;④常用反諷、對比手法,注重細節,以小見大。讀書方法指導 閱讀經典作品的意義:①閱讀經典作品,會豐富我們的人生感受和經驗;②閱讀經典作品,可以幫助我們思考許多人生問題;③閱讀經典作品,更有利于文化積累,讓自己的思想與大師們聯網接軌;④經典作品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閱讀經典作品,可以涵養情性,啟迪人生。【思維導圖】 【作品簡介】作品名 內容簡介《狗·貓·鼠》 貓的罪行: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第二,它與獅虎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態;第三,它在交配時的嗥叫令人心煩;第四,它吃了“我”小時候心愛的一只小隱鼠。雖然后來證實隱鼠并非其所害,但“我”對貓是不會產生好感的,何況它后來確實吃了小兔子。 中心思想:這篇文章寫了“我”仇貓的原因以及童年時關于隱鼠的回憶,表達了對“貓”一類的人“盡情折磨”弱者、“到處嗥叫”、時而“一副媚態”等特性的憎惡。同時,字里行間也流露出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阿長與 <山海經>》 文章刻畫了舊中國一位迷信、粗俗、不拘小節,但卻真誠、善良、關心孩子的勞動婦女形象,抒發了“我”對長媽媽的尊敬、感激和懷念之情★《<二十 四孝圖>》 “我”從當時反對白話的行為談起,怒斥了這種行為并感嘆當時的小學生只能讀一些粗拙的白話文作品,由此憶述自己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時的感受,著重分析了“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故事,以幽默的筆調嘲諷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五猖會》 “我”盼望著見到繁盛的迎神賽會。終于,“我”要到東關看五猖會去了,內心十分高興。然而正要出發,父親卻強迫“我”背完書才能去,“我”的興致便一掃而光了。文章再現了“我”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鑒略》的掃興又痛苦的感受,寫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顧及兒童心理時的無奈和厭煩,表達了作者對扼殺兒童天性的封建強權教育的強烈譴責《無常》 文章介紹了“我”兒時在鄉間迎神賽會和戲臺上所見的“無常”形象,說明“無常”是個具有人情味兒的鬼,他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人們的喜愛。文章對打著“公理”“正義”旗號的“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諷刺★《從百草園 到三味書屋》 文章先寫了“我”在百草園里的生活,回憶了百草園的景物、長媽媽講的美女蛇的故事和冬天雪地捕鳥的場景,樂趣無窮;又寫了“我”在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回憶拜師、詢問“怪哉”蟲、讀書和課上描畫等事,乏味中也有樂趣,揭示了兒童廣泛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天性的私塾教育之間的矛盾《父親的病》 這篇文章重點回憶兒時“我”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我”先是和S城的一個“名醫”周旋過兩年,然后請了“名醫”陳蓮河,但都沒能治好父親的病。文中分別描述了兩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所謂“名醫”實為庸醫的真相,批判了他們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丑惡本質。此外,還表達了對父親的不舍與愧疚之情及對封建禮教的不認同《瑣記》 這篇文章描寫了隔壁家自私自利的衍太太,并主要回憶了“我”到南京求學的經歷。文章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和礦務鐵路學堂的種種弊端以及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與此同時,“我”不顧師長反對仍如饑似渴地閱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出“我”探求真理的強烈欲望★《藤野先生》 文章回憶了“我”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敘述了在仙臺學醫時,解剖學老師藤野先生對“我”的教誨,并記述了自己因受日本學生的歧視、侮辱,又深感國人的愚昧、麻木而決定棄醫從文的經過。其中“講義事件”和“幻燈片事件”,不僅揭露了那些日本“愛國青年”的丑惡面目,也寫出了自己“棄醫從文”的動因。文章突出表現了藤野先生的嚴謹、正直、熱忱、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表達了“我”對藤野先生深切的懷念與敬佩之情《范愛農》 在日本留學時,“我”與范愛農在同鄉會上為要不要發電報痛斥清政府殘忍殺害徐錫麟一事而發生爭執,“我”認為他“很可惡”。后來“我”與他在故鄉重逢,冰釋前嫌,談起各自的經歷,并回憶了在東京產生誤會的根源。報館案風波中,范愛農追求革命卻備受打擊迫害。后來,范愛農落水淹死,“我”懷疑他是自殺。文章表達了對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與悼念,揭露了封建社會對正直的愛國知識分子的摧殘 【人物辨識】人物 情節 形象特征長媽媽 (《阿長與 <山海經>》 《狗·貓·鼠》 《五猖會》 《從百草園到 三味書屋》) 正月初一要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阿長與<山海經>》) 迷信、嘮叨喜歡切切察察,睡相不好,在床上擺一個“大”字,給“我”講長毛的故事(《阿長與<山海經>》) 多事、愚昧無知、不拘小節給“我”買帶圖的《山海經》(《阿長與<山海經>》) 給“我”講美女蛇的故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和母親、工人一塊等“我”背書(《五猖會》) 樂于助人、愛孩子、善良純樸、仁厚慈愛踩死了“我”的隱鼠,讓“我”以為隱鼠是被貓吃掉了(《狗·貓·鼠》) 笨拙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初次見面的一節課,講話緩慢而很有頓挫 中規中矩、略顯古板上講臺沒有打領結,添改、訂正“我”的講義 對外表不拘小節、關心學生、認真負責糾正“我”的解剖圖 治學嚴謹、一絲不茍關心“我”的解剖實習 對弱國學生的關心、對不同文化的尊重、沒有民族偏見了解中國女人的裹腳情況 嚴謹求實、注重調查范愛農 (《范愛農》) 徐錫麟事件、同鄉會爭執(自己老師被殺,但在東京同鄉會反對魯迅等人發電報回國) 冷靜、對社會認識深刻、孤傲繡花鞋事件,讓座風波 自尊心強、重情義當監學兼教書時很勤快 追求進步、負責拍發電報;看光復的紹興 倔強耿直、憤世嫉俗父親 (《父親的病》 《五猖會》) 讓“我”在看五猖會前背《鑒略》 嚴肅,不懂兒童心理;專制、嚴苛的封建家長;注重孩子的學習;教育方式陳舊患水腫被庸醫耽誤,最后病故無常 (《無常》) 看到母親為死去的兒子哭得悲傷,便放兒子“還陽半刻” 具有人情味兒哭笑在臉上,放人“還陽半刻”,不懼怕閻羅王的板子 爽直公正壽鏡吾先生 (《從百草園到 三味書屋》) 有戒尺和罰跪的規則都不常用;讀書入神 方正、質樸、博學不樂意“我”問“怪哉”蟲的問題;要求學生大聲讀書,卻對學生讀錯的內容不予糾正;學生跑到書屋后的園里玩耍,耽誤了上課時間,他并沒有嚴厲呵斥 教學方式刻板、守舊;關愛學生,嚴厲但又和藹衍太太 (《瑣記》 《父親的病》) 對自己孩子嚴厲卻慫恿其他孩子作亂,但又在其他孩子的家長面前掩蓋自己挑唆的事實 自私、虛偽、表里不一唆使“我”去偷母親的首飾并散布謠言 多嘴多舌、愛搬弄是非教唆“我”變賣母親首飾;父親臨死前唆使“我”哭叫,讓父親不能安心離世;孩子們頭磕腫了,她用燒酒加水粉消腫還說能止痛且不留疤 封建迷信、心術不正(續表)人物 情節 形象特征陳蓮河等庸醫 (《父親的病》) 第一個名醫見治不好父親的病,便推薦陳蓮河,擺脫干系;陳蓮河見自己的醫術治不好父親的病,便建議用“巫術”治 狡猾、巫醫不分第一個名醫出診費用很高,深夜出診和出城出診的出診費都要加倍;陳蓮河的出診費也很高,單賣的“靈丹”收費也不低 勒索錢財兩位庸醫都開奇怪的藥引,如經霜三年的甘蔗、原配的蟋蟀、敗鼓皮丸等,但這些藥對父親的病卻不起作用 故弄玄虛、草菅人命巫醫不分,一味排斥西醫 故步自封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