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溜索
素養目標
1.把握情節,梳理小說的故事經過,感受新筆記小說的特點。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對比、映襯、白描、比喻等藝術手法,體會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
3.感受小說中蘊含的作者情感,感悟小說中張揚的原始、野性的陽剛之美。
◎重點: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對比、映襯、白描、比喻等藝術手法,體會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
情境預設
(視頻展示云南怒江大峽谷及溜索畫面)云南怒江大峽谷,被稱為“東方大峽谷”,世界三大峽谷之一。峽谷的東面是被稱為“萬瀑千湖之山”的碧羅雪山,西部是中緬邊境千里之防的高黎貢山,谷底是奔騰咆哮的怒江。以前,怒江兩岸居民過江主要靠“溜索”。那么,什么是溜索呢 讓我們跟隨作者的描述去感受這種讓人驚心動魄的過河方式。
【預習導學】
【走近作者】
阿城,原名鐘阿城。當代作家,“文化尋根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除了小說,他還創作和改編劇本,主要作品有小說《棋王》《樹王》《孩子王》,散文《威尼斯日記》等。
1.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問題。
萬丈絕壁飛快 (垂 直 斷)下去,馬幫原來就在這壁頂上。轉了多半日,總覺山低風冷,卻不料一直是在萬丈之處盤桓。
怒江自西北天際亮亮而來,深遠似juān juān xì liú,隱隱暄聲騰上來,著一派森氣。 (遠眺 俯望
細觀)那江,驀地心中一顫,慘叫一聲。急轉身,卻什么也沒有,只是再不敢輕易向下探視。叫聲漫開,撞了對面的壁,又遠遠蕩回來。
(1)給加點字注音,根據拼音寫漢字。
juān juān xì liú( ) 驀地( )
(2)文中有錯別字的詞語是“ ”,正確寫法是“ ”。
(3)文中加點詞“盤桓”的意思是 。
(4)給文中括號處選擇恰當的詞語,填寫在橫線上。
2.速讀課文,概括情節,復述課文。
·學習小助手·
復述的方法:①扣住記敘文六要素;②扣住主要故事情節。
梳理情節時可按照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階段進行。
【答案】1.(1)涓涓細流 mò
(2)暄聲 喧聲
(3)盤旋環繞
(4)垂 俯望
2.①距離怒江越來越近,“我”的心也越來越緊。最后抵達江邊,人和牛都被嚇得屏氣腿顫。
②“我們”發現自己處在垂懸的江邊壁頂上,深遠、喧騰的怒江讓“我們”心顫不已。
③首領穩坐在沉靜的馬上,沉著帶領慌神的牛隊向峽上繩索進發。
④一個精瘦短小的漢子極其利索地溜索。
⑤剩下的漢子也決定溜索。
⑥漢子們將嚇得精神幾近崩潰的牛群、馱子熟練、沉著地運到對岸。
⑦最后,首領和“我”溜索,“我”溜索時心驚膽戰,溜過后感到激動、驚奇。
⑧首領呼出響哨,飛躍下索頭,走到漢子們跟前。
⑨溜索后,驚魂未定的“我”感覺牛們和“我”都長出了一口氣,“我”又感覺到了悶雷聲。
開端:駝隊抵達江邊 發展:人畜開始溜索 高潮:嘗試初次溜索 結局:溜索后的感受
一課一法
四法“玩轉”概括小說情節
一、“六要素”綜合法。即閱讀全文或相關語段,找出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六要素。
二、關鍵語句提煉法。即在閱讀過程中,必須關注對理解文章內容有幫助的關鍵詞。同時還要注意文中一些特殊句子,如開頭句、結尾句、過渡句等,它們往往與文章中心密切相關。
三、段意合并法。即在閱讀過程中,合并那些內容集中的自然段,把文章分成幾個部分。分段時可按時間順序、事情發展的順序、總分順序等劃分。分段以后,用一兩句話說出每段的大致意思,然后將各段的段意合并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四、線索梳理法。線索是將小說情節串聯起來的一根線,作者正是圍繞線索組織材料的。因此,答題時抓住了敘事線索,就可以理順故事情節了。
【合作探究】
任務驅動一
感知首領形象。
文中寫首領的語句比較分散。請找出描寫首領的語句并分析首領形象。
【答案】語句略。
分析:①快到怒江峽谷時,首領“只懶懶說”“穩穩坐在馬上”“眼睛細成一道縫……腮上繃出筋來”,表現出首領的從容不迫、胸有成竹;②溜索前首領下馬用手“敲一敲那索”,“啞聲”問余下的漢子們“可還歇 ”以及指導“我”溜索,這些細節都體現出首領的細心、認真、負責及關愛他人的品格;③首領“瞟一眼”就有漢子站起來,表現出首領受人尊敬,也體現出他和漢子們配合默契。
任務驅動二
品析藝術特色。
1.瀏覽課文,思考:文中是如何描寫環境,尤其是怒江的環境的 其作用是什么
2.請分析對比、映襯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1.文中有大段的環境描寫,刻畫了怒江大峽谷的陡峭、艱險。先是聽到聲音,然后才是遠眺。感覺怒江“深遠似涓涓細流”,再近看,俯望江底“驀地心中一顫”,將遠眺、俯望與聽覺相結合,多角度展示峽谷壁頂孤懸、高峻、險惡的特點,烘托出峽谷的險峻氣勢。“一派森氣”“驀地心中一顫”等心理方面的細節描寫,則充分抒發了“我”初次直面峽谷時的震顫、驚恐之情,使人讀來有身臨其境之感。
環境描寫是為了突出人,特別是馬幫漢子的剽悍和野性,他們常年穿行在這樣的險境中,卻瀟灑自如,舉重若輕,表現了西南邊陲人民的無畏與勇敢。
2.小說采用對比、映襯的手法,使得人物形象鮮明,富有個性。如寫牛的驚恐失態,烘托出怒江峽谷的高峻險惡,與“我”“抽一口氣,腿子抖起來”的驚恐相互映襯,同時與馬幫首領及漢子們的勇敢無畏形成對比,凸顯了馬幫漢子的沉著、果敢、英勇無畏。
任務驅動三
探究新筆記小說特點。
分組探究新筆記小說的寫作特點,比一比哪組做得最快最好。提示:可從情節角度和人物角度探討。
探究一:從情節角度探討新筆記小說結構特點
探究二:從人物角度探討新筆記小說白描手法
【答案】①從情節角度探討新筆記小說結構特點
小說《溜索》在故事情節上比較簡單,敘述了乘溜索渡江的經過,寫出了溜索前、中、后人及牲畜的表現。其特點是不追求情節的完整性、曲折性,淡化矛盾沖突,自由靈活,介于“小說”與“散文”之間。
②從人物角度探討新筆記小說白描手法
在文學作品中,所謂白描手法,即用最樸素最簡練的筆墨,不事雕飾,不加烘托,抓住描寫對象的特征,如實地勾勒出人物、事物與景物的情態面貌。小說《溜索》在人物刻畫上就運用了這一手法。比如,“首領眼睛細成一道縫,先望望天,滿臉冷光一閃,又俯身看峽,腮上繃出筋來”,從眼睛、臉、腮三個角度進行白描,生動地描繪出了首領的神態表情,一個硬漢形象躍然紙上。
備選問題
1.從語言角度探討新筆記小說為什么叫散文化小說。
【答案】散文化小說,也稱抒情小說,是介于散文與小說之間的一種小說文體,是一種小說新樣式。就其語言來說,描寫性、抒情性的散文化句子占的比重比一般小說要大,呈現給讀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狀態,不刻意不做作,表現事物原狀,展示生活的本色。
2.本文寫了馬幫飛渡峽谷的故事,請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蘊和作者的情感傾向。
【答案】深刻意蘊:
①飛渡峽谷的情景:表現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戰,戰勝艱險。
②馬幫的人際關系:體現團結協作,相互信任,關心愛護。
③動物形象:隱喻人應該像雄鷹飛翔,像駿馬奔馳,而不是像牛馬那樣軟弱畏縮。
④“我”與首領的對照:表示人會在艱苦磨煉中成長。
情感傾向:
①駿馬、雄鷹、高山峽谷:對雄奇險峻景象的崇高贊美。
②首領、精瘦漢子:對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的贊美。
③牛的恐懼、發抖:對平庸、畏難的厭棄。
④本文所寫生存畫面:張揚了原始、野性的陽剛之美。
思維導圖
再讀課文,完成填空。
【答案】沉著冷靜,從容不迫 戰戰兢兢,畏懼不前
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