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3-2024學年浙科版選擇性必修2 第二章第一節 不同種群組成群落 學案(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3-2024學年浙科版選擇性必修2 第二章第一節 不同種群組成群落 學案(含解析)

資源簡介

第一節 不同種群組成群落
導學聚焦 1.生命觀念——明確優勢種在生物群落穩定維持中的重要作用,形成穩態與平衡觀。 2.科學思維——運用歸納與概括,舉例說明物種在群落中占有一定的生態位,并闡明優勢種在群落中的作用。 3.科學探究——①通過“不同群落中土壤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實驗研究,認同豐富度調查反映群落的物種組成;②通過“嘗試分析森林群落中幾種鳥的生態位關系”實驗分析,科學分析鳥類生態位與其生活習性的關系,提升材料分析與數據處理能力。
知識點(一) 群落的物種組成及特點
1.群落
(1)定義
在一定時間內聚集在一定 空間 內所有生物種群的集合體。
(2)組成特點
①組成群落的生物不是隨意組合的,而是不同種群的生物在長期 適應 環境和彼此相互適應的過程中形成的 動態 結構;
②隨著時間推移和環境的變化,一個群落可被 另一個群落 所替代;
③在環境條件相似的區域可重復出現 相同 群落類型。
2.豐富度調查反映群落的物種組成
(1)物種豐富度:指群落中 不同物種 的總數。
(2)豐富度最簡單的研究方法:識別組成群落的 各種生物 ,并統計他們的 個體數量 。
(3)豐富度的特點:不同群落物種豐富度存在差別,如寒溫帶針葉林群落、溫帶落葉闊葉林群落、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群落物種豐富度逐漸 增多 。
3.優勢種決定群落的結構和內部環境的形成
(1)優勢種:指對群落的結構和內部環境的形成有明顯 決定 作用的物種。
(2)優勢種特點
①不同群落往往有 不同 的優勢種;
②具有高度的 生態 適應性,并且在環境條件相對穩定的群落中,其 競爭優勢 常常持久不變;
③優勢種能憑借自己的數量和 生活力 對群落的結構和內部環境起決定性作用;
④顯著影響群落中 其他物種 的生存和生長。
4.物種在群落中占有一定的生態位
(1)生態位的定義
指群落中某個物種在 時間 和 空間上 的位置及其與其他相關物種之間的 功能 關系,表示物種在群落中所處的 地位 、作用和重要性。
(2)生態位決定因素
① 棲息 的場所;
②與 食物 、天敵和其他生物的關系。
(3)生態位組成的特點
①不同物種往往占據 不同 的生態位;
②同一群落中,兩個物種的生態位不可能是完全重疊的,若重疊可能發生以下兩種情況
a.發生顯著的競爭,一種生物 完全排除掉 另一種生物,即競爭排斥原理。
b.發生 生態位分化 ,從而減少或排除競爭,使得它們共同生存下來,這是生物對環境的長期 適應 以及 自然選擇 的結果。
5.基于上述學習,判斷下列相關表述的正誤
(1)通常采用樣方法調查土壤動物物種豐富度( × )
(2)高緯度環境中的生物群落往往比低緯度的生物群落具有更高的豐富度( × )
(3)去除一個群落中優勢種往往會對該群落的結構和內部環境產生影響( √ )
(4)生態位發生重疊時,兩種生物能夠和諧共處( × )
(5)生態位分化是生物對環境適應的結果,有利于生物體利用環境資源,減少競爭( √ )
 資料分析:生態學家高斯選用了兩種形態和習性上很接近的草履蟲進行了以下實驗:取相等的雙小核草履蟲和大草履蟲,用一種桿菌為飼料,放在某個容器中培養。結果如下圖:
分析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若單獨培養草履蟲時,可推測兩種草履蟲都能正常生長,其種群增長曲線呈現什么形態?
提示:“S”形增長。
(2)雙小核草履蟲與大草履蟲之間是什么種間關系?
提示:競爭。
(3)混合培養后,大草履蟲逐漸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競爭力弱,在競爭食物和空間時處于弱勢,被排除。
(4)從生態位角度解釋為何大小兩種草履蟲出現競爭排斥?
提示:大小兩種草履蟲的生態位相似,當生活于同一空間,競爭共同食物資源,生態位重疊,競爭激烈,結果出現競爭排斥。
1.理解群落概念的4個關鍵點
(1)同一時間內:至少在種群沒有太大變化的時間段內,如某環境中的某種動物在全部遷走時,在此前與此后的這個環境中的生物種群不一樣,遷徙前后的生物群落特點不同。
(2)一定空間內:如一個水池、一片草地或一片森林。
(3)所有生物種群的集合體,包括這個區域內的各種植物、動物和微生物。
(4)群落內各種生物之間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
2.綜合分析生態位
(1)生態位概念、研究內容、出現的原因、特點等分析
項目 內容分析
概念 物種利用各種資源的幅度以及該物種與種群中其他物種關系的總和
研究 內容 ①植物:在研究領域內的出現頻率、種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 ②動物:棲息地、食物、天敵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
原因 群落中物種之間以及生物與環境間協同進化的結果
特點 群落中每種生物都占據著相對穩定的生態位,一般說來,當主要食物缺乏時,動物會擴大取食種類,食性趨向泛化,生態位加寬;當食物豐富時,取食種類又可能縮小,食性趨向特化,生態位變窄
意義 它表示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
(2)生態位重疊與分化
①生態位重疊
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生態位相似的物種生活于同一空間時分享或競爭共同資源的現象。生態位重疊的兩個物種因競爭排斥原理而難以長期共存,除非空間和資源十分豐富。通常資源總是有限,因此生態位重疊物種之間競爭總會導致重疊程度降低,如彼此分別占領不同的空間位置和在不同空間部位覓食等。在向某一地區引進物種時,要考慮與當地物種的生態位重疊的問題。外來物種總因數量有限、對環境尚未適應等原因處于競爭的弱勢,因此,如與當地物種生態位重疊過大將會導致引種失敗。
②生態位分化
a.模型
b.解讀
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兩個物種的生態位發生變化,趨向于減少競爭以獲得更多資源,使得兩者共同存活下來。
考向1 群落的概念與優勢種
1.下列實例中,不能構成群落的是(  )
A.一個池塘的全部生物
B.內蒙古大草原全部生物
C.西雙版納熱帶雨林中的生物
D.一塊稻田中的全部水稻
解析:D 一個池塘的全部生物構成一個群落,A正確;內蒙古大草原全部生物構成一個群落,B正確;西雙版納熱帶雨林中的生物構成一個群落,C正確;一塊稻田中的全部水稻為一個種群,并非群落,D錯誤。
2.下列關于優勢種的表述中錯誤的是(  )
A.優勢種對群落內其他物種的生存和生長有很大影響
B.群落中稀有物種在一定條件下有可能轉化成優勢種
C.群落中只能有一種生物成為優勢種
D.優勢種的識別特征之一是個體數量多
解析:C 優勢種是指群落中數量很多,對其他物種的生存和生長影響很大的一些物種,A、D正確;群落中的優勢種不是固定不變的,一些稀有物種在一定條件下可能變成優勢種,而原來的優勢種也可能逐漸失去優勢,B正確;優勢種不一定只有一種,可能是多種,C錯誤。
考向易錯
  對群落概念及優勢種認知的易錯點
(1)群落是某一區域的所有生物總和,不包含非生物環境。
(2)優勢種是對群落結構和內部環境的形成有明顯決定作用的物種,一個群落中可能存在多種優勢種。
(3)人為干擾下能夠改變種群優勢種的組成,進而造成群落結構和內部環境的改變。
考向2 豐富度與群落的物種組成
3.下列關于群落豐富度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群落的豐富度是指群落的多少
B.群落中動物的數目有很多,說明豐富度很高
C.群落的豐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
D.農田中生物種類較少,豐富度較高
解析:C 群落的豐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不單指動物種類,A、B錯誤,C正確;農田中生物種類較少,豐富度低,D錯誤。
4.科技人員選取某地同一自然條件下三種不同類型的茶園。進行物種豐富度的調查,結果如圖所示。據圖判斷正確的是(  )
A.純茶園物種數變化幅度最小,最不易暴發蟲害
B.梨茶間作園的各種生物的種群密度在6月份時最大
C.杉茶間作園各物種的物種豐富度在6月和10月時最大
D.人類生產活動不會改變茶園的群落結構
解析:C 由圖可知,純茶園物種數量最少,穩定性最弱,最容易暴發蟲害,A錯誤;由圖可知,梨茶間作園在6月份時,物種數量達到最大值,但不能說各物種的種群密度最大,B錯誤;杉茶間作園各物種的物種豐富度在6月和10月時最大,C正確;不同類型的茶園物種不同,說明茶園的群落結構受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D錯誤。
考向易錯
  豐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種數目多少,而非個體數量多少,物種數目是群落的重要特征。
考向3 生態位
5.生態位表示生態系統中每一種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生態環境的最小閾值。生態位寬度是指被一個生物所利用的各種不同資源的總和。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群落中的種群生態位差異越大,群落的結構一般越復雜
B.同一生態系統的同一營養級的不同種群的生態位完全相同
C.生態位相似但存在地理隔離的種群常會進化出相似的生理結構
D.生態位寬度大的種群遇到外來物種入侵時,一般不易被淘汰
解析:B 群落中的種群生態位差異越大,群落的結構一般越復雜,A正確;同一生態系統的同一營養級的不同種群的生態位不完全相同,B錯誤;生態位相似但存在地理隔離的種群常會進化出相似的生理結構,C正確;生態位寬度大的種群遇到外來物種入侵時,一般不易被淘汰,D正確。
6.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的情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稱為這個物種的生態位。如果生物的所有環境條件都適宜,且沒有競爭和捕食的條件下,一個物種所棲息或利用的最大空間就是基礎生態位;而一個物種實際占有的生態位空間叫做實際生態位。如圖是某地三種食蟲蝙蝠覓食活動的時間分布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生態位屬于種群水平上研究的問題
B.如果氣候適宜、空間充足,三種生物占據的生態位為基礎生態位
C.三種蝙蝠棲息各自占據的實際生態位大小為棕蝙蝠>蓬毛蝙蝠>銀毛蝙蝠
D.三種蝙蝠活動高峰時間相互錯開,有利于避免生態位過度重疊,從而減少競爭
解析:D 生態位屬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A錯誤;分析曲線可知,三種蝙蝠之間屬于競爭關系,因此雖然氣候適宜、空間充足,但是三種生物占據的生態位不是基礎生態位,B錯誤;圖示曲線表示的日落后的時間與活動頻率的關系,不能確定三種蝙蝠實際生態位的大小,C錯誤;由曲線可知,三種蝙蝠活動高峰時間相互錯開,只在特定的時間段活動,這有利于對當地環境資源的充分利用,D正確。
7.下圖是生態位關系圖,乙的生態位空間有較大比例被共占的一組是(  )
解析:D A圖顯示甲、乙存在共同的環境梯度,屬于競爭,但是乙的空間被共占的比例較小,A不符合題意;B圖中甲、乙兩種生物,幾乎沒有共同的環境梯度,競爭比例小,B不符合題意;C圖中甲、乙沒有共同的環境梯度,不存在競爭,C不符合題意;D圖中甲、乙有共同的環境梯度,且乙空間較大比例被共占,D符合題意。
知識點(二) 調查土壤動物類群的豐富度及分析森林群落中幾種鳥的生態位
1.不同群落中土壤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
(1)實驗原理
通過土壤動物類群 豐富度 的調查,可以反映不同群落中土壤動物 物種數目 的多寡。
(2)實驗目的
①學會樣方選擇、 顯微 觀察、分離和數據記錄等方法;
②能比較不同群落中土壤動物的類群組成;
③認同 豐富度 調查能反映群落的物種組成。
(3)方法步驟
①樣地選擇和土樣采集
a.選擇不同群落作為樣地,詳細記錄每個樣地的 地理位置 、植被特征、土壤類型等;
b.每個樣地隨機選取 3~5 個樣方;
c.將 土壤取樣器 插入地表0~25 cm表層土壤取出土樣。
②土壤動物的分離
a.用鑷子將形體較大的動物揀出,放入貼有標簽的試管中保存;
b.形體較小的動物使用 干漏斗分離法 進行分離。
③土壤動物的種類鑒定與記錄
a.體型較大的動物:用 肉眼 觀察;
b.體型較小的動物:用放大鏡或 體視顯微鏡 觀察;
c.利用表格記錄每一群落土壤動物的 類群 和數量。
2.嘗試分析森林群落中幾種鳥的生態位關系
(1)實驗目的
結合生態位概念,分析資料中幾種鳥的 生態位 關系,并簡述形成這種關系的原因。
(2)資料分析(閱讀資料見教材P30)
①櫟樹林中不同生物生態位存在一定差異,這與其 食性 存在一定聯系;
②櫟樹林中,每種鳥可在森林群落的不同層次活動和覓食,但總有一個 喜好 的層次,利于群落中鳥類對資源的獲取。
3.基于上述學習,判斷下列相關表述的正誤
(1)采集土壤動物可通過取樣器取樣法( √ )
(2)調查得到的個體數量越多,豐富度越高( × )
(3)森林群落中不同鳥類的生態位不可能出現重疊現象( × )
(4)森林中不同的鳥類占有不同的生態位不會出現重疊的情況( × )
(5)調查土壤小動物豐富度時,用誘蟲器采集小動物沒有打開電燈,則調查數值偏大( × )
1.為了調查污染廢水對農田土壤動物類群的影響,在受污染河流一側不同距離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見下表。
離污染河流的距離(km) 0.1 0.5 1.0 2.0 4.0
動物類群數(類) 20 23 37 50 58
動物個體總數(個) 365 665 750 1 983 2 490
思考并回答以下問題:
(1)土壤動物調查一般不能采用標志重捕法,請闡述理由。
提示:大多數土壤動物身體微小,活動范圍小,標記個體難與無標記個體充分混勻,所以一般不用標志重捕法進行調查。
(2)從表中調查結果可得出何種結論?對我們進行環境保護有何啟示?
提示:農藥污染會降低土壤動物類群數和個體總數;距離污染源越遠,農藥污染物的濃度越低,對土壤動物的影響越小。研究結果提示我們減少農藥的使用,以降低對土壤動物數的傷害,保護土壤動物多樣性。
2.生態位是指種群在時間、空間上的位置及其相關種群之間的關系。下表是某櫟樹林中食性相似的部分鳥類在不同層次中的相對密度。
種名 林冠層高 于11.6 m 喬木層 5~11.6 m 灌木層 1.3~5 m 草本層 1~1.3 m 地面
林鴿 333 3 3 ╲ ╲
茶腹 34 34 1 ╲ ╲
青山雀 150 264 196 24 6
長尾 山雀 122 183 136 18 9
旋木雀 32 75 27 17 ╲
煤山雀 45 108 78 20 ╲
思考并回答以下問題:
(1)為了進一步研究表中鳥類的生態位,還可以在哪些方面進行調查?
提示:鳥類的活動時間、種間關系等方面。
(2)表中鳥類食性相似,但最喜好的棲息位置卻處于樹林不同的層次,這種現象的意義是什么?
提示:為了減弱種間競爭。
(3)表中哪兩種鳥類的生態位最接近?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試分析若干年后,兩種群變化趨勢如何?
提示:青山雀和長尾山雀生態位更接近,它們屬于競爭關系。變化趨勢是一種群占優勢,另一種群處于劣勢甚至滅亡。
“不同群落中土壤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實驗中物種鑒定及豐富度統計
(1)物種鑒定方法
方法 對象 要求
肉眼觀察法 體型較大的動物 鑒定到土壤動物的屬、科或目即可
放大鏡觀察法 體型較小的動物
體視顯微鏡觀察法
(2)豐富度統計方法
①記名計算法:指在一定面積樣地中,直接數出各種群個體數(用于個體較大,種群數量有限的群落,如易于查明個體數量的土壤動物如蜘蛛5個,蚯蚓8條)
②目測估計法:按預先確定的多度等級來估計單位面積上個體數量的多少,一般用于調查分布范圍較大,個體較小的種群時。
③土壤動物種群數量劃分方法
非常多、多、較多、較少、少、很少等。
考向1 不同群落中土壤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
1.某生物興趣小組對校園花壇土壤動物的豐富度進行了調查。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可用樣方法調查土壤動物類群豐富度
B.可采用目測估計法或記名計算法統計物種相對數量
C.可根據土壤動物的避光性特點用誘蟲器進行采集
D.花壇0~25 cm土層中動物的豐富度通常最高
解析:A 由于土壤動物活動能力較強,不適用樣方法調查豐富度,應用取樣器取樣法,A錯誤;統計土壤動物豐富度有兩種方法,即目測估計法和記名計算法,前者可用多度等級估計豐富度,后者適用于個體大、種群數量有限的群落,B正確;采集土壤動物可以用誘蟲器,利用的是土壤動物避光趨濕的特性,C正確;取樣器取樣法調查土壤動物豐富度時,取樣器一般情況下取土層0~25 cm內的表層土,該區域統計的豐富度最高,D正確。
2.土壤是無數土壤動物的家園。常見的小動物有蜘蛛、鼠婦、蜈蚣、馬陸、蚯蚓以及多種多樣的昆蟲等。土壤動物對動物和植物遺體的分解起著重要的作用。圖示是“不同群落中土壤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實驗中常用的兩種裝置,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為標本保存,最好將其放入體積分數為70%的酒精溶液中
B.B通常用于采集體型較小的土壤動物,如馬陸、蚯蚓等
C.A主要是利用土壤動物趨光、避高溫、趨濕的習性采集的
D.豐富度的統計方法之一是目測估計法,該方法一般適用于個體較大、種群數量有限的群落
解析:A 由于酒精可將收集的甲螨及時固定,防止腐爛,所以若采用大量的甲螨作為標本保存,最好將其放入體積分數為70%的酒精溶液中,A正確;B裝置通常用于對體型較小、運動能力較強的土壤動物如跳蟲的采集,B錯誤;A裝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動物趨暗、避高溫、趨濕的習性采集,C錯誤;豐富度的統計方法之一是記名計算法,該方法一般適用于個體較大、種群數量有限的種群;對于個體較小、種群數量較多的種群一般用目測估計法,D錯誤。
考向2 基于實例分析群落中生物生態位
3.生態位是指某種生物在群落和生態系統中的位置和狀況。在非洲草原上有斑馬、野牛、牛羚和瞪羚等食草動物,它們遷徙時按一定次序陸續穿過草原,不同種類的動物取食草被的部位不同,并為下一個到來的物種留有食料。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上述現象是共同進化的結果
B.上述現象導致各物種間的競爭減弱
C.上述食草動物間存在著生態位分化
D.若去除斑馬種群,對其他種群不會產生影響
解析:D 題干的描述中體現出了各物種之間在相互影響中共同發展,這是共同進化的結果,A正確;根據題干可知,不同種類的動物取食草被的部位不同,這樣就使得各物種間的競爭減弱,B正確;不同種類的動物取食草被的部位不同,說明在食物上存在一定的分化;遷徙時按一定次序陸續穿過草原,說明在棲息空間上存在分化,C正確;生物和生物之間是在相互影響中進化和發展的,故去除斑馬種群,對其他種群會產生影響,如捕食斑馬的生物,D錯誤。
4.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的情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稱為這個物種的生態位。對某濕地中4種占優勢的水鳥的生態位進行調查研究,結果如表所示。據表分析可知,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物種 數量 /只 覓食生境出現率/% 鳥胃中主要食物種類占比/%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堅果 莖類 草屑 螺類 貝殼 砂礫 甲殼類 其他
綠翅鴨 2 120 67 0 33 52.8 16.7 0 12 13 0 5.5
綠頭鴨 1 513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
鶴鷸 1 678 64 0 36 0 0 50 25 25 0 0
青腳鷸 1 517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
A.從覓食角度分析此表,4種水鳥彼此之間屬于競爭關系
B.其中覓食生境范圍最寬的水鳥是青腳鷸
C.覓食生境一樣的兩種鳥生態位完全相同
D.該濕地中每種鳥類都占據著相對穩定的生態位,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環境資源,是群落中物種之間及生物與環境間共同進化的結果
解析:C 從覓食角度分析此表,4種水鳥彼此之間的覓食生境和食物種類都有交叉,所以彼此之間的關系屬于競爭關系,既有食物上的競爭也有空間資源的競爭,A正確;青腳鷸在三種覓食生境中均有出現;鶴鷸和綠翅鴨主要出現在生境1和生境3;綠頭鴨主要出現在生境1;所以,青腳鷸的覓食生境范圍最寬,B正確;覓食生境一樣的兩種鳥生態位不一定完全相同,因為生態位包括多項內容,物種種類、物種在種群中的位置、占用資源以及種間關系都會導致生態位不同,C錯誤;由于長期自然進化,該濕地中每種鳥類分別占據著相對穩定的生態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環境資源,是群落中物種之間及生物與環境間共同進化的結果,D正確。
5.生態學上,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位置及其與其他相關物種之間的功能關系等,稱為這個物種的生態位。下表中列出的是某自然水域魚類研究的部分數據,請回答:
種數 各季節所占質量百分比 棲息 位置 食物種類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A矛尾蝦虎魚 13.19 10.15 10.45 14.97 底棲 鉤蝦、糠蝦等
B方氏云鳚魚 12.09 3.08 0 0 近岸 底層 海蜇、蝦、浮游動物
C斑尾刺蝦虎魚 0 0 5.00 14.29 近岸 底層 幼魚、小型軟體動物
D安氏新銀魚 5.49 0 0 16.33 近岸 上層 小型魚蝦
… … … … … … …
(1)表中所列四種魚,棲息位置相同的是     和    (填字母)。綜合表中信息分析,這兩種魚生態位完全相同嗎?      (填“完全相同”或“不完全相同”),依據是         
                       。
(2)表中所列數據是長期跟蹤調查結果,這個自然水域的生物多種多樣,它們能夠充分利用     ,適應水域環境,這是    的結果。
(3)研究自然水域物種之間的關系和物種豐富度有利于指導漁業生產,物種豐富度是指                       。
答案:(1)B C 不完全相同 B與C出現的季節不同;B與C的食物種類不同 (2)自然資源 自然選擇 (3)群落中不同物種的總數
1.下列關于豐富度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群落中生物數目的多少稱為豐富度
B.不同群落生物的豐富度是不同的
C.從赤道到北極,群落的豐富度逐漸減少
D.豐富度越多的群落,其結構越復雜
解析:A 群落中生物種類的多少稱為豐富度,并不是生物個體數目的多少,A錯誤;不同群落物種數目不同,生物的豐富度不同,B正確;從赤道到北極,群落的物種數目由于溫度降低而減少,豐富度逐漸減少,C正確;豐富度越大的群落,物種越多,食物鏈、食物網越復雜,其結構越復雜,D正確。
2.如圖表示a、b兩物種間的生態位關系。下列有關該圖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生態位重疊部分越小,兩物種競爭越激烈
B.兩物種生態位的重疊部分可能指共同的空間
C.兩物種生態位的重疊部分可能指共同的食物
D.自然選擇可能會使兩物種的生態位發生改變
解析:A 生態位重疊部分越大,說明兩物種需要的共同資源越相似,兩物種競爭越激烈,A錯誤;兩物種生態位的重疊部分可能指這兩個物種有共同的生存空間,B正確;兩物種生態位的重疊部分可能指共同的食物,C正確;自然選擇可能會使兩物種的生態位發生改變,D正確。
3.下列有關群落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群落的物種組成是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群落中兩個物種的生態位重疊時往往會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發生分化
C.群落中的優勢種通常占有絕對競爭優勢,且這種優勢是不會改變的
D.研究群落的物種豐富度可以直接識別群落中的各種生物并列出它們的名錄
解析:C 不同地域的群落,生活的物種不同,群落的物種組成是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確;自然群落中,生態位有重疊的物種會在自然選擇作用生態位發生變化,從而減少或排除競爭,B正確;在群落演替過程中一個物種取代另一個物種是指優勢取代,故群落中的優勢種通常都占有競爭優勢,且這種優勢是在不斷變化的,C錯誤;研究群落中物種豐富度的最簡單的方法是識別組成群落的各種生物并列出它們的名錄,D正確。
4.如圖是倉庫里兩種常見的害蟲“擬谷盜”與“扁擬谷盜”的生態棲位偏好示意圖,根據該圖,下列哪個選項正確(  )
A.在干燥、低溫條件下,擬谷盜有競爭優勢
B.在干燥、高溫條件下,擬谷盜有競爭優勢
C.在潮濕、低溫條件下,扁擬谷盜有競爭優勢
D.在潮濕、高溫條件下,扁擬谷盜有競爭優勢
解析:C 在潮濕、高溫條件下,擬谷盜有競爭優勢,A錯誤,B錯誤;據圖分析,扁擬谷盜在潮濕、低溫條件下,具有競爭優勢,C正確;扁擬谷盜在干燥環境中具有競爭優勢,D錯誤。
5.大樹杜鵑因其樹體高大、花大而美麗、量少而珍稀,引起研究人員的關注。為了解大樹杜鵑的群落環境,為大樹杜鵑的保護和繁育提供科學依據,研究人員對大樹杜鵑所在群落的物種組成、群落層次結構等特征進行了研究,部分結果如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大樹杜鵑與生活在同一區域的所有動物、植物構成了生物群落
B.對群落中不同類型的植物進行調查時,樣方面積應有所不同
C.各樣地物種豐富度的差異可能是由樣地坡度、土壤等差異造成的
D.研究結果顯示,喬木層物種豐富度總體上較灌木層和草本層高
解析:A 大樹杜鵑與生活在同一區域的所有動物、植物、微生物構成了生物群落,A錯誤;對群落中不同類型的植物進行調查時,樣方面積應有所不同,B正確;各樣地物種豐富度的差異可能是由樣地坡度、土壤等差異造成的,C正確;研究結果顯示,喬木層物種豐富度總體上較灌木層和草本層高,D正確。
6.某同學設計了4種土壤動物收集裝置,其中收集效果最好的是(  )
解析:A 土壤動物具有趨暗、趨濕、避高溫的習性,用A中實驗裝置收集土壤動物的效果最好,A正確。
7.生態位是指物種在生物群落或生態系統中的地位和角色,表示了物種對各種資源(食物、空間等)的利用以及不同物種之間的關系。生態位的重疊和分離狀況與種間競爭、種內斗爭具有密切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種間競爭會促使不同物種的生態位分化
B.種內斗爭的加劇會使不同物種的生態位重疊增加
C.各物種生態位的分化不利于群落穩定性與多樣性的維持
D.如果兩個物種的生態位是完全分開的,則會有未被利用的資源
解析:C 種間競爭會促使不同物種的生態位分化,A正確;種內斗爭的加劇會使不同物種的生態位重疊增加,B正確;各物種生態位的分化有利于群落穩定性與多樣性的維持,C錯誤;如果兩個物種的生態位是完全分開的,則會有未被利用的資源,D正確。
8.生態位是指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的情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下列闡述錯誤的是(  )
A.物種x與物種y可能存在競爭和捕食關系
B.在自然環境里每一個特定環境中都有不同種類的生物
C.物種x因生態位較物種y小,在生存斗爭中容易被淘汰
D.物種x與物種y生態位的形成是生物和環境長期相互作用而逐漸分化產生的
解析:C 物種x與物種y因為生態位重疊,所以它們可能存在捕食和競爭關系,A正確;在自然環境里,每一個特定位置都有不同種類的生物,其活動以及與其他生物的關系取決于它的特殊結構、生理和行為,故具有自己的獨特生態位,B正確;物種x因生態位較物種y大,在生存斗爭中容易獲勝,C錯誤;生態位是生物和環境長期相互作用而逐漸分化產生的,D正確。
9.下列有關“不同群落中土壤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土壤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統計方法通常有記名計算法和目測估計法
B.在采樣時,應將表土上的落葉輕輕撥開后再進行采樣
C.用誘蟲器采集土壤動物時不能打開電燈,以免影響采集
D.在同一塊土壤中,改變采樣的時間會影響采集到的物種數和個體總數
解析:C 土壤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統計方法通常有記名計算法和目測估計法,A正確;在采樣時,應將表土上的落葉輕輕撥開后再進行采樣,B正確;土壤動物有趨熱、趨濕、避光的特點,用誘蟲器采集土壤動物時需打開電燈,以免影響采集,C錯誤;因為不同的時間,環境條件不同,土壤動物類群的豐富度會不同,故在同一塊土壤中,改變采樣的時間會影響采集到的物種數和個體總數,D正確。
10.研究人員調查了某沿海灘涂上兩種水鳥在三種主要覓食環境中出現的概率、主要的食物種類等,統計結果如圖所示。據圖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青腳鷸的覓食環境范圍大于綠翅鴨的覓食環境范圍
B.環境污染可能會對綠翅鴨和青腳鷸的生態位產生影響
C.二者的生態位存在差異,完全是兩種生物與非生物環境間協同進化的結果
D.兩種水鳥的生態位存在差異有利于對環境資源的充分利用
解析:C 青腳鷸的覓食范圍有環境1、2、3,而綠翅鴨的覓食范圍不包括環境2,A正確;環境污染可能會使綠翅鴨和青腳鷸徹底離開某種覓食環境,因此可能會對二者的生態位產生影響,B正確;兩種水鳥類的覓食環境、食物種類均存在差異,說明它們的生態位存在差異,這是兩種水鳥之間及水鳥與非生物環境間協同進化的結果,C錯誤;兩種水鳥的生態位存在差異,既能夠減小競爭壓力,還有利于對環境資源的充分利用,D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英县| 青神县| 井研县| 三都| 阿坝县| 宜兴市| 濮阳市| 雷山县| 囊谦县| 米脂县| 天柱县| 沂水县| 三门县| 疏附县| 合江县| 福州市| 连山| 玛多县| 宁海县| 花莲县| 奉新县| 云和县| 华容县| 都江堰市| 五原县| 全椒县| 新津县| 万山特区| 旅游| 濮阳县| 盱眙县| 北宁市| 阳泉市| 固原市| 信宜市| 敦化市| 绥江县| 镇安县| 延庆县| 山阴县| 如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