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節 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的必然選擇導學聚焦 1.生命觀念——認同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的必然選擇,形成穩態與平衡觀。 2.科學思維——基于批判性思維辯證的看待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意義,明確只有可持續發展才能實現人類長遠發展,做到環境的合理保護。 3.社會責任——認同可持續發展理論,明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并能在相關實踐中探討分析。知識點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1.可持續發展是解決環境問題的必然選擇(1)自然資源與利用資源類型 形成方式 舉例不可枯 竭資源 由 宇宙因素 、星球間的作用力在地球的形成和運動過程中產生的 風能、 潮汐能 、太陽能、大氣和氣候等可枯 竭資源 在 地球演化 過程的不同階段形成的自然資源 ① 可更新自然資源 土壤、森林、野生動物及人力資源等②非更新自然資源 金屬礦物、非金屬礦物和化石燃料等(2)可持續發展①定義:指既能滿足 當代人 的需要,又對 后代人 滿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不構成危害的發展。②內涵a. 經濟 的可持續發展是主導;b. 生態 的可持續發展是基礎;c. 社會 的可持續發展是根本目的。③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公平性原則、 持續性原則 、系統性原則。2.保護環境,從我做起(1)與環保有關的公益活動:百萬森林、 世界地球日 、世界水日、地球一小時。(2)環境保護的措施①減少對 自然資源 的消耗;②優先購買 綠色 產品,使用綠色能源,綠色出行,少使用一次性用品;③減少對 環境 的污染;④不獵殺珍稀動物和受保護動物、愛護古樹古木等。3.判斷下列相關表述的正誤(1)禁止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唯一選擇( × )(2)地球上的自然資源都是可更新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 )(3)開發自然資源時,既要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又要保持可持續發展( √ )(4)大力開墾荒地、圍湖造田有利于解決我國面臨的糧食危機( × )(5)保護生物多樣性是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 )(6)人類未來的發展需要正確處理人與資源和環境的關系,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 )1.“稻魚共生”是一種獨特的生態農業模式,可以一水兩用、一田多收、糧魚雙贏。在中國已經有2 000多年的歷史了。魚為水稻除草除蟲、耘田松土,水稻為魚提供保護和食物,同時,由于不施用農藥化肥,也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思考并回答以下問題:(1)“稻魚共生”系統通過以稻養魚、以魚促稻,實現了可持續發展。請說出可持續發展的含義。提示:可持續發展是指在不犧牲未來幾代人需要的情況下,滿足我們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經濟、社會的持久而協調的發展。(2)有同學認為,“稻花為魚提供食物,水稻的部分能量流入了魚的體內;魚產生的排泄物可為水稻提供肥料,因此,能量可以循環利用。”請對此作出評價。提示:該同學的結論不正確,因為稻花是水稻的組成部分,其中的能量屬于水稻的同化量,魚吃稻花,水稻的部分能量流入了魚體內,而魚的排泄物需要經過分解者分解成無機物之后,才可以作為營養物質被水稻吸收,這個過程體現了物質循環,排泄物中有機物的能量不是被植物利用,而是被分解者利用,因此,能量流動是單向不循環的。2.有些企業的生產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但缺乏資金進行技術改造,停產又將影響職工的收入和產品的供應。這樣的兩難處境,是現實生活中常見的。請你查閱有關資料,找一找擺脫這類困境的辦法。提示:通過宣傳教育,使各級行政負責人、企業負責人、全體職工以及當地居民都樹立起人口與經濟、社會、環境和資源協調發展的新思維以及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觀念;各級政府要加大資金的投入,以便大力開展有利于環保事業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改造;對于近期無望解決環境污染的企業,結合產業結構的調整,依法并妥善實施“關”“停”“并”“轉”。考向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1.下列有關“促進可持續的生活方式”的敘述,錯誤的是( )A.可持續發展追求的是自然、經濟、社會的持久而協調的發展B.人類在進行海洋生態系統開發時,應遵循“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護”的科學道理C.目前人類已經意識到生物多樣性的間接使用價值明顯大于它的直接使用價值D.臭氧層遭到破壞,人類皮膚癌發病率上升,但對植物光合作用沒有影響解析:D 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環境和資源,建立人口、環境、科學和資源消費之間的協調和平衡,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A正確;保護生物多樣性只是反對盲目地、掠奪式地開發利用,而不意味著禁止開發和利用,B正確;直到近幾十年來,人類才意識到生物多樣性的間接使用價值明顯大于它的直接使用價值,因為間接使用價值是在生態系統起到重要調節的功能,C正確;臭氧層被破壞,紫外線增強,不光人類受到影響,植物也不能幸免,D錯誤。2.2019年全國多個城市出臺了本市的《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垃圾分類是對垃圾進行有效處置的一種科學管理方法,可提高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是我國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可持續發展是指“在不犧牲未來幾代人需要的情況下,滿足我們這代人的需要”,追求的是自然、經濟、社會的持久而協調的發展B.垃圾分類處理減輕了環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生物多樣性,從而提高了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C.生物堆肥時要充分考慮垃圾性質、引入的微生物種類等因素D.將生活垃圾回收后直接撒到農田中即可作有機肥解析:D 可持續發展是指“在不犧牲未來幾代人需要的情況下,滿足我們這代人的需要”,追求的是自然、經濟、社會的持久而協調的發展,該發展理念有利于人與環境的協調發展,A正確;垃圾分類處理后,減輕了環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生物多樣性,從而提高了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B正確;生物堆肥時要充分考慮垃圾性質、引入的微生物種類等因素,C正確;生活垃圾中可能含有廢棄塑料等污染土壤的物質,不能回收后直接撒到農田中作有機肥,D錯誤。1.在自然界中,凡是能提供人類生活和生產需要的物質和能量均可稱為自然資源。風能和土壤分別屬于自然資源中的( )A.不可枯竭資源、可更新自然資源B.可枯竭資源、可更新自然資源C.不可枯竭資源、非更新自然資源D.可枯竭資源、非更新自然資源答案:A2.人類活動會對生物圈造成影響,我們應形成環境保護意識,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環境問題是全球性問題,需要全人類的共同關注B.環境問題只存在于城市C.人類在環境保護方面不是無能為力的D.必須采取措施,停止破壞環境的行為答案:B3.下列人類活動有利于環境保護的是( )A.過度砍伐森林B.選用大排量汽車C.生活垃圾分類處理D.使用一次性塑料飯盒答案:C4.下列什么措施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 )A.排掉沼澤地的積水,使之變成農田和牧場B.用法律手段嚴禁汽車上路以斷絕污染的源頭C.砍伐沿海的紅樹林,利用灘涂發展養殖業D.建設天然林保護工程,提高陸地生態系統固碳量解析:D 排掉沼澤地的積水,使之變成農田和牧場,破壞生物多樣性,違背可持續發展原則,A錯誤;用法律手段嚴禁汽車上路,則違背了整體性原理,應該合理利用汽車,B錯誤;砍伐沿海的紅樹林,利用灘涂發展養殖業,破壞了生態環境,違背可持續發展原則,C錯誤;建設天然林保護工程,提高陸地生態系統固碳量,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D正確。5.人類和自然要和諧共生,我們應該改變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是( )A.開發利用太陽能,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B.加大農藥、化肥使用量,增加糧食產量C.提倡低碳生活,節約能源D.分類回收、再利用生活垃圾解析:B 大量使用農藥、化肥會污染水體和土壤等,不利于社會可持續發展,故B符合題意。6.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在對待地球家園的問題上,科學的態度是( )A.自然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B.先發展經濟,后治理環境C.人類不能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只能保護自然資源D.正確處理人與資源和環境的關系,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答案:D7.如圖是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對森林的兩種開發模式Ⅰ、Ⅱ,其中敘述不正確的是( )A.完全砍伐后再種植的樹通常具有一樣的樹齡和種類B.選擇性砍伐使森林變得更有層次性和多樣性C.選擇Ⅱ模式更有利于森林的可持續發展D.進行大面積砍伐,讓其自身恢復解析:D 進行大面積砍伐,讓其自身恢復需要漫長的時間,再生生長時間長,生物多樣性降低,D錯誤。8.湖北省生態保護紅線總體呈現“四屏三江一區”基本格局。“四屏”指鄂西南武陵山區、鄂西北秦巴山區、鄂東南幕阜山區、鄂東北大別山區四個生態屏障;“三江”指長江、漢江和清江干流的重要水域及岸線;“一區”指江漢平原為主的重要湖泊濕地。下列有關生態保護紅線評價不合理的是( )A.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是不斷改善環境質量的關鍵舉措B.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有助于增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C.使物種多樣性程度顯著提高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樣性的直接使用價值解析:D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是不斷改善環境質量的關鍵舉措,A正確;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有助于增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B正確;使物種多樣性程度顯著提高,C正確;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樣性的間接使用價值,D錯誤。9.有研究報道,某地區近40年內森林脊椎動物種群數量減少了80.9%。該時段內,農業和城鎮建設用地不斷增加,擠占和蠶食自然生態空間,致使森林生態系統破碎化程度增加。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森林群落植物多樣性高時,可為動物提供多樣的棲息地和食物B.森林生態系統破碎化不利于生物多樣性的形成C.保護生物多樣性,必須禁止一切森林砍伐和野生動物捕獲的活動D.農業和城鎮建設需遵循自然、經濟、社會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理念解析:C 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層為動物創造了多種多樣的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因此森林群落植物多樣性高時,可為動物提供多樣的棲息地和食物,A正確;棲息地破碎化會造成小種群個體間交配繁殖的機會減少,使小種群易于滅絕,因此不利于維持生物多樣性,B正確;保護生物多樣性,是在不破壞生物多樣性的前提下,合理的開發和利用,C錯誤;農業和城鎮建設需遵循自然、經濟、社會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理念,以利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D正確。10.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處理,是提高垃圾的資源價值和改善生活環境的重要措施。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垃圾分類處理減輕了環境污染,提高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B.垃圾分類收集可以減少垃圾處理量和處理設備,降低處理成本C.垃圾分類處理,實現了垃圾資源化和能量的循環利用D.垃圾分類處理有利于發展循環經濟和實現可持續發展解析:C 垃圾分類處理減輕了環境污染,提高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A正確;垃圾分類收集可以減少垃圾處理量和處理設備,降低處理成本,實現了資源的重復利用,B正確;垃圾分類處理,實現了垃圾資源化和物質的循環利用,而能量不能循環利用,C錯誤;垃圾分類處理減少了污染,實現了資源的重復利用,有利于發展循環經濟和實現可持續發展,D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