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新中考 核心考點復習 12 金屬模塊一 金屬的性質和用途1. 金屬的物理性質(1)物理共性與用途性質 用途有金屬光澤 作為裝飾品良好的延展性 制作鋁箔、金箔等良好的導電性 鋁絲、銅絲等可做導線良好的導熱性 用鐵鍋燒菜、鋁壺燒水等(2)物理特性① 鐵、鋁等大多數金屬呈銀白色,但銅呈紫紅色,金呈黃色,鐵粉呈黑色② 常溫下,大多數金屬都是固體,但汞是液態的③ 不同的金屬熔點、沸點不同,其中鎢的熔點最高2. 合金(1)概念:把一種金屬跟其他一種或幾種金屬(或非金屬)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屬于混合物(2)特性:一般情況下合金與組成它們的純金屬相比,硬度大、熔點低,抗腐蝕性能強3. 金屬的化學性質(1)金屬與氧氣的反應:大多數金屬能與氧氣反應,但反應的劇烈程度不同① 反應通式:金屬+氧氣=金屬氧化物② 常見金屬與氧氣的反應金屬 條件與現象 化學方程式鋁 打磨的鋁在空氣中,常溫下表面逐漸變暗,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 4Al+3O2 2Al2O3鎂 鎂在空氣中點燃后劇烈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灰白色固體 2Mg+O2 2MgO銅 在空氣中加熱,銅絲表面由紫紅色變成黑色 2Cu+O2 2CuO鐵 在氧氣中點燃后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熱,生成黑色固體 3Fe+2O2 Fe3O4(2)金屬與酸的反應(鹽酸和稀硫酸)① 反應通式:金屬+酸=鹽+氫氣② 金屬活動性必須排在H之前,活動性越靠前的金屬與酸的反應越劇烈③ 常見金屬與稀鹽酸、稀硫酸的反應金屬 現象 化學方程式鎂 鎂劇烈反應,不斷減少,產生大量氣泡 Mg+2HCl=MgCl2+H2↑ Mg+H2SO4=MgSO4+H2↑鋅 鋅劇烈反應,不斷減少,產生大量氣泡 Zn +2HCl=ZnCl2 +H2↑ Zn + H2SO4=ZnSO4 +H2↑鐵 有氣泡產生,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綠色 Fe+2HCl=FeCl2+ H2↑ Fe+ H2SO4=FeSO4+H2↑(3)金屬與鹽溶液的反應① 反應通式:金屬+鹽=新金屬+新鹽② 反應條件:活動性較強的金屬能把另一種活動性較弱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K、Ca、Na除外)③ 常見金屬與鹽溶液的反應反應 現象 化學方程式鐵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 生成紅色固體,溶液由藍色逐漸變為淺綠色 Fe + CuSO4=Cu + FeSO4銅絲與硝酸銀溶液反應 銅絲表面有銀白色固體物質析出,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 Cu+2AgNO3=Cu(NO3)2+ 2Ag4. 金屬的腐蝕與防護(1)金屬銹蝕的條件① 外因:與周圍環境中水、空氣等物質有關,如鐵與空氣中的氧氣和水同時接觸易生銹② 內因:與金屬的內部結構有關,不同的金屬生銹的難易程度不同(2)金屬銹蝕的防護① 表面覆蓋保護膜,如刷油漆、抹油、電鍍等② 保持金屬表面干燥,如用過的菜刀擦干并放置在干燥處等③ 改變金屬的內部結構,如在普通鋼中加入鉻、鎳等金屬元素制成不銹鋼等下列有關金屬與金屬材料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是鐵B.鋼的性能優良,所以鋼是純凈的鐵C.多數合金的抗腐蝕性能比組成它們的純金屬更好D.銀的導電性最好,大多數電線都是用銀作材料下列有關金屬及合金的說法錯誤的是( )A.常溫下所有的金屬都是固體 B.鐵制品在潮濕的空氣中易生銹C.生鐵和不銹鋼都是金屬材料 D.鋁片表面易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下列有關鐵及其化合物的轉化關系中,不能實現的是( )A. B.C. D.銅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如圖所示,運用初中所學的知識分析,在一定條件下不能一步實現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用某金屬顆粒與足量的稀鹽酸反應,生成氫氣的質量、與所用金屬的質量之間的關系如圖,該金屬顆粒可能是( )A.純凈的鋅 B.含銅的鋅C.只含鎂和鋁的合金 D.含有不與酸反應雜質的鐵以下是質量分數相同的稀鹽酸與Zn、Fe金屬反應生成氫氣的四個關系圖,圖中縱坐標Y均表示生成氫氣的質量。根據下面的描述選擇對應的圖像(填寫字母) 。(1)足量的Zn和Fe分別跟足量的稀鹽酸反應,橫坐標X表示所用金屬質量( )(2)足量的Zn和Fe分別跟等質量的稀鹽酸反應,橫坐標X表示反應時間( )(3)等量的Zn和Fe分別跟足量的稀鹽酸反應,橫坐標X表示反應時間( )(4)等量的Zn和Fe分別跟足量的稀鹽酸反應,橫坐標X表示稀鹽酸質量( )將質量均為10克的Mg、Fe、Zn三種金屬分別放入質量和溶質質量分數均相同的三份稀硫酸中,反應完成后,生成氫氣的質量關系不可能的是( )A.Mg=Fe=Zn B.Mg>Fe>ZnC.Mg=Fe>Zn D.Mg>Fe=Zn模塊二 金屬活動性1. 金屬活動性順序2. 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1)判斷金屬和酸(一般指稀鹽酸和稀硫酸)能否發生置換反應(2)判斷金屬與鹽溶液能否發生反應① K、Ca、Na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太強,在與鹽溶液反應時,會先與溶液中的水發生置換反應,生成對應的堿和氫氣② 當一種金屬與含多種溶質的鹽溶液反應時,該金屬單質優先置換最不活潑的金屬;多種金屬與一種溶質的鹽溶液反應時,最活潑的金屬單質優先與該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3)根據金屬與鹽溶液的反應情況判斷濾液、濾渣的成分,分析反應前后溶液及固體質量的變化(4)選用合適的試劑驗證多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金屬M與Cu(NO3)2溶液發生反應M+ Cu(NO3)2=Cu+ M(NO3)2,下列錯誤的是( )A.金屬M不可能是鋁B.M一定可以發生反應:M+2AgNO3=2Ag+M(NO3)2C.若M為鎂,恰好完全反應后,溶液質量較反應前減少D.恰好完全反應后,M表面有紅色固體析出,溶液一定由藍色變為無色向AgNO3和Mg(N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Zn粉和Cu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藍色濾液。關于該濾渣和濾液說法正確的是( )A.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可能有氣泡產生B.濾液中一定有Cu(NO3)2、Mg(NO3)2和Zn(NO3)2C.濾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和ZnD.濾液中一定無AgNO3,可能有Zn(NO3)2向一定質量的AgNO3、Fe(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a g Zn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將濾渣洗滌、干燥、稱量,所得質量仍為a 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濾液一定呈無色 B.濾液中一定含Fe(NO3)2和Zn(NO3)2C.濾渣中一定含Fe D.濾渣滴加稀鹽酸一定無氣泡產生有A、B、C三種常溫下不與水反應的金屬,為了比較它們金屬活動性的強弱,有同學設計了下列四種實驗方法,下列方法最準確的是( )A.把它們分別和鹽酸溶液反應,觀察是否發生反應及產生氣體的快慢B.把它們分別和鹽酸溶液反應,觀察是否發生反應及產生氣體的多少C.把三種金屬分別在空氣中加熱,觀察它們的顏色變化程度D.把三種金屬和它們的可溶性鹽溶液之間兩兩反應,觀察金屬表面是否有金屬析出某同學用如下實驗來研究鐵、鋁、銅三種金屬活動順序及其在活動順序表中相對氫的位置。(1)乙實驗的現象為 。(2)若將上述實驗之一替換掉一種藥品,即可達成實驗目的,具體的改進方法是 。(3)按如圖實驗結束后,將乙、丙實驗后的剩余物傾倒至一個燒杯中,充分反應,然后將甲實驗的剩余物倒入此燒杯,無氣泡產生。以下說法正確的有( )A.最后燒杯中的溶液不可能是無色的B.乙實驗中,CuSO4溶液一定是過量的C.乙、丙混合過程中,可能沒有發生化學反應D.最后燒杯中的溶液,一定含有Al2(SO4)3,可能含有FeSO4模塊三 金屬的冶煉1. 氫氣還原氧化銅(1)實驗原理:氫氣具有還原性,能在加熱條件下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單質H2+CuO Cu+H2O(2)實驗裝置:如圖所示(3)實驗步驟① 檢驗氫氣的純度② 在試管中加入少量氧化銅粉末,按照裝置圖安裝固定實驗儀器③ 先通入氫氣,過一段時間后,再給氧化銅加熱④ 反應完成后停止加熱,繼續通入氫氣,直至試管冷卻(4)實驗現象:試管中的黑色固體逐漸變為紅色,同時試管口出現小水珠(5)注意事項:試管口略向下傾斜,目的是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至試管底部導致試管炸裂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1)實驗原理: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能在高溫條件下將氧化鐵中的鐵還原出來3CO+Fe2O3 2Fe+3CO2(2)實驗裝置:如圖所示(3)實驗步驟① 檢驗一氧化碳的純度② 在玻璃管中加入少量氧化鐵粉末,按照裝置圖安裝固定實驗儀器③ 點燃右端的酒精燈,先通入一氧化碳,過一段時間后,點燃酒精噴燈給氧化鐵加熱④ 反應完成后熄滅酒精噴燈,繼續通入一氧化碳直至玻璃管冷卻⑤ 停止通入一氧化碳,再熄滅右端的酒精燈(4)實驗現象:玻璃管中的紅色粉末變為黑色,試管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導管尖嘴處有淡藍色火焰(5)注意事項:由于一氧化碳有毒性,因此實驗必須加裝尾氣處理裝置如圖為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圖,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A.裝置中試管口需略向下傾斜,主要是為了利于通入氫氣B.在給試管內藥品加熱前,需先通氫氣排盡試管內的空氣C.待藥品完全反應后,需同時撤去酒精燈和通氫氣的導管D.該實驗裝置也可直接用于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某實驗小組為測定銅和氧化銅混合物中氧化銅的質量分數,設計了用干燥純凈的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所需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將上圖連接成整套裝置,連接順序依次為B→ → → →E(填寫字母)。(2)某同學用E裝置增加的質量來計算混合物中氧化銅的質量分數,則計算所得的結果會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3)A裝置中實驗前混合物質量為2.5g,實驗后的剩余固體質量為2.1g,則混合物中氧化銅的質量分數為 小陳在進行CO與Fe2O3反應的實驗時,觀到如下現象:紅色粉末變黑,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硬質玻璃管內固體質量減小,裝有澄清石灰水的裝置質量增加。對于上述實驗現象的分析錯誤的是( )A.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B.生成的黑色物質能被磁鐵吸引C.本實驗如果要制得5.6gFe,則通入CO的質量要遠大于4.2gD.硬質玻璃管內減小的質量等于裝有澄清石灰水裝置增加的質量工業鐵紅的主要成分是Fe2O3,還含有少量的FeO、Fe3O4,為了測定鐵紅中鐵的質量分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草酸晶體(H2C2O4 3H2O)分解產生的氣體產物進行了如下的實驗,請你參與過程分析。【資料】草酸晶體(H2C2O4 3H2O)在濃硫酸作用下受熱分解,化學方程式為:【問題探究】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1)進入D中的氣體是純凈、干燥的CO,則A、C中的試劑依次是 。a.濃硫酸 b.澄清石灰水 c.氫氧化鈉溶液(2)對D裝置加熱前和停止加熱后,都要通入過量的CO,停止加熱后要通入過量CO的作用是 。(3)稱取鐵紅樣品10.0g,用上述裝置進行實驗,測定鐵紅中鐵的質量分數。若實驗前后稱得E裝置增重6.6g,則此鐵紅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是 。【實驗反思】反思1:本實驗中如果缺少C裝置(不考慮其它因素),則測得樣品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會 (填“偏小”、“不變”或“偏大”)。反思2:請指出實驗裝置的一個明顯缺陷 。例1.C解:A、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是鋁,故A錯;B、鋼是鐵的合金,不是純凈的鐵,故B錯;C、多數合金的抗腐蝕性能比組成它們的純金屬好,故C正確;D、大多數電線都是用鋁作材料,故D錯。故選:C。練1.1.A解:A、不是常溫下所有的金屬都是固體,常溫下汞是液體,故選項說法錯誤。B、鐵在空氣中銹蝕,實際上是鐵跟空氣中的氧氣和水共同作用的結果,鐵制品在潮濕的空氣中易生銹,故選項說法正確。C、生鐵和不銹鋼都是鐵的合金,都是金屬材料,故選項說法正確。D、鋁在空氣中能與氧氣反應,其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鋁片表面易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A。例2.C解:A、鐵在氧氣中點燃生成四氧化三鐵,故A對;B、三氧化二鐵是堿性氧化物可以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生成鹽,故B對;C、硝酸鐵不能夠和氯化鎂反應,因為它們交換離子后沒有沉淀、氣體或水生成,故C錯;D、鐵是活潑金屬可以和鹽酸或硫酸反應生成相應的亞鐵鹽,故D對。故選:C。練2.1.A解:A、由銅的性質可知,銅不能通過一步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故A符合題意;B、銅和氧氣在加熱時生成了氧化銅。故B不符合題意;C、氧化銅與硫酸反應可生成硫酸銅和水。故C不符合題意;D、硫酸銅與可溶性的堿反應都能生成了氫氧化銅。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例3.D解:A、設生成0.2g氫氣需要金屬鋅的質量為x,Zn+2HCl═ZnCl2+H2↑65 2x 0.2gx=6.5g故A錯誤;B、根據A計算可以看出,產生0.2g氫氣需要純鋅的質量是6.5g,銅不與酸反應生成氫氣,則6g含銅的鋅不可能生成0.2g氫氣,故B錯誤;C、設生成0.2g氫氣需要金屬鎂的質量為y,需要金屬鋁的質量為zMg+2HCl═MgCl2+H2↑24 2y 0.2gy=2.4g2Al+6HCl═2AlCl3+3H2↑54 6z 0.2gz=1.8g故6g只含鎂和鋁的合金產生氫氣的質量大于0.2g,故C錯誤;D、設生成0.2g氫氣需要金屬鐵的質量為a,Fe+2HCl═FeCl2+H2↑56 2a 0.2ga=5.6g5.6g含有不與酸反應的雜質的鐵能生成0.2g氫氣,故D正確;故選:D。練3.1.(1)B(2)C(3)D(4)A解:(1)足量的Zn和Fe分別跟足量的稀鹽酸反應,則鋅反應的快,則產生的氫氣的質量一直增大,且鐵產生的氫氣的質量大于鋅,故填:B;(2)足量的Zn和Fe分別跟等質量的稀鹽酸反應,最終產生的氫氣的質量相等,故填:C;(3)等量的Zn和Fe分別跟足量的稀鹽酸反應,橫坐標X表示反應時間的圖,則最終鐵產生的氫氣的質量大于鋅,故填:D;(4)等量Zn和Fe分別跟足量的稀鹽酸反應,橫坐標X表示稀鹽酸質量的圖,則等量的鹽酸產生的氫氣的質量相等,故填:A。練3.2.D解:Mg+H2SO4=MgSO4+H2↑24 9810g 40.8gFe+H2SO4=FeSO4+H2↑56 9810g 17.5gZn+H2SO4=ZnSO4+H2↑65 9810g 15.1g酸的質量小于15.1g,酸完全反應,生成的氫氣質量相等;酸的質量介于17.5g和15.1g之間時,鎂=鐵>鋅;酸的質量介于17.5g和40.8g之間,或酸的質量大于40.8g時,鎂>鐵>鋅;故選:D。例4.D解:A、由方程式可知,該M顯+2價,該金屬不可能是鋁,敘述正確。B、由方程式可知,M比銅活潑,一定比銀活潑,M顯+2價,M一定發生反應:M+AgNO3=2Ag+M(NO3)2,敘述正確。C、若M為鎂,恰好完全反應后,鎂24份質量銅能與64份質量的銅反應,溶液質量較反應前減少,敘述正確。D、溶液顏色不一定變為無色,如M是鐵,溶液為淺綠色,敘述不正確。故選:D。練4.1.B解:A、得到藍色的濾液,說明銅和硝酸銀反應生成了硝酸銅,即鋅完全反應,濾渣中含有銀或銀和銅,銀和銅都不能和稀鹽酸反應,不能產生氣泡,該選項說法不正確;B、濾液中一定有Mg(NO3)2、Zn(NO3)2、Cu(NO3)2、可能含AgNO3,該選項說法正確。C、濾渣中一定有反應生成的Ag,一定沒有Zn,這是因為銅反應則鎂完全反應,可能含有Cu,這是因為如果硝酸銀不足,則銅有剩余,該選項說法不正確;D、得到藍色的濾液,說明銅和硝酸銀反應生成了硝酸銅,即鋅完全反應,所以濾液中一定有Mg(NO3)2、Zn(NO3)2、Cu(NO3)2、可能含AgNO3,該選項說法不正確;故選:B。練4.2.C解:鋅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鋅和銀,反應后固體質量增大,和硝酸亞鐵反應生成硝酸鋅和鐵,反應后固體質量減小,將濾渣洗滌、干燥、稱量,所得質量仍為ag,說明硝酸銀完全反應,硝酸亞鐵部分或全部反應;A、硝酸亞鐵不一定完全反應,如果硝酸亞鐵部分反應,則濾液是淺綠色的,該選項說法不正確;B、濾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鋅,不一定含有硝酸亞鐵,該選項說法不正確;C、硝酸亞鐵參加了反應,因此濾渣中一定含有鐵,該選項說法正確;D、濾渣中含有鐵,滴加稀鹽酸時,反應生成氫氣,產生氣泡,該選項說法不正確。故選:C。例5.D解:A、把它們分別和鹽酸溶液反應,若有兩種金屬不與酸反應,就無法比較金屬的活潑性。故A不準確;B、把它們分別和鹽酸溶液反應,若有兩種金屬不與酸反應,就無法比較金屬的活潑性。故B不準確;C、把三種金屬分別在空氣中加熱,若有兩種金屬不與氧氣反應或顏色的變化相同,就無法比較金屬的活潑性。故C不準確;D、把三種金屬和它們的可溶性鹽溶液之間兩兩反應,觀察金屬表面是否有金屬析出,能比較金屬的活潑性。故D準確。故選:D。練5.1. (1)有紅色固體生成,溶液由藍色變為淺綠色;(2)將乙中CuSO4溶液換成稀硫酸;(3)AB例6.B解:A.裝置中試管口需略向下傾斜,主要是為了防止冷凝水倒吸,炸裂試管,故錯誤;B.在給試管內藥品加熱前,需先通氫氣排盡試管內的空氣,以防加熱時發生爆炸,故正確;C.實驗結束后,先停止通氫再熄滅酒精燈,要繼續通氫氣至試管冷卻為止,目的是防止生成的銅再次被氧化,故錯誤;D.氫氣無毒,而一氧化碳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氣中,而該裝置無尾氣處理裝置,故錯誤。故選:B。練6.1.(1)DCA (2)偏大 (3)80%解:(1)要用干燥純凈的氫氣還原氧化銅,要求制取的氣體顯除雜(氫氧化鈉溶液學生氯化氫)再干燥(濃硫酸吸水),然后通過氧化銅裝置發生還原反應,用氯化鈣吸水產物水,故連接裝置的順序為:B→D→C→A→E;(2)氯化鈣吸收的水分來自反應的產生的水和空氣中的水,因此結果會偏大;(3)實驗前混合物質量為2.5g,實驗后的剩余固體質量為2.1g,減少了0.4g就是氧化銅中氧元素的質量,故氧化銅的質量為:0.4g=2g,故氧化銅的質量分數為:×100%=80%.故答案為:(1)D→C→A;(2)偏大;(3)80%.例7.D解:一氧化碳和氧化鐵在高溫的條件下生成鐵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一氧化碳具有毒性,需要尾氣處理,所以A、一氧化碳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金屬單質,所以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故A正確;B、鐵和可以被磁鐵吸引,一氧化碳和氧化鐵高溫生成鐵,所以生成的黑色物質能被磁鐵吸引,故B正確;C、一氧化碳在實驗開始,實驗結束都需要通入一氧化碳,所以本實驗如果要制得5.6gFe,則通入CO的質量要遠大于4.2g,故C正確;D、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硬質玻璃管內減小的質量和參加反應的一氧化碳的質量等于裝有澄清石灰水裝置增加的質量,故D錯誤。故選:D。練7.1.(1)ca(2)驅趕裝置中滯留的二氧化碳,使其全部被E裝置中堿石灰全部吸收(3)76.0%;偏小;缺少尾氣處理裝置解:(1)二氧化碳先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用澄清的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是否除盡,一氧化碳可以用濃硫酸干燥,二者順序不能顛倒,否則氣體從溶液中會帶入D裝置,使E裝置的質量增加,影響測量效果;(2)加熱之后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驅趕裝置中滯留的二氧化碳,使其全部被E裝置中堿石灰全部吸收;(3)一氧化碳和氧化鐵在高溫的條件下生成鐵和二氧化碳,方程式為:3CO+Fe2O3 2Fe+3CO2,(一氧化碳與FeO、Fe3O4也可以);(4)E裝置增重6.6g,那么二氧化碳是6.6g,氧元素的質量=6.6g×=4.8g,因為4.8g氧元素的質量一半來自于一氧化碳,一半來自于鐵的氧化物,那么鐵紅中氧元素的質量是4.8g÷2=2.4g,則鐵紅中鐵的質量分數=×100%=76.0%;實驗反思:反思1:本實驗中如果缺少C裝置,水蒸氣會通過,E裝置也具有吸水性,因此E裝置會增重,氧元素的質量偏大,則測得樣品中鐵的質量分數會偏小;反思2: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到空氣中會污染大氣,所以實驗裝置的一個明顯缺陷:缺少尾氣處理裝置;故答案為:(1)ca;(2)驅趕裝置中滯留的二氧化碳,使其全部被E裝置中堿石灰全部吸收;(3)3CO+Fe2O32Fe+3CO2;(4)76.0%;偏小;缺少尾氣處理裝置。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