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露和霜教學目標知識目標科學探究目標1.從露、霜和水的三態變化之間的關系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2.根據觀察、分析,作出關于露和霜形成原因的假設。3.能通過觀察、實驗、討論等方式,得到關于露和霜成因的相關信息。4.能運用分析、歸納、推理等方法,得出實驗結論。科學態度目標1.對探究露和霜的成因有濃厚的興趣。2.能以事實和實驗數據為依據作出判斷。3.能與他人合作學習,溝通交流,形成集體觀點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能舉例說明科學技術進步對于降低霜凍災害的重要作用。重點難點重點1.認識露和霜的成因。2.了解預防霜凍的科技手段的應用及對生活的影響。難點1.根據先前的探究和生活經驗對露和霜的形成原因作出假設。2.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實驗探究,堅持實驗的客觀性,并能夠通過交流形成集體觀點。教學設計一、情境導入師:古人曾說“涼風至,白露生,寒蟬鳴,轉眼,秋又涼了一度”,古人還說“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這兩句詩中都描述了二十四節氣中的其中一個節氣,而這也是一種特殊的自然景象,你知道是什么嗎 生:白露,是秋天的第三個節氣,一般是每年公歷9月8日左右。在白露時節,清晨會出現露珠。師:那露是怎樣形成的呢 設計意圖:以古詩和二十四節氣引入自然界中露的現象,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對傳統文化的了解。二、實驗探究1.探究露的形成師:請大家分析露珠出現的環境和條件,猜想露珠的形成與什么有關。生:露珠出現的天氣都較冷,空氣潮濕,所以露珠的形成可能與水蒸氣遇冷凝結有關。師:請大家按照教材的提示進行實驗驗證吧!教師出示實驗方法:(1)往干燥的燒杯里加入適量冰塊和水。(2)用溫度計分別測出空氣的溫度和冰水混合物的溫度。(3)觀察并記錄學生分工合作,記錄實驗數據。師:通過實驗,你觀察到什么現象 師:請大家試著描述其成因。生: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燒杯,在燒杯外壁凝結成小水珠。師:根據實驗結果推想,自然界中的露是怎樣形成的 生:夜間氣溫下降,空氣中的水蒸氣在近地面的物體表面發生凝結,就形成了露。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首先分析詩句中出現露時的場景及條件,然后通過實驗驗證,并嘗試用科學的語言進行描述2.探究霜的形成師:關于深秋的另一個節氣,古人曾這樣說:“深秋柳陌露凝霜,衰草疏疏碧水涼。”你知道這里說的是什么節氣嗎 這種自然景象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生:這是指秋天的最后一個節氣--霜降,一般是每年公歷10月23日左右。師:根據詩句的描述和先前的探究,試猜想一下,霜是怎樣形成的 生1:水在0℃開始結冰,所以我推測,當氣溫低于0℃時,水蒸氣就會變成固態,也就是霜。生2:我們認為,霜是地面溫度低于0℃時,水蒸氣遇冷結成的。師:請大家按照教材的提示進行實驗驗證吧!教師出示實驗方法:(1)往一個黑色外壁的金屬杯內裝入一些冰塊。(2)往冰塊里撒些鹽,用溫度計測出杯中冰塊的溫度。(3)觀察杯壁有什么現象,記錄在《科學學生活動手冊》中。學生分組進行實驗,記錄實驗數據。師:請大家與同伴一起分享實驗現象,你觀察到了什么 生:黑色的金屬杯外側結成一層冰晶。師:根據實驗現象,試著描述一下,自然界中的霜是怎樣形成的 生:當溫度在0℃以下時,近地面的水蒸氣會在物師:水蒸氣直接變成小冰晶的過程被稱為凝華。表面結成小冰晶,這就是霜。設計意圖:從對比露珠形成的過程和古詩的描述中獲取信息,作出假設,然后根據教材提示進行實驗,總終實驗現象并得出結論,這樣能夠鍛煉學生小組合作、自:探究的能力。三、應用拓展如何預防霜凍了解霜凍霜的出現,是溫度驟降導致的,溫度的突然下降對農作物的傷害也非常大,低溫會使植物細胞間隙中的水形成冰品,并繼續奪取細胞中的水分,冰晶逐漸擴大,因此不僅消耗了細胞水分,而且引起原生質脫水而使原生質膠體變質,導致植物無法生存而死亡。2.預防霜凍師: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搜集資料,了解霜凍的常見解決措施,并用自己擅長的方式整理出來。解決措施具體操作熏煙法點燃煙霧劑,形成保護層,減緩地面溫度的降低速度灌溉法 霜凍前灌溉,形成水膜保護覆蓋法用塑料薄膜、草、土肥等進行覆蓋鼓風法晴朗無風的夜晚,鼓風將上下層空氣混合,均勻溫度霜凍危害:農作物細胞凍結,植物脫水,升溫后水分大量蒸發,造成植物枯死。解決措施:熏煙法:點燃煙霧劑,形成保護層,減緩地面溫度的降低速度。灌溉法:霜凍前灌溉,形成水膜保護。覆蓋法:用塑料薄膜、草、土肥等進行覆蓋。鼓風法:晴朗無風的夜晚,鼓風將上下層空氣混合,均勻溫度。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了解霜凍災害及其常見解決攢施,鼓勵學五年級下冊進行搜集,并用自己擅長的形式整理,鍛煉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四、總結回顧試著用自己的話或喜歡的方式復述本節課學到的知識。板書設計4 露和霜0℃以上,遇冷凝結成露0℃以下,遇冷凝華成霜霜凍危害:植物脫水、水分蒸發、枯死預防熏煙法 灌溉法覆蓋法 鼓風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