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2 長江流域第1課時學習目標1.認識長江流域的位置、范圍,了解長江流域豐富的自然資源,明確長江流域水能資源的綜合開發及意義。2.重點:能結合長江流域相關經濟數據解釋長江流域為何被稱為中國的“黃金腰帶”。【預習導學】知識點一:優越的自然條件 1.長江流經 高原、 盆地和 平原等地形區,流域面積180萬平方千米,約占全國土地面積的 。 2.長江的干支流都有很好的航運條件,是我國通航里程 、運輸能力 的河流,自古就有“ ”之稱。長江的干支流都蘊藏著豐富的 資源,流域范圍內有多種多樣的 資源。 3.長江流域豐富的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 ( )A.上游 B.中游C.下游 D.入海口4.長江流域大部分位于 ( )A.暖溫帶、濕潤區B.亞熱帶、濕潤區C.暖溫帶、半濕潤區D.亞熱帶、半濕潤區知識點二:中國的“黃金腰帶” 1.長江流域是我國的“ ”,因為這里 、 、 。 2.長江流域大部分地區位于 區, 充足、 豐沛、 肥沃、 密布、灌溉便利、物產豐富,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區。 3.長江沿江地帶 ,工業門類 , 工業都比較發達,是我國最具活力的 產業開發帶,尤其是位于長江出海口的長江三角洲,臨江瀕海,集“ ”和“ ”的位置優勢于一體,成為我國城市最密集的地區之一,是長江流域的經濟龍頭,帶動了整個長江流域的經濟發展,其輻射影響遍及全國。 4.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是 ( )A.珠江三角洲 B.長江三角洲C.京津唐 D.遼中南5.位于長江流域的鋼鐵工業基地是 ( )A.重慶、上海 B.京津唐C.包頭、太原 D.鞍山、本溪6.長江流域經濟發展的“龍頭”指的是 ( )A.重慶 B.長沙C.南京 D.上海7.下列有關長江流域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我家住在江西,這里有“魚米之鄉”之稱,是重工業基地B.我家住在武漢,這里有鋼鐵、紡織工業C.我家住在上海,靠近香港和東南亞,自然資源豐富D.我家住在重慶,這里以輕工業為主【合作探究】1.讀P42圖7.20,結合所學知識,說一說長江為什么被譽為“黃金水道”。2.讀P44圖7.25,說一說三峽水利樞紐的受益區涉及哪些省級行政區域單位,其對長江流域的經濟發展有什么積極作用 3.讀P46圖7.29和圖7.30,搜集資料,綜合分析下列問題。(1)長江流域的糧食作物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形區 這些地區進行糧食生產有哪些有利條件(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 (2)為什么長江流域淡水產品的產量豐富 (3)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長江中下游地區的農業特色。 4.搜集資料,概括長江三角洲經濟發展的優勢條件。參考答案預習導學知識點一1. 青藏 四川 長江中下游 18%2. 最長 最強 黃金水道 水能 礦產3. A 4. B知識點二1. 黃金腰帶 自然條件優越 資源豐富 水運便利2. 亞熱帶濕潤 熱量 降水 土壤 河湖3. 工業基礎雄厚 齊全 輕重 高新技術 黃金海岸 黃金水道4. B 5. A 6. D 7. B合作探究1. (1)長江長度長 ,干流橫貫我國東西 , 由內陸直通海洋。(2) 支流眾多 , 溝通南北 , 有水道與黃河、淮河、珠江等水域相連。(3)全年無結冰期 ,水量大且穩定 ,通航里程長 ,運輸能力大。2. 最長 最強 黃金水道 水能 礦產3. A 4. B知識點二1. 黃金腰帶 自然條件優越 資源豐富 水運便利2. 亞熱帶濕潤 熱量 降水 土壤 河湖3. 工業基礎雄厚 齊全 輕重 高新技術 黃金海岸 黃金水道4. B 5. A 6. D 7. B合作探究1. (1)長江長度長 ,干流橫貫我國東西 , 由內陸直通海洋。(2) 支流眾多 , 溝通南北 , 有水道與黃河、淮河、珠江等水域相連。(3)全年無結冰期 ,水量大且穩定 ,通航里程長 ,運輸能力大。(4)經濟腹地廣闊 ,流經我國最發達的經濟區域 ,工農業發達 ,人口眾多 ,城市密布。2. 重慶、湖南、湖北、江西、四川、上海等省級行政區域。發電、防洪、航運、灌溉、水產養殖、旅游、調節氣候、改善環境、減少大氣污染等。3. (1)長江流域的糧食作物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漢平原、鄱陽湖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地區等。自然條件 :平原多、地勢平坦 ,熱量充足、降水豐沛 ,土壤肥沃 ,河湖密布、灌溉便利。社會經濟條件 :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 ,水陸交通便利 ,工業發達。(2)河湖眾多、水網密布。(3)魚米之鄉。4. 優越的地理位置 :位于長江入海口和南北海運的中點。地形、氣候和農業 :地勢低平 ,水網密布 ,氣候溫暖濕潤 ,雨熱同期 ,農業發達。交通通信與投資環境 :水陸交通便利 ,通信發達 ,政策優惠 ,投資環境好。市場 :人口稠密 ,工農業發達 ,腹地廣闊 ,對外貿易便利。勞動力 :資源豐富 ,素質較高。資金與技術 :資金雄厚 ,技術先進。7.2 長江流域第2課時學習目標1.認識長江流域四大城市群和上海在長江流域的“龍頭”地位。2.分析長江流域上下游地區城市密度、人口分布等方面的差異并分析原因。3.重點:了解長江流域的旅游資源。【預習導學】知識點:沿江分布的人口和城市 1.長江流域地區 便利、 豐富、 密集,形成了沿 分布的、以 、 、 和 為中心城市的城市群。這些中心城市都是本區域的 中心和 中心,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強大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2.長江三角洲的 市,是我國最大的國際化大都市之一。它位于長江“黃金水道”的出海口,我國 的中點, 、 鐵路交會處,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3.上海市是我國最大的 和 中心, 是上海最早對外開放的地區,被譽為“萬國建筑博覽館”。 4.下列對上海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上海地處珠江三角洲前沿B.京九鐵路與京滬鐵路在這里相會C.這里是世界著名的海港D.是僅次于北京的第二大工業城市5.下列旅游景點不位于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是 ( )A.明孝陵 B.秦始皇陵兵馬俑C.蘇州園林 D.周莊6.閱讀長江三角洲城市群變化圖,從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工農業基礎、交通條件等方面分析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的有利條件。 【合作探究】1.閱讀教材P49圖7.34、圖7.35和圖7.36,回答下列問題。(1)說出長江干流沿岸的主要城市,說明為什么長江流域的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2)比較長江下、中、上游地區城市人口的比例和城市密度差異,分析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 (3)設計長江某一段的旅游線路。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水平最高的區域,其旅游發展趨勢和特征對我國旅游業具有重要的先導和示范效應。 材料二 長江三角洲經濟地區主要旅游城市分布圖。(1)簡述長江三角洲地區旅游業發展的共同優勢條件。(至少說出兩點) (2)長江三角洲旅游資源國際化運作的前景“不可限量”,近年來海外游客平均每年可達250萬人次,這將對該地區社會經濟產生哪些積極影響 (至少答出三點) 參考答案預習導學知識點1. 航運 資源 城鎮 江 重慶 武漢 南京上海 經濟文化 交通2. 上海 沿海航運 京滬 滬杭3. 商業 金融 外灘4. C 5. B6. (1)地理位置 : 中緯度地區 ,濱海地帶。(2) 自然條件 : 地勢平坦 , 氣候適宜 , 淡水充沛 ,勞動力資源充足 ,雨熱同期 ,降水適中。(3) 工 農 業 基 礎 : 工 業 基 礎 雄 厚 , 農 業 歷史悠久。(4) 交通條件 : 長江出海口 , 臨近上海港 , 河運、海運、陸運、空運便利。合作探究1. (1)上海、南京、九江、武漢、重慶、攀枝花等 。 河流沿岸用水方便 ,交通便利 ,有利于生產、 生活商品的交換和人們的交往 ,故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2)長江下、中、上游地區城市人口的比例和 城市密度的大小均為下游>中游>上游 。產 生這種差異的原因是下游地勢低平 ,氣候溫 暖濕潤 ,交通便利 ,故人口和城市密度大 , 中游次之 ,上游地形崎嶇 ,氣候差異大 ,青藏高原氣候惡劣 , 故城市人口比例和城 市 密 度較小。(3)從重慶出發 ,在嘉陵江與長江交匯的朝天 門碼頭乘船前往武漢 ,途中可以欣賞三峽美 景 ,世界上最大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 ,登江南三大名樓的岳陽樓和黃鶴樓。2. (1)旅游資源豐富 ,游覽價值高 ;本地區經濟 發達 ,各類市場距離短 ;交通便利 ,各景點的 交通通達性好 ;基礎設施完善 ,地區接待能力強 ,旅游環境容量不斷擴大。(2)帶動區域相關行業發展 ,促進經濟增長 ; 提供就業機會和崗位 ,擴大就業 ;增加外匯收入 ;促進社會文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7.3 四川盆地第1課時學習目標1.通過讀圖,知道四川盆地的位置、范圍、地形、氣候等自然環境。2.知道四川盆地獨特的文化和主要的風景名勝。3.重點:分析四川盆地優越的自然條件。【預習導學】知識點一:巴山蜀水 1.四川盆地地處我國 部,位于 省和 市境內,西臨 高原,東有 山脈,北有 山和 山脈,盆地內部 起伏。 2.四川盆地屬 氣候,氣候 ,降水 。盆地以北的秦嶺、大巴山等山脈阻擋了 風南下,冬季很少受到 影響,少 ,使得盆地內部冬季溫度較緯度相當的長江中下游地區 。這里全年多 、少 、多 。得天獨厚的濕熱條件,十分有利于農作物生長,部分地區可 。 3.為什么稱四川盆地為“巴山蜀水”呢 4.四川盆地屬于 ( )A.季風區、外流區B.季風區、內流區C.非季風區、內流區D.非季風區、外流區5.在我國四大盆地中,四川盆地是 ( )A.面積最大的盆地B.海拔最高的盆地C.緯度最低的盆地D.沙漠分布最廣的盆地知識點二:天府之國 1.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 平原,地勢 、土地 、農業 、物產 ,自 水利工程建成以后,更被譽為“ ”,是我國重要的糧食、 、 的生產基地。 2.四川盆地獨特的地理環境、豐富的物產、悠久的歷史,孕育了深厚的、多姿多彩的 文化,留下了豐富的 遺產,成為四川盆地旅游文化資源的主要源泉,吸引著眾多的國內外游客。目前,四川盆地內已有 、峨眉山—樂山、 、 等風景名勝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合作探究】1.讀教材P50圖7.37,回答下列問題。(1)找出流經四川盆地的主要河流。 (2)觀察河流流向,河流流向反映了四川盆地怎樣的地勢 (3)古語說:“蜀道難,難于上青天。”請從地形角度分析古代四川盆地交通艱難的原因。 2.試分析成都平原農業發達的原因。 3.中國“十大新天府”評選中,“伊犁河谷”以獨特的魅力名列第三。讀新疆局部地區年降水量圖(單位:mm)(圖一)及伊犁河谷地區山河分布示意圖(圖二),回答下列問題。(1)指出圖一中甲所在地形區的名稱,并分析其降水量稀少的原因。 (2)從形態、地勢和分布格局等方面描述伊犁河谷地區(圖二)的地形特征。 (3)結合圖一簡要分析伊犁河谷地成為“西域濕島”的原因。 (4)簡要說明地形對伊犁河谷地冬季氣溫的影響。 (5)簡述伊犁河谷地種植冬小麥的自然優勢。 參考答案預習導學知識點一1. 西南 四川 重慶 青藏 巫山 大巴 秦嶺 低山丘陵2. 亞熱帶季風 溫暖 豐富 冬季 寒潮霜雪 高 云霧 日照 夜雨 一年三熟3. 巴山指的是重慶和川東一帶的山區 ,丘陵較 多 ;蜀水指的是川西一帶的成都平原地區 ,江 河縱橫 ,河道密集 。兩種文化長期交融貫通 ,因此被稱為“巴山蜀水”。4. A 5. C知識點二1. 成都 低平 肥沃 發達 豐富 都江堰 天府之國 油料 生豬2. 巴蜀 歷史文化 九寨溝 大熊貓棲息地重慶大足石刻合作探究1. (1)岷江、嘉陵江、烏江等。(2) 由四周高地流向盆地中心 ,說明四川盆地的地勢是四周高、中間低。(3) 因為四川盆地四周都是高山 ,懸崖峭壁太 多 ,行走很困難 ,所以會有“蜀道難 ,難于上青天”這樣的說法。2. 地形平坦 ,水資源豐富 ,熱量充足(冬季受北 部秦嶺的阻擋 ,冬季風影響較弱 , 同時盆地地 形不利于散熱) , 雨熱同期(亞 熱 帶 季 風 氣候) ,土壤肥沃(紫色土) 。3. (1) 準噶爾盆地 , 該盆地深居內陸(遠離海 洋) ,地形閉塞 , 海洋水汽難以到達 , 因而降水少。(2)西部寬 ,東部窄 ;西低東高 ,為向西敞開的 三角形區域 ;東西走向的天山山脈又將其分割成山脈、河谷(盆地)相間分布的格局。(3)伊犁河谷雖遠離海洋 ,但其向西敞開的地 形 ,有利于接納來自大西洋的暖濕氣流 ,形成地形雨 ,從而成為西北干旱地區的濕島。(4)地處谷地 ,冬季天山阻擋和削弱了南下的北方冷空氣 ,使得氣溫較周邊地區高。(5)冬暖利于小麥安全越冬 ,較豐富的降水和 地表水為小麥生長提供了較充足的水源 ,谷地(盆地)地形平坦開闊 ,土壤肥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