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選擇性必修三《邏輯與思維》核心知識梳理第一單元 樹立科學思維觀念第一課 走進思維世界考點1 思維的含義與特征1.思維的含義含義 思維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思維與意識同義,狹義的思維與理性認識同義認識的初級階段 感性認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現象和外部聯系的反映,是認識的初級階段認識的高級階段 “邏輯與思維”中所說的“思維”主要是從狹義角度來講的,指認識的高級階段,是對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的反映思維的方式 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等,是對人類理性認識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們認識事物本質、把握事物規律的重要的思維方式,是具有指導性和針對性的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2.思維的特征(1)思維風格的差異:人人都會思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維風格。不同風格的思維在速度、方式、質量乃至結果上有很大的差異。(2)思維的共同特征特征 內涵間接性 思維能夠憑借獲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透過事物的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實現對未知事物的認識概括性 思維能夠從多種事物及其各種各樣的屬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質的屬性,抓住內在的、共同的、本質的屬性,把握一類事物的共同本質能動性 思維能夠提煉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別于客觀實際的認識。正確的思維如實地反映認識對象,錯誤的思維歪曲地反映認識對象3.思維的作用:思維在實踐中產生,在實踐中發展,又反作用于實踐。正確的思維能夠指導人們在實踐中實現預期的目的。考點2 思維形態及其特征比較 抽象思維 形象思維區別 基本單元 概念 感性形象思維方式 概念、判斷和推理等 聯想、想象和幻想等作用 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觸及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主要特征 基本單元的概念性、運行方式的推導性和思維表達的嚴謹性 基本單元的形象性、運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維表達的情感性聯系 都是根據思維運行的基本單元的不同而區分的;都是思維的基本形態;都在實踐中產生,對實踐具有反作用;兩者的區分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在實際思維活動中,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雖然各有其功能和作用,但又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第二課 把握邏輯要義考點1 “邏輯”的多種含義分類 作為一門學科的“邏輯”有狹義和廣義之分。人們把研究思維形式結構及其規律的形式邏輯視為狹義的邏輯學,而把含有狹義的邏輯學和研究辯證思維中的規律、規則與方法的辯證邏輯等視為廣義的邏輯學構成 形式邏輯特別關注推理問題。推理是由前提和結論構成的,由前提推導結論,前提作為結論的理由核心任務 要把握從真前提推導出真結論的規律和規則重要性 學習狹義邏輯學的基本知識與方法,是學習廣義邏輯學的基礎。遵循形式邏輯的規律與規則,是正確思維的必要條件考點2 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1.形式邏輯的三大基本規律規律名稱 基本內容 公式 適用范圍 要求 邏輯錯誤矛盾律 一個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真 A并且非A 矛盾判斷和反對判斷 一致性(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只有一假) 自相矛盾排中律 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 A或者非A 矛盾判斷 明確性(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只有一真) 兩不可同一律 思想自身同一 A是A 概念和判斷 確定性(自身同一) 偷換概念、偷換論題(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同真、不能同假!)2.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只有遵循形式邏輯基本規律的思維,才有可能成為科學的思維,而違背形式邏輯基本規律的思維,不可能是科學的思維。第三課 領會科學思維考點1 科學思維的含義與特征1.科學思維的含義內涵 科學思維,泛指符合認識規律、遵循邏輯規則的思維,是能夠達到正確認識結果的思維外延 包含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新思維等基本條件 任何思維都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內容真實和形式正確是科學思維的兩個基本條件2.科學思維的特征特征 原因追求認識的客觀性 科學思維總是從實際出發,力圖如實地反映認識對象。科學思維不盲目崇拜權威,不盲目相信書本結論,它尊重實踐檢驗的結果,注重實事求是的推理和論證,堅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觀規律結果具有預見性 科學思維總是通過對事物歷史與現實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發展的規律,并對事物的發展趨勢、發展前景作出合乎邏輯的推斷結果具有可檢驗性 思維的結果必須接受實踐的檢驗。科學思維能夠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接受實踐的嚴格檢驗,修正錯誤,堅持真理考點2 學習科學思維的意義思維素養意義 (1)有利于我們糾正邏輯錯誤,駁斥詭辯,捍衛真理 (2)有利于我們把握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 (3)有利于我們把握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從而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提高我們的創新能力思想政治意義 (1)有助于我們認清社會發展規律和階段性特征,正確認識不同的社會實踐中的國情和世情,準確把握我們所在的歷史方位,提高我們的政治站位,提升我們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覺悟 (2)有助于我們發揚科學精神,積極投身于當代中國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以銳意進取的態度和負責任的行動促進社會和諧,助力國家強盛和民族復興總結 把握科學思維的精髓,學會運用科學思維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正確認識事物,提高學習和工作的效率;可以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更好地報效國家、服務社會、造福人類第二單元 遵循邏輯思維規則第四課 準確把握概念考點1 概念的概述1.概念的含義屬性的含義及分類 事物的性質和關系統稱為屬性。事物的屬性可分為本質屬性和非本質屬性。本質屬性是一事物成為自身并使該事物同其他事物區別開來的內部規定性概念的定義 概念是通過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維形式概念的表達 概念只有通過語詞才能表達出來,但并非一個語詞在任何場合一定表達同一個概念。不同的語詞可以表達同一個概念。同一個語詞在不同的場合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如果不作區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2.概念的基本特征(1)概念的內涵: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質屬性,它反映事物“質”的規定性,說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種事物究竟“是什么”。(2)概念的外延①含義: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質屬性的事物的范圍。它說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種事物“有多少”。②類型:依據兩個概念在所指范圍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間的外延關系分為相容關系和不相容關系。比較 種類 含義 圖示法相容關系 全同關系 兩個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屬種關系或種屬關系 一個概念的外延包含著另一個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為屬概念,外延小的概念為種概念交叉關系 兩個概念之間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不相容關系 矛盾關系 兩個具有全異關系的概念包含在一個屬概念中,并且它們的外延之和等于該屬概念的外延反對關系 兩個具有全異關系的概念包含在一個屬概念中,并且它們的外延之和小于該屬概念的外延考點2 明確概念的方法定義與劃分的區別比較 定義 劃分內容 用簡明的語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 依據一定的標準,把一個概念的外延分為幾個小類構成 被定義項、定義項和定義聯項 母項和子項邏輯規則 ①定義項與被定義項的外延必須全同,否則,就會犯“定義過寬”或“定義過窄”的邏輯錯誤; ②定義不能直接或間接地包含被定義項,否則,就會犯“同語反復”或“循環定義”的邏輯錯誤; ③定義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則,就會犯“否定定義”的邏輯錯誤; ④定義不能用比喻,否則,就會犯“比喻定義”的邏輯錯誤 ①子項的外延之和必須等于母項的外延,否則,就會犯“劃分不全”或“多出子項”的邏輯錯誤; ②在同一次劃分中,只能用同一個標準,否則,就會犯“劃分標準不一”的邏輯錯誤; ③劃分應該逐級進行,不能越級,否則,就會犯“越級劃分”的邏輯錯誤第五課 正確運用判斷考點1 判斷的概述判斷的含義 判斷就是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判斷的基本特征 ①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是判斷的一個基本特征。斷定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肯定,二是否定②判斷的另一個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符合認識對象實際情況的判斷就是真判斷,不符合認識對象實際情況的判斷就是假判斷判斷的表達 判斷是語句的思想內容,語句是判斷的語言形式。但是,不作斷定、沒有真假的語句并不表達判斷判斷的分類 依據判斷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斷,判斷分為簡單判斷和復合判斷。 (1)簡單判斷:指直接由概念構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簡單判斷包括性質判斷和關系判斷 (2)復合判斷:本身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叫作復合判斷。復合判斷包括聯言判斷、選言判斷和假言判斷考點2 正確運用簡單判斷簡單判斷及其邏輯性質比較 性質判斷 關系判斷區別 含義 斷定認識對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種性質的簡單判斷 斷定認識對象之間關系的判斷構成 ①主項:表示斷定對象;②謂項:表示斷定對象性質;③量項:表示主項被斷定范圍;④聯項:起聯結主項和謂項的作用 ①關系者項:表示關系承擔者;②關系項:表示關系者之間的關系;③量項:表示關系者項范圍規則 ①不能缺少主項和謂項,否則判斷就不完整;②避免主項與謂項配合不當,否則不能如實地反映事物狀況,容易造成誤解;③要準確地使用量項和聯項,以保證判斷的“質”和“量”都準確無誤 對于不同關系者項來說,誰在前、誰在后,會影響關系判斷的性質聯系 都屬于簡單判斷,都直接由概念構成;把握事物性質是弄清事物間關系的基礎,理清事物間關系有助于深化對事物性質的認識考點3 正確運用復合判斷聯言判斷 選言判斷 假言判斷支判斷 至少包含兩個聯言支 至少包含兩個選言支 包含前件和后件,后件依賴前件而成立聯結詞 “并且”“既……又……”“不但……而且……”“雖然……但是……” 相容:“或者……或者……” 不相容:“要么……要么……” 充分條件:“如果……那么……”;必要條件:“只有……才……”; 充要條件:“……當且僅當……”邏輯性質 在聯言判斷中,當且僅當,組成它的各個聯言支都是真的,這個聯言判斷才是真的;如果有一個聯言支是假的,這個聯言判斷就是假的 ①一個相容選言判斷是真的,要求它的選言支中至少有一個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沒有選言支是真的,它就是假的。 ②一個不相容選言判斷是真的,要求它的選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個是真的;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選言支是真的,或者沒有選言支是真的,它就是假的 ①如果有前一種事物情況就必有后一種事物情況,前一種情況就是后一種情況的充分條件; ②如果沒有前一種事物情況就一定沒有后一種事物情況,前一種情況就是后一種情況的必要條件; ③有了這種情況,必將產生某種情況,沒有這種情況,必不產生該種情況,這種條件關系就是充分必要條件關系第六課 掌握演繹推理方法考點1 推理與演繹推理概述1.推理含義 從一個或幾個已有的判斷推出一個新判斷的思維形式叫作推理。推理包括前提和結論結構 推理的結論是由前提推出來的,前提和結論之間就存在著一種邏輯聯系方式,這種邏輯聯系方式叫作推理結構種類 ①依據對個別與一般的關系的認識區分:演繹推理、歸納推理、類比推理 ②形式邏輯從前提與結論之間是否有必然聯系的角度分為: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 ③演繹推理是必然推理,歸納推理(除完全歸納推理外)和類比推理是或然推理2.演繹推理(1)演繹推理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一是作為推理根據的前提是真實的判斷。二是推理結構正確。(2)意義:掌握演繹推理的方法,對人們保持思維的嚴密性具有重要的作用。考點2 簡單判斷的演繹推理方法類別 邏輯規則換質推理 ①推理時不改變前提判斷的主項和量項; ②改變前提判斷的質,即把肯定判斷變為否定判斷,把否定判斷變為肯定判斷; ③找出前提性質判斷中與謂項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為結論性質判斷的謂項換位推理 ①推理時不改變前提判斷的聯項。前提判斷是肯定的,換位后還是肯定的;前提判斷是否定的,換位后仍為否定的; ②將前提判斷的主項和謂項的位置互換; 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項,換位后也不能周延三段論推理 ①一個形式結構正確的三段論只能有三個不同的項,在前提和結論中,大項、小項和中項必須分別出現兩次,如果出現四個不同的項,結論就不能必然得出,這種邏輯錯誤叫作“四概念”的錯誤; ②中項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如果中項在兩個前提中都不周延,大項和小項的關系就不能確定,結論就不能必然得出,違反這一規則,就會犯“中項不周延”的錯誤; ③前提中不周延的項在結論中不得周延,根據一類事物的部分對象具有某種屬性,我們不能推斷出這類事物的全部對象都具有這種屬性,也就是說,結論不能擴大使用前提所給的概念的外延,否則,就會犯“大項不當擴大”或“小項不當擴大”的錯誤; ④兩個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結論,結論為否定,當且僅當,前提中有一否定考點3 復合判斷的演繹推理方法類別 邏輯規則聯言推理 ①如果聯言推理的前提分別斷定了各個聯言支是真的,它的結論就能夠斷定由這些聯言支所構成的聯言判斷是真的; ②如果聯言推理的前提斷定聯言判斷是真的,它的結論就能夠斷定這個聯言判斷的聯言支是真的選言推理 相容選言推理 ①否定選言判斷前提中的一部分選言支,結論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選言支; ②如果肯定了選言判斷前提中的一部分選言支,結論就不能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選言支不相容選言推理 ①如果肯定了選言判斷前提中的一部分選言支,結論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選言支; ②如果否定了選言判斷前提中的一部分選言支,結論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選言支假言推理 充分條件假言推理 ①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斷的前件,結論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斷的后件; ②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斷的后件,結論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斷的前件必要條件假言推理 ①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斷的前件,結論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斷的后件; ②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斷的后件,結論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斷的前件充分必要條件假言推理 ①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斷的前件,結論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斷的后件; ②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斷的后件,結論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斷的前件; ③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斷的前件,結論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斷的后件; ④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斷的后件,結論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斷的前件第七課 學會歸納與類比推理考點1 歸納推理及其方法1.歸納推理的含義(1)歸納推理的含義:以個別性或特殊性知識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結論。這種推理形式叫作歸納推理。(2)完全歸納推理和不完全歸納推理關系 完全歸納推理 不完全歸納推理區別 含義 如果其前提遍及認識的全部對象 歸納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認識的全部對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對象考察對象 某類事物的全部對象 某類事物的部分對象結論范圍 并未超出前提的范圍 超出了前提范圍結論與前提之間的關系 必然的,可靠 或然的,不可靠聯系 兩者都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前提的一般性程度較小,結論的一般性程度較大2.歸納推理的方法(1)進行完全歸納推理的條件:第一,斷定個別對象情況的每個前提都是真實的;第二,所涉及的認識對象,一個都不能遺漏。(2)探求因果聯系的方法:求同法、求異法、共變法。求同法 求異法 求同求異并用法 共變法 剩余法含義 如果被考察的現象a出現在 多個場合中,而在這些場合中只有一個有關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這個共同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象a有因果聯系 如果被考察的現象a在第一場合出現,在第二場合中不出現,而在這兩個場合之間只有一點不同,即第一場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場合沒有這個因素A,其他有關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這個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象a有因果關系 如果在某一現象出現的幾個場合中,只有一種共同的情況,在這一現象不出現的另外幾個場合中都沒有這種情況,那么,這種情況可能就是 這 個現 象 出現的原因 如果被考察現象a有某些變化,有一個因素A也隨之發生一定的變化,那么,這個相關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象a有因果聯系 如果已知某一復雜現象產生的原因在某個特定范圍內,又知道這個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是這一復雜現象產生的剩余原因適 用 范 圍 常在觀察認識對象時使用 在科學實驗中常被采用,而且能夠得到可靠結論 在無法滿足求同法和求異法對“其他情況”嚴格的條件要求的情況下,所使用的求同與求異推廣形式 在很多科學中得到廣泛應用,只在單一原因和單一結果的情況才能有效地應用,一般適用于量的變化的場合 常被應用于科學探索和司法工作中要求或注意事項 (1)多觀察該現象出現的不同場合;(2)排除與被研究對象無因果聯系的相同情況 (1)兩場合有無其他的差異情況; (2)兩場合唯一不同的這種情況,是被研究現象的整個原因還是部分原因 不能把求同求異并用法跟求同法和求異法的簡單相加混同起來 (1)共變法只在單一原因和單一結果的情況下才能有效地應用,否則結論就不可靠;(2)我們可把差異法看作共變 剩余法法的特殊場合必須在判明了被考察對象的一部分原因的基礎上使用相同點 (1)求因果五法都是根據某個現象與另一個現象在某些場合里所顯示的關系,從而概括出一般性的結論,斷定某個現象與另一現象間具有普遍的、必然的因果性聯系 (2)我們運用判明因果聯系的五種方法,要注意綜合運用,相互補充它們的不足,這樣就能更可靠地確定事物間的因果聯系考點2 類比推理及其方法1.類比推理的含義含義 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在一些屬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們在其他屬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客觀依據 客觀事物及其屬性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事物屬性之間的內在聯系,是類比推理的客觀依據類比推理與相關概念的關系 ①類比不同于比較:類比要在比較的基礎上得出新的結論,它是一種推理;比較的目的在于認識兩類事物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它是一種簡單的認識方法,但不是推理。 ②類比不同于比喻:類比和比喻雖然都以比較為基礎,但是,類比是一種推理形式,目的在于得出新知識;比喻是一種修辭手法,目的在于生動形象地描寫或說明認識對象提高類比推理的可靠性 由于事物屬性之間既有相似性也有差異性,從兩個或兩類事物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就推出他們在另外的地方也相同或相似,其前提與結論之間的聯系是或然的。運用類比推理時,我們應該注意提高其可靠程度2.類比推理的方法(1)類比推理的方法第一,模擬方法是一種類比推理方法。第二,類比推理既可以在對象的要素和結構之間進行類比,也可以在對象的功能之間進行類比,還可以從導致事物某種功能的條件方面進行類比。(2)提高類比推理的可靠性的要求要求 內容類比的根據越多越好 前提中確認的對象間的相同或相似屬性越多,結論的可靠性越高類比根據盡量接近本質屬性 作為類比根據的相同屬性越是接近本質屬性,相同屬性與推出屬性之間的相關程度越高,結論的可靠程度就越高前提與結論一致 前提中確認的屬性不應該有與結論相互排斥的屬性。一旦前提中出現與結論相互排斥的屬性,就不能推出結論(3)類比推理的作用類比推理在科學技術創新中具有前鋒的作用 歷史上,許多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都是從類比推理開始的。科學技術人員通過類比推理,開啟思路,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類比推理在日常論證說理中的作用 類比推理可以幫助我們創新性地解決他人思想上的困難,糾正他人認識中的錯誤。為了論證和說明某種事實或原理,人們往往需要尋找另一種與之相同或相似的,并且已經得到承認的事實或原理,通過類比來使某種事實或原理得到論證和說明類比推理與其他推理結合才能真正發揮其認識功能 由于類比推理是或然推理,人們不能只靠它認識事物。在實踐中,人們總是將它與歸納推理、演繹推理結合在一起使用。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不同推理類型的思維功能第三單元 運用辯證思維方法第八課 把握辯證分合考點1 辯證思維的含義與特征1.辯證思維的含義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 認為事物是一成不變的,事物之間的界限都是絕對分明和固定不變的,并把這種看法變成一種世界觀、方法論,就是形而上學思維辯證思維方式 所謂辯證思維,就是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其實質和核心是運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對立統一中把握事物2.整體性與動態性的關系整體性 動態性區別 依據 任何認識對象都是由它的各個要素、各種聯系構成的有機整體 客觀事物是變化發展的要求 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將認識對象的各個要素、各種聯系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在頭腦中再現出來,并從整體角度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用變化、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用矛盾運動的觀點看問題;不僅要考察事物的現狀和歷史,而且要想到事物的未來意義 ①能夠科學地處理“此”與“彼”之間的關系,“此”與“彼”之間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對立雙方經過中間環節而相互過渡。 ②能夠科學地處理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整體與部分因為有了對方才能夠存在,而不是孤立地存在著;整體有層次之分 能夠科學地把握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事物隨著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事物內部矛盾的對立統一規定著事物發展的方向;只有用動態性的辯證思維看問題,才能把握事物變化發展的規律特點 把多層次、多視角的認識綜合起來,整體性地思考問題 以動態的方式反映事物實際存在的過程聯系 客觀事物既是普遍聯系的,又是變化發展的。整體性是包含動態性的整體性,動態性是在整體性基礎上的變化發展,二者是有機統一的考點2 分析與綜合及其辯證關系分析 綜合區別 原因 為了認識事物的整體,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人們需要把認識對象的各個部分、要素暫時地分割開來,把被考察的部分、要素從對象整體中抽取出來 要形成對事物整體的認識,必須把通過分析得到的對事物的各個部分、各個要素、各個層次,以及事物發展過程中的若干階段的認識,按照對象所固有的聯系重新組合起來內涵 把認識對象分解為各個部分、各個要素、各個層次,或者把認識對象的復雜發展過程分解為若干階段,分別地加以認識的一種思維方法 把認識對象的各個部分、各個要素、各個層次和不同發展階段,按照其固有的聯系聯結和統一起來進行考察的思維方法方法 ①定性分析是確定研究對象是否具有某種性質或某種成分的分析 ②定量分析是確定研究對象在某個方面的量“有多少”的分析 ③功能分析是確定研究對象是否具有某些功能或具有哪些功能的分析 ④因果分析是確定引起某一現象發生或變化的原因的分析 ⑤矛盾分析法是最高層次、最具概括性的分析 ①在科學研究中,人們常常運用結構綜合和功能綜合等多種方法,獲得對研究對象整體結構、所具功能的認識,從整體上把握具體研究對象的性質和規律 ②哲學中的綜合,旨在把握物質世界的本質和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特點 注意力集中在問題的“點”上,其優點是精確;如果局限在問題的“點”上,容易流于片面 注意力主要放在各部分之間的聯系上,整體性是綜合方法的重要特征;綜合的結果只是對認識對象的相對完整的認識,只是對現實原型的近似描述聯系 ①在辯證思維中,分析與綜合是方向相反卻相輔相成的對立統一的關系:分析是綜合的基礎,綜合是分析的先導;分析為綜合做準備,而綜合的結果又指導人們繼續對事物進行新的分析 ②辯證的分析與綜合是客觀事物的矛盾在思維中的反映,辯證的分析與綜合方法是矛盾分析法的體現 ③辯證地理解和運用分析與綜合方法,要在分析的基礎上揭示事物的整體,在綜合得到的整體中指導分析。要學會在分析與綜合的對立統一中,推動認識不斷地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第九課 理解質變互變考點1 認識質量互變規律1.質量互變規律的含義質的含義 質是一事物成為自身并區別于他事物的內部固有的規定性量的含義 量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數量表示的規定性,以及事物構成因素在空間上的排列組合方式。量的規定性不同于質的規定性,在一定范圍內量的增減并不影響某物之為某物量與事物的關系 量總是一定事物的量。離開具體事物的“純粹”的量,只存在于思維的抽象中質量互變規律的含義 量變與質變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兩種基本狀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2.遵循質量互變規律要求 客觀事物的質量互變規律要求我們,以統一性的觀念正確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關系意義 準確地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正確地認識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對我們認識事物的本質、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具有重要意考點2 把握適度原則1.適度的含義(1)度與關節點度的含義 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質的穩定性的量的限度度的意義 在度的范圍內,質與量相互結合、相互規定。當量的變化達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時,事物就開始發生質的轉化關節點 任何度的兩端都存在著關節點或臨界點,度是關節點范圍內的幅度。關節點是事物量變達到的極限,是引起質變的節點(2)區分量變與質變的根本標志:事物的變化是發生在度的范圍之內還是超出度的范圍。(3)遵循適度原則的原因:在度的范圍之內,事物的質保持不變,質規定著量的運動范圍和變化幅度;超出這個范圍,事物的質就發生變化,質與量的統一就會破裂。這就要求我們在實踐活動中遵循適度原則。2.掌握適度原則“得當” ①為了保持我們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質,應當把事物的變化控制在度的范圍內,防止過猶不及 ②從思維方式上說,適度原則就是要在“度”的范圍內尋求和把握事物發展的適當程度的原則 ③適當就是幅度“得當”,而不是“失當”。適度原則要求我們在思考和處理問題時把握好“分寸”,不犯極端化的錯誤“得中” ①遵循適度原則,并不只是被動地適應事物的存在狀態,而是包含著積極地認識和推動事物發展到最佳的狀態 ②適度思維是“得中”而處之的思維。“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適且正好。不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義的消極的思維方式積極促成質變 要改變我們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質,就應當積極創造條件,促進事物量的變化,并使其向度的邊緣不斷發展,使該物轉化為他物第十課 推動認識發展考點1 不作簡單肯定或否定1.簡單肯定或否定的危害比較 肯定 否定含義 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這一事物為它自身的方面 促使該事物滅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轉化為他事物的方面關系 對立 肯定方面維持著事物的質的規定性,當肯定方面處于優勢時,事物就會保持其原有的性質和自身的存在;當否定方面在事物發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時,事物就會改變自己的根本性質,實現對自身的否定統一 ①肯定中包含否定。任何事物都包含著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二者的對立與斗爭必然使事物的發展進入自我否定階段,并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 ②否定中包含肯定。否定并不是全盤否定,矛盾斗爭的結果并不將矛盾雙方消解為虛無,而是產生新的規定性簡單肯定或否定的危害 陷入主觀的、極端的思維方式,犯形而上學的錯誤2.比較辯證否定觀與形而上學否定觀辯證否定觀 形而上學否定觀否定的動力 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內部矛盾雙方斗爭的結果,是通過事物內部矛盾進行的自我否定 否定是外力強加給事物的,是外力作用的結果,是主觀任意的否定否定與肯定的關系 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是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舊事物中過時的消極的內容,保留的是舊事物中積極合理的因素 把否定與肯定絕對地割裂,主張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否定同聯系發展的關系 否定是聯系的環節和發展的環節 否定是發展的中斷考點2 體會認識發展的歷程比較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內容 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 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原因 人們通過感官感知到的認識對象總是具體的,它雖然是對事物整體的認識,但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還沒有揭示事物的內部聯系和本質,沒有把握本質與現象相統一的事物整體,因而它對事物的認識還不完全。認識要向前發展,就需要運用思維抽象 人們通過思維抽象形成的是對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認識,還不能把握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認識不能停留在思維抽象階段。要在思維中再現活生生的、內容豐富的具體事物,認識必須發展到思維具體環節 ①分離是思維抽象的起始環節,是暫時不考慮研究對象與其他對象之間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樣的聯系,而將其與其他對象分割開來,從與其他對象的聯系中抽離出來; ②提純是思維抽象的關鍵環節,是在思維中排除那些干擾人們認識的因素,以便在某種單一的狀態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質和規律; ③簡略化是表述思維抽象結果的環節,是對單一狀態下的認識事物的結果進行簡要化處理,或對認識結果的一種簡略表達; ④理想化是思維抽象的一種特殊形式,是在思維中對認識對象存在狀態的純然構想 要選擇一個合適的上升起點: ①這樣的起點應是某一認識領域里最簡單、最基本的概念,是對研究對象的基本單位的反映,包含著研究對象整個發展過程中的一切矛盾; ②上升的起點,往往是某一認識對象的矛盾焦點,隨著認識的發展,起點中所包含的種種矛盾會逐一展現出來,這些矛盾是認識發展的環節,也是思維從抽象逐步走向具體的橋梁結果 思維抽象是對事物的某一方面、某一部分或某種共性的認識 思維具體是飛躍的終點,是對認識對象整體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是思維活動的結果第四單元 提高創新思維能力第十一課 創新思維要善于聯想考點1 創新思維的含義與特征含義 創新思維是指人們在實踐中破除迷信、超越陳規,有所發現、有所發明的思維活動產生條件 創新思維要以實踐為基礎,失去實踐基礎,思維會陷入不切實際的幻想。 創新思維離不開對前人和他人已有成果的繼承。在繼承的基礎上破舊立新,才能更好地實現創新重要特征 創新思維的思路具有多向性 從思維方向上看,創新思維常常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創新思維的步驟具有跨越性 創新思維不排斥一步一步的邏輯推導與分析,但它往往表現為對推理步驟的省略或跨越創新思維的結果具有獨特性 人們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往往沒有現成的答案,許多問題不是用常規方法就能解決的。這就要求人們用獨特而巧妙的方法使問題得到解決創新性表現 思路新 突破陳規看問題,另辟蹊徑想問題方法新 不局限于常規方法,敢用新手段,試用新工具,因為方法得當而事半功倍結果新 凡是創新思維的成果,總有其新穎獨到之處考點2 聯想思維的含義與方法1.聯想思維的含義(1)含義:聯想思維就是將記憶中對不同事物的認識進行聯結與思考的思維活動。聯想思維是對事物之間普遍聯系的反映。(2)特征比較 跨越的聯結性 非邏輯制約的暢想性區別 內容 聯想思維的“聯”就是把對性質相同、相似甚至不同的事物的認識聯結起來,建立新的關聯,產生新的觀念 敞開思路,毫無拘束地想象方式 可以將相關對象的認識聯系在一起;也可以將看似不相關對象的認識聯系在一起 構想、想象、幻想聯系 思維在聯想時之所以會發生跨越性的聯結,將看似不相關對象的認識“荒唐”地聯系起來,是思維發揮了非邏輯制約的暢想功能(3)依據和途徑:人人都有聯想思維,但其水平和能力并不相同。思維在聯想時的“聯結”速度和“暢想”得到的結果的數量,是衡量聯想思維水平和能力的重要依據。自覺地進行聯想思維訓練,在學習和生活中積極地運用聯想思維,是提高聯想思維水平和能力的重要途徑。2.聯想思維的方法比較 遷移 想象含義 將不同認識對象的性質、作用等進行位置變遷與功能移植,以尋求解決問題的新思路 在頭腦中對已有的事物表象進行加工、改造,通過重新組合而產生新的事物形象的思維過程作用 可以為創新思維開拓可能的思路;能夠為創新思維搭建由此及彼的橋梁 可以幫助人們明確創新思維的目標,促使人們以更高漲的熱情和堅忍的意志投入創新活動之中方式 在功能上有可以發揮促進作用的正遷移,也有發揮阻礙作用的負遷移;可以直接將原有的認知經驗應用到其他工作之中進行同化性遷移,也可以調整原有的經驗或對新舊經驗加以概括,形成一種包容新舊經驗的更高一級的認知結構,以適應新情況的順應性遷移 形象化想象:把抽象的思想、概念形象化,按照有意想象的要求去思考 “假如”式想象:通過提出“假如”式的問題,將與事實相反的情況作為事物發展的一種條件,仿照事物之間的條件關系,推測事物發展的可能前景第十二課 創新思維要多路探索考點1 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的方法1.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的關系比較 發散思維 聚合思維區別 依據 事物具有多種多樣的性質和關系,不同的性質和關系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人們已經認識的事物性質和關系、功能和作用,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不同事物之間,總會或多或少地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相同或相似之處,具有可通約性目的 為了揭示事物可能存在的其他性質和關系,尋求事物可能具有的其他功能和作用 為了揭示不同事物之間的聯系,把握事物的整體發展思維方向 從一個出發點向四面八方想,向新奇、獨特之處想,是擴散、輻射 從四面八方向一個目標點想,向聯系、共同之處想,是收斂、集中方法 檢核表法、信息交合法、頭腦風暴法 比較、分析、抽象、歸納、演繹、綜合等邏輯思維方法作用 不僅能夠幫助人們發現新問題,而且能對所要解決的問題提供眾多新設想 在眾多零散的知識之間建立起內在聯系,從而把看似互不相關的知識貫穿起來,聚焦所要解決的問題聯系 事物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這是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的客觀基礎;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是認識對象個性與共性的關系在思維活動中的體現2.發散思維的方法方法 內容檢核表法 內涵:通過對所設想問題的幾個方面進行詳細檢查,從看似“毫無問題”的事物中找到思維創新的突破口,以求產生創新的思路突破口 他用:現有事物有無其他用途,或者稍加改變后是否可作他用;借用:能否引入其他領域成功的辦法解決某個問題;改變:改變現有事物的形狀、顏色、意義、式樣等,會產生什么結果;擴大:現有事物能否另外加些什么?“伸一伸”“擴一擴”行嗎;縮小:現有事物能減少什么?變小、變輕、變短、濃縮將會如何;代替:現有事物能否用其他材料、工藝、動力、結構、方法來代替;調整:調整順序、速度、程序會怎么樣;顛倒:正反互換會怎么樣?倒轉事物的因果關系會如何;組合:把這一事物與其他事物組合起來怎么樣?信息 交合 法 含義:利用已有的或引進的事物信息,通過列舉的方法,將各種信息有目的地進行組合,以產生新的思路作用:可以將事物可能具有的組合“一網打盡”,供人們篩選頭腦 風暴 法 含義:是一種集思廣益的群體思維發散技法要求:它以會議的形式開展,要求有人主持會議,會議有討論的主題。在會議進入自由暢想階段,不宜過早地評判他人的設想,以利于其他設想能夠順利地產生;其原則是“延遲評判”“以量求質”考點2 逆向思維角度 內容原因 事物包含著矛盾,矛盾的雙方既對立又統一,因而事物具有復雜的相反相成的性質與功能,人們已經認識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為了認識事物可能具有的其他性質與功能,人們往往有意識地逆向性地思考既有的認識含義 作為創新思維的一種方法,逆向思維是人們從過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構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結構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實現創新的目的方法 對事物結構順序的已有認識進行反向思考:對事物結構順序的已有認識進行反向思考,可以發現事物未被我們認識的新功用對已有的有關事物存在狀態的認識作轉換性思考:轉換認識的視角,對事物存在狀態,如動與靜、冷與熱、甜與咸、吸引與排斥、模糊與精細等的認識可能發生相互轉化對已有的有關事物功能的認識作反向思考:轉換場合或對象來認識事物功用,其缺點可能變為優點對已有的有關事物之間因果關系的認識作交換性思考:人們對事物因果關系的認識,可以由因到果,也可以由果溯因要求 ①逆向思維應當合“理”。正向思維與逆向思維是客觀對象的內在矛盾在人們思維中的反映。逆向思維的反向是有合理性的思維反向 ②逆向思維應當先“正”。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維的“正”,即人們已有的對事物常規認識的成果,才能夠合理有效地進行逆向思維的“逆” ③正逆互補,攜手共進。有意識地將兩個或多個對立面聯系在一起思考,正反補充,可以打破單方面性質的限制,避免思維的僵化和極端化,更有可能發現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產生創新性的成果第十三課 創新思維要力求超前考點1 超前思維的含義與特征1.超前思維的含義含義 超前思維是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事物的歷史和現狀的基礎上,從事物發展的現實情況出發,認識和把握事物的發展狀態,運用合理的推理和想象,判斷事物未來發展趨勢的思維形表現 “先知先覺”是超前思維的表現基本品質 善于反思、勇于質疑是超前意識的基本品質。沒有反思,不敢質疑,就不會有超前意識,更不會有超前思維2.超前思維的特征特征 內容探索性 超前思維是建立在對事物發展的歷史和現實把握之上的,卻又不局限于事物的過去和現在的存在狀況,而是對認識中落后的、過時的、喪失優勢的東西予以否定,肯定其中進步的、先進的、有價值的東西,并在此基礎上構想事物發展的可能的趨勢預測性 超前思維超越了事物發展的具體時間和空間,以及事物發展的具體環節,在頭腦中推想事物發展的未來狀況,相對于事物的現狀而言,超前思維的結果具有“事先得知”的特征不確定性 人們對事物發展規律的把握有正確與錯誤、深刻與膚淺之分,事物在其發展過程中會受到各種各樣的不可預料的因素的影響,事物發展的具體狀況不一定完全按照人們事先預測的方式展開;提高超前思維預測結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需要人們立足實踐活動,充分認識和把握事物的規律,創造有利的條件,促使事物向有利于人們預測的方向發展考點2 超前思維的方法與意義1.超前思維的方法矛盾分析方法 任何事物、任何時候都存在矛盾,事物的內在矛盾是推動事物發展的內在動力,并決定事物發展的方向。矛盾分析方法是分析矛盾、解決矛盾的方法。把握了事物發展的內在矛盾,才能對事物發展的狀況和趨勢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預見推理和想象的方法 超前思維是依據事物發展的歷史和現實狀況,對事物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要把握事物發展的因果關系,就需要運用推理的方法。由于事物的未來發展趨勢受諸多因素的影響,人們難以由其過去和現在的狀況必然地推知其未來,所以需要運用想象等思維方法彌補其前提條件的不足調查研究方法 調查是有計劃,有目的地了解事物的真實情況。研究是對調查得到的材料進行分析、綜合,以便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從而對事物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預測2.超前思維的意義一般意義 超前思維有助于人們能動地認識世界,也有助于人們趨利避害、防患于未然,成功地改造世界。超前思維能使人們通過前瞻性思考,把握事物發展狀態,幫助人們規劃和調整思路,從而進行正確的決策,抓住有利的發展機遇具體表現 有利于我們規劃成長成才的方案,有利于企業開發供給側的產品和市場,有利于社會繪制更為全面合理的服務藍圖,有利于國家和民族進行科學的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推動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