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年新中考科學二輪復習 專題 03 物理實驗探究(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年新中考科學二輪復習 專題 03 物理實驗探究(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4 新中考二輪復習 03 物理實驗探究
模塊一 力學實驗
1. 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1)實驗器材:小車、斜面、毛巾、棉布、木板、刻度尺等
(2)實驗示意圖
(3)探究結論:水平面粗糙程度越小,小車運動時受到的阻力越小,通過的距離越遠,速度減小的越慢
(4)科學推理:如果小車不受阻力,小車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5)實驗說明:本實驗用到了控制變量法、轉換法和科學推理法
2. 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1)實驗器材:鉤碼、塑料板、細繩、定滑輪等
(2)實驗示意圖
(3)實驗結論: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若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直線上,則這兩個力就相互平衡
(4)實驗說明
① 選擇小塑料板或小卡片作為實驗對象的原因可以忽略其自身重力的影響
② 實驗中選擇靜止作為平衡狀態,原因在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不易控制
③ 本實驗用到了控制變量法
3. 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1)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長木板、棉布、毛巾、帶鉤的長方體木塊、鉤碼等
(2)實驗示意圖
(3)實驗結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既跟壓力的大小有關,又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① 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② 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4)實驗說明
① 實驗中應使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勻速拉動物體,但實際操作中很難保持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且運動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讀數不方便
② 本實驗用到了控制變量法和轉換法
4. 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實驗器材:小凳子、海綿、砝碼等
(2)實驗示意圖
(3)實驗結論: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
① 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顯著
② 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顯著
(4)實驗說明
① 實驗中的海綿可用細沙代替
② 本實驗用到了控制變量法和轉換法
5. 探究液體內部的壓強特點
(1)實驗器材:壓強計、水杯、刻度尺等
(2)實驗示意圖
(3)實驗結論:一切液體的內部均存在壓強
① 同種液體的同一深度處,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② 同種液體的內部,深度越深,液體壓強越大
③ 不同液體中,深度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4)實驗說明
① 實驗前要檢查壓強計的氣密性,用手輕輕擠壓橡皮膜,如果發現U形管兩邊液面高度差有明顯的變化,則說明壓強計氣密性良好
② 本實驗用到了控制變量法和轉換法
6. 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
(1)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燒杯等
(2)實驗示意圖
(3)實驗結論: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體積、液體的密度有關
① 液體的密度一定時,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② 物體排開的液體體積一定時,液體的密度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4)實驗說明
① 實驗中應先稱量物體的重力,然后再將物體浸在液體中
② 本實驗用到了控制變量法
7. 探究浮力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關系
(1)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溢水杯、細線、小桶等
(2)實驗示意圖
(3)實驗結論: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等于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
(4)實驗說明
① 實驗中應先稱量物體和小桶的重力
② 本實驗需要進行多次測量,以便得到具有普遍性的規律
8. 探究影響動能大小的影響因素
(1)實驗器材:質量不同的鋼球、木塊、斜面、刻度尺等
(2)實驗示意圖
(3)實驗結論:物體的動能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速度大小有關
① 質量相同時,物體的運動速度越大,它的動能越大
② 運動速度相同時,物體的質量越大,它的動能越大
(4)實驗說明
① 木塊最終在水平面上停下來是由于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其在水平面上運動的過程中將動能轉化為內能
② 本實驗用到了控制變量法和轉換法
9. 探究影響重力勢能大小因素
(1)實驗器材:質量不同的金屬球、鋁盤、細沙等
(2)實驗示意圖
(3)實驗結論:物體的重力勢能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高度有關
① 質量相同時,物體被舉得越高,它的重力勢能越大
② 運動速度相同時,物體的質量越大,它的重力勢能越大
(4)實驗說明
① 實驗過程中為探究重力勢能與質量的關系時盡可能采用不同密度相同體積的小球
② 本實驗用到了控制變量法和轉換法
10.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實驗器材:杠桿(帶刻度)、支架、鉤碼、細線等
(2)實驗示意圖
(3)實驗結論:只有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時,杠桿才處于平衡狀態
(4)實驗說明
① 杠桿的兩端有兩只可以調節的平衡螺母,通過“左低右旋”、“右低左旋”的方法可以在實驗開始前起調節杠桿自身平衡的作用,但實驗過程中不能再調節
② 做實驗時要求杠桿在水平位置靜止,其目的是方便直接讀出力臂
③ 多次實驗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實驗的偶然性,以便得到具有普遍性的規律
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實驗過程如圖所示。
(1)在實驗中應水平勻速直線拉動物體A,根據   原理測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2)比較甲、丙兩次實驗可以得出結論:在  相同時,接觸面越  ,滑動摩擦力
越大。
(3)在甲、乙兩次勻速直線拉動物體的過程中,如果速度相同,甲、乙兩次的拉力功率
關系P甲  P乙(填“>”、“=”或“<”),乙圖中物體B   (填“受”或“不受”)摩
擦力。
(4)將實驗進行了如圖丁所示的改進:水平向左拉木板,木板相對于地面向左運動,物
體A相對于地面保持靜止,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0.8N,則物體A受到的滑動摩
擦力是   N,方向   (填“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此過程中木板   (填“必須”或“不必”)勻速運動。
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小剛利用了兩個相同的木塊和一塊海綿,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1)實驗中通過觀察海綿的凹陷程度來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這種科學研究方法也運用
于以下   (選填“A”、“B”或“C”)實驗中。
A.用兩只完全相同的蠟燭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B.當電壓一定時,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C.用吸引大頭針的多少比較電磁鐵磁性的強弱
(2)對比甲、乙兩圖,可以得出:當壓力一定時,  越小,壓力的作用效
果越明顯。
(3)對比甲、丁兩圖,小剛認為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無關。你認為他的觀點   
(選填“正確”或“錯誤”),并說明理由   。
為研究液體內部壓強特點,如圖甲所示,小華將透明塑料瓶底部剪去,蒙上橡皮膜并扎緊。
(1)將瓶壓入水中,橡皮膜向內凹,如乙圖所示,說明水對橡皮膜有壓強:將瓶向下
壓,橡皮膜內凹的程度變大,說明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的   有關。
(2)接著將某液體緩慢倒入瓶中,當內外液面相平時,橡皮膜仍向內凹,如丙圖所示,
說明倒入液體的密度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
(3)將甲圖中裝置倒置,然后在瓶口緊密連接一根無色透明膠管,并灌注紅墨水,如丁
圖所示。使膠管內液面高于橡皮膜,將塑料瓶橡皮膜的一端朝各個方向放置,橡皮
膜都向外凸,說明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   。
如圖是探究浮力大小影響因素的實驗。
(1)丁圖中圓柱體所受浮力為   牛。
(2)換用飽和食鹽水或酒精重復上述實驗,可以探究浮力大小跟  的關系。
(3)要探究浮力大小和排開液體的重力的關系,還應進行的實驗操作是   。
圖甲是探究“影響動能大小因素”的實驗裝置。
(1)本實驗中小球A的動能大小通過木塊B在水平桌面上   來體現。若不用木塊
B,在桌面上鋪一條毛巾,   (填“可以”或“不可以”)用小球A在毛巾表面滾
動的距離來體現。
(2)將小球A放在同一斜面上   (填“相同”或“不同”)高度處由靜止釋放,目
的是使小球在撞擊木塊B時速度不同,通過實驗現象可以得出結論:質量相同的物
體,   ,動能越大。
(3)善于動腦的小明設計了如圖乙所示的方案:用同一個鋼球兩次將同一彈簧壓到不同
程度,兩次實驗彈簧具有的彈性勢能   (填“相同”或“不同”),放手后將小球
彈出去撞擊放在同一位置的木塊時的速度也不同,從而驗證了動能與速度的關系。
接著讓質量不同的兩個鋼球兩次將同一彈簧壓縮到相同程度,放手后將小球彈出去
撞擊放在同一位置的木塊,這樣做 (填“能”或“不能”)驗證動能與質量的關系。
小華在做“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的裝置如圖,杠桿上相鄰刻線間的距離相等。
(1)杠桿在如圖甲的位置靜止時   (選填“是”或“不是”)處于杠桿平衡狀態的。
(2)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端調節。
(3)如圖乙,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A點掛兩個鉤碼,每個鉤碼重0.5N,在B點豎
直向下拉彈簧測力計,仍使杠桿水平位置平衡,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應為   
N,當彈簧測力計改為斜拉時,再次使杠桿水平位置平衡,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小華改變鉤碼的個數和位置進行了多次實驗,其目的是   。
模塊二 電學實驗
1. 探究串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
(1)實驗儀器:干電池2節、開關1個、電流表1只、小燈泡2個、導線若干
(2)實驗電路圖:需測出所標點處的電流大小
(3)實驗結論: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并聯電路中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
(4)實驗說明
① 要注意電流表量程的選擇,若不能估計被測電流的大小,要采用試觸的方法來選擇合適的量程
② 為使結論更具普遍性,可更換電源或不同規格的燈泡重新進行實驗
2. 探究串并聯電路的電壓特點
(1)實驗儀器:干電池2節、開關1個、電壓表1只、小燈泡2個、導線若干
(2)實驗電路圖:需測出兩盞燈兩端的電壓,串聯電路還需測出兩燈串聯后的總電壓,并聯電流與還需測出電源兩端的電壓
(3)實驗結論:串聯電路兩端的總電壓等于各串聯導體兩端的電壓之和,并聯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
(4)實驗說明
① 實驗中應選取兩個不同規格的小燈泡進行實驗
② 為使結論更具普遍性,可更換電源或不同規格的燈泡重新進行實驗
3. 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
(1)實驗儀器:電源、電流表1只、鱷魚夾、不同規格的金屬絲、小燈泡1個、開關1個、導線若干
(2)實驗實物圖
(3)實驗結論
① 導體電阻的大小與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等因素有關
② 同種材料、橫截面積相同的導體,長度越長,電阻越大
③ 同種材料、長度相同的導體,橫截面積越大,電阻越小
(4)實驗說明
① 實驗中可以通過觀察小燈泡的亮度來判斷電阻的大小,同時小燈泡還能起到保護電路的作用
② 在電阻變化較小時,通過電流表的示數來判斷電阻大小更加明顯和方便
③ 本實驗用到了控制變量法和轉換法
4. 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1)實驗儀器:學生電源或電池組、滑動變阻器1個、電流表1只、電壓表1只、定值電阻1個、開關1個、導線若干
(2)實驗電路圖與實驗數據的圖像表示
(3)實驗結論:導體的電阻不變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它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4)實驗說明
① 實驗中滑動變阻器起到了保護電路和改變定值電阻兩端電壓的作用
② 本實驗用到了控制變量法,即控制了電阻不變,改變電阻兩端的電壓,多次進行實驗的目的是使實驗結論更具有普遍性
5. 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1)實驗儀器:學生電源或電池組、滑動變阻器1個、電流表1只、電壓表1只、阻值不同的定值電阻4個、開關1個、導線若干
(2)實驗電路圖與實驗數據的圖像表示
(3)實驗結論:導體兩端的電壓不變時,通過導體的電流和它的電阻成反比
(4)實驗說明
① 實驗中滑動變阻器起到了保護電路和改變電阻后控制電阻兩端電壓不變的作用
② 本實驗用到了控制變量法,即改變電阻阻值,但控制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多次進行實驗的目的是使實驗結論更具有普遍性
6. 伏安法測電阻
(1)實驗原理:I =
(2)實驗儀器:學生電源或電池組、滑動變阻器1個、電流表1只、電壓表1只、待測
電阻1個、開關1個、導線若干
(3)實驗電路圖與實物圖
(4)實驗說明
① 實驗中滑動變阻器起到了保護電路和改變電路中電流的作用
② 本實驗需要進行多次測量,目的是為了求平均值以減小實驗誤差
7. 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
(1)實驗原理:P=UI
(2)實驗儀器:電池組或學生電源、常用小燈泡1只(標明額定電壓)、電流表1只、
電壓表1只、滑動變阻器1個、開關1個、導線若干
(3)實驗電路圖與實物圖
(4)實驗說明
① 在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時,眼睛要看著電壓表指針,使電壓表達到所規定的數值
② 本實驗中三次測量是為了測不同電壓下的實際功率并比較小燈泡的亮度,因此所得電功率數據不能求平均值
③ 實際電壓超過小燈泡的額定電壓時,通電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易燒壞小燈泡
④ 小燈泡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也不能求小燈泡電阻的平均值
8. 探究影響電熱的因素
(1)實驗儀器:電池組或學生電源、電阻絲2根、燒瓶2只、玻璃管2個、電流表1只、滑動變阻器1個、開關1個、導線若干、煤油
(2)實驗實物圖
(3)實驗結論
① 當時間、電流相等時,電阻越大,電流產生的熱量就越多
② 當時間、電阻相等時,電流越大,電流產生的熱量就越多
③ 當電流和電阻相等時,通電時間越長,電流產生的熱量越多
(4)實驗說明
① 實驗中選用煤油而不用水的原因之一是因為煤油的比熱容較小,吸熱相同時,溫度升的高,實驗現象明顯
② 本實驗運用了控制變量法和轉換法
9. 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
(1)實驗原理:電流的磁效應
(2)實驗儀器:電池組或學生電源、電流表1只、滑動變阻器1個、開關1個、大頭針若干、導線若干、漆包線、鐵芯等
(3)實驗示意圖
(4)實驗結論
① 在線圈匝數一定時,電流越大,電磁鐵的磁性越強
② 在電流相同時,線圈匝數越多,電磁鐵的磁性越強
(5)實驗說明
① 實驗中電磁鐵吸引的大頭針下端分散的原因是大頭針被磁化,同名磁極相互排斥
② 本實驗運用了控制變量法和轉換法
10. 探究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和規律
(1)實驗儀器:線圈、靈敏電流表1只、開關1個、磁體、導線若干
(2)實驗示意圖
(3)實驗結論:不論是導線運動還是磁體運動,只要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導體中就會產生電流
(4)實驗說明
① 要使靈敏電流計指針偏轉明顯可以加快導體的切割速度,或更換磁性更強的蹄形磁鐵
② 本實驗運用了控制變量法和轉換法
某學習小組在探討影響導體電阻大小因素時,找資料發現在導體材料和粗細相同時,其電阻與長度成正比,即可以用下述表達式表示:R′=Kx,其中K為比例常數,x為導體的長度,于是他們用下面的器材:電壓恒定的電源、開關、粗細均勻鎳鉻合金絲、電壓表等及圖示電路來探究此問題,圖中AB為鎳鉻合金絲,P為活動端,圖2為實物連線圖。
(1)他們的實驗方法是控制了   不變。
(2)調節鎳鉻合金絲上的滑動片,電壓表的示數   (填“能”或“不能”)反映導體AP
間電阻的變化,理由   。
要完成此實驗,除了記錄電壓表示數外,還需要的測量器材是   。
在探究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實驗中,電路圖如圖所示,電源電壓為4.5V保持不變,三個定值電阻分別為Rx、10Ω、20Ω(忽略溫度對電阻的影響)。
(1)在開關閉合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放在   端。
(2)將電阻Rx連入電路,調節滑片位置進行三次實驗,數據如表所示,分析數據可得出
結論:在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   。
實驗次數 1 2 3
電壓U/V 1.0 2.0 3.0
電流I/A 0.2 0.4 0.6
(3)做完第三次實驗后,保持滑片位置不變,斷開開關,將電阻Rx換成10Ω的電阻,
再閉合開關,此時電壓表的示數   3V(填“大于”或“小于”),調節滑片位置,使電壓表的示數仍為3V,讀出電流表的示數,此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為R1。
(4)再斷開開關,將10Ω的電阻換成20Ω的電阻,閉合開關,調節滑片位置,使電壓
表的示數仍為3V,讀出電流表的示數,此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為R2,則
R1   R2(填“大于”或“小于”)。
利用圖甲所示的電路測量未知電阻Rx的阻值,阻值大約為5Ω。
(1)請你根據電路圖用筆畫線代導線,將圖乙的實驗電路連接完整。
(2)閉合開關前,應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置于   端(選填“A”或“B”)。
(3)閉合開關,發現電壓表和電流表均無示數,小芳利用另一只完好的電壓表進行檢
測,把電壓表分別接在a、b之間和b、c之間,電壓表均有示數;接在a、c之間,
電壓表無示數。如果電路連接完好,只有一個元件有故障,該故障是   。
(4)排除故障后,調節滑動變阻器,記錄多組數據。畫出了待測電阻Rx的I﹣U圖象,
如圖丙所示,由圖象可得Rx=   Ω。
(5)如圖丁所示的實驗電路圖,不能夠得出定值電阻Rx阻值的電路是   。
在“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實驗中,實驗器材有:兩節新干電池、電流表、電壓表、額定電壓2.5V的小燈泡,滑動變阻器、開關、導線若干,實物電路如圖甲所示。
(1)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發現小燈泡很亮,電壓表示數為3V,斷開開關,經檢查,
各元件完好,電路連接正確則實驗中操作錯誤之處是   。
(2)改正錯誤后進行實驗,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到某一位置,電壓表的示數如圖乙所
示;若要測量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應向   端移動(選填“A”
或“B”)。
(3)圖丙是由實驗數據描出的小燈泡的I﹣U圖象,則小燈泡額定功率是   W。
(4)根據小燈泡的I﹣U圖象計算出不同電壓下燈絲電阻值不同,原因是燈絲電阻隨   
的變化而變化。
(5)若用第(2)小問中所測得數據算出燈泡的電阻RL,再根據P = 計算燈泡的額定
功率。按此方案算出燈泡的額定功率比真實值   (選填“偏大”或“偏小”)。
某科學小組對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熱的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進行了研究。裝置如圖,2只燒瓶內裝滿煤油,瓶塞上各插1根玻璃管,瓶內各裝1根阻值不同的電阻絲R甲和R乙。
猜想一:電熱跟電流的大小有關,電流越大電熱越多;
猜想二:電熱跟導體的電阻大小有關,電阻越大電熱越多。
為驗證猜想一,設計以下方案:
①將電阻絲R甲和R乙串聯在電路中,標出2根玻璃管內液面的位置,閉合開關記下電流表的讀數I1,經過一段時間后標出2根玻璃管內液面的位置;
②當2根玻璃管中的液面降到原來的高度后,減小滑動變阻器的阻值,閉合開關記下電流表的讀數I2,經過相同時間后標出2根玻璃管內液面的位置。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為使實驗現象明顯,經常會采用轉換或放大的思想。為比較電熱絲產生熱量的多
少,實驗中體現這些思想的設計有    。(寫出一條即可)
(2)為驗證猜想一,必須比較同一個燒瓶中前后兩次實驗玻璃管內液面上升的高度,原
因是   。
(3)科學研究倡導有依據的猜想,請說出生活中支持猜想二的一個實例   。
例1. (1)二力平衡;(2)壓力;粗糙;(3)<;不受;(4)0.8;水平向左;不必
解:
(1)在實驗中應水平勻速直線拉動物體A,根據二力平衡條件可知,拉力大小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2)比較甲、丙兩次實驗可知,壓力大小相同,接觸面越粗糙,測力計的示數越大,可以得出結論:在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3)在甲、乙兩次勻速直線拉動物體的過程中,因乙中壓力大,故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拉力也大,根據P=Fv可知,如果速度相同,甲、乙兩次的拉力功率P甲<P乙;乙圖中物體B相對于A沒有發生相對運動、也沒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故物體B不受摩擦力。
(4)將實驗進行了如圖丁所示的改進:水平向左拉木板,木板相對于地面向左運動,物體A相對于地面保持靜止,A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測力計對A的拉力和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0.8N,則物體A受到的滑動摩擦力是0.8N,方向向左;此過程中物體A相對于地面始終靜止,所以木板不必勻速運動。
故答案為:(1)二力平衡;(2)壓力;粗糙;(3)<;不受;(4)0.8;向左;不必。
例2. (1)C;(2)受力面積;(3)錯誤;沒有控制受力面積相同
解:(1)實驗中通過觀察海綿的凹陷程度來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這種物理學研究方法叫轉換法:
A.用兩只完全相同的蠟燭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采用了等效替代法;
B.當電壓一定時,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采用了控制變量法;
C.用吸引大頭針的多少比較電磁鐵磁性的強弱,采用了轉換法,選C;
(2)對比甲、乙兩圖,可以得出:當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3)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系要控制受力面積相同,因甲、丁兩圖中受力面積不同,即沒有控制受力面積相同,故他的觀點錯誤。
故答案為:(1)C;(2)受力面積;(3)錯誤;沒有控制受力面積相同。
例3(1)深度;(2)小于;(3)壓強
例4. (1)5;(2)液體的密度;(3)測出空桶的重力、小桶和溢出液體的總重力
解:
(1)由甲知,圓柱體的重力G=6N;由圖甲、丙知,圓柱體浸沒在水中后所受浮力F浮=G﹣F=6N﹣1N=5N;丁圖中圓柱體排開水的體積不變,則所受浮力仍然為5N;
(2)換用飽和食鹽水或酒精重復上述實驗,保持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液體的密度不同,可以探究浮力大小跟液體的密度的關系;
(3)要探究浮力大小和排開液體的重力的關系,需要測量的量有四個:物體重力、物體浸在液體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空桶的重力、小桶和溢出液體的總重力;所以還應進行的實驗操作是測出空桶的重力、小桶和溢出液體的總重力;
故答案為:(1)5;(2)液體的密度;(3)測出空桶的重力、小桶和溢出液體的總重力。
例5. (1)移動的距離;可以;(2)不同;速度越大;(3)不同;不能
解:
(1)實驗中,通過比較木塊B在同一水平面上被撞擊后移動的距離來比較小球A到達水平面時動能的大小,運用了轉換法;若不用木塊B,在桌面上鋪一條毛巾,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小球A克服摩擦力做功,可以用小球A在毛巾表面滾動的距離來體現動能的大小;
(2)讓小球A從不同的高度由靜止開始滾下,小球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不同,是為了研究小球動能的大小是否與速度有關;可以得出的結論是:當質量一定時,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3)用同一個鋼球兩次將同一彈簧壓縮到不同程度,則兩次實驗彈簧具有的彈性勢能不同;
若用質量不同的鐵球將同一彈簧壓縮相同程度后靜止釋放,撞擊放在同一位置的木塊,撞擊的動能由彈簧的彈性勢能轉化而來,而彈簧的彈性勢能的大小與形變程度有關,故彈簧勢能相同,轉化出的動能相同,因此,木塊最終移動的距離相同,這樣是不能完成實驗的。
故答案為:(1)移動的距離;可以;(2)不同;速度越大;(3)不同;不能。
例6. (1)是;(2)右;(3)1.5;變大;(4)使實驗結論更具有普遍性,避免實驗結論偶然性
解:
(1)杠桿的平衡狀態是指杠桿處于靜止或勻速轉動狀態,圖甲中杠桿處于靜止狀態,因而杠桿處于平衡狀態;
(2)圖甲可知,杠桿不在水平位置,左端向下傾斜,說明杠桿的重心在左端,平衡螺母應向較高的右端調節;
(3)每個鉤碼重0.5N,由圖可知OB:OA=2:3,
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得,F×OB=2G×OA,
測力計的示數:F===1.5N;
斜向下拉時,阻力和阻力臂一定,動力臂變小,動力變大,所以,測力計的示數將大于1.5N;
(4)本實驗中進行多次測量的目的是:使實驗結論更具有普遍性,避免實驗結論的偶然性;
故答案為:(1)是;(2)右; (3)1.5;變大;(4)使實驗結論更具有普遍性,避免實驗結論的偶然性。
例7. (1)材料和橫截面積;(2)能;電路中電流大小不變,AP間電阻越大,電壓表示數越大;(3)刻度尺
解:(1)由圖可知,在實驗中,導體的材料和橫截面積是不變的,改變的是導體的長度;
(2)由圖可知,電壓表并聯在了電阻AP的兩端,測量的是電阻AP兩端的電壓,調節鎳鉻合金絲上的滑動片,電路的總電阻不變,電流不變,電阻改變,根據U=IR可知,電壓表的示數也會改變,電阻越大,電壓表示數越大;
(3)實驗中為了精確測量電阻的大小與長度的關系,應需要測量電阻絲的長度,故還需要的器材是刻度尺。
故答案為:(1)材料和橫截面積;(2)能;電阻越大,分擔的電壓越大;(3)刻度尺。
例8. (1)A;(2)正比;(3)大于;(4)小于
解:(1)在開關閉合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放在阻值最大處,即最左端;
(2)將電阻Rx連入電路,調節滑片位置進行三次實驗,數據如表所示,橫向分析表中數據,電壓為原來的幾倍,通過的電流為原來的幾倍,即在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3)由表中數據,電阻:
R===5Ω,做完第三次實驗后,保持滑片位置不變,斷開開關,將電阻Rx換成10Ω的電阻,根據分壓原理,此時電壓表的示數大于3V;
調節滑片位置,使電壓表的示數仍為3V,讀出電流表的示數,此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為R1;
(4)因電壓表示數不變,由串聯電路電壓的規律,變阻器的電壓也不變,由分壓原理,定值電阻與變阻器連入的電阻比值也不變,故再斷開開關,將10Ω的電阻換成20Ω的電阻,閉合開關,調節滑片位置,使電壓表的示數仍為3V,讀出電流表的示數,此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為R1小于R2。
故答案為:(1)最左;(2)正比;(3)大于;(4)小于。
例9. (1)
(2)B;(3)滑動變阻器斷路;(4)4.0;(5)B
解:(1)由圖丙知,電流表選用小量程串聯在電路中,如下所示:
(2)閉合開關前,應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置于阻值最大處的B端;
(3)把電壓表分別接在a、b之間和b、c之間,電壓表均有示數,說明a、電源、b之間是通路;
a、電流表、待測電阻、c也是通路,根據接在a、c之間,電壓表無示數,如果電路連接完好,只有一個元件有故障,該故障是滑動變阻器斷路;
(4)待測電阻Rx的I﹣U圖象為過原點的直線,電壓為2V時電流為0.5A,由歐姆定律,
Rx===4Ω;
(5)A、電壓表測電源電壓,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由歐姆定律R=可得出電路的總電阻,由電阻的串聯可求出待測電阻,得出定值電阻Rx阻值;
B、電壓表測電源電壓,電流表測支路電流,因不知通過待測電阻的電流,不能得出定值電阻Rx阻值;
C、根據下面電流表的示數,由歐姆定律求出電源電壓,根據并聯電路電流的規律可得出通過待測電阻的電流,由歐姆定律可得出待測電阻大小;
D、任意取滑動變阻器上的兩個點,假設變阻器連入的電阻分別為R1、R2,設此時的電壓表、電流表的示數為I1、U1和I2、U2,由歐姆定律可以計算出這兩個阻值;
根據串聯電路的規律和歐姆定律,根據電源電壓不變列方程有:
(Rx+R1)I1=(Rx+R2)I2,Rx可求。
選B。
故答案為:(1)如上所示;
(2)B;(3)滑動變阻器斷路;(4)4;(5)B。
例10. (1)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沒有調到阻值最大處;(2)B;(3)0.625;(4)溫度;(5)偏大
例11. (1)利用玻璃管中液柱的高度變化反映電流產生熱量的多少;
(2)保持電阻一定;
(3)電爐絲熱得發紅,與它串聯的導線卻不怎么熱
解:
(1)電流產生的熱量不能直接觀察,但煤油受熱溫度升高,同時體積膨脹,所以通過細玻璃管中液柱的高度變化,可以間接判斷電流產生熱量的多少,運用的是轉換法;
(2)猜想一是電流產生熱量與電流大小有關,要驗證這一猜想是否正確,需要保持電阻不變,改變電流大小,所以必須比較同一個燒瓶中前后兩次實驗玻璃管內液面上升的高度;
(3)猜想二是電流產生熱量與電阻有關,并且電阻越大,電流產生熱量越多;生活中我們注意到:電爐絲熱得發紅,與它串聯的導線不是特別熱;原因是電爐絲的電阻遠遠大于與它串聯的導線的電阻,而通過的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電爐絲熱得發紅,說明電流通過電爐絲產生的熱量非常多;導線卻不怎么熱,說明電流通過導線產生的熱量非常少。
故答案為:(1)利用玻璃管中液柱的高度變化反映電流產生熱量的多少;
(2)保持電阻一定;
(3)電爐絲熱得發紅,與它串聯的導線卻不怎么熱。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乡县| 海晏县| 彭州市| 邢台市| 莱阳市| 兴国县| 遂川县| 舟曲县| 湖南省| 遵化市| 武宣县| 德安县| 四会市| 石屏县| 繁峙县| 康平县| 丹阳市| 建宁县| 友谊县| 迁西县| 万山特区| 山东| 赤水市| 桦甸市| 墨竹工卡县| 石泉县| 双牌县| 南投县| 庐江县| 宁南县| 宜兰市| 抚顺县| 池州市| 宜黄县| 渑池县| 吉安市| 蒙城县| 靖远县| 巴塘县| 盐亭县| 成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