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年中考物理一輪復習專題講義:光現(xiàn)象知識點 1:光的直線傳播1、光源:(1)定義:能夠自行發(fā)光的物體叫光源。(2)光源分類:自然光源,如太陽、螢火蟲、人造光源,如 等火、蠟燭、油燈、電燈。月亮本身不會發(fā)光,它不是光源。2.光的直線傳播:(1)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zhì)中是沿直線傳播的。早晨,看到剛從地平線升起的太陽的位置比實際位置高,該現(xiàn)象說明:光在非均勻介質(zhì)中不是沿直線傳播的,(2)光線:由一小東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3)光直線傳播的應用:①激光準直。②影子的形成: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在物體的后面形成黑色區(qū)域即影子。③日食月食的形成:當?shù)厍?在中間時可形成月食。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實驗早在《墨經(jīng)》中就有記載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實像。(4)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 C=3x108m/s=3x105km/s;光在空氣中速度約為3x108m/s。光在水中速度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為真空中速度的2/3光的反射實驗(重點)1.可折轉(zhuǎn)白色粗糙硬紙板的作用:①顯示光路,對光線起漫反射作用:②探究入射光線、法線和反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nèi):2.實驗應在 較暗 的環(huán)境中進行:減小其他光線對實驗的影響,使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3.紙板與鏡面的放置要求:紙板與鏡面 垂直 放置:4.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關(guān)系:多次改變?nèi)肷浣堑拇笮。謩e測量反射角、入射角的大小,比較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5.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nèi):將紙板 NOF 向前或向后折轉(zhuǎn),觀察硬紙板上是否顯示反射光線;6.驗證光路是否可逆:將光線逆著反射光線的方向射入,觀察新的反射光的傳播路徑是否與原來的入射光線重合:7.實驗中改變?nèi)肷浣谴笮。啻螌嶒灥哪康?避免實驗的偶然性,讓實驗結(jié)論更具有普遍性練一練一、單選題1.下列實例中不能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的是( )A.手影的形成 B.水中的倒影 C.小孔成像 D.日食和月食2.如圖所示的四種現(xiàn)象中,不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而形成的是( )A.樹蔭下的光斑 B. 地上的“樹影”C.沙漠蜃景 D.日食現(xiàn)象3.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用到一些科學研究方法。如:將敲擊后的音叉插入水中,水波的振動反映音叉的振動,下述事例中與之運用相同科學研究方法的是( )A.用帶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線B.研究弦樂器的音調(diào)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C.要研究“平面鏡成像”時,為了研究像的特點,選用兩支相同的蠟燭D.液體溫度計利用不同溫度時液柱長度的變化來顯示溫度的高低4.如圖是小明春游時在水邊看到的美景,如圖中能正確反映他看到水中“樹木”的光路圖是( )B.C. D.5.下列各種現(xiàn)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線傳播來解釋的是( )A.成語“一葉障目”所包含的物理道理B.排縱隊時,每個人都只能看到自己前方的一個人,隊就排直了C.發(fā)生雷電時,總是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D.樹蔭中常有因太陽照射形成的明亮的小圓斑6.小明同學用圖示裝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甲中入射角為50°B.圖乙中ON的右側(cè)噴水霧后,不可能看到反射光C.為了更好顯示光的傳播路徑,實驗中應使用盡量光滑的紙板D.圖甲中當EO靠近法線時,OF也靠近法線7.如圖所示為“金邊日食”,能解釋“日食”形成的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平面鏡成像 D.光的直線傳播8.如圖是航天員葉光富和翟志剛完成出艙任務時所穿的宇航服,上面有兩個特別的設計一手腕上的小鏡子和胸前反印的漢字,這是為了穿著厚厚宇航服的航天員,可以利用手腕上的小鏡子看到正常的漢字,準確操作。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當平面鏡靠近漢字時,漢字通過鏡子成的像會變大B.圖中鏡面看起來比宇航服暗,是因為光在鏡子表面發(fā)生了漫反射C.宇航服胸前的字與它的像關(guān)于平面鏡對稱D.漢字通過平面鏡所成的是實像二、填空題9.測溫槍是利用人體向外輻射的 (紅外線/超聲波/紫外線)進行測溫的。驗鈔機利用驗鈔機發(fā)出的 (紅外線/超聲波/紫外線)進行驗鈔。紅外線在真空中的速度 (大于/等于/小于)紫外線在真空中的速度。 10.由于光在電影銀幕上發(fā)生 反射,所以人們能從不同方向看到銀幕上的畫面。陽光明媚的天氣,小明站在湖邊看到水面波光粼粼,這是因為在水面上發(fā)生了光的 (以上兩空均選填“鏡面”或“漫”)反射。小明站在橋面上,若橋面到水面的距離是12m,則小明在水中的倒影到他的距離是 m。11.觀察拍攝的“水景”照片,發(fā)現(xiàn)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要暗一些,這是光從空氣射到水面時,由于光的 現(xiàn)象,一部分光射入了水中的緣故;觀察水面下的魚,人所看到的是魚的 (填“實”或“虛”)像,看到的“魚”在實際的魚的 (填“上方”或“下方”)12.如圖,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進行實驗,是為了 ;若在玻璃板與B蠟燭之間放一塊擋光板,則 (選填“能或不能”)透過玻璃板看到A的像,這是因為平面鏡所成的是 像。13.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m/s;天文學中常用天文單位(AU)和光年(1.y.)做距離單位,1AU是指地球到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1l.y.是指光在真空中傳播一年所通過的距離,光從太陽發(fā)出到達地球所需時間約為8min,則1AU 1 l.y.(填“小于”、“等于”或“大于”).三、作圖題14.射水魚有一種特殊的本領(lǐng),能從水中射出一條筆直的水柱,把水面附近樹枝、草葉上的小昆蟲擊落水中進而捕食.如圖所示,假設圖中S點是水面上的昆蟲,請在圖中畫出射水魚看到昆蟲的光路并標出像的大致位置.四、實驗題15.如圖所示,同學們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時,所用的實驗器材有帶底座的玻璃板、白紙、筆、火柴、光屏、刻度尺、兩支外形相同的蠟燭A和B。(1)實驗中選擇平板玻璃而不選擇平面鏡,主要是為了便于 ;(2)為了使實驗效果更明顯,應選擇 (選填“厚”或“薄”)的平板玻璃,在較 (選填“暗”或“亮”)的環(huán)境下進行實驗;(3)實驗中選取兩個相同的蠟燭A、B,是為了比較像和物的 關(guān)系;(4)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拿 (選填“點燃”或“未點燃”)的蠟燭B豎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動,人眼一直應該在蠟燭 (A/B)這一側(cè)觀察,直至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5)小明加大蠟燭A到平面鏡的距離,則像的大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6)在物理實驗中,為了減小誤差或?qū)ふ移毡橐?guī)律,經(jīng)常需要多次測量。下列實驗中多次測量的目的與本實驗多次測量的目的相同的是 (選填字母符號)。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時,多次改變?nèi)肷浣嵌龋M行測量B.“用刻度尺測長度”時,需要多次測量被測物體的長度16.(l)某同學做“探究影響壓強的因素”實驗,該實驗過程如圖甲、乙所示,請回答:用細沙的 來顯示壓強;(2)由甲、乙兩圖所示實驗現(xiàn)象可得出: 。五、計算題17.同學們學習光學知識的時候知道了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108m/s,通過查資料又知道了太陽光要經(jīng)過8min20s才能到達地球。(1)請根據(jù)上面數(shù)據(jù)計算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為多少km?(2)假設一輛賽車以500km/h的速度不停地跑,賽車要跑完這段路程需要多少天?約合多少年?18.如圖所示的光路圖中,是鏡面,AO為入射光線,已知。(1)此時反射角等于多少度?同時需要在圖上標注出入射角和反射角。(2)若光線AO繞O點順時針旋轉(zhuǎn)15°后,則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等于多少?(3)若鏡面繞O點順時針旋轉(zhuǎn)15°后,則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等于多少?參考答案:1.B2.C3.D4.D5.C6.D7.D8.C9. 紅外線 紫外線 等于10. 漫 鏡面 2411. 折射 虛 上方12. 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能 虛13. 3×108 小于14.15. 確定像的位置 薄 暗 大小 未點燃 A 不變 A16. 細沙的凹陷程度17.(1)1.5×108km;(2)12500天,34年。18.(1)60,;(2)90°;(3)15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