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4.山水畫的意境素養目標1.把握文章核心概念,了解概念之間的關系,理解作者觀點。2.理清文章的論述思路,學習多種論證方法。3.能夠體會“意境”的本質,提升傳統審美情趣,學習鑒賞文學作品和山水畫作。◎重點:梳理文章的論證思路,學習多種論證方法。情境預設走進中國山水畫的畫廊,我們可以欣賞到雄渾厚重的高山、清秀恬淡的小橋流水、氤氳的山間云霧、蜿蜒的鄉村小路……它們不僅帶給我們富有獨特意境的美的享受,還讓我們感受到畫家對故土、對大自然的那份癡情。何為意境 如何獲得意境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山水畫大師李可染的見解吧!【預習導學】 【走近作者】李可染(1907—1989),江蘇徐州人,畫家。李可染自幼喜愛繪畫,長期執教于中央美術學院,曾擔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長等職務,山水畫成就最高。李可染為變革山水畫,曾旅行數萬里寫生,晚年用筆趨于老辣。代表畫作有《漓江勝境圖》《萬山紅遍》《井岡山》等。1.選擇恰當的詞語填寫在橫線上。(1)她的描述生動形象,讓人有 (身臨其境 設身處地)之感。 (2)這件事具體怎么做 看小紅的言行舉止,已然 (胸有城府 胸有成竹)。 (3)如果這樣走馬觀花、 (浮光掠影 浮光躍金),是不會有什么收獲的。 2.梳理文章結構層次,把握文章的觀點。【答案】1.(1)身臨其境(2)胸有成竹(3)浮光掠影2.結構層次:第一部分(第1段):開門見山,亮出觀點——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第二部分(第2~4段):闡述意境就是景與情的結合,寫景就是寫情。第一層(第2段):闡述意境就是景與情的結合。第二層(第3~4段):以李白的詩、毛澤東的詞為例,闡述詩歌“緣物寄情”的特點。第三部分(第5~8段):闡述怎樣才能獲得意境。第一層(第5段):運用設問,指出獲得意境的方法,引出下文的論述。第二層(第6~8段):具體闡述要獲得意境,需要長期觀察,全面深入地認識對象,要有真情。第四部分(第9~10段):補充論述意匠與意境的關系。觀點: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合作探究】任務驅動一觀圖,對比感受。觀察下面圖畫,試著比一比,說一說兩幅圖有什么不同,哪一幅圖更有意境。【答案】兩幅圖畫畫的都是孔雀,而且角度相同,第一幅圖畫雖然真實,但缺少一種打動觀眾的情趣;第二幅圖畫則充滿情趣,讓人心生喜愛之情,更具有美感。所以第二幅圖畫更有意境。任務驅動二讀文,了解意境。1.默讀課文,思考:什么是意境 為什么山水畫要講究意境 2.閱讀第9~10段,思考: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就能創作出好的山水畫作品 請說說你的理解。3.文中說“意境的產生,有賴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產生,又與對客觀事物認識的深度有關”,那如何才能深入全面地認識對象呢 試舉一例加以論證。【答案】1.意境就是景與情的結合,寫景就是寫情。山水畫不是地理、自然環境的說明和圖解,重要的是表現人對自然的思想感情,見景生情,情景結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學的一面,風景也會缺乏情趣,沒有畫意,自然感動不了人。詩畫有了意境,就有了靈魂。2.不是。作者認為畫山水畫作品除了意境,還需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現方法、表現手段的設計,簡單地說,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沒有意匠,意境就會落空。3.作者首先指出要深刻認識對象,必須身臨其境,長期觀察;接著舉齊白石畫蝦的例子來論證長期的觀察才能把握對象的精神實質,賦予對象以生命。北宋時候,有一個名叫文同的畫家,為了畫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風下雨還是天晴天陰,他都在竹林里鉆來鉆去。三伏天氣,日頭像一個火球,烤得地面發燙,可是文同照樣全神貫注地觀察竹子的變化。由于文同長年累月地對竹子做細致的觀察和研究,竹子的顏色、姿態在不同天氣、不同光線時的變化都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腦海里,所以每次畫竹他都顯得非常從容,畫出的竹子也非常逼真傳神。任務驅動三辨析,學用論證。與同桌合作,找出文中運用的論證方法,探討其作用,學習其用法。·導學建議·教師先引導學生自主在書上找出相關語句,并辨析批注,然后同桌之間或在小組內進行討論,最后全班師生交流,明確論證方法的作用及用法。【答案】示例:文中運用了類比論證、引用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等論證方法。如文中引用李白、毛澤東的詩詞,論證意境就是景與情的結合,借詩談畫,類比說理,通俗易懂。再如以荊浩畫松樹與一位作者外出寫生做對比,論證“只有長期觀察才能創造意境”。備選問題1.學習了本文,你有哪些關于繪畫和寫作的啟示 【答案】繪畫方面的啟示示例:①對客觀對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畫不出好畫。②一棵樹、一座山,觀其精神實質,經過畫家思想感情的夸張渲染,意境會更鮮明;木然地畫畫,是畫不出好畫的。③一個山水畫家,對所描繪的景物,一定要有強烈、真摯、樸素的感情,說假話不行。④有的畫家,沒有深刻感受,沒有表現自己親身感受的強烈欲望,總是重復別人的,就談不上意境的獨創性。寫作方面的啟示示例:①盡量熟悉我們的寫作對象,把握它們的精神實質。②寫作要在客觀事物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才能創造出美好的意境。③對所寫景物有強烈、真摯的感情,這樣才能認識深刻、全面,才能打動人心。④只有思考和感悟生活,才能寫出有個性的文章。2.請運用本課所學的知識,欣賞李可染先生的代表作《萬山紅遍》。【答案】示例:《萬山紅遍》意境深遠,峻拔的山、飛動的瀑、火紅的樹、沖淡的村,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生動地再現了毛澤東詩詞名句“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壯美圖景,表現了畫家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在意匠方面,畫家使用全景式構圖描繪了自然景色,用濃重的積墨法表現出山的渾厚,用朱砂色層層點滿畫面,全面展現了深秋景色,顯示了畫家深厚的藝術功底。思維導圖梳理全文,完成填空。山水畫的意境【答案】山水畫的靈魂 怎樣才能獲得意境 意境與意匠的關系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