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造成壓力導學聚焦 1.生命觀念——分析人類發展史中人口數量變化的規律,明確人口的數量變化與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形成穩態與平衡觀。 2.科學思維——歸納總結人口數量變化的規律,并舉例分析人口激增給環境帶來的影響。知識點 全球人口動態及對環境造成的壓力1.近一個世紀世界人口激增(1)人口增長過程(2)人口分布特點:因 地域 不同而有較大不同。(3)增長的原因①工業化、農業生產技術和 醫學 技術的進步;②人口 基數 大。2.人口激增引起全球性的糧食、土地、水資源和環境污染等問題(1)導致 自然資源 短缺、環境惡化;(2)加劇水污染、 大氣 污染等全球性環境問題。3.控制人口是關系人類存亡和發展的大事(1)控制 人口 增長,與自然和諧共處;(2)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4.基于上述學習,判斷下列相關表述的正誤(1)控制人口過快增長有助于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 )(2)人口增長帶來的水污染問題,也是水資源短缺的重要原因( √ )(3)通過控制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降低人口數量( × )(4)某國人口數量增長速率大幅下降,不必再節約淡水資源( ×?。?br/>(5)近幾年“北上廣”人口數量不斷增多,其主要原因是出生率的增加( ×?。?br/>(6)人口動態變化應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礎上保持平衡( √?。?br/>1.如圖為某國人口年齡結構圖,據圖分析該國未來應采取何種人口政策實現口數量的穩定。提示:由圖可以看出,幼年個體占的比例很大,而老年個體占的比例很小,屬于增長型,該國將來的人口發展趨勢是出生率上升,人口密度越來越大,人口一多,也會對社會、對環境造成很大的壓力,因此要控制人口的增長。2.如圖示四個不同國家中,在相同的時間內人口種群大小與每英畝土地糧食產量的關系(實線為種群大小,虛線為每英畝土地糧食產量)。請問在無糧食進口的情況下,哪一個國家能生存更長久?并分析原因。提示:B國。①A國糧食產量持續下降,而人口數量卻大幅度增長,很快就不能維持本國的生存;②B國糧食和人口同步增長,且幅度比較一致,能長久地維持下去;③C國雖然糧食和人口同步增長,但是人口增長速度遠遠超過糧食增產速度,最終該國也不能維持其生存;④D國糧食產量增長了一段時間后卻又大幅度下降,肯定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口需要。1. 我國人口增長的特點2.人口增長與影響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模型解讀:隨著人口數量的急劇增加,人類所需要的物質也大量增加,人類活動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也日趨嚴重,人類為了自己的生存和發展,必須把人口數量控制在環境所能承受的范圍之內。考向1 全球人口動態1.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處理好人口增長和環境、資源的關系。下列與我國人口有關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br/>A.目前我國人口的自然增長率不高B.優生優育是提高我國人口素質的重要措施C.我國人口基數過大,使每年新增人口的規模大D.本世紀中葉,我國人口將達峰值15億左右,所以我國人口的K值為15億解析:D 目前我國人口的自然增長率不高,A正確;優生優育是提高我國人口素質的重要措施,B正確;我國人口基數過大,使每年新增人口的規模大,C正確;本世紀中葉,我國人口將達到峰值15億左右,然后才有可能下降;K值為環境的最大承載量,15億是人為控制的最大值,并不是K值,D錯誤。2.如圖是我國1949年~1999年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變化圖,據圖分析,下面表述正確的是( ?。?br/>A.我國人口出生率的總體下降,是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取得的實效B.由圖可知,我國人口數量增長已得到控制,人口數量在逐年減少C.針對我國沿海城市進行的人口調查,其調查結果也會符合圖示變化趨勢D.六十年代初,出生率下降和死亡率上升,說明當時我國人口的年齡結構一定為衰退型解析:A 推行計劃生育政策的直接結果就是減少了出生率,A正確;盡管人口增長率較低,但由于總人口較大,故人口增長數量依然較大,B錯誤;沿海城市的人口流動性比較大,其調查結果可能和圖示有所不同,C錯誤;六十年代初,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長率,當時我國人口的年齡結構仍為增長型,D錯誤。概念易錯全球人口增長的2點易錯(1)控制人口增長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資源有限,食物的生產有限。若是人口太多,將達到地球難以容納的程度。(2)出生率可控,死亡率不可控,因此降低人口數量,可通過控制人口出生率實現。考向2 人口激增引起的環境問題及人口控制3.下列不屬于人口增長引發的環境問題的是( ?。?br/>A.無節制使用水造成的水資源緊張B.外來物種的入侵導致本地物種的瀕危和滅絕C.過度開墾等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壤沙化D.大量排放工業廢氣造成的空氣污染解析:B 無節制使用水造成的水資源緊張,屬于人口增長引發的環境問題,A不符合題意;外來物種的入侵導致本地物種的瀕危和滅絕,不屬于人口增長引發的環境問題,B符合題意;過度開墾等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屬于人口增長引發的環境問題,C不符合題意;大量排放工業廢氣造成的空氣污染,屬于人口增長引發的環境問題,D不符合題意。4.關于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影響,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由于人口持續下降,導致資源消耗下降,國家放開了“二胎”政策B.人類消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數量增加對生態環境沒有影響C.為降低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應減少城市人口所占的比重D.提倡使用“綠色能源”,有利于可持續發展解析:D 我國人口并沒有下降,A錯誤;人類消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數量增加對生態環境有很大的影響,B錯誤;為降低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應采用發展生態農業等措施,而不能通過減少城市人口所占的比重來達到目的,C錯誤;提倡使用“綠色能源”,有利于可持續發展,D正確。名師點睛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1)人口增長和開墾土地之間的關系:使耕地的污染和退化嚴重。(2)人口增長過快與森林資源的關系:使得越來越多的森林受到破壞。(3)人口增長過快與環境污染的關系:大量工農業廢棄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環境中,加劇了環境污染。(4)人口增長過快與水資源的關系:用水量會相應增加,同時污水也相應增加,而人均水資源減少。(5)人口增長過快與能源或礦產的關系:除了礦物燃料外,木材、秸稈都成了能源,給環境帶來了壓力。1.下列哪項措施會破壞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br/>A.控制人口過快增長 B.植樹種草C.治理環境污染 D.圍湖造田解析:D 圍湖造田嚴重減弱湖區的調蓄抗災功能,以致汛期漬澇災害頻繁、低湖田土壤環境惡化,效益下降。2.下列關于我國環境和資源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br/>A.實施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B.由于我國生產技術總體水平較低,資源的浪費和破壞相當嚴重C.我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人均資源占有量也比較高D.我國資源利用政策是開發與節約并舉,把節約資源放在首位解析:C 雖然我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但由于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占有量卻很低。3.下列有關人口增長與環境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br/>A.目前人口數量已經超出了地球環境容納量B.生物種群增長規律完全適用于人口增長情況C.科技進步能解決因人口增長過快導致的資源短缺問題D.人口過度增長與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有密切聯系解析:D 目前人口數量還沒有超出地球環境容納量,A錯誤;人不等同于動物,生物種群增長規律并不完全適用于人口增長情況,B錯誤;科技進步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因人口增長過快導致的資源短缺問題,但不能完全解決,C錯誤;人口過度增長造成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由于資源短缺,人類就會盲目地開發和無休止地破壞自然環境,進而使自然災害頻繁發生,D正確。4.到2050年,按16億人人均年消費糧食600 kg計算,中國每年共需糧食9.6×108 t,每公頃耕地需要產糧13.5 t,也就是說到2050年中國糧食單產同現在相比需要提高2.7倍才行。這個事實說明( ?。?br/>A.達到這些指標是相當困難的B.控制人口和保護耕地,對中國人民的生存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C.2050年中國糧食單產將會同步提高D.2050年中國糧食需要大量進口解析:B 到2050年,按16億人人均年消費糧食600 kg計算,中國每年共需糧食9.6×108 t,每公頃耕地需要產糧13.5 t,也就是說到2050年中國糧食單產同現在相比需要提高2.7倍才行。這說明人的生存需要糧食等各種農產品,故人口增長往往促使人們過度利用耕地和開墾出更多的農田,人口增長會造成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加劇,因此人口增長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更大的壓力,所以這個事實說明控制人口和保護耕地,對中國人民的生存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5.如圖表示三種可能的人口增長曲線。下列有關人口問題的敘述,錯誤的是( ?。?br/>A.按生態學原理,世界人口增長應該表現為圖中的曲線bB.產生曲線b與曲線a的差別的主要原因是環境阻力不同C.世界人口增長曲線不可能為圖中的cD.若地球環境對人類種群的容納量(K值)為110億,當世界人口達到110億時,種群數量可能繼續增長解析:C 生態環境的資源、空間是有限的,故世界人口增長最終表現為邏輯斯諦增長,即圖中的曲線b,A正確;曲線a(指數增長)和b(邏輯斯諦增長)的差別就在于環境阻力不同,B正確;當世界人口數量在一段時間內超過K值后,會對生存環境造成很大破壞,同時使K值下降,C錯誤;當種群數量達到K值時,可能會繼續增長而超過K值,但受到環境條件的限制,很快會降到K值或K值以下,D正確。6.下列關于人口增長與開墾土地引發的一系列問題的關系敘述正確的是( ?。?br/>A.人口增長→人均耕地減少→開墾土地→植被破壞→自然災害頻繁B.人口增長→人均耕地減少→植被破壞→自然災害頻繁→開墾土地C.人口增長→開墾土地→人均耕地減少→植被破壞→自然災害頻繁D.人口增長→人均耕地減少→開墾土地→自然災害頻繁→植被破壞解析:A 人口增長帶來的問題是人均耕地減少,糧食不足,必然會開墾土地,土地的開墾帶來的問題是植被的破壞,植被的破壞帶來的問題是自然災害頻繁。7.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結果:全國人口共141 178萬人,與2010年的133 972萬人相比,增加了7 206萬人,增長5.38%,年平均增長率為0.53%。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br/>A.數據表明,我國人口近10年來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態勢B.統計局進行全國人口普查常采用樣方法調查人口基本情況C.據人口的年齡結構可預測未來一段時間人口數量變化趨勢D.全面放開三孩政策有助于促進我國人口長期均衡發展解析:B 統計局進行全國人口普查常采用入戶調查,B錯誤。8.如圖為我國歷年來人口增長的曲線圖,請分析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圖示曲線為“J”形曲線,表明近幾百年來我國人口的增長不受任何限制B.圖示曲線的形成與社會經濟發展、科學文化水平提高無關,只取決于人口的自然增長率C.人口的增長取決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激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D.我國地大物博,受人口激增影響不大解析:C 雖然曲線為“J”形曲線,但人口增長還是受到生活條件和醫療水平等條件的限制,A錯誤;增長曲線雖然反映了人口的自然增長率,但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密切相關,B錯誤;人口的增長取決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是人口增長的保障,所以人口增長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C正確;雖然我國地大物博,但資源人均量少,人口激增會影響自然、社會、經濟等方面,D錯誤。9.某同學在有關報道中看到如圖所示的2015~2019年某省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自然增長率=當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后提出下列觀點,其中錯誤的是( ?。?br/>A.人口數量變化受到出生、死亡、遷入、遷出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B.2016年和2017年人口出生率的明顯上升可能與放開二孩政策有關C.2016年至2019年人口自然增長率持續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出生率下降D.人口出生率下降是該省人口老齡化加劇的重要因素,同時會引起性別比例失衡解析:D 出生率下降不會引起性別比例失衡,D錯誤。10.80年代后期我國人均占有的自然資源與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較如下表:中國人均水平 世界人均水平 比例人均耕地 1.5畝 5.5畝 <1/3人均林地 1.7畝 15.5畝 <1/9人均草原 5.3畝 11.4畝 <1/2人均淡水量 2 700 m3 11 000 m3 <1/4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我國總資源量比較多,但人均資源占有量顯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說明了我國人口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 (2)我國有一段時間采取了將草原、森林等改造為耕地的措施,以增加人均耕地面積解決糧食緊張問題。你認為此種做法是否可取,為什么? 。 (3)根據你所學的知識,提出解決我國人均資源占有量低的兩項有效措施: 。 答案:(1)人口基數大,人口數量增長過快?。?)不可取。因為森林、草原減少后,影響了氣候、降水量等,導致自然災害增加,危害了農業生產,使糧食緊張問題更尖銳 (3)計劃生育、實行優生優育優教,提高人口素質,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答案合理均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