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寫作 布局謀篇素養目標1.能根據所要表達的中心的要求,對材料的組織、結構的安排做出整體謀劃。2.在通盤考慮的基礎上列出寫作提綱,并能根據實際所需修改提綱。3.養成寫作中布局謀篇的習慣。◎重點:1.學習運用布局謀篇的方法、技巧,合理謀劃、修改文章的結構。2.學會自主總結不同文體的作文布局謀篇的方法和原則。情境預設建筑高樓需要先設計圖紙,對整幢樓進行整體規劃;作文也需要事先為文章建立骨架,對文章的結構進行合理布局,這樣,文章才能一脈貫通。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如何在寫作時更好地布局謀篇。自學互查【從故事中學布局】用合適的詞語將下面的四個句子連成一段話。①他癱瘓了;②他頑強地學習;③他學會了多門外語;④他學會了針灸。·導學建議·由學生自主作答,教師從學生的答案中選取幾個較好的答案,讓大家思辨其合理性,或在學生思辨后,出示幾種答案,讓大家思辨其合理性。不合理答案示例:1.他雖然頑強地學會了針灸和多門外語,可還是癱瘓了。2.他不但學會了外語,還學會了針灸,他那么頑強地學習,終于癱瘓了。3.他之所以癱瘓了,是因為頑強地學習,不但學會了多門外語,甚至學會了針灸。4.他是那么頑強地學習,不但學會了多門外語和針灸,還學會了癱瘓。5.他學會了多門外語,學會了針灸,又在頑強地學習癱瘓。6.他通過頑強的學習,學會了多門外語和針灸,結果照著一本外文版針灸書把自己扎癱瘓了。【例文領路探究竟】以下是我們學習過的幾篇課文,請回憶一下,它們在布局謀篇方面有什么特色。《背影》:《阿長與<山海經>》:《我的叔叔于勒》:《故鄉》:【答案】【例文領路探究竟】詳略得當,運用細節。 欲揚先抑,層層鋪墊。 對比手法,一波三折。 運用插敘,對比襯托。【合作探究】任務驅動一創作思維樹,初步感知。1.自由繪樹,講解特點。在白紙上自由畫出心中的樹,并針對所繪的樹的特點在小組內進行描繪、講解。2.交流繪畫過程,發現畫法異同。根據小組成員分享的繪畫過程,發現畫法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3.畫文共通,遷移理解。樹干→文章基調大樹枝→文章結構:并列式、遞進式小枝杈→事件樹葉→細節【答案】2.基本步驟差不多,均先畫主干,再畫枝葉,最后描摹細節。任務驅動二繪課文思維樹,明布局謀篇訣。(一)繪課文思維樹從以下備選課文中挑選一篇文章,看用哪種思維樹來繪制整篇文章的布局更恰當。備選課文:《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燈籠》【示例】《一棵小桃樹》:主干兩邊是這篇文章的兩條主線——小桃樹的成長經歷和“我”的感情變化。小桃樹的成長有波折,猶如“我”的人生一樣跌宕起伏,情感也隨之變化;最后“我”從小桃樹綻放的花朵中得到了慰藉,看到了希望。(線條式)(二)明布局謀篇訣篇章一:布局謀篇之結構篇仔細體會,布局謀篇的時候,在結構方面要注意什么 有什么模式 ·導學建議·文章的結構比較抽象,教師可在學生探討的時候提供幾篇課文作為實例,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分析來比較文章在結構上的異同。篇章二:布局謀篇之情節篇仔細體會,布局謀篇的時候,在情節方面要注意什么 有哪些方法 ·導學建議·同樣的一件事,不同的寫法,往往給讀者帶來不同的感受。此部分可引導學生嘗試不同的寫法,然后比較其優劣所在,進而體會到不同寫作手法的精妙之處。篇章三:歸納布局謀篇訣用簡要的語言歸納在布局謀篇時的要點。【答案】(一)《我的叔叔于勒》:文章按盼于勒、憶于勒、遇于勒到躲于勒的順序行文,圍繞著這個社會對金錢的膜拜、對親情的冷漠這一主題,表達了作者對這種赤裸裸的金錢關系的諷刺。(線性式)《孔乙己》:運用一線穿珠法,以時間為序,以“我”(即小伙計)為線,通過“我”的所見所聞,記敘了孔乙己悲慘的一生。其中寫孔乙己斷腿之前,又采用了片段組合法,通過描寫孔乙己多個生活片段,即眾人取笑孔乙己臉上又添了新傷疤、眾人譏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孔乙己為偷書做辯解、孔乙己教“我”識字、孔乙己給小孩子們分茴香豆,再現了一個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窮困潦倒但好吃懶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孤芳自賞、自命清高,凄苦慘絕但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同時又質樸善良的下層知識分子的形象。文章從孔乙己斷腿之前到斷腿之后,用“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過渡。(線性式)《燈籠》:以情感為主線、以“意象”為話題串聯材料。(板塊式)(二)篇章一:1.縱式。主要按時間順序來組織材料,這種結構多適用于寫一件事。①順敘。依循事件發生、發展等過程的“自然時序”進行敘述,這樣敘述的好處是由頭至尾,次第井然,便于組織材料,容易文理貫通,和讀者的“接受心理”更為合拍。但要注意的是,選材時要根據中心精心剪裁,敘述時要注意詳略,突出重點,要寫出波折,不能羅列現象、平鋪直敘,不能寫成“流水賬”。②倒敘。先把事件結局提到前邊來敘述,再回頭敘述事件的發生與發展。它的優點在于能“刺激”讀者,扣人心弦,引人入勝,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這種倒敘的方法是不能隨便使用的,放在開頭先寫事件的結局或某個中間環節,必須具有特別的意義,這樣寫出來,才能顯示倒敘的優勢,增強表達效果。2.橫式。主要按中心來組織材料,這種結構多適用于寫幾件事或幾個場景的文章。篇章二:1.一波三折法。有些文章看了開頭就知道它的結尾,讀者就提不起興致。要避免這一問題,就得在文章中增加一點波瀾,使情節回旋推進,給人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情節的發展波瀾起伏、出人意料,這就不斷給人以新奇感,從而大大增強了文章的吸引力。2.設置懸念法。在文章開頭或中間提出問題、提出矛盾或設置疑團,以引起讀者的關注,并吸引其急切地閱讀下文,以求弄清個中原委。3.巧設誤會法。這種方法是讓文章中的人物之一對另一人物造成誤會或雙方互相產生誤會,從而引起矛盾,推動故事情節的發生與發展,使人物情感層層遞進。巧設誤會法運用得好,不但能在大開大合的情節中使人物性格鮮明地凸顯出來,而且能使文章在情節、結構上跌宕曲折,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4.安排巧合法。這是利用生活中的偶然事件來構建故事情節的方法。可以把本來互不關聯的人物、事件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聯系在一起,集中而強烈地反映現實生活中的矛盾沖突,深化作品的主題,增強其故事性、戲劇性,使讀者在驚訝中得到美的享受。5.抑揚互借法。大體可分為兩種形式:①先抑后揚式。對人想表揚則先批評,對事欲說對則先說不對,對物欲說好則先說不好。抑和揚的關系:抑是為了揚,因此先抑后揚式又稱為欲揚先抑式或欲揚先貶式。②先揚后抑式。這種形式與前者恰好相反,即對人欲批評則先表揚,對事欲說不對則先說對,對物欲說不好則先說好。揚是手段,抑是目的,故又稱為欲抑先揚式或欲貶先揚式。這種方式,先用抬高的表象造成更大的陡勢和高度差,使后面能夠跌得沉重有力,從而達到強烈的藝術效果。篇章三:確定主題,奠定基調。選擇結構,梳理材料。初擬提綱,詳略得當。寫好收尾,過渡自然。任務驅動三情景寫作,規律運用。我們已經探究出了布局謀篇的方法,現在我們試著將總結出來的方法用到作文中去。請在下面這個情境下,仿照示例,分組進行練筆創作。題目:《風波》情境:家是愛的港灣,可是家也會風云涌起,風波不斷……要求:先擬提綱,小組內再進行分工創作。【示例】提綱:線條式期中考試結束,我拿著只考了60分的語文試卷,垂頭喪氣地回家。回家路上,我忐忑不安,害怕即將到來的雷霆之怒。回到家,我趕緊把試卷藏起來,結果還是被媽媽發現了。被發現后,媽媽暴跳如雷,把我狠狠地批評了一頓。雖被批評,但我從媽媽的語言中感受到了她對我的關愛。(成員介紹分工:四個成員每人一個提綱內容,一個成員寫開頭,組長總體協調、把握,將成員間的內容進行過渡和銜接)·導學建議·學生分組練筆,教師巡視。在各小組基本完成時,教師請小組進行展示。各小組選派一位代表展示提綱,并介紹小組分工情況;各小組成員朗讀自己完成的那部分。【答案】示例:提綱:板塊式場景一:弟妹——零食風波場景二:一家——蟑螂風波場景三:父母——家務風波介紹分工:我們先確定用板塊式結構,然后每個人想想家庭風波有哪些,接著選擇三件很有溫度的風波。六個人,兩個人一個小組,共同完成一個場景片段。備選問題閱讀下面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什么是英雄 《現代漢語詞典》中對“英雄”的一個解釋:不怕困難,不顧自己,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爭,令人欽敬的人。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中華民族是英雄輩出的民族,古往今來多少英雄挽大廈于將傾,救民眾于水火,中華民族能夠經歷無數災厄仍不斷發展壯大,從來都是因為在大災大難前有千千萬萬個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民族復興時代已經開啟,我們這一代青年人更要繼承弘揚英雄精神,為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我們也能成為新時代所呼喚的英雄。要求:①文中不能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②抒發真情實感,不得套寫、抄襲;③600字左右;④除詩歌、戲劇外,文體不限。審題立意:要求根據材料內容自選角度,寫一篇文章。作文材料共3段,第1段給出了《現代漢語詞典》中有關“英雄”的解釋,其核心內容是“不怕困難,不顧自己”“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爭”;第2段闡述英雄其實就是挺身而出的凡人,在關鍵時刻可以勇敢前行;第3段強調當代青年人也要繼承弘揚英雄精神。英雄,或許名垂千古,或許默默無聞;或許偉大,或許平凡。我們既可以寫古今中外的名人,也可以寫身邊的凡人小事;我們既可以著眼于生活,立意為能戰勝困難、膽怯等,成為生活中的“平凡英雄”,也可以寫歷史上的、現代的英雄,盛贊他們崇高的犧牲精神;我們還可以談自己對“英雄”的看法和感悟,立意為英雄就是能為人民利益而不懈奮斗的人,值得我們永遠學習。思路點撥:在不同時期,人們對“英雄”的理解和認識都不同。古代英雄人物之所以能被后代人懷念,是因為他們的很多事跡深入人心,或因舍身救國救民而彪炳史冊,或因以民族大業為重而名垂千古。和平年代也有英雄,只要你去慢慢品析,慢慢挖掘,就會發現英雄無處不在。英雄并非都出現在戰場上、賽場上,英雄也在普通人中間。我們可將目光聚焦至我們身邊熟悉的普通人,這些朝夕相處的人物或許沒有立過赫赫戰功,也沒有過人的膽識與才能,但他們同樣具有令人敬佩的品質,這樣想來,他們不也是英雄嗎 以身邊這些熟悉的人物作為文章的主角,去訴說他們的故事,去抒寫他們的品格。寫作時,我們要打開思路,如以勞動論英雄,因為勞動是一切財富的源泉;以知識論英雄,因為知識是推動時代進步的力量;以奉獻論英雄,因為奉獻是形成和諧社會的關鍵。這樣寫來才能寫出新意。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