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年新中考科學 核心考點復習 專題 01 聲和光(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年新中考科學 核心考點復習 專題 01 聲和光(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新中考 核心考點復習 01 聲和光
模塊一 聲現象
1.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1)產生: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正在發聲的物體叫做聲源
(2)特點: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但傳聲未停止
(3)傳播
① 形式:以聲波形式傳播
② 條件: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傳聲的介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氣體,真空不能傳聲
(4)聲速
① 大小:15℃時空氣中的聲速約為340m/s
② 影響因素:與介質的種類和溫度有關
③ 聲速的比較:一般情況下,在固體中傳播最快,在氣體中傳播最慢
2. 聲音的特性
特性 概念 決定因素 相應關系
音調 聲音的高低 發聲體振動的頻率 頻率高則音調高,頻率低則音調低
響度 人耳感受到的聲音的強弱 發聲體振幅的大小,人距離發聲體的遠近 振幅越大,人距離發聲體越近,則響度越大;振幅越小,人距離發聲體越遠,則響度越小
音色 聲音的品質和特色 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 不同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3. 超聲與次聲
概念 應用
超聲 頻率高于20000赫茲的聲音 汽車的倒車雷達,超聲波清洗物體,醫療上用超聲波粉碎膽結石,用B超分析體內病變等
次聲 頻率低于20赫茲的的聲音 監測地震、核爆炸發生的方位和強度,制造次聲武器等
4. 噪聲
(1)概念
① 物理學角度: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發出的聲音,嘈雜刺耳,波形雜亂無章
② 環保角度:凡是影響人們正常工作、生活和休息的聲音都是噪聲
(2)噪聲的控制
① 防止噪聲產生,即在聲源處控制
② 阻斷噪聲傳播,即在聲音傳播過程中減弱
③ 阻止噪聲進入人耳,即在聲音接收處減弱
聲音可以表達情感,傳遞信息,對于聲現象的理解正確的是(  )
A.教師講課的聲音是由聲帶振動產生的
B.“靜止鳴笛”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音
C.聲音的振幅越大,音調越高
D.只要物體在振動,我們就能聽到聲音
下列關于聲音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用力鼓掌比輕輕拍掌發出的聲音音調高
B.將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到密閉的玻璃罩內,逐漸抽去空氣,聲音變大
C.醫生用B超檢查胎兒的發育情況,利用了聲音可以傳播信息的特點
D.高速公路兩旁的隔音擋板可以防止噪聲產生
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從科學角度講,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會發出噪聲
B.聲速的大小不僅跟介質的種類有關,還跟介質的溫度有關
C.不同物體發出聲音的音調和響度相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也就相同
D.一般來說,超聲波產生的振動比可聞聲更加強烈,常被用來清洗物體
模塊二 光現象
1. 光的傳播
(1)光源:自身會發光且正在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如太陽、燃著的蠟燭等
(2)光的直線傳播
① 條件: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② 現象: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等
(3)光速
① 傳播:光可以在空氣、水、玻璃等介質中傳播,也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② 大小:光在不同物質中傳播快慢一般是不同的,在真空中光的傳播速度最快,約為3×108m/s,光在水中的速度約為真空中的,在玻璃中的速度約為真空中的
(4)光年:表示光在真空中沿直線傳播了一年時間的距離
2. 光的反射
(1)定義:光射到物體表面上時,有一部分光會被物體表面反射回來的現象叫做光的反射
(2)現象:水中倒影、面鏡成像等
(3)光的反射定律
① 三線共面: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② 兩線分居: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
③ 兩角相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鏡面反射與漫反射
相同點 不同點
反射面 反射光方向
鏡面反射 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路都是可逆的 平整光滑 特定方向有反射光束,反射光束集中
漫反射 粗糙不平 各個方向都有反射光束
3. 平面鏡成像
(1)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2)成像特點
① 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和物體左右是相反的
② 線面垂直、距離相等:像和物體的對應點的連線跟鏡面垂直,像和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③ 像為虛像:物體在鏡中所成的像是虛像,只能用眼睛觀察到,不能用光屏去承接
(3)實像和虛像
概念 能否用光屏承接 舉例
實像 實際光線相交而成的像 能 小孔成像等
虛像 實際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像 不能 平面鏡成像等
4. 光的折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偏折,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
(2)現象:池水“變淺”、水中筷子“彎折”、海市蜃樓等
(3)光的反射規律
① 三線共面:入射光線、折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② 兩線分居: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
③ 兩角關系
I.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玻璃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
II.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
5. 物體的顏色
(1)單色光與復色光: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單色光,由單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復色光
(2)光的色散實驗:讓太陽光穿過一條狹縫,射到三棱鏡上,從棱鏡另一側的白紙屏上可以看到一條彩色的光帶,彩色光帶按紅、橙、黃、綠、藍、靛、紫的順序排列
(3)不同物體的顏色:透明物體的顏色與能透過的光的顏色相同,不透明物體的顏色與物體的反射的光的顏色相同
(4)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6. 透鏡
(1)透鏡的分類
① 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有會聚光線的作用
② 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有發散光線的作用
(2)透鏡的特殊光線作圖
(3)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應用
物距u 像的特點 像距v 應用
u>2f 倒立、縮小的實像 ff2f 幻燈機
u=2f 倒立、等大的實像 v=2f 測焦距f
u=f 不成像 獲取平行光
uu 放大鏡
7. 眼睛與視覺
(1)折光系統:眼球中的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把來自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膜上,視網膜相當于光屏
(2)人眼球的成像特點:因為觀察的物體在二倍焦距以外,所以在視網膜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3)近視與遠視
近視眼 遠視眼
成因 晶狀體太厚,折光能力太強,成像于視網膜前 晶狀體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成像于視網膜后
矯正 佩戴凹透鏡進行矯正 佩戴凸透鏡進行矯正
下列詩句中有關光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綠樹陰濃夏日長”,樹陰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樓臺倒影入池塘”,樓臺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瀑水噴成虹”,彩虹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D.“潭清疑水淺”,水淺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下列關于光現象的論述,正確的是(  )
A.青蛙“坐井觀天,所見甚小”,是光的直線傳播造成的
B.在“猴子撈月亮”的故事中,井水中的“月亮”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剛下過雨的夜晚,人們在坑洼的路面迎著月亮行走,看到發暗的地方是水
D.小明看到平靜的湖面上“云在水中飄,魚在云上游”,都是光的反射現象
我們經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鏡成像③放大鏡成像④電影銀幕上的像⑤汽車觀后鏡中的像,關于這些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屬于虛像的是②③④ B.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③
C.屬于實像的是①②③ D.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②⑤
如圖所示,將平面鏡和鉛筆豎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鉛筆應該放在平面鏡正前方,否則無法成像
B.平面鏡豎直向上移動時,鉛筆的像也將向上移動
C.若改用一塊較小的平面鏡,鉛筆的像將變小
D.若鉛筆按圖示箭頭方向轉過45°,鉛筆將與它的像垂直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看到平面鏡中的像,是像發出的光射入了眼睛
B.比鏡面大的物體,不可能在平面鏡中成完整的像
C.遮光板在平面鏡的后方,會遮住平面鏡所成的像
D.站在平面鏡前的人逐漸遠離鏡面,像的大小不變
光從玻璃射向空氣中,在玻璃與空氣的交界面上發生折射和反射,以下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
B.
C. D.
模塊三 光學實驗
1.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實驗主要器材:激光筆、平面鏡、紙板、不同顏色的筆、刻度尺、量角器等
(2)實驗步驟
① 把一可繞ON折轉的白色硬紙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鏡上,使一束光緊貼紙板射向鏡面的O點,經過平面鏡的反射,沿著另一個方向射出,在紙板上用紅色筆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徑跡
② 改變入射光線方向,重做兩次,分別用其他顏色的筆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徑跡
③ 以法線ON為轉軸,將白色硬紙板F繞法線ON緩慢旋轉,觀察在白紙板F上還有沒有反射光線
④ 取下硬紙板,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角度
(3)實驗相關說明
① 紙板的作用:顯示光路,方便驗證三線共面,顯示反射角隨入射角的變化
② 紙板與平面鏡的放置要求:紙板與平面鏡垂直放置
③ 激光筆緊貼紙板的目的:在紙板上顯示光路,便于觀察和記錄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位置
④ 使光路明顯的方法:選擇在較暗的環境下進行實驗
⑤ 多次改變入射光線位置的目的:使結論具有普遍性
2. 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1)實驗主要器材:玻璃板、刻度尺、兩根完全相同的蠟燭、火柴、白紙等
(2)實驗步驟
① 在桌上鋪一張白紙,紙上豎立一塊玻璃板作為平面鏡,在紙上記下平面鏡的位置
② 選取兩支大小相同的蠟燭,把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沒有點燃的蠟燭,豎立著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和前面那支蠟燭的像重合為止,在紙上記下兩支蠟燭的位置
③ 改變點燃的蠟燭位置,重做上面的實驗,量出每次實驗中兩支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并比較他們的大小和位置關系
(3)實驗相關說明
① 選取兩根完全相同蠟燭的目的:便于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運用了等效替代法
② 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原因:玻璃板透明,便于確定像的位置,薄的玻璃板可以避免產生重影
③ 玻璃板與紙面的放置要求:玻璃板垂直于紙面放置,使像與物能重合
④ 更容易觀察實驗現象的方法:選用茶色玻璃板或在較暗的環境里完成實驗
⑤ 實驗中觀察像時眼睛的位置:從點燃蠟燭的一側透過玻璃板進行觀察
⑥ 多次進行實驗的目的:使結論具有普遍性
3.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1)實驗主要器材:蠟燭(發光二極管)、凸透鏡、光具座、光屏等
(2)實驗步驟
① 把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調整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② 把蠟燭放在與凸透鏡的距離大于二倍焦距的地方,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明亮、清晰的燭焰的像,觀察并記錄這個像的特點,改變物距,重做這一步
③ 把蠟燭移向凸透鏡,讓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等于二倍焦距,移動光屏得到清晰的像,觀察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像的倒正和大小
④ 把蠟燭再靠近凸透鏡,讓物距在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間,移動光屏得到清晰的像,觀察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像的倒正和大小,改變物距,重做這一步
⑤ 把蠟燭繼續靠近凸透鏡,讓物距等于焦距,移動光屏,看是否能夠成像
⑥ 把蠟燭移到凸透鏡的焦距以內,移動光屏,看在光屏上是否還能得到燭焰的像
(3)實驗相關說明
① 粗略測定凸透鏡焦距的方法: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光,移動透鏡,直到在另一側白紙上出現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凸透鏡中心的距離,記錄下來,重復以上實驗,求多次測得距離的平均值,即可作為此凸透鏡的焦距
② 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的可能原因
I.蠟燭的焰心、凸透鏡的光心和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
II.物距等于或小于焦距
III.像的位置超出了光具座的范圍
③ 蠟燭可用發光二極管代替的原因:讓所成的像更穩定并容易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
④ 測量物距和焦距的誤差說明:實驗過程中,像距的測量誤差較物距要大,因為具體實驗操作時依靠人眼的感覺,光屏上得到的往往并不是最清晰的像,像的位置確定不夠準確
如圖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實驗裝置,可沿ON折疊的白色硬紙板EF垂直放置在平面鏡上,使光線AO緊貼硬紙板射向鏡面O點,關于此實驗進行的一些操作,你認為合理的是(  )
A.將F 繞ON 前后轉動,是為了驗證反射光線是否存在
B.光屏能顯示光路,是因為發生了鏡面反射
C.讓光沿BO 射入,可以驗證光反射時光線光路可逆性
D.多次改變入射角的大小進行實驗是為了求平均值減小實驗誤差
“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標有刻度(圖中未畫出)的白色紙板ABCD,能繞垂直于CD的ON軸翻轉,在紙板上安裝一支可在紙板平面內自由移動的激光筆。
(1)實驗前,應將紙板   放置于平面鏡上,移動激光筆,使入射光束繞入射點O沿
逆時針方向轉動,可觀察到反射光束沿   時針方向轉動。
(2)移動激光筆,使入射角為45°,測得反射角也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時,反射角
等于入射角”的結論你認為有何不妥之處?   。
(3)如圖乙所示,將紙板右半部分繞ON向后翻轉任意角度,發現紙板上均無反射光束
呈現,此現象說明了   。
(4)在圖甲中,若將紙板(連同激光筆)繞CD向后傾斜,此時反射光束(  )
A.仍在紙板上呈現 B.被紙板擋住 C.在紙板前方
如圖是驗證“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其中A為玻璃板前點燃的蠟燭,B為玻璃板后未點燃的蠟燭。有關本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玻璃板應該與桌面垂直
B.實驗宜在較暗的環境中進行
C.眼睛應從B一側觀察成像情況
D.蠟燭燃燒較長時間后像物不再重合
如圖是某同學進行的有關平面鏡成像的實驗探究。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為了能確定像的   。
(2)取兩只相同蠟燭的目的是為了能比較像與物的   。
(3)實驗過程中,如果在平面上無論怎樣移動蠟燭B,都無法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
(4)如果當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后,再移去蠟燭B,在蠟燭B的原來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  (選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蠟燭A的像,這說明   。
(5)經過三次實驗,記錄的像a′、b′、c′與物a、b、c對應的位置如圖乙所示。為了得到更多的實驗結論,接下來小明應該進行的操作是 
  。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中,蠟燭、凸透鏡、光屏的位置如圖所示,此時光屏上出現了清晰的像(圖中未畫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凸透鏡焦距是15cm
B.照相機利用了此成像規律
C.蠟燭燃燒變短,光屏上的像也會向下移動
D.保持蠟燭不動把凸透鏡移動到35cm處,光屏向右移動,光屏上出現清晰的像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線處不動,移動蠟燭和光屏至如圖所示位置時,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
(1)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cm。
(2)將遠視眼鏡的鏡片放在蠟燭和透鏡之間適當位置,此時應將光屏向   (選填
“左”或“右”)移動,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3)取走鏡片,將蠟燭向左移動一段距離后,應將光屏移至   (選填序號)范圍內
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
A.50~65cm B.65~80cm C.80~95cm
(4)將蠟燭移到37cm刻度線上,觀察到的像是   (選填“倒立”或“正立”)的。
例1.A
解:A、老師講課的聲音是由聲帶振動產生的,故A正確;
B、“禁止鳴笛”,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B錯誤;
C、物體的振幅越大,聲音的響度越大,故C錯誤;
D、人耳聽到聲音是有條件的,只有達到一定響度且頻率在20~20000Hz的聲音人耳才可能聽到、且要聽到聲音還要有傳播介質、聽覺器官要完好,故D錯誤。
故選:A。
練1.1.C
解:A、一個人先用力鼓掌再輕輕拍掌,手掌振動的振幅不同,所以發出聲音的響度就不同,故A錯誤。
B、當把玻璃罩內的空氣逐漸抽出時,傳聲介質越來越少,所以傳聲效果越來越不好,實驗過程中聽到聲音越來越小,設想空氣被全部抽凈時,就不能傳聲了,也就聽不到聲音了,故B錯誤;
C、醫生用“B超”檢查胎兒的發育情況,利用了聲能傳遞信息,故C正確;
D、高速公路兩旁的隔音擋板可以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但不能防止噪聲產生,故D錯誤。
故選:C。
練1.2.C
解:A、從物理學角度說,噪聲是由于物體無規則振動而產生的。故A正確;
B、聲音的傳播速度既和介質的種類有關又和介質的溫度有關。故B正確;
C、不同發聲體可以發出相同的音調和響度,但由于材質和構造的區別,音色可能是不同的。故C錯誤;
D、由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所以人們利用超聲波來傳遞能量,應用超聲波清洗物體是因為它產生的振動比可聞聲更加強烈。故D正確。
故選:C。
例2.D
解:A、樹陰是樹木的影子,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光射到不透明物體上,在不透明物體后面形成影子,故A錯誤;
B、樓臺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故B錯誤;
C、彩虹是光的色散形成的,光的色散的實質是光的折射,故C錯誤;
D、“潭清疑水淺”中“水淺”是水底看起來比較淺,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看水底是逆著光的傳播方向看的(即逆著折射光線看),由于錯覺,我們始終認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所以看到的位置比實際位置淺,故D正確。
故選:D。
練2.1.A
解:A、青蛙“坐井觀天,所見甚小”,這是光的直線傳播造成的,說法正確。
B、“猴子撈月亮”的故事中,井水中的“月亮”是月亮射出的光線經水面發生反射形成的,或者說水面相當于平面鏡,月亮在水平面鏡中成像,平面鏡成像也是光的反射,說法錯誤。
C、路面上的水發生鏡面反射,路面發生漫反射,當人迎著月光走時,水面發生鏡面反射進入人眼光線比路面發生漫反射進入人眼的光線多,人感覺水面亮,所以亮的地方是水,暗的地方是路面;當人背著月光走時,路面漫反射進入人眼光線比水面發生鏡面反射進入人眼的光線多,人感覺路面亮,所以亮的地方是路面,暗的地方是水面;說法錯誤。
D、“云在水中飄,魚在云上游”云在水中飄是云在水面成像是光的反射,人在岸上看到水中魚是光的折射,說法錯誤。
故選:A。
練2.2.D
解:①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實像。
②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
③放大鏡成像屬于凸透鏡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虛像。
④電影銀幕上的像,屬于凸透鏡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實像。
⑤汽車觀后鏡中的像,觀后鏡是凸面鏡,所以它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
其中,屬于實像的是①④,屬于虛像的是②③⑤;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
故選:D。
例3.D
解:A、在平面鏡左右前方、上下前方的物體,如圖,都能在平面鏡內成像;
故A錯誤;
B、平面鏡豎直向上移動時,鉛筆的像與鉛筆還是關于平面鏡所在平面對稱的,故像不動,故B錯誤;
C、像的大小與物體相等,故若改用一塊較小的平面鏡,鉛筆的像將不變,故C錯誤;
D、若鉛筆按圖示箭頭方向轉過45°,即鉛筆與平面鏡的夾角為45°,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此時平面鏡將鉛筆與像的夾角平分,所以鉛筆與它在平面鏡中的像互相垂直,故D正確。
故選:D。
練3.1.D
解:A、我們能看見物體是因為有光線或反射光線進入我們的眼睛,看到平面鏡中的像,反射光射入了眼睛,故A錯誤;
B、由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像的大小只與物體本身大小有關,與平面鏡的大小無關,故比鏡面大的物體,也可以在平面鏡中成完整的像,故B錯誤;
C、物體發出的光,只要能到達平面鏡,就能在平面鏡中成像,而遮光板在平面鏡的后方,不影響進入人眼的光線,故C錯誤;
D、由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不管是靠近鏡面還是遠離鏡面,像的大小都不變。
故選:D。
例4.D
解:A、圖中描述的是光從玻璃斜射入空氣中的情境,反射光線的方向錯誤,不符合反射定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不符合折射定律,故A圖不正確。
B、圖中描述的是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的情境,反射光線的方向錯誤,不符合反射定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符合折射定律,故B圖不正確。
C、圖中描述的是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的情境,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符合反射定律;折射角等于入射角,不符合折射定律,故C圖不正確。
D、圖中描述的是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的情境,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符合反射定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符合折射定律,故D圖正確。
故選:D。
例5.C
練5.1.(1) 垂直;順;
一次實驗得到的結論具有偶然性;
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C
解:
(1)白色紙板ABCD應垂直放置于平面鏡上,這樣反射光線才可以在硬紙板上呈現;
如圖甲,移動激光筆,使入射光束繞入射點O沿逆時針方向轉動,則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則反射光線會遠離法線,即反射光線將會順時針轉動;
(2)因為一次實驗具有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不能只由一組數據就得出結論,應改變入射角的度數進行多次實驗。
(3)如圖乙所示,將紙板右半部分繞ON向后翻轉任意角度,發現紙板上均無反射光束呈現。此現象說明了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4)在圖甲中,若將紙板(連同激光筆)繞CD向后傾斜,而法線始終垂直于平面鏡,則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所在的平面也垂直于平面鏡,所以可知反射光束在紙板前方,故應選C。
故答案為:(1)垂直;順;(2)一次實驗得到的結論具有偶然性;(3)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4)C。
例6.C
解:A、實驗時玻璃板如果不豎直,不論怎樣移動后面的蠟燭都不可能與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就無法驗證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玻璃板應與水平桌面垂直放置。故A正確;
B、在比較明亮的環境中,很多物體都在射出光線,干擾人的視線,在較黑暗的環境中,蠟燭是最亮的,蠟燭射向平面鏡的光線最多,反射光線最多,進入人眼的光線最多,感覺蠟燭的像最亮。所以在比較黑暗的環境中進行實驗,故B正確;
C、尋找蠟燭A的像的位置時,眼睛應在蠟燭A一側觀察,在蠟燭B的一側不能看到蠟燭A的像;故C錯誤;
D、平面鏡所成的像,物像等大,蠟燭燃燒較長時間后像物不再重合,故D正確。
故選:C。
練6.1. (1)位置;(2)大小;(3)玻璃板傾斜放置;(4)不能;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5)連接對應的像點和物點,判斷連線是否和鏡面垂直;測出像點和物點到玻璃板的距離進行比較
解:(1)為了確定像的位置,讓蠟燭A的像和蠟燭B重合,既能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B蠟燭,實驗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
(2)選用大小相同的兩個蠟燭,是為了用蠟燭B代替蠟燭A,來比較物像的大小。
(3)玻璃板豎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像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時,像會偏上或偏下,所以如果無論怎樣移動蠟燭都無法與像重合,則原因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
(4)光屏能接收到實像,但接收不到虛像,因為平面鏡成的是虛像,所以移去蠟燭B,在蠟燭B的原來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蠟燭A的像。
(5)本實驗是探究驗證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所成的像是虛像;像和物體各對應點的連線與平面鏡垂直;像和物體各對應點到平面鏡間距離相等。他們下一步應該連接像與物的對應點,判斷連線與鏡面是否垂直;通過歸納處理即可得出如下結論:物和像的連線與鏡面垂直,物體和像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故答案為:(1)位置;(2)大小;(3)玻璃板傾斜放置;(4)不能;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5)連接對應的像點和物點,判斷連線是否和鏡面垂直;測出像點和物點到玻璃板的距離進行比較。
例7.B
解:AB、由圖可知,u>v時,由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此時在光屏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是照相機的工作原理,故B正確;
由圖可知,物距u=50cm﹣20cm=30cm,像距v=65cm﹣50cm=15cm,則30cm>2f,f<15cm<2f,解得7.5cm<f<15cm,故A錯誤;
C、凸透鏡成倒立的實像,隨著蠟燭燃燒變短,光屏上的像將向上移動,故C錯誤;
D、若將蠟燭放置在光具座35cm刻度線處,則u=50cm﹣35cm=15cm,因折射時光路是可逆的,所以此時的像距是30cm,則不需要移動光屏,光屏上就會出現清晰的像,故D錯誤。
故選:B。
練7.1. (1)15;(2)左;(3)B;(4) 正立
解:(1)根據圖可知,燭焰距凸透鏡50cm﹣20cm=30cm時,移動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說明此時滿足80cm﹣50cm=30cm=u=2f,所以f=15cm;
(2)將遠視眼鏡的鏡片放在蠟燭和透鏡之間適當位置,對光線能夠起到提前會聚的作用,此時應將光屏向左移動,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3)取走鏡片,將蠟燭向左移動一段距離后,此時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應在2倍焦距與1倍焦距之間,凸透鏡在50cm處,應將光屏移至65~80cm 范圍內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故選B。
(4)將蠟燭移到37cm刻度線上,u′=50cm﹣37cm=13cm<f,凸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應用于放大鏡和老花鏡。
故答案為:(1)15;(2)左;(3)B;(4)正立。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津南区| 文安县| 宜兴市| 阿勒泰市| 东乡族自治县| 长沙县| 苏州市| 夏邑县| 清丰县| 清流县| 沁源县| 德阳市| 泸西县| 河西区| 新昌县| 廊坊市| 昌图县| 剑阁县| 类乌齐县| 固安县| 安平县| 新竹市| 尉犁县| 弥勒县| 长葛市| 客服| 钦州市| 铜鼓县| 盐城市| 安多县| 商水县| 闻喜县| 饶平县| 东港市| 呈贡县| 武清区| 耿马| 治多县| 麻阳| 理塘县| 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