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年中考物理模型復習專題03 分子動理論講義(表格式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年中考物理模型復習專題03 分子動理論講義(表格式含答案)

資源簡介

專題03 分子動理論 溫度和溫度計
1.溫度和溫度計 溫度物理學中通常用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1)溫度的物理量符號是t,常用單位是攝氏度,攝氏度的符號是℃。 (2)攝氏溫度的規定:在1標準大氣壓下,將純凈的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定為0 ℃,水沸騰時的溫度定為100 ℃,把0 ℃到100 ℃之間劃分為100等分,每等分就為1攝氏度。溫度計(1)溫度計的工作原理: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2)溫度計的使用:觀察它的量程;認清它的分度值。 ①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底;②溫度計的玻璃泡浸入液體后要稍候一會兒,待示數穩定后再讀數;③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體溫計、溫度計、寒暑表的區別 構造量程分度值用法體溫計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間有一段細小的縮口35~42 ℃0.1 ℃可以離開人體讀數;用前需甩實驗室用溫度計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間無細小縮口–20~110 ℃1 ℃不能離開被測物體讀數;不能甩寒暑表–30~50℃1 ℃
3.分子動理論 物質的構成物質是由分子或原子構成的分子熱運動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分子間作用力分子間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運用分子模型解釋固體、液體、氣體的性質 狀態特點微觀原因固態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固態物質中分子排列十分緊密,分子間有強大的作用力,分子雖來回振動,但位置相對穩定,所以具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液態有一定的體積,無確定的形狀,有流動性液態物質中,分子雖來回振動,但位置不穩定,分子間作用力比固體小氣態沒有確定的形狀和體積,具有流動性氣態物質中,分子間距很大,分子間作用力很小幾乎可以忽略,所以易被壓縮,分子之間由于碰撞而向四面八方運動
5.分子熱運動和機械運動的比較 比較項機械運動分子熱運動研究對象宏觀物體大量分子運動規律有規律可循單個分子的運動無規律可循運動情況靜止或運動運動永不停息是否肉眼可見一般肉眼可直接觀察肉眼不能直接觀察
1.自然界的一些常見溫度 (1)人的正常體溫是37℃; (2)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為100℃; (3)舒適室溫約為23℃; (4)我國最低氣溫約為-52℃; (5)太陽表面溫度約為6000℃; (6)酒精的凝固點約為-117℃。 2.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1)會認。認識溫度計的量程和分度值。 (2)會選。根據估測溫度,選擇量程合適的溫度計。若被測溫度高于溫度計量程,則溫度計會被脹破;若被測溫度過低,則溫度計測不出來。 (3)會拿。要拿溫度計的上部,不能用手觸及溫度計的玻璃泡。 (4)會放。溫度計的玻璃泡應該全部浸入被測的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5)會讀。溫度計的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后要稍微等一會,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繼續留在液體中,視線要與溫度計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6)會記。記錄數值+單位,注意正負問題。 3.體溫計的使用 (1)體溫計在使用前,應用力往下甩幾下,讓直管內的水銀流回玻璃泡內,然后再進行測量。 (2)讀數時,應把體溫計從腋下或口腔中拿出來。 (3)體溫計的分度值是0.1℃,讀數時精確到0.1℃。 4.擴散現象的認識和理解 (1)擴散現象只能發生在不同的物質之間,同種物質之間不能發生擴散現象; (2)不同物質只有相互接觸時,才能發生擴散現象,沒有相互接觸的物質,是不會發生擴散現象的; (3)擴散現象是兩種物質的分子彼此進入對方,而不是單一的某種物質的分子進入另一種物質; (4)氣體、液體和固體之間都可以發生擴散現象,不同狀態的物質之間也可以發生。
模型1 物質的構成 分子間作用力
學習了分子動理論之后,小明總結了很多生活中與分子動理論有關的現象,下列總結中錯誤的是( )
A.“花氣襲人知驟暖”說明分子的熱運動與溫度有關
B.人造木板黏結劑中的甲醛擴散到空氣中造成環境污染
C.用透明膠帶揭下紙上寫錯的字,是因為膠帶與紙之間有相互的斥力
D.“破鏡不能重圓”是分子間的距離太大,作用力變得十分微弱
【答案】C
【分析】分子動理論基本觀點:(1)擴散現象說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作答時一定要有“不停地”與“無規則”兩個關鍵詞);(2)分子間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間距離越大,其作用力越微弱;(3)分子間存在間隙。
【解答】解:A、花氣襲人說明擴散現象很明顯,這是由分子運動更劇烈導致的,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更劇烈,故A正確;B、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故黏合劑中的甲醛也會擴散到空氣中,從而造成環境污染,故B正確;C、膠帶揭下紙上的錯字,因為分子間存在引力作用,像膠帶、便利貼都是分子間的引力大于斥力作用,故C錯誤;D、破鏡不能重圓,是因為玻璃分子間的距離太大,分子間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分子間幾乎沒有作用力,故D正確。
名師點撥:物體不易壓縮或拉伸:(1)不易壓縮:分子間存在斥力;(2)不易拉伸:分子間存在引力。
【變式練1】(2023 無錫)如圖所示,將兩個表面光滑的鉛塊相互緊壓,它們會粘在一起,下方可以掛起重物。該現象主要說明了(  )
A.分子間有空隙
B.分子間存在吸引力
C.分子間存在排斥力
D.分子處在永不停息地無規則運動中
【答案】B
【分析】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解答】解:如圖所示,將兩個表面光滑的鉛塊相互緊壓,它們會粘在一起.這一現象證明了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對分子間作用力的理解,屬于基礎題,難度不大。
【變式練2】(2022 益陽)2022年3月23日下午,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開展第二次太空授課活動,航天員老師王亞平用水將兩個塑料板連接起來,搭建了一座液體橋,如圖所示。水在兩板之間連接成為橋,這說明(  )
A.分子之間有引力 B.分子之間有斥力
C.物質由大量分子構成 D.水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答案】A
【分析】組成物質的分子間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解答】解:水分子間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才會形成水橋。故選:A。 
【變式練3】(2023 鎮江)以下實驗能說明分子間存在空隙的是(  )
A.用肉眼觀察海綿,發現海綿內部有許多空隙
B.將等體積的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總體積變小
C.用鉛筆畫出連續直線,用放大鏡觀察到碳粒間有空隙
D.用光學顯微鏡觀察血細胞涂片,發現細胞間有間隙
【答案】B
【分析】(1)物質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組成物質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的運動,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之間存在間隙;
(2)注意分子運動和物質運動的區別,分子是看不見的,固體小顆粒是看得見的。
【解答】解:A、用肉眼觀察海綿,發現海綿內部有許多空隙,是物體間有間隙,不能說明分子間存在空隙,故A錯誤;B、體積相等的水和酒精,水和酒精混合后總體積變小,說明分子之間存在間隙,故B正確;C、鉛筆畫出的線我們可以看到,它肯定是由無數個分子構成的,而分子非常小我們看不到,因此用放大鏡觀察到碳粒間有空隙也不能說明分子之間有空隙,故C錯誤;D、用光學顯微鏡觀察血細胞涂片,發現細胞間有間隙,由于分子是很微小的,光學顯微鏡放大的倍數有限,不能觀察到分子、分子間有間隙,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分子動理論的知識,加強對分子間存在間隙的理解,要注意基礎知識的學習與掌握。
模型2 分子熱運動
(2023 長沙)下列現象能說明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是(  )
A.春風拂面,柳絮飛揚 B.晨曦微露,霧漫山野
C.百花齊放,花香四溢 D.天寒地凍,大雪紛飛
【答案】C
【分析】不同的物質在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做擴散,這一現象說明一切物體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由于分子的體積很小,分子的運動無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過氣味、顏色的變化來體現。
【解答】解:A、柳絮飛揚,是肉眼可見的宏觀物體—柳絮的機械運動,不是分子的運動,故A不符合題意;
B、霧漫山野,是肉眼可見的宏觀物體—霧的機械運動,不是分子的運動,故B不符合題意;
C、花香四溢,是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的結果,是分子運動,故C符合題意;
D、大雪紛飛,是肉眼可見的宏觀物體—雪花的機械運動,不是分子的運動,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
名師點撥:無論是液體還是固體,它們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分子運動是肉眼看不見的,要把它與物體的機械運動區別開來。
【變式練1】(2022 淮安)如圖所示,向一端封閉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滿酒精,封閉管口。反復翻轉玻璃管,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觀察到水和酒精的總體積變小,說明組成物質的分子間存在    ;加注酒精過程中,能明顯聞到酒精的氣味,說明    。
【答案】空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
【分析】一切物質的分子間都存在間隙,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
【解答】解:因為分子間存在著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別進入了對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總體積變小了。
加注酒精過程中,能明顯聞到酒精的氣味,是發生了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
【變式練2】(2023 赤峰)兩個相同的杯子中裝有質量相同的冷水和熱水,分別向兩杯中放入同樣的糖塊,冷水中的糖塊比熱水中的溶解得慢,這是因為冷水溫度低導致(  )
A.物質分子不運動 B.水分子間沒有間隙
C.糖分子間沒有斥力 D.物質分子運動緩慢
【答案】D
【分析】根據分子動理論可知:物質是由分子(或原子)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的速度越快,溫度越低,分子無規則運動的速度越緩慢,據此進行分析。
【解答】解:兩個杯子中分別盛有質量相同的熱水和冷水,向其中分別放入同樣的糖塊,冷水中的糖塊比熱水中的溶解得慢,這是因為溫度越低,分子運動的越緩慢,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分子動理論,分子的無規則運動稱為熱運動是因為分子的運動和溫度有關。
【變式練3】(2023 南通)端午時節,人們佩戴裝有中藥材的香囊,我們能聞到淡淡的藥香,說明(  )
A.分子間有引力 B.分子間有斥力
C.分子是運動的 D.分子間有空隙
【答案】C
【分析】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擴散運動是分子熱運動的宏觀體現。
【解答】解: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端午時節,人們佩戴裝有中藥材的香囊,我們能聞到淡淡的藥香,是香味分子發生了擴散現象,說明分子是運動的。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分子動理論,是一道基礎題,熟練應用基礎知識即可正確解題。
模型3 擴散現象
(2022 齊齊哈爾)疫情防控不能放松。我們在使用酒精濕巾進行手部消毒的過程中,能聞到酒精的氣味,這是    現象。當固體被壓縮時,分子間的距離變小,分子間的作用力表現為    。
【答案】擴散;斥力。
【分析】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解答】解:在使用酒精濕巾進行手部消毒的過程中,能聞到酒精的氣味,是因為酒精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這是擴散現象;
組成物質的分子間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間間隙變大時,相互作用力表現為引力,所以固態難以被拉伸,分子間間隙變小時,分子間相互作用力表現為斥力,故固態難以被壓縮。
名師點撥:分子間存在引力,使得固體和液體能保持一定的體積,它們里面的分子不致散開,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已經離得很近的固體和液體很難進一步被壓縮。
【變式練1】(2023 朝陽)“端午濃情,粽葉飄香”,粽葉飄香是    現象,粽葉很難剝離是因為粽葉和粽米的分子間存在    力。
【答案】擴散;引。
【分析】擴散現象:不同的物質在相互接觸時,物質的分子互相進入對方的現象就叫擴散現象;擴散現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運動著;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解答】解:根據分子熱運動,“端午濃情,粽葉飄香”,粽葉飄香是擴散現象,粽葉很難剝離是因為粽葉和粽米的分子間存在引力。
【變式練2】(2023 菏澤)蒸汽烤箱是將300℃以上的高溫水蒸氣噴灑在食物表面對食物加熱的。加熱過程中,烤箱排氣口冒出的“白煙”是水蒸氣    (填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的大量小水珠;烤出來的食物香氣四溢,從物理角度看,這是    現象。
【答案】液化;擴散。
【分析】(1)生活中的“白氣”現象都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2)不同的物質在相互接觸時,物質的分子互相進入對方的現象就叫擴散現象。
【解答】解:加熱過程中,烤箱排氣口冒出的“白煙”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大量小水珠;食物香氣四溢,是食物中的香氣分子擴散到空氣中形成的,屬于擴散現象。
【變式練3】(2023 寧夏)在學校勞動教育基地開展的實踐活動中,某同學正提水給瓜園澆水,遠遠就聞到了甜瓜的香味,這是   現象。
【答案】擴散
【分析】 擴散現象:不同的物質在相互接觸時,物質的分子互相進入對方的現象就叫擴散現象,擴散現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運動著。
【解答】解:遠遠就聞到了甜瓜的香味,這是擴散現象。
模型4 溫度及其估測
(2022 大連)下列溫度最接近4℃的是(  )
A.冰箱冷凍室的溫度 B.冰箱冷藏室的溫度
C.剛煮熟雞蛋的溫度 D.剛溫好牛奶的溫度
【答案】B
【分析】首先對題目中涉及的物體或環境溫度有個初步的了解,然后排除與生活實際相差較遠的選項,最后找出符合題意的答案。
【解答】解:A、水的凝固點是0℃,冰箱冷凍室中的水會結冰,說明溫度不高于0℃,故A不符合題意;B、冰箱冷藏室的溫度在4℃左右,故B符合題意;C、剛煮熟的雞蛋的溫度在100℃左右,故C不符合題意;D、剛溫好牛奶的溫度在40℃左右,故D不符合題意。
名師點撥:物理學中,對各種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們應該加強鍛煉的重要能力之一,這種能力的提高,對我們的生活同樣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變式練1】(2022 新疆)正在發燒的小軍的體溫可能是(  )
A.35℃ B.36℃ C.39℃ D.49℃
【答案】C
【分析】根據人的正常體溫分析。
【解答】解:人的正常體溫約為36.5℃,變化不大;發燒時,人的體溫略高于正常的體溫,所以39℃是發燒時的體溫;而49℃遠遠高于了人的體溫,是錯誤的;綜上所述,C正確。
【變式練2】(2022 六盤水)游泳時為了謹防抽筋現象,最適宜的水溫是(  )
A.10℃ B.20℃ C.28℃ D.40℃
【答案】C
【分析】對于物理量的估測,需排除與生活實際相差較遠的選項,找出符合生活實際的答案。
【解答】解:適合游泳的水溫有很多,一般室內游泳池的水溫在26~28℃,而兒童池和殘疾人池的水溫則略高一些,所以下水前應試試水溫,最適宜的水溫約為28℃。故選:C。
【點評】在估測物理量時,有的需要憑借生活經驗,有的需要簡單的計算,有的要進行單位的換算,最后判斷最符合實際的是哪一個。
【變式練3】0℃的冰與0℃的水相比( )
A.0℃的冰比0℃的水冷
B.0℃的水比0℃的冰冷
C.0℃的冰與0℃的水一樣冷
D.冰和水狀態不同,不可比較冷熱程度
【答案】C
【解答】解: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因此溫度相同物質,其冷熱程度是相同的,即0℃的冰與0℃的水一樣冷。故選:C。
模型5 溫度計的使用
(2023 鎮江)測量液體溫度時,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溫度計使用時,應該:
①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的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②溫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后要稍候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
③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解答】解:如圖,A、溫度計的玻璃泡沒有完全浸沒在被測液體中,故A錯誤;
B、溫度計在讀數時,視線沒有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B錯誤;
C、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的液體中,沒有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并且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C正確;
D、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故D錯誤。
名師點撥:溫度計的使用是初中物理比較重要的實驗技能考核內容,卷面考試時出現的頻率也是很高的,所以一定要掌握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
【變式練1】如圖所示的溫度計,關于它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該溫度計是根據固體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
B.在使用該溫度計測量物體溫度時,可以離開被測物體讀數
C.該溫度計的分度值為
D.該溫度計的量程是
【答案】C
【解答】解:、液體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此選項錯誤。、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此選項錯誤。、觀察圖示中的溫度計知:每一大格代表,每一大格分成10小格,所以每一小格代表,即溫度計的分度值是,此選項正確。、觀察圖示中的溫度計知:該溫度計的量程是,此選項錯誤。
【變式練2】下面關于常用溫度計的使用中,錯誤的是(  )
A.溫度計不能用來測量超過它的最高刻度的溫度
B.溫度計的玻璃泡要跟被測物體充分接觸
C.測量液體溫度時,溫度計玻璃泡要完全浸沒在液體中
D.讀數時,要把溫度計從液體中拿出來再讀數
【答案】D
【解答】解:A、溫度計不能用來測量超過它的最高刻度的溫度,否則會漲破溫度計,不符合題意。B、溫度計的玻璃泡要跟被測物體充分接觸,使溫度計的示數和液體的溫度相同再讀數,不符合題意。C、測量液體溫度時,溫度計玻璃泡要完全浸沒在液體中,否則會使測量值偏大或偏小,不符合題意。D、讀數時,要把溫度計從液體中拿出來再讀數,會造出測量值偏大或偏小,符合題意。故選:D。
【變式練3】用實驗室常用溫度計測量某液體的溫度,示數如圖所示,下列說法合理的是( )
A.可以離開被測液體讀數,示數是
B.不可以離開被測液體讀數,示數是
C.可以離開被測液體讀數,示數是
D.不可以離開被測液體讀數,示數是
【答案】D
【解答】解:實驗室常用溫度計測量某液體的溫度時,玻璃泡不可以離開被測液體讀數,在圖中10和20之間有10小格,故該溫度計的分度值是,該溫度計的液柱上表面上部是10,下部是20,上小下大,說明液柱上表面在以下,液柱上表面距離有4小格,故溫度計讀數為,故D正確,ABC錯誤。
【變式練4】(2023 金昌)如圖所示,圖甲中木條的長度為   cm;圖乙中溫度計讀數為  ℃。
【答案】2.70;29。
【分析】使用刻度尺時要明確其分度值,起始端從0開始,讀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體的長度;起始端沒有從0刻度線開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線為起點,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起始端所對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時,首先要明確溫度計的量程和分度值,讀數時視線與液柱上表面相平,需要注意液面在0刻度線上面還是下面。
【解答】解:由甲圖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起始刻度為0.00cm,末刻度為2.70cm,則木塊的長度為2.70cm﹣0.00cm=2.70cm;圖乙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液柱的液面在0℃以上,讀數為29℃。 
模型6 體溫計
(2022 杭州)小金配合社區防疫工作,用體溫計測量體溫。如圖所示體溫計的測量范圍為35.0℃到42.0℃,最小刻度值為   ℃。消毒后用手指捏緊體溫計上部,    (填寫操作),使體溫計的水銀柱回落到35℃以下,然后放入自己腋下5分鐘,取出后直接讀數。體溫計離開人體后水銀柱不會回落的原因是   。
【答案】0.1;用力甩幾下;玻璃管中有一段細管(彎管),水銀遇冷收縮較快,在細管(彎管)處斷開,上段水銀柱不回落。
【分析】(1)體溫計的測量范圍是35~42℃,分度值是0.1℃。
(2)體溫計有縮口,水銀只能在溫度高的時候升高,在溫度降低時不能下降,要想使水銀柱下降,只能甩幾下。
【解答】解:體溫計的測量范圍是35~42℃,分度值是0.1℃;
體溫計使用之前要用力甩幾下,將已上升的水銀柱甩回玻璃泡中;
體溫計存儲水銀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縮口,測量體溫時,水銀膨脹通過該處上升,當體溫計離開人體后,水銀因溫度降低而收縮,水銀柱便在該處斷開,使上面的水銀柱不能退回玻璃泡中。
名師點撥:此題考查的是體溫計的原理和測量范圍,在物理實驗和實際生活中經常使用包括體溫計在內的各種溫度計,我們要熟練掌握其使用和讀數方法。
【變式練1】關于如圖所示的常用液體體溫計,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它的量程是
B.它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C.它此時的示數是
D.它不能離開人體讀數
【答案】D
【解答】解:、由圖可知,此體溫計的量程是,故正確;
、體溫計是根據水銀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故正確;
、此體溫計上分成10份,1份代表,所以體溫計的分度值為,故其讀數為,故正確;
、由于體溫計的特殊構造,即玻璃泡上方有一很細的縮口,在離開人體讀數時,液柱不自行下降,故它能離開被測人體讀數,故錯誤。
【變式練2】(2022 棗莊)在預防新冠肺炎期間,學校要求每位師生都要進行體溫檢測。下列對體溫計的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體溫計的量程是35℃~45℃
B.體溫計的分度值是1℃
C.某同學的體溫是36.6℃,該同學體溫正常
D.利用體溫計也可以測量液體的溫度
【答案】C
【分析】(1)體溫計的量程:35~42℃;
(2)體溫計的分度值是0.1℃;
(3)人的正常體溫約37℃;
(4)常溫下液體的溫度約為15~25℃,根據體溫計的量程分析。
【解答】解:A、體溫計的量程是35~42℃,故A錯誤;
B、體溫計一個小格代表0.1℃,所以體溫計的分度值是0.1℃,故B錯誤;
C、人的正常體溫約37℃,某同學體溫是36.6℃,該同學體溫正常,故C正確;
D、體溫計的量程是35~42℃,液體的溫度可能低于35℃,也有可能高于42℃,因此不可以用體溫計測量液體的溫度,故D錯誤。
故選:C。
【變式練3】(2022 黑龍江)根據圖片,回答問題
(1)如圖1所示的刻度尺,其分度值為    ,所測量物體的長度為   cm。
(2)若污漬遮擋了刻度尺上的部分刻度,會影響測量物體長度嗎?  。
(3)通過觀察圖2中的兩個溫度計,   圖是寒暑表,  圖是體溫計,甲、乙兩溫度計的示數分別為  ℃和  ℃。
【答案】(1)1mm;3.00;(2)不會;(3)乙;甲;38.5;﹣5。
【分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鄰兩刻度線表示的長度。使用刻度尺時要明確其分度值,起始端從0開始,讀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體的長度;起始端沒有從0刻度線開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線為起點,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起始端所對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若污漬遮擋了刻度尺上的部分刻度,我們可以在測量的時候,從其它的整數刻度測起;
(3)體溫計和寒暑表量程不同、結構也不同;體溫計的分度值為0.1℃,寒暑表的分度值為1℃。
【解答】解:(1)圖1所示刻度尺1cm又分為10個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為1mm;物體起始端對應的刻度值為3.50cm,末端對應的刻度值為6.50cm,物體長度為6.50cm﹣3.50cm=3.00cm;
(2)若污漬遮擋了刻度尺上的部分刻度,我們可以在測量的時候,從其它的整數刻度測起,所以不會影響測量物體長度;
(3)由圖2可知,甲的分度值是0.1℃,乙的分度值是1℃,所以甲圖是體溫計;甲圖的示數為38℃+5×0.1℃=38.5℃,乙圖的示數是5×(﹣1℃)=﹣5℃;讀作零下五攝氏度。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刻度尺的使用與讀數、以及溫度計和體溫計的讀數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礎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水县| 阳信县| 偏关县| 双牌县| 屏边| 松滋市| 环江| 康保县| 永安市| 沙坪坝区| 沽源县| 姜堰市| 全南县| 昌乐县| 孟津县| 南澳县| 开化县| 江城| 天祝| 临邑县| 兴安盟| 泾源县| 许昌县| 若羌县| 新化县| 娱乐| 三亚市| 延寿县| 宜君县| 开鲁县| 突泉县| 故城县| 玉溪市| 溆浦县| 蒙城县| 石楼县| 赤水市| 潞城市| 清新县| 陆河县| 定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