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群落與非生物環境組成生態系統導學聚焦 1.生命觀念——明確生態系統的構成、形成結構與功能觀。 2.科學思維——運用歸納與概括,總結分析構成生態系統的生物成分與非生物成分類型。 3.社會責任——舉例分析生物圈的構成,并認同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人類的發展離不開生物圈的穩定。知識點 生態系統的組成及生物圈1.生態系統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1)生態系統①概念:指一定空間和一定時間內,由 群落 和 非生物環境 所構成的一個生態學功能系統。②生態系統類型a.按大小劃分:小至一個池塘,大至 生物圈 。b.按是否存在人為因素劃分:自然生態系統和 人工生態系統 。③基本功能:能進行物質循環、 能量流動 和 信息傳遞 。④特點:具有 自我調節 能力而維持其穩態。(2)組成生態系統的生物成分類型 特征 舉例 地位和作用生產者 能利用 太陽能 等能量,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的自養生物 主要指綠色植物、藻類、 自養 細菌等 最主要 的生物成分,為消費者和分解者制造有機物 消費者 不能將無機物直接合成有機物,只能 直接或間接 地依賴于生產者合成的有機物,借以維持自身生命活動的異養生物 絕大多數動物 通過食物關系促進 物質循環 和 能量流動 分解者 能將動、植物的殘體、糞便和各種復雜的有機物分解為 生產者 能重新利用的無機物 細菌、真菌、腐食動物、某些原生動物等 不可缺少 的組成成分,促成生態系統中 營養物質 的分解2.生態系統中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陽光、空氣、水等(1)非生物成分的組成:指生態系統中的 自然環境 ,包括光、 空氣 、水等環境因素。(2)對生物的影響類型 影響方面陽光 ①影響生物的生長發育和 地理分布 ②產生 溫度 變化,進而影響生物的生存空氣 空氣中的CO2是生產者進行 光合作用 的必需原料;O2是所有生物 需氧呼吸 的必需原料水 所有生物所必需的物質,影響生物的生長發育、 數量 和分布(3)非生物環境直接或間接影響生物的生存,而生物生存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非生物成分產生影響,兩者是 相互依存 的。3.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1)生物圈:是指地球上 有生物存在 的部分,包括 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環境 。(2)特點及范圍①特點:生物圈是地球表面一個 不連續 的薄層。②分布a.最高:可達海平面以上 10 km 處或更高。 b.最低:在陸地上可達 地下植物 最深的根際處;在水域可達海平面以下10 km處。(3)功能①是地球上 最大 的生態系統,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②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生物圈。4.基于上述學習,判斷下列相關表述的正誤(1)生態系統中生產者都是植物( × )(2)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環境( √ )(3)陸地生態系統以捕食食物鏈為主,海洋生態系統以腐食食物鏈為主( × )(4)細菌只可能是生態系統組成成分中的消費者和分解者( × )(5)生物圈的物質和能量都需要從外界源源不斷地獲得( × )1.用概念圖的形式表示個體、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等概念的關系。提示:2.《敕勒歌》中描述的草原景象:“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據此回答問題:(1)詩歌中出現的草、牛、羊是否構成了草原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應該包含哪些生物成分?提示:草、牛、羊只是草原生態系統中的部分生產者和消費者,還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不能構成草原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的生物成分應該包含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2)哪些生物屬于消費者?是不是消費者都是動物?是不是所有的動物都是消費者?提示:屬于消費者的生物有大部分動物、寄生細菌和部分營寄生生活的植物(如菟絲子)等。消費者并不都是動物。并不是所有的動物都是消費者。(3)分解者主要是真菌,除此之外,部分細菌和動物也屬于分解者,哪些細菌和動物也屬于分解者?提示:腐生細菌和一些營腐生生活的動物,如蚯蚓、蜣螂和禿鷲等。生態系統成分的判斷方法(1)根據結構圖判斷生態系統的成分如圖所示,先根據雙向箭頭確定D、C為“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和“生產者”,則A、B為消費者和分解者;再根據出入箭頭數量的多少進一步判斷,在D、C中指出箭頭多的C為“生產者”,指入箭頭多的D為“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最后根據C→A→B,確定A為消費者、B為分解者。(2)根據生物類型判斷生態系統的成分①判斷生產者的主要依據:是否為自養型生物。若為自養型生物,則為生產者,生產者包括綠色植物、藍細菌、光合細菌以及化能合成細菌等。②判斷消費者時要特別注意“異養型”“非腐生”等關鍵詞,植物、微生物都有可能成為消費者。③判斷分解者的主要依據:能否把動、植物的殘體等轉變成無機物。分解者是細菌和真菌,也包括腐食動物和某些原生動物。考向1 生態系統概念理解1.“葛(葛藤)之覃兮,施與中谷(山谷),維葉萋萋。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節選自《詩經·葛覃》)。詩句中描寫的美麗景象構成了一個( )A.黃鳥種群 B.生物群落C.自然生態系統 D.農業生態系統解析:C “葛(葛藤)之覃兮,施與中谷(山谷),維葉萋萋。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意為:葛藤多柔長,蔓延山谷中,葉兒真茂盛;黃雀輕輕飛,棲息灌木上,喈喈囀歡聲。其中包含葛藤、鳥、木等群落,這些群落構成生物群落,也包含它們所生活的環境“山谷”,這些生物群落與它的非生物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屬于自然生態系統。2.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的說法,錯誤的是( )A.生態系統是由生物群落和它的非生物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B.生態系統可大可小,沒有一定的空間范圍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D.生態系統種類眾多,可以分為自然生態系統和人工生態系統解析:B 生態系統是由生物群落和它的非生物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A正確;生態系統可大可小,都有一定的空間范圍,B錯誤;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C正確;生態系統種類眾多,可以分為自然生態系統和人工生態系統、陸地生態系統和水域生態系統等,D正確。考向2 生態系統成分分析3.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組成成分的敘述,正確的是( )A.自養生物都屬于生產者,都可以進行光合作用B.動物都是消費者,其中食草動物為初級消費者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態系統不可缺少的成分D.太陽光來源于地球以外,不屬于生態系統的成分解析:C 生產者屬于自養型生物,是生態系統中最基本、最關鍵的生物成分,包括光能自養型生物(如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和化能自養型生物(如硝化細菌進行化能合成作用),A錯誤;動物大都為消費者,其中食草動物為初級消費者,但不是所有都是動物消費者,如營腐生生活的蚯蚓屬于分解者,B錯誤;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如果沒有分解者,動植物的遺體就會堆積如山,生態系統的物質不能循環,所以分解者是生態系統不可缺少的成分,C正確;太陽光屬于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中的非生物能量部分,D錯誤。4.如圖所示是生態系統成分的關系圖,下列對a、b、c所代表的成分的說法,正確的是( )A.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養型B.a中全是異養型真核生物C.c只包括腐生細菌和真菌D.a是該生態系統的基石,一旦遭到破壞,會影響整個生態系統的穩定解析:A b生產者中有真核生物,如綠色植物,也有原核生物,如藍細菌,但都是自養型,A正確;a消費者中全是異養型生物,但不一定都是真核生物,如寄生細菌為原核生物,B錯誤;c分解者包括腐生細菌和真菌以及蚯蚓等腐生動物,C錯誤;b生產者是該生態系統的基石,D錯誤。考向易錯部分生物在生態系統中地位的誤區分析誤區類型 特例細菌都是分解者 光合細菌是自養型,屬于生產者;寄生細菌屬于特殊消費者動物都是消費者 像蚯蚓等以動植物遺體為食的腐生動物屬于分解者生產者都是綠色植物 藍細菌、光合細菌等自養原核生物也是生產者,應該說,綠色植物都是生產者,生產者包括綠色植物植物都是生產者 菟絲子屬于植物,營寄生生活,屬于消費者考向3 生物圈5.下列有關生物圈的敘述,正確的是( )A.太陽屬于生物圈的組成部分B.生物圈內現存的群落都處于頂極群落狀態C.地球上凡是有生物分布的區域都屬于生物圈的范圍D.生物圈的分布為海平面以上10 km到地下植物最深的根際處地球表面不同區域的生物解析:C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物存在的部分,包括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環境,它是地球表面一個不連續的薄層,所以太陽不屬于生物圈的組成部分,A錯誤,C正確;地球上現存的群落不一定處于頂極狀態,例如火山噴發后形成的群落,可能正在進行演替,B錯誤;陸地植物最低點可達地下植物最深的根際處,但是在水域處可達海平面以下10 km處,D錯誤。6.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環境,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生物圈中所有生物在分子層面都存在統一性B.生物圈既可以在大氣中擴展,也可以擴展至海底C.生物圈是一個薄層,而有生物生產力的部分則更薄D.生物圈需從外界獲得物質補給來長期維持其正常功能解析:D 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在分子水平上具有統一性,其組成物質都有糖類、蛋白質、脂質和核酸等,A正確;生物圈的范圍:高度最高點可達到海平面以上10 km處或更高,在陸地上最低點可達地下植物最深的根際處,在水域可達到海平面以下10 km處,B正確;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環境,相對于整個地球來說,生物圈是一個薄層,而有生物生產力的部分則更薄,C正確;生物圈的能量需要從外界源源不斷輸入,生物圈的物質可以循環利用,D錯誤。1.以下可以稱為生態系統的是( )A.一個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B.一個池塘的水、泥土等和所有生物C.一個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D.一個魚缸中的所有金魚和水草解析:B 一個池塘的水、泥土等和所有生物,既包括生物部分,也包括非生物部分,B正確。2.某陸地生態系統中生活著玉米、田鼠、蝮蛇和貓頭鷹等生物,其中屬于生產者的是( )A.玉米 B.田鼠C.蝮蛇 D.貓頭鷹解析:A 玉米是綠色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屬于生產者,A正確;田鼠、蝮蛇、貓頭鷹都是動物屬于消費者,B、C、D錯誤。3.如圖為某湖泊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示意圖,圖中表示“大氣CO2”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解析:D 甲表示生產者,A錯誤;乙表示消費者,B錯誤;丙表示分解者,C錯誤;丁表示“大氣CO2”,D正確。4.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的非生物成分的敘述,正確的是( )A.自然生態系統需要源源不斷地輸入太陽能B.太陽光來源于地球以外,不屬于生態系統的成分C.非生物成分是指陽光、水分、空氣、病毒等D.空氣中的O2是生產者進行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解析:A 光能是非生物的能量,屬于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B錯誤;病毒營寄生生活,屬于消費者,是生態系統的生物成分,C錯誤;空氣中的CO2是生產者進行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D錯誤。5.如圖表示某自然生態系統的結構模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中的組分1、2、3即可構成一個生態系統B.如果組分1是生產者,那么組分1代表的一定是真核生物C.能量只能通過組分2輸出該生態系統D.在該生態系統中,組分1、2、3是緊密聯系,缺一不可的解析:D 生態系統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圖中的組分1、2、3只包含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不能夠成一個生態系統,A錯誤;如果組分1是生產者,那么組分1代表的主要是綠色植物,還包括藍細菌等能進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B錯誤;生態系統中每種生物都有呼吸,因此可通過食物網中的每一種生物輸出,C錯誤;在該生態系統中,組分1、2、3是緊密聯系,缺一不可的,D正確。6.圖示表示生態系統各成分間的相互關系(甲、乙、丙表示三類生物成分)。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甲表示生產者、乙表示消費者B.丙表示肉食動物或雜食動物C.若甲遭受毀滅性破壞,則該生態系統可能崩潰D.若甲、乙、丙表示地球上所有生物,則圖示可表示生物圈解析:B 據圖分析,甲表示生產者、乙表示消費者、丙表示分解者,A正確;丙是分解者,主要包括細菌和真菌,也包括腐食動物和某些原生動物,B錯誤;甲是生產者,是生態系統的基石,若甲遭受毀滅性破壞,則該生態系統可能崩潰,C正確;若甲、乙、丙表示地球上所有生物,則圖示可表示生物圈,D正確。7.如圖表示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的關系,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甲是生態系統最主要的成分,主要是綠色植物B.乙、丙都是消費者,其中丙屬于次級消費者C.丙是聯系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的必要成分D.丙在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中起重要作用解析:B 圖中甲是生產者,生產者是生態系統最主要的成分,主要是綠色植物,還包括硝化細菌等,A正確;圖中乙是消費者,丙是分解者,B錯誤;丙是分解者,分解者可以將有機物分解,產生的無機鹽被生產者利用,是聯系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的必要成分,C正確;丙(分解者)能將動、植物殘體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促進了物質循環,D正確。8.一個細菌細胞內發生以下反應:H2S+CO2S+H2O+C6H12O6,據此判斷該生物屬于生態系統中的( )A.生產者 B.消費者C.分解者 D.無法判斷解析:A 根據題干中的化學反應式可知,該細菌能利用H2S和CO2合成有機物C6H12O6,屬于自養生物,故其屬于生產者。9.下列關于生態系統中分解者的敘述,正確的是( )A.所有的異養生物都是分解者B.分解者主要營腐生生活C.分解者對植物的傳粉和種子的傳播等有重要作用D.分解者僅包括細菌和真菌,能將動、植物殘體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解析:B 消費者也是異養生物,A錯誤;凡從動、植物尸體或腐爛組織中獲取有機物維持自身生活的生物叫腐生生物,分解者主要營腐生生活,B正確;消費者對植物的傳粉和種子的傳播等有重要作用,C錯誤;分解者主要包括細菌和真菌,也包括腐食動物和某些原生動物,D錯誤。10.“……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不知黃雀在其旁也……”,下列關于該句古文中涉及的生物學知識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園中樹是生產者,黃雀是消費者B.蟬與園中土壤內的蚯蚓都屬于分解者C.園中各種動物和植物共同組成了生物群落D.標志重捕法適合于調查蚯蚓的種群密度解析:A 園中樹是生產者,黃雀是消費者,A正確;蟬是消費者,園中土壤內的蚯蚓屬于分解者,B錯誤;園中所有生物共同組成生物群落,C錯誤;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廣的動物常用標志重捕法調查其種群密度,該方法不適用于調查蚯蚓的種群密度,D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