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章人類與環境 復習與總結一、聚焦關鍵能力1.多途徑了解全球人口發展動態,基于資料分析了解人類活動對全球環境變化的影響,并能通過影響發生的本質去探討避免的機制。2.基于生物多樣性的直接使用價值與間接使用價值,認同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發展的積極作用,能夠積極主動擔任生物多樣性保護者的角色。3.聚焦環境問題,并能制定可行性的調查方案或課題,嘗試參與區域環境的調查與分析,以此提出對策或保護性建議。4.甄別和使用生物學學術網站,結合本地環境特點,收集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一個案例,制定宣傳方案,以宣傳員的角色說明保護生物多樣性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二、提煉核心概念1.近一個世紀世界人口激增,并引起了全球性糧食、土地、水資源和環境污染等問題(1)人類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人口增長速度都是比較慢的,隨著生產力的提高,人口倍增的時間變短,預計今后幾十年內,世界人口仍然持續增加。(2)人口基數大,工業化、農業生產技術和醫學技術的進步是人口激增的主要因素。(3)人口激增,導致自然資源短缺、環境惡化,并加劇水污染、大氣污染等全球性環境問題的出現。2.控制人口是關系人類存亡和發展的大事世界人口雖然還未達到地球資源環境容納量的限制,但是已經對環境造成了一定影響,因此控制人口增長,與自然和諧共處,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現在面臨的急切問題。3.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主要表現在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導致全球變暖,臭氧減少危及地球所有生物,全球各地普降酸雨,荒漠化不斷擴大,土壤及水體污染嚴重等五個方面。4.人類活動使生物多樣性銳減(1)人類活動導致棲息地消失、退化、片段化。(2)外來物種入侵和人類對生物資源的過度開發利用。5.保護生物多樣性需要采取適當措施(1)生物多樣性具有直接使用價值和間接使用價值,對人未來發展、生態環境的平衡具有重要意義。(2)可通過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建立種子庫和基因資源庫及恢復退化的生態系統等方式對生物多樣性進行有效保護。6.可持續發展是解決環境問題的必然選擇。人類的發展不能危及子孫后代的幸福,因此應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保護環境,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三、構建章概念圖1.我國于2020年11月1日零時啟動了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全國人口普查采用樣方法調查我國人口的基本情況B.根據人口年齡結構可預測未來一段時間人口變化趨勢C.人口普查可為研究制定人口政策提供依據D.全面實施二孩政策有助于提高人口出生率解析:A 全國人口普查是對全國所有人口逐一進行調查,并不是采用樣方法進行調查,A錯誤;根據人口年齡結構可預測未來一段時間人口變化趨勢,B正確;人口普查可為研究制定人口政策提供依據,C正確;全面實施二孩政策有助于提高人口出生率,D正確。2.以下不屬于我國人口增長對生態系統影響的是( )A.人均耕地減少B.人均自然資源少C.加劇環境污染D.退耕還林還草還湖解析:D 人口增長會引起人均耕地減少、人均資源減少、加劇環境污染等后果,A、B、C正確;退耕還林還草還湖會恢復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利于生態環境保護,不屬于人口增長對生態系統影響,D錯誤。3.自2020年4月起,科考人員在復旦大學利用紅外相機采集數據調查了校園野生動物,結果發現,其中有小靈貓、黃鼬、刺猬等哺乳動物,多種鳥類,大量昆蟲,還有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等。其中小靈貓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采用標志重捕法可以估計小靈貓的種群數量B.保護小靈貓最有效的措施是將其遷入動物園C.研究小靈貓的攝食行為,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科學研究價值D.復旦大學校園內眾多種類的動物體現了物種多樣性解析:B 小靈貓屬于活動范圍廣、活動能力強的動物,適合用標志重捕法估計小靈貓的種群數量,A正確;保護一個物種最好最有效的方法是就地保護即建立自然保護區,B錯誤;研究小靈貓的攝食行為,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科學研究價值,C正確;校園內眾多種類的動物體現了物種多樣性,D正確。4.下列關于人類與環境的敘述,正確的是( )A.工業用水封閉化會加劇水體污染B.溫室效應會使我國北方干燥區域變濕潤C.我國降酸雨的頻度和酸度自北向南減弱D.地球平流層的臭氧層能保護生物免受短波輻射的傷害解析:D 工業用水封閉化是應對水體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A錯誤;溫室效應的結果是,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北方干燥地區進一步變干,B錯誤;我國降酸雨的頻率和酸度自北向南逐漸加重,C錯誤;地球平流層的臭氧層能保護生物免受短波輻射的傷害,D正確。5.下列關于人類與環境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生物圈并不是各個部分都具有生物生產力B.在農田種植糯性和非糯性玉米增加了農田的物種多樣性C.減少臭氧層的破壞最有效的措施是在燃料中去掉含硫和氮的物質D.溫室效應主要是由于CO2分子吸收太陽直射到地球上的熱量引起解析:A 生物圈并不是各個部分都具有生物生產力,A正確;糯性品系和非糯性品系玉米是同一物種,不能增加物種多樣性,增加了基因多樣性,B錯誤;減少臭氧層的破壞最有效的措施是減少氟利昂的使用,C錯誤;溫室效應主要是由CO2分子吸收地球的反射熱引起的,D錯誤。6.由于過度捕撈、水上航運、食物資源下降等原因,截至2020年,長江江豚的種群數量目前僅剩1 000頭左右,保護長江江豚,迫在眉睫。下列關于長江江豚種群的敘述,錯誤的是( )A.保護長江江豚最有效的措施是遷地保護B.長江江豚種群的年齡結構可能是衰退型C.長江江豚種群是指長江流域內的所有江豚個體D.保護江豚的意義在于保護遺傳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解析:A 保護長江江豚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護,A錯誤;長江江豚種群的年齡結構可能是衰退型,B正確;長江江豚種群是指長江流域內的所有江豚個體,C正確;保護江豚的意義在于保護遺傳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D正確。7.下列關于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的敘述,錯誤的是( )A.地球升溫的主要原因是CO2分子使地球的俘獲熱增加B.防治酸雨的最有效辦法是限制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C.大量氟利昂逸散將破壞大氣圈上層臭氧的自然平衡D.每一種野生生物的滅絕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基因庫消失解析:B 地球升溫的主要原因是CO2分子使地球的俘獲熱增加,A正確;酸雨中所含的酸性物質主要是硫酸和硝酸,因此防治酸雨的最有效辦法是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B錯誤;大量氟利昂逸散將破壞大氣圈上層臭氧的自然平衡,C正確;每一種野生生物的滅絕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基因庫消失,D正確。8.二十世紀中葉以來,發展中國家興起的以良種、化肥、灌溉和擴大種植面積等為標志的“綠色革命”極大提高了作物的產量和產值,為緩解人口增長而造成的糧食短缺做出了巨大貢獻。但農作物種植趨于單一化造成的系列不良影響也逐漸引起人們關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各種優良品種的廣泛種植淘汰了原有傳統品種,提高物種多樣性B.為提高種植面積毀林開荒,喪失了許多野生物種的潛在價值C.單一種植造成農業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下降,易受病蟲害侵擾D.建立種子資源庫、復合型生態農業是應對負效應的有效對策解析:A 各種優良品種的廣泛種植淘汰了原有傳統品種,并沒有提高物種多樣性,反而使物種多樣性降低了,A錯誤;為提高種植面積毀林開荒,破壞了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同時還降低了生態系統抵抗力的穩定性,從而導致物種的多樣性下降,使得野生物種散失了潛在價值,B正確;單一種植造成農業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下降,易受病蟲害侵擾,C正確;建立種子資源庫,有效的保護了基因的多樣性,而復合型生態農業又能增加物種的豐富度,這些措施提高了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的穩定性,是應對負效應的有效對策,D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