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大單元整體教學】物理學科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章 分課時設計課題 浮力課型 新授課 √ 復習課 試卷講評課 其他課1.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十章第一節的內容。浮力這一章歷來是初中物理的重點和難點,將力學、液體壓強、質量密度等多方面知識融合到一起,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而本節課作為本章的第一節作用尤為關鍵,測量浮力和探究影響浮力的大小因素的內容是為后面學習阿基米德原理和物體浮沉條件的應用的基礎。本節由“浮力”和“決定浮力大小的因素”兩部分內容組成。通過生活中的游船、水中的鴨子等現象,引出浮力的概念,讓學生在通過熟悉的場景,輕松理解新知識。在學習測量浮力大小的內容時,教材以安排演示實驗和創設問題的方式,讓學生學會測量方法并能熟練計算浮力的大小。接著以問題導入的形式,引出浮力產生的原因。通過建立理性模型,并作出正確分析,理解浮力產生的原因。最后,安排探究性實驗: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初步的收集信息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2.學習者分析 八年級學生的理性思維較弱,對概念的理解、規律的分析有欠缺。但學生的求知欲很強,動手心情很迫切,對新生事物有很濃厚的興趣,渴望掌握知識。本節課學生通過直觀的實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找出規律。利用這節實驗探究課創設一個平臺,使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并鍛煉能力。3.學習目標確定與教學重難點 (1)經歷觀察生活中的浮力現象和通過實驗認識浮力的過程。(2)通過觀察與分析,了解浮力是怎樣產生的;(3)通過猜想浮力的相關因素,培養學生發生性思維能力;(4)通過經歷實驗探究浮力的相關因素過程,增強分析概括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與動手操作能力。本節教學的重點是浮力概念的建立,“稱重法”測浮力。教學難點是浮力產生的原因,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探究過程。4.評價量表 《浮力》的評價量表任務列表任務要求(滿分:35分)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任務一:浮力觀察思考、總結浮力的概念;能利用“稱重法”測出物體的浮力(10分)任務二:浮力產生的原因能夠歸納得出浮力產生的原因,利用“壓力差法”計算浮力(10分)任務三:計算浮力的大小能熟練應用“稱重法”“壓力差法”進行相關計算(5分)任務四: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親自參與實驗,總結出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10分)5.學習活動設計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學習評價任務一:引入新課展示圖片:鴨子、輪船漂在水面上;熱氣球載著重物飛上高空;人們在死海里看書等。把學生引入與浮力有關的問題上,體會浮力的存在。同學們猜想這里面可能蘊含著什么知識呢? 觀看圖片,體會浮力的存在,說出自己觀察到的浮力現象。 從貼近學生生活的物理現象入手,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讓學生在領略大自然的美妙與和諧中進入物理的世界,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新課標的理念。任務二:浮力演示:出示一個裝滿水的水槽,用手將一個乒乓球壓入水中,然后放手。如圖所示現象:乒乓球從水中浮起。提出問題:浮在水面的乒乓球受幾個力的作用?施力物體是誰?力的方向如何呢?得出結論: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向上的托力,這個向上的托力叫浮力。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浮力的施力物體:液體。提出問題:浮在水面上的物體受到浮力,浸沒在水中的石塊受到浮力作用嗎?怎樣來驗證你的想法?引導學生根據二力平衡等知識判斷浮力的存在及大小,最后得出結論:水中下沉的物體會受到一種向上托的力這就是浮力。引導學生歸納出利用“稱重法”測浮力大小的方法:先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在空氣中所受的重力,再把物體浸入液體中,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則物體受到的浮力可以利用F浮=G-F示進行計算。 觀察實驗現象,在教師的引導下分析乒乓球的受力情況。總結出浮力的概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討論,學生展示方案,教師點評后,依據圖示演示、講解并記錄:認識水中下沉的物體會受到浮力,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聯系實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評價標準】觀察思考、總結浮力的概念;能利用“稱重法”測出物體的浮力(10分)觀察思考、總結浮力的概念;不能熟練利用“稱重法”測出物體的浮力(8分)觀察思考、總結浮力的概念(6分)任務三:浮力產生的原因提出問題:為什么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會受到浮力的作用?實驗觀察:如圖所示,將容器的兩端蒙上橡皮膜,當水平進入水中時,觀察左右兩個橡皮膜的凹陷程度;當在水中豎直放置是,觀察上下兩個橡皮膜的凹陷程度。引導提示:利用液體壓強的知識分析浮力產生的原因。上、下表面受到壓力的施力物體是什么?方向如何?壓力差的作用效果體現在哪里?方向又是如何呢?結論: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其上、下表面受到液體對它的壓力不同,這就是浮力產生的原因。 學生討論交流,歸納:由于液體的同一深度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所以浸沒在液體中并靜止的立方體側面每個位置上受到的液體壓力,都會有正對的側面上同一深度處受到的壓力與之抵消。這樣立方體側面所受液體的壓力的合力為零。但是,上、下表面所處的深度不同,上表面受到的壓力小;下表面受到的壓力大(如圖所示)。于是,就產生了豎直向上的壓力差。立方體在豎直方向上,受到液體豎直向上的壓力差就是浮力。歸納總結,得出利用壓力差求浮力的方法:F浮=F合=F向上-F向下。 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思考問題,教師合理引導,學生能通過建立模型分析浮力產生的原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評價標準】能夠歸納得出浮力產生的原因,可以用“壓力差法”計算浮力(10分)能理解浮力產生的原因,可以用“壓力差法”計算浮力(8分)能理解浮力產生的原因(6分)任務四:浮力的計算提出問題:有哪些方法可以計算浮力的大小?例題結合當堂訓練突破重點內容。 結合前面所學知識,歸納得出計算浮力的方法。1.“稱重法”F浮=G-F示2.“壓力差”F浮=F合=F向上-F向下。 通過歸納得出計算浮力的方法,結合課堂訓練鞏固知識,讓學生能熟練掌握計算浮力的方法。【評價標準】能熟練應用“稱重法”“壓力差法”進行相關計算(5分)不能熟練應用“稱重法”“壓力差法”進行相關計算(3分)任務五: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1.將飲料瓶慢慢壓入水桶,體會浮力的變化,觀察水位變化情況,物體浸入液體中的體積變化情況。從中獲得啟示,進一步想象: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關。2.同學們都知道“死海不死”,請聯系死海的特點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關。 總結各小組的驗證結論得出: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浸入液體中的體積和液體的密度有關,跟物體浸沒時所處的深度、物體的形狀無關。總結: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物體的密度、物體的體積、物體浸沒的深度等因素無關,跟它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跟液體的密度有關。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越大、液體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1.學生可能猜想浮力與液體的密度、排開液體的體積、物體的重力、物體的體積、物體的質量、物體的形狀、深度等因素有關系。2.制定實驗計劃、設計實驗:學生分小組討論實驗方案,教師要巡視指導。3.學生分組探究:(1)利用測力計探究浮力與物體的密度的關系;(2)利用測力計探究浮力與深度的關系;(3)利用測力計探究浮力與液體的密度的關系;(4)利用測力計探究浮力與物體排開液體體積的關系;(5)利用測力計、橡皮泥探究浮力與物體形狀的關系。4.學生匯報實驗過程與結論: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 通過學生團隊間的協作,進行方案設計,并對設計的方案從理論上的正確性、操作上的可行性進行全班交流討論,思辨、質疑和完善。培養學生團隊協作和科學質疑的能力。【評價標準】親自參與設計并進行實驗,總結出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10分)動手操作進行實驗,總結出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8分)能夠通過實驗得出結論(6分)6.板書設計1.浮力(1)定義: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力,這個力叫浮力。(2)方向是豎直向上。(3)浮力的大小F浮=G-F示。(4)浮力產生的原因:浸在液體中的物體的上、下表面受到的液體對它的壓力差。F浮=F合=F向上-F向下。2.決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浸入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浸入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時所處的深度、物體的密度、質量、體積、物體的形狀等無關。物體浸入在液體中的體積越大、液體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7.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1.如圖甲所示,在一個盛有鹽水的容器中懸浮著一個雞蛋.然后將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圖乙所示,圖乙中畫出了幾個力的方向。你認為雞蛋所受浮力的方向應是( )A.的方向 B.的方向 C.的方向 D.的方向【答案】C【解析】浮力方向豎直向上。故選C。2.如圖所示,將兩端扎有繃緊程度相同的橡皮膜的玻璃圓筒浸沒在水中,當玻璃圓筒沿水平方向放置時,水對玻璃圓筒兩端橡皮膜的壓力F向左 F向右;當玻璃圓筒沿豎直方向放置時,水對玻璃圓筒兩端橡皮膜的壓力F向上 F向下(前兩空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通過以上實驗可知,浮力產生的原因是液體對物體的上下兩個表面有 ,若玻璃圓筒沿豎直方向放置時,上端的橡皮膜受到的壓力為6N,下端的橡皮膜受到的壓力為18N,則玻璃圓筒受到的浮力為 N。【答案】 等于 大于 壓力差 12【詳解】[1]玻璃圓筒沿水平方向放置時,水對玻璃圓筒兩端橡皮膜的深度相同,液體壓強相同,受力面積相同,故水對玻璃圓筒兩端橡皮膜的壓力相同。[2]當玻璃圓筒沿豎直方向放置時,水對玻璃圓筒兩端橡皮膜的向上的壓力大于向下的壓力,因為橡皮膜下表面的深度比較深,受到的液體壓強比較大,受到的向上的力比較大。[3]通過以上實驗可知,浮力產生的原因是液體對物體的上下兩個表面有壓力差,且向上的壓力大于向下的壓力,故產生向上的浮力。[4]玻璃圓筒受到的浮力為3.如圖所示,將物塊A用細線懸掛著浸沒于水中時,物塊A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 帕。若物塊A重為5牛,浸沒時受到繩對它的拉力為1牛,則物塊A所受浮力的大小為 牛,方向為 。【答案】 5000 4 豎直向上【詳解】[1]由圖可知,物塊下表面所在的深度為h=0.7m-0.2m=0.5m物塊下表面所受的壓強為p=ρgh=1.0×103kg/m3×10N/kg×0.5m=5000Pa[2][3]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物塊在水中靜止,受到繩子豎直向上的拉力F拉、豎直向下的重力G和豎直向上的浮力F浮,三力平衡,所以浮力大小為F浮=G-F拉=5N-1N=4N4.如圖所示,A、B是自由移動的物體。C、D是容器自身凸起的一部分,現往容器里注入一些水,則 受浮力, 不受浮力。(填“A”“B”“C”“D”) 【答案】 ABC D【詳解】[1][2]由圖可知,水對B、C物體上、下表面產生了壓力差,故B、C受浮力的作用;A物體上表面沒有受到水的壓力,但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因此水對A物體上、下表面產生了向上的壓力差,故A物體一定受浮力的作用;D物體上表面受到水的壓力,但下表面沒有受到水的壓力,因此水對D物體上、下表面沒有產生向上的壓力差,故D物體一定不受浮力的作用。5.如圖所示,在容器中放一個均勻對稱石鼓,其下底表面與容器底部完全緊密接觸,石鼓 (選填“受”或“不受”)浮力。【答案】受【詳解】由圖可知,石鼓中間粗、兩端細,浸在水中,因為水有流動性和受到重力作用,所以水對浸在其中的石鼓有向上的作用力和向下的壓力作用,其中向上的壓力大于向下的壓力,這個壓力差即物體受到的浮力。6.把一個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5N,當把物體完全浸沒在水中且未沉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減少了2N,此時的浮力為 N,彈簧測力計示數為 N。【答案】 2 3【詳解】[1][2]當把該物體浸沒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減少了2N,則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F示=5N﹣2N=3N由稱重法可得,物體受到的浮力F浮=G-F示=5N-3N=2N7.浮力產生的根本原因是( )A.浸在液體里的物體沒受重力B.浸在液體里的物體受到液體向上的壓力C.浸在液體里的物體受到液體向上的壓力大于向下的壓力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答案】C【詳解】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是由于液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而產生的,也就是液體對浸在其中物體向上和向下的壓力的合力,又由于向上的壓力大于向下的壓力,所以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地球附近的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故選C。8. 如圖所示是小明同學用鐵塊“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1)比較實驗甲、 、 可得到結論:當液體密度相同時,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物體所受的浮力也越大;(2)比較實驗甲、丁、戊可得到結論: ;(3)比較實驗甲、丙、丁可知:物體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 (填寫 “有關”與“無關”);(4)為了研究“浮力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形狀有關”,小明用兩塊相同的橡皮泥分別捏成圓錐體和圓柱體進行如圖F、G所示的實驗,由此小明得出的結論是:浮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形狀有關,小亮認為這個結論不可靠,主要原因是 。【答案】 乙 丙 物體受到浮力的大小跟液體密度有關 無關 沒有控制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詳解】(1)[1][2]由圖甲、乙、丙可知,液體都是水,即液體的密度相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不同,測力計的示數不同,物體受到的浮力不同,由此可知: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2)[3]分析甲、丁、戊兩圖可知,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液體密度不同,測力計示數不同,浮力不同,即浮力大小跟液體密度有關。(3)[4]分析甲、丙、丁兩圖實驗數據可知,物體浸沒在水中的深度不同,彈簧測力計示數相同,則浮力相同,即浮力大小跟物體浸沒在水中的深度無關。(4)[5]根據控制變量法可知,要研究浮力大小與物體形狀的關系,必須保證排開液體的體積和液體的密度不變,小明實驗中改變了形狀,但沒有控制排開水的體積相同,故小亮認為小明的結論不可靠,不可靠主要原因為沒有控制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8.教學反思與改進回顧本節課的教學,很多教學目標都較好地達到了,學生能夠知道各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很多同學受到了驗證實驗結論的熏陶,部分同學具有了對實驗結論進行驗證的意識,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得到發展。叫人高興的是,學生對實驗研究的興趣得到了加強,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了發展,使學生更加關注身邊的事物的發展變化,應用知識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本堂課的教學還沒能做到關注全體學生的思維發展狀態,對學生思維發展的訓練還不夠全面。作業設計10.1浮力課時作業(時間:20min)【基礎訓練】知識點1:浮力的概念1.放在斜面上的一只燒杯里盛有適量的水,石塊慢慢沉入水底。如圖所示,請畫出石塊受到的浮力和石塊對燒杯底產生的壓力。【答案】見解析【詳解】石塊慢慢沉入水底,受到的浮力方向豎直向上,作用點可標在石塊重心上;石塊對燒杯底的壓力方向垂直燒杯底向下,作用點在石塊與燒杯接觸處,據此作圖,如圖所示:知識點2:稱重法測浮力2.一重為5N的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將它全部浸沒在酒精中時,測力計示數是如圖所示,則物體受到的浮力是 N,浮力的方向 。【答案】 1.2 豎直向上【詳解】[1] 由圖可知,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2N,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3.8N,即物體此時受到的拉力為3.8N,根據稱重法可知物塊受到的浮力[2]物體受到浮力方向是豎直向上的。4.物體A浸入水中前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所示,物體浸入水后,受到 個力的作用,其中重力為 N,浮力為 N。【答案】 3 4 1【詳解】[1]物體完全浸沒時,物體受到重力、浮力及拉力作用。[2]根據左邊測力計的示數可知,物體的重力G=4N。[3]根據稱重法可得,物體受到的浮力F浮=G﹣F=4N﹣3N=1N知識點3:浮力產生的原因4.下列事實中沒有受到浮力作用的物體有( )A.人浮在死海的水面上讀書 B.乒乓球從水里升起C.拋入水中的石塊正在快速下沉 D.跨海大橋的橋墩【答案】D【詳解】A.浮在死海水面上的人受到水的浮力,人之所以能浮在死海水面上,就是因為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故A不符合題意;B.從水里升起的乒乓球受到水的浮力,乒乓球之所以從水中升起,就是因為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故B不符合題意;C.拋入水中的石塊正在快速下沉,受到水的浮力,石塊之所以快速下沉,就是因為其浮力遠小于石塊的重力,故C不符合題意;D.跨海大橋的橋墩由于底面埋在地下,其底面不與水接觸,因此圓柱形橋墩沒有受到水對其向上的壓力,則圓柱形橋墩不受浮力作用,故D符合題意。故選D。5.如圖所示,用細繩吊著柱體浸沒在水中,柱體所受浮力為F浮,柱體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分別為F向下、F向上。下列關系式一定成立的是( )A.F浮=F向下 B.F浮<F向上 C.F浮>F向下 D.F浮>F向上【答案】B【詳解】浮力產生的原因就是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因此,該正方體所受浮力為即F浮<F向上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知識點4: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6.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小明提出以下猜想,并做了如圖所示的一系列實驗。猜想A: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猜想B: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與物體所處的深度有關;猜想C: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1)根據甲、丁、戊三次實驗是為了探究猜想 (填寫相應字母);(2)分析 三次的實驗數據,可知浮力大小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3)該物體浸沒在鹽水中時所受的浮力為 N。【答案】 C 甲、丙、丁 3.9【詳解】(1)[1]根據甲、丁、戊三次實驗,由稱重法測浮力戊中受到的浮力較大,而丁、戊實驗中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而戊中排開液體的密度較大,故是為了探究猜想C。(2)[2]研究浮力大小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關系,要控制排開液體的體積和密度相同,只改變在液體中的深度,故分析甲、丙、丁三次的實驗數據,結合稱重法測浮力可知丙、丁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故浮力大小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3)[3]該物體浸沒在鹽水中時所受的浮力為【能力提升】1.如圖所示,重12牛的小球靜止在水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4牛,則小球受到的浮力為 牛,方向為 ;繼續增大小球浸入水中的深度,它受到的浮力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答案】 8N 豎直向上 不變【詳解】[1] [2]根據力的平衡可知,小球受到的浮力為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2]由繼續增大小球浸入水中的深度,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液體的密度不變,它受到的浮力不變。2.如圖所示,取一個瓶口內徑略小于乒乓球直徑的雪碧瓶,去掉其底部,把一只乒乓球放到瓶口處,然后向瓶里注水,會發現水從瓶口流出,乒乓球不上浮。若用手指堵住瓶口,不久就可觀察到乒乓球上浮起來。圖甲中乒乓球不上浮的原因是:乒乓球上表面 水對它的壓力,乒乓球下表面 (以上兩空選填“受到”或“不受到”)水對它的壓力。圖丙中乒乓球上浮的原因是:水對乒乓球下表面的壓力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對乒乓球上表面的壓力。【答案】 受到 不受到 大于【詳解】[1][2]由圖甲知,向瓶里注水時,乒乓球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壓力,而下表面沒有水,不受到水向上的壓力,所以不上浮力。[3]用手指堵住瓶口,乒乓球的上下表面都浸在水中,上下表面都受到水的壓力,且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比上表面的大,下表面所受的壓力比上表面的大,所以乒乓球上浮。3.如圖所示,用線吊著重為15牛的長方體物塊A,當它完全浸沒在水中時,線上的拉力為9牛,則物塊受到的浮力為 牛,浮力方向 。若物塊上表面所受水的壓力為20牛,則物塊下表面所受水的壓力為 牛。【答案】 6 豎直向上 26【詳解】[1][2]物塊在豎直向上的浮力、拉力與豎直向下的重力作用下處于靜止狀態,由二力平衡得[3]浮力是物體上下表面的壓力差,若物塊上表面所受水的壓力為20牛,則物塊下表面所受水的壓力為4.如圖所示,一個半球形物體浸沒在水中,受到水向下的壓力40N,半球受到水施加的浮力為80N,則半球受到水的壓力大小為 N,方向 。 【答案】 120 豎直向上【詳解】[1][2]由可得,半球受到的水豎直向上的壓力5.如圖所示,重為5N的木塊A,在水中處于靜止狀態,此時繩子的拉力為3N,若繩子突然斷了,木塊在沒有露出水面之前,受到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A.8N,豎直向下 B.5N,豎直向下C.3N,豎直向上 D.2N,豎直向上【答案】C【詳解】因為物體受到重力、拉力以及浮力作用,并且重力和拉力的方向均豎直向下,而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因此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可得,浮力大小F浮=G+F=5N+3N=8N當繩子突然斷了,木塊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和重力作用,合力大小F合=F浮-G=8N-5N=3N方向豎直向上。故選C。6.如圖所示,一彈簧上端與物塊相連接,下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已知物塊所受重力大小為5牛,彈簧受到物體給它的力大小為3N,則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 ) A.可能為8牛 B.一定為8牛 C.一定為2牛 D.可能為3牛【答案】A【詳解】由題意可知G物=5N,對物體受力分析可知,其受到重力、浮力以及彈簧對其的彈力作用。當物體壓著彈簧時,彈簧對物體的力表現為支持力,方向向上,大小為3N,此時物體受到向下的重力、向上的浮力和支持力作用,受力平衡可得則此時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為當物體向上拉著彈簧時,彈簧對物體的力表現為拉力,方向向下,大小為3N,此時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向下的重力和拉力作用,受力平衡可得則此時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為所以物體受到的浮力可能為2N或者8N。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7.如圖所示,一個體積為V、重為G的金屬圓柱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上(圓柱體底面與水面平行),手提彈簧測力計使圓柱體浸入水中處于靜止狀態。圓柱體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壓力為F1,圓柱體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壓力為F2,圓柱體受到的浮力為F浮,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T,則下列表達式不正確的是( ) A.G=T+F浮 B.T=G-F2 C.F浮=F2-F1 D.F2=G-T+F1【答案】B【詳解】AB.對金屬圓柱體受力分析可知:圓柱體受重力、拉力、浮力,由稱重法可知 ①變形后可得,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錯誤,符合題意;CD.由浮力產生的原因可得 聯立可得故C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8.如圖所示將同一長方體分別水平與豎直放置在水中,它們所受到的( ) A.長方體水平放置時,若深度增加則壓力差增加B.向上、向下壓強差不等,向上、向下壓力差不等C.向左、向右壓強差相等,向左、向右壓力差不等D.向上、向下壓強差不等,向上、向下壓力差相等【答案】D【詳解】ABCD.長方體物塊懸浮在水中,說明受到水的浮力不變,而浮力等于物體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差,所以長方體物塊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差相等,由于兩次放置上下表面所處的深度不同,根據液體壓強公式可知,兩次放置的物體受到水對其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壓強差均不相等,故ABC不符合題意, D故符合題意。故選D。9.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中,班級的“物理小博士”小明為同學們做了如圖所示的一系列實驗,實驗中所用的銅塊與鋁塊的體積相同。(1)(分析與論證)a.做①③④三次實驗是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與 的關系;b.分析 (填序號)三次的實驗數據,可知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浸入液體內的深度無關;c.做①②④⑥四次實驗是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與物重的關系,得出的結論是: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重 (選填“有關”或“無關”);d.做 (填序號)三次實驗可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液體密度的關系,得出的結論是在物體排開液體體積相同時, ,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2)(交流與評估)實驗時若先將物體放入水中測拉力,再測物體的重力,則會使浮力的測量結果 。(填“偏大”或“偏小”)【答案】 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①④⑤ 無關 ①④⑦ 液體密度越大 偏大【詳解】(1)a[1]由①③④比較可知:液體密度一定時,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彈簧測力計示數越小,由可知,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所以這三步是探究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的關系。b[2]要探究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入深度的關系,需要保持液體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體積相同,所以比較①④⑤可得,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入深度的關系。c[3]比較①②④⑥四次實驗可知,銅塊受到的重力為9N,鋁塊受到的重力為2.8N,重力不相等;銅塊受到的浮力為鋁塊受到的浮力為浮力相等。所以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重無關。d[4][5]要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液體密度的關系,應該將物體浸入不同的液體,同時保持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所以選擇①④⑦,由①④⑦可得,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鹽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鹽水中彈簧測力計示數較小,由稱重法可知,物體在鹽水中受到的浮力較大,因此實驗結論是:在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一定時,液體的密度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2)[6]實驗時若先將物體放入水中測浮力再測物體的重力,由于物體上沾有部分水,會使物體重力偏大,由可知,浮力偏大。10.如圖所示,某同學做“探究浮力大小與物體的形狀是否有關”的實驗:【問題】浮力大小與物體的形狀是否有關?【證據】該同學用一塊橡皮泥(不吸水)、一個彈簧測力計、燒杯、水和細線,按如下步驟進行實驗。(1)如圖(a),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橡皮泥的重力為 牛;(2)如圖(b),將一塊橡皮泥浸沒在水中,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牛;(3)如圖(c),將同一塊橡皮泥捏成實心五邊體浸沒在水中,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4)如圖(d),將同一塊橡皮泥捏成實心球體浸沒在水中,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解釋】① 圖(b)中橡皮泥受到的浮力大小為 牛;② 由以上實驗可知,浮力大小與物體的形狀 (選填“有關”或“無關”)。【交流】③ 本實驗在其它因素都相同的前提下,只改變物體的形狀來進行探究。在物理學中,這種研究方法稱為 ;④ 在第(4)步實驗中,將橡皮泥從圖d位置向下移放到圖e位置時,深度增加,橡皮泥所受浮力大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說明浮力大小與 無關;⑤ 若用刻度尺和彈性較好的橡皮筋替代彈簧測力計,能否完成本實驗? (選填“能”或“不能”)。【答案】 4.8 3.2 1.6 無關 控制變量法 不變 物體在液體中的深度 能【詳解】(1)[1]由圖知道,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2N,則橡皮泥的重力為4.8N。(2)[2]圖(b)中,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2N,示數為3.2N解釋:①[3]由a圖知道,物體的重力為G=4.8N,由b圖知道,橡皮泥浸沒在水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F=3.2N,則此時橡皮泥受到的浮力為②[4]由以上實驗知道,同一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狀的物體浸沒在水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相同,根據稱重法可知,受到的浮力相等,所以說明浮力大小與物體的形狀無關。交流:③[5]本實驗在其它因素都相同的前提下,只改變物體的形狀來進行探究。在物理學中,這種研究方法稱為控制變量法。④[6][7]在第④步實驗中,將橡皮泥從圖d位置向下移放到圖e位置時,深度增加,根據稱重法測浮力可知橡皮泥受到浮力大小不變,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變,由此說明浮力的大小與物體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⑤ [8]用刻度尺和彈性較好的橡皮筋來替代彈簧測力計,用橡皮筋吊著橡皮泥浸入水中,記錄橡皮筋的長度,比較每次橡皮筋的長度可以知道拉力的大小,從而可以比較橡皮泥受到的浮力大小,所以能完成本實驗的探究。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44張PPT)第十章第一節浮力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教學目標1.認識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2.認識浮力產生的原因,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浮力的大小;3.經歷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過程,認識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體中的體積和液體的密度有關。重點難點重點難點新知導入鴨子、輪船漂在水面上,人們在死海里看書,熱氣球載著重物飛上高空等。同學們猜想這里面可能蘊含著什么知識呢?觀察思考鴨子浮在水面輪船浮在水面人浮在死海看書熱氣球載著重物飛上高空新知導入鴨子浮在水面輪船浮在水面人浮在死海看書熱氣球載著重物飛上高空G F浮G F浮G F浮G F浮浮力新知講解任務一:浮力演示一個裝足夠水的水槽,用手將一個乒乓球壓入水中,然后放手。現象乒乓球從水中浮起。新知講解浮在水面的乒乓球受幾個力的作用?施力物體是誰?力的方向如何呢?GF浮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向上的力,這個向上的力叫浮力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浮力的施力物體:液體或氣體歸納新知講解例1:如圖甲所示,在一個盛有鹽水的容器中懸浮著一個雞蛋.然后將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圖乙所示,圖乙中畫出了幾個力的方向。你認為雞蛋所受浮力的方向應是( )A.F1的方向 B.F2的方向 C.F3的方向 D.F4的方向【答案】C【解析】浮力方向豎直向上。故選C。新知講解浮在水面上的物體受到浮力,浸沒在水中的石塊受到浮力作用嗎?怎樣來驗證你的想法?學生活動測量鋁塊浸沒水中所受的浮力新知講解測量鋁塊浸沒水中所受的浮力1.在彈簧測力計下懸掛一個鋁塊,讀出彈簧測力計的讀數,即測出鋁塊所受重力。2.把鋁塊浸沒在水中,觀察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有什么變化。新知講解測量鋁塊浸沒水中所受的浮力GF1GF示F浮F1 = GG = F浮 + F示F浮 = G - F示稱重法鋁塊浸入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變小浸入水中的鋁塊受到浮力的作用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的作用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減小,說明水對物體產生了一個向上的托力,這個托力就是浮力。新知講解例2:把一個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5N,當把物體完全浸沒在水中且未沉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減少了2N,此時的浮力為 N,彈簧測力計示數為 N。【答案】 2 3【詳解】[1][2]當把該物體浸沒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減少了2N,則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F示=5N﹣2N=3N由稱重法可得,物體受到的浮力F浮=G-F示=5N-3N=2N新知講解為什么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會受到浮力的作用?任務二:浮力產生的原因演示如圖所示,將容器的兩端蒙上橡皮膜,當水平進入水中時,觀察左右兩個橡皮膜的凹陷程度;當在水中豎直放置是,觀察上下兩個橡皮膜的凹陷程度。新知講解F向下F向上分析浸沒在液體中并靜止的立方體側面每個位置上受到的液體壓力,都會有正對的側面上同一深度處受到的壓力與之抵消。上表面受到的壓力小,下表面受到的壓力大。于是,就產生了豎直向上的壓力差。方體在豎直方向上,受到液體豎直向上的壓力差就是浮力。新知講解總結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其上、下表面受到液體對它的壓力不同,這就是浮力產生的原因。F浮 = F向上 - F向下壓力差法利用浮力產生的原因可以計算浮力新知講解例3:如圖所示,A、B是自由移動的物體。C、D是容器自身凸起的一部分,現往容器里注入一些水,則 受浮力, 不受浮力。(填“A”“B”“C”“D”)【答案】 ABC D【詳解】[1][2]由圖可知,水對B、C物體上、下表面產生了壓力差,故B、C受浮力的作用;A物體上表面沒有受到水的壓力,但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因此水對A物體上、下表面產生了向上的壓力差,故A物體一定受浮力的作用;D物體上表面受到水的壓力,但下表面沒有受到水的壓力,因此水對D物體上、下表面沒有產生向上的壓力差,故D物體一定不受浮力的作用。故選 D。新知講解有哪些方法可以計算浮力的大小?任務三:計算浮力歸納計算浮力的方法F浮 = G - F示稱重法F浮 = F向上 - F向下壓力差法新知講解例4:如圖所示,將物塊A用細線懸掛著浸沒于水中時,物塊A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 帕。若物塊A重為5牛,浸沒時受到繩對它的拉力為1牛,則物塊A所受浮力的大小為 牛,方向為 。【答案】 5000 4 豎直向上【詳解】[1]由圖可知,物塊下表面所在的深度為h=0.7m-0.2m=0.5m物塊下表面所受的壓強為p=ρgh=1.0×103kg/m3×10N/kg×0.5m=5000Pa[2][3]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物塊在水中靜止,受到繩子豎直向上的拉力F拉、豎直向下的重力G和豎直向上的浮力F浮,三力平衡,所以浮力大小為F浮=G-F拉=5N-1N=4N新知講解例5:如圖所示,一個半球形物體浸沒在水中,受到水向下的壓力40N,半球受到水施加的浮力為80N,則半球受到水的壓力大小為 N,方向 。【答案】 120 豎直向上【詳解】[1][2]由可得,半球受到的水豎直向上的壓力新知講解任務四: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演示把空飲料罐用手按入水桶,飲料罐進入水中越深,手的感覺有什么變化?分析一下,浮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關?提出問題猜 想可能跟……有關。新知講解實驗: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人在水中會下沉人在死海中卻能漂浮于水面浮力的大小跟液體的密度有關?猜 想新知講解實驗: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浮力的大小跟浸入水中的深度有關?浮力的大小跟浸在水中的體積有關?人在水中越往深處走就越覺得所受的浮力大猜 想新知講解實驗: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浮力的大小跟浸在液體中的固體的密度有關?浮力的大小跟液體的密度有關?浮力的大小跟浸入液體中的深度有關?浮力的大小跟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猜 想新知講解實驗: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液體的密度浸在液體中的固體的密度浸在液體中的體積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控制變量改變量控制變量法浸沒F浮 = G - F探究浮力的大小跟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是否有關新知講解進行實驗:實驗: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探究浮力的大小跟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是否有關1.把彈簧測力計下懸掛的物體浸沒在一種液體中,并分別停在液體內不同的深度處,觀察彈簧測力計的讀數是否不同。彈簧測力計的讀數保持不變浮力的大小不變浮力的大小跟物體在液體中浸沒的深度無關實驗結論新知講解實驗: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是否有關液體的密度浸在液體中的固體的密度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改變量控制變量控制變量法新知講解進行實驗:實驗: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是否有關浮力的大小跟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彈簧測力計的讀數一直減小浮力一直增大實驗結論2.把一個柱狀固體豎直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當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逐漸增大時,觀察彈簧測力計的讀數是否變化?若有變化,它是增大的還是減小的?新知講解實驗: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探究浮力的大小跟物體的密度是否有關銅塊鋁塊液體的密度浸在液體中的固體的密度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改變量控制變量控制變量法新知講解進行實驗:實驗: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探究浮力的大小跟物體的密度是否有關3.準備體積相同的銅塊和鋁塊,再分別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先后浸沒在同種液體中,觀察彈簧測力計的讀數變化情況。浮力的大小跟物體的密度無關銅塊鋁塊彈簧測力計的讀數變化相同浮力大小相同實驗結論新知講解實驗: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液體的密度是否有關清水濃鹽水液體的密度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控制變量改變量控制變量法新知講解進行實驗:實驗: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液體的密度是否有關4.準備好不同密度的液體,再把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的同一物體先后浸沒在這些液體中,觀察彈簧測力計的讀數是否變化。浮力的大小跟液體的密度有關清水濃鹽水彈簧測力計的讀數減小浮力增大清水→濃鹽水實驗結論新知講解實驗結論:實驗: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跟液體的密度有關。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越大、液體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新知講解例6:如圖所示是小明同學用鐵塊“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1)比較實驗甲、 、 可得到結論:當液體密度相同時,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物體所受的浮力也越大;(2)比較實驗甲、丁、戊可得到結論: ;(3)比較實驗甲、丙、丁可知:物體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 (填寫 “有關”與“無關”);(4)為了研究“浮力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形狀有關”,小明用兩塊相同的橡皮泥分別捏成圓錐體和圓柱體進行如圖F、G所示的實驗,由此小明得出的結論是:浮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形狀有關,小亮認為這個結論不可靠,主要原因是 。新知講解【答案】 乙 丙 物體受到浮力的大小跟液體密度有關 無關 沒有控制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詳解】(1)[1][2]由圖甲、乙、丙可知,液體都是水,即液體的密度相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不同,測力計的示數不同,物體受到的浮力不同,由此可知: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2)[3]分析甲、丁、戊兩圖可知,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液體密度不同,測力計示數不同,浮力不同,即浮力大小跟液體密度有關。(3)[4]分析甲、丙、丁兩圖實驗數據可知,物體浸沒在水中的深度不同,彈簧測力計示數相同,則浮力相同,即浮力大小跟物體浸沒在水中的深度無關。(4)[5]根據控制變量法可知,要研究浮力大小與物體形狀的關系,必須保證排開液體的體積和液體的密度不變,小明實驗中改變了形狀,但沒有控制排開水的體積相同,故小亮認為小明的結論不可靠,不可靠主要原因為沒有控制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課堂練習1、浮力產生的根本原因是( )A.浸在液體里的物體沒受重力B.浸在液體里的物體受到液體向上的壓力C.浸在液體里的物體受到液體向上的壓力大于向下的壓力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答案】C【詳解】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是由于液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而產生的,也就是液體對浸在其中物體向上和向下的壓力的合力,又由于向上的壓力大于向下的壓力,所以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地球附近的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故選C。課堂練習2、如圖所示,在容器中放一個均勻對稱石鼓,其下底表面與容器底部完全緊密接觸,石鼓 (選填“受”或“不受”)浮力。【答案】受【詳解】由圖可知,石鼓中間粗、兩端細,浸在水中,因為水有流動性和受到重力作用,所以水對浸在其中的石鼓有向上的作用力和向下的壓力作用,其中向上的壓力大于向下的壓力,這個壓力差即物體受到的浮力。課堂練習3、如圖所示,將兩端扎有繃緊程度相同的橡皮膜的玻璃圓筒浸沒在水中,當玻璃圓筒沿水平方向放置時,水對玻璃圓筒兩端橡皮膜的壓力F向左 F向右;當玻璃圓筒沿豎直方向放置時,水對玻璃圓筒兩端橡皮膜的壓力F向上 F向下(前兩空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通過以上實驗可知,浮力產生的原因是液體對物體的上下兩個表面有 ,若玻璃圓筒沿豎直方向放置時,上端的橡皮膜受到的壓力為6N,下端的橡皮膜受到的壓力為18N,則玻璃圓筒受到的浮力為 N。課堂練習【答案】 等于 大于 壓力差 12【詳解】[1]玻璃圓筒沿水平方向放置時,水對玻璃圓筒兩端橡皮膜的深度相同,液體壓強相同,受力面積相同,故水對玻璃圓筒兩端橡皮膜的壓力相同。[2]當玻璃圓筒沿豎直方向放置時,水對玻璃圓筒兩端橡皮膜的向上的壓力大于向下的壓力,因為橡皮膜下表面的深度比較深,受到的液體壓強比較大,受到的向上的力比較大。[3]通過以上實驗可知,浮力產生的原因是液體對物體的上下兩個表面有壓力差,且向上的壓力大于向下的壓力,故產生向上的浮力。[4]玻璃圓筒受到的浮力為課堂練習4、如圖所示,將一鐵塊用彈簧測力計懸掛起來,并逐漸緩慢浸入水中,下列能正確表示彈簧測力計示數與浸入深度關系的是( )A. B. C. D.【答案】C【詳解】在鐵塊逐漸浸入水中的過程中,隨著排開液體體積的增大,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也逐漸增大,由F拉=G-F浮,可知,彈簧測力計示數逐漸減小,當鐵塊完全浸沒于水中時,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不再發生變化,那么浮力也將不變,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變,所以測力計的示數先減小后不變,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課堂練習5、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中,班級的“物理小博士”小明為同學們做了如圖所示的一系列實驗,實驗中所用的銅塊與鋁塊的體積相同。(1)(分析與論證)a.做①③④三次實驗是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與 的關系;b.分析 (填序號)三次的實驗數據,可知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浸入液體內的深度無關;c.做①②④⑥四次實驗是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與物重的關系,得出的結論是: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重 (選填“有關”或“無關”);d.做 (填序號)三次實驗可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液體密度的關系,得出的結論是在物體排開液體體積相同時, ,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課堂練習(2)(交流與評估)實驗時若先將物體放入水中測拉力,再測物體的重力,則會使浮力的測量結果 。(填“偏大”或“偏小”)【答案】 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①④⑤ 無關 ①④⑦ 液體密度越大 偏大【詳解】(1)a[1]由①③④比較可知:液體密度一定時,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彈簧測力計示數越小,由 可知,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所以這三步是探究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的關系。b[2]要探究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入深度的關系,需要保持液體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體積相同,所以比較①④⑤可得,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入深度的關系。c[3]比較①②④⑥四次實驗可知,銅塊受到的重力為9N,鋁塊受到的重力為2.8N,重力不相等;銅塊受到的浮力為 鋁塊受到的浮力為 浮力相等。所以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重無關。d[4][5]要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液體密度的關系,應該將物體浸入不同的液體,同時保持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所以選擇①④⑦,由①④⑦可得,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鹽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鹽水中彈簧測力計示數較小,由稱重法可知,物體在鹽水中受到的浮力較大,因此實驗結論是:在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一定時,液體的密度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2)[6]實驗時若先將物體放入水中測浮力再測物體的重力,由于物體上沾有部分水,會使物體重力偏大,由 可知,浮力偏大。板書設計1.浮力(1)定義: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力,這個力叫浮力。(2)方向是豎直向上。(3)浮力的大小F浮=G-F示。(4)浮力產生的原因:浸在液體中的物體的上、下表面受到的液體對它的壓力差。F浮=F合=F向上-F向下。2.決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浸入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浸入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時所處的深度、物體的密度、質量、體積、物體的形狀等無關。物體浸入在液體中的體積越大、液體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謝 謝 觀 看!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八年級物理大單元整體設計第十章《浮力》一、單元內容分析本章是前三章“力”“運動和力”“壓強”內容的延伸。通過學習第七章,知道了力的基本概念和力的描述,這些都為學生正確認識和描述浮力奠定了基礎。第八章學生學習了物體平衡狀態和二力平衡條件,而本章物體的浮沉條件就是二力平衡條件的具體應用之一。第九章,由固體壓強逐步過渡到液體壓強,最后延伸到流體壓強,這些內容為學生認識浮力,領悟物體在液體和氣體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等奠定了基礎。本章共分三節,第一節通過觀察現象和探究實驗得出凡浸在液體中的物體都受浮力,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第二節探究浮力的大小和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得出阿基米德原理,第三節給出浮沉條件,并利用它解釋潛艇、氣球等的原理。“浮力的利用”是討論如何應用物體的浮沉條件、阿基米德原理解決實際問題。教材為進一步完善浮力概念的認識過程。首先是形成概念,接著是感知浮力,測量浮力,最后是分析浮力。這種設計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思想理念,這樣學生學習起來輕松,為后續學習打下堅實基礎。為進一步理順對“阿基米德原理”探究過程的邏輯關系。該實驗設計如下: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推測: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重力的大小可能有關。實驗: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這種設計重在讓學生認識浮力,包括測量浮力和分析浮力以及利用控制變量法來探究物理規律的邏輯關系。二、本章課標要求本章內容屬于課程標準中課程內容的第二個一級主題“運動和相互作用”,是該主題下的二級主題“機械運動和力”中的部分內容。內容標準要求如下:2.2.9 通過實驗,認識浮力。探究并了解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能運用物體的浮沉條件說明生產生活中的有關現象。例 10了解潛水艇的浮沉原理。三、本章核心素養物理觀念:浮力、浮力的計算、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浮力的應用。物理思維:通過建構物理模型理解浮力產生的原因。通過聯系生活實際知道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與物體排開液體體積的關系。通過發現問題、提出猜想、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收集證據,探究得出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通過建構模型和理論分析得出物體的浮沉條件。科學探究:探究浮力產生的原因、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探究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科學態度與責任:能初步體會利用實驗能夠探究物理規律,解決科學問題。能通過實驗知道浮力的大小和那些因素有關,產生成就感,有學習物理的興趣;在實驗中實事求是進行實驗、記錄實驗數據,形成規范操作意識;形成對“反常 ”的數據進行分析和判斷的意識,培養求真務實的精神。四、本章教學目標(一)內容目標:1.知道浮力的概念2.知道浮力產生的原因;3.知道用稱重法測量浮力;4.知道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和液體的密度有關;5.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和表達式,能進行浮力的計算;6.知道物體的浮沉條件;7.知道浮力的應用;(二)學業目標:1.通過對本章內容的學習,讓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2.通過浮力的應用,讓學生了解我國的科學技術發展,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五、教學重點1.浮力概念的建立;2.“稱重法”測浮力;3.阿基米德原理的實驗探究及其應用;4.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并應用阿基米德原理進行相關計算;5.理解物體的浮沉條件和改變物體浮沉的方法。六、教學難點1.浮力產生的原因;2.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探究過程;3.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應用;4.綜合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識探究浮沉條件,能應用浮沉條件解釋簡單的物理現象。七、學情分析和建議從學生的知識維度分析:浮力是學生比較熟悉的一種力,是初中物理重點內容之一。學生在小學的科學課和日常的生活經驗中對浮力已經有了一些前概念,但是學生根據生活現象得到的一些結論有些是片面的,甚至有些是錯誤的。通過課前作業的問卷調查、訪談等形式,診斷出問題的源頭,教學中可以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設計多種學習活動。在認知有沖突的地方,有針對性的通過實驗、討論等教學手段,糾正學生的一些錯誤認識,形成新的認知平衡。從學生的技能維度分析:八年級學生雖然已經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但是思維的深度和廣度還不夠,思考問題往往不夠全面。這章是對前面所學的壓力、液體壓強、二力的平衡等知識的綜合應用,難度大。針對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滿足每個學生發展的需求,因材施教,重視物理概念的建構過程,促進學生對抽象概念的理解。教師通過實驗探究幫助學生學習和運用知識,引導學生在問題解決中提升操作技能與探究能力,發展核心素養。從學生的素質維度分析:初中階段是人生成長的重要時期,具有很強的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是學生心里發展,樹立正確人生觀,培養必備品格的關鍵期。教學中要依據核心素養內涵及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通過觀察、操作、體驗等方式,經歷豐富的實踐活動,在活動中獲得成就感,提升自尊水平。通過了解我國古代和現代科技成就,體會中華民族的智慧,培養學生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八、本章活動主題遼寧艦行駛在海面上,巨大、漂亮的航空母艦會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這既大又重的船只為什么能漂浮在海面上、艦的自重和載重與艦的形狀間有何關系等一系列問題是學生們非常感興趣的,也是學習這一章內容后能解決的問題。遼寧艦除與這一章所要學習的浮力內容有關外,還可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關注科技發展的意識。九、整體教學課時安排單元主題 任務 問題 活動壓強 任務一:浮力(1課時) 問題1:浮力的概念 活動一:觀察思考生活中有關浮力的場景,認識浮力。活動二:用稱重法測量物體浸沒時的浮力。問題2:浮力產生的原因 活動一:建立物理模型,分析推導得出浮力產生的原因。問題3:浮力大小的影響因素? 活動一: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收集證據,得出結論。任務二:阿基米德原理(1課時) 問題1:阿基米德的靈感能獲得什么? 活動一:將空易拉罐按入水中,分析推理知道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就等于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問題2: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所受浮力的關系? 活動一: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收集證據,得出結論。任務三: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1課時) 問題1:物體的浮沉條件? 活動一:觀察,充分討論、操作后,匯報做法。活動二: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公式的變形F浮=ρ液gV排和浮沉條件來分析。問題2:浮力的應用? 活動一:把橡皮泥捏成團放在水面,觀察橡皮泥的運動狀態。再把橡皮泥捏成碗形或船形放在水面,觀察橡皮泥的運動狀態。活動二:學生自制潛水艇模型。十、學習評價量化表評價指標 評價等級即分值 得分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優秀 良好 合格 自評 他評 師評活動態度(20%) 學習興趣 對本課有濃厚的學習興趣 對本課有較高的學習興趣 對本課的學習興趣一般學習態度 學習態度認真負責,努力完成預定任務 認真參與,在同學的協助下努力實現預定任務 認真參與,在同學的協助下努力未能全部實現預定任務合作交流(20%) 與人合作 主動和同學配合,分工合作,樂于幫助同學 能和同學配合,做好自己分內的事 有需要時才和同學合作,喜歡個人學習與人溝通 態度謙虛,認真傾聽同學意見,能合作解決問題 會傾聽同學意見,基本能和同學合作解決問題 不太喜歡發言和傾聽同學意見,不喜歡和同學合作解決問題探究實驗(30%) 動手操作 能熟練操作實驗器材,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實驗任務 操作器材叫熟練,能夠完成實驗任務,但有缺陷 不能熟練操作實驗器材,不能完成實驗任務,或效率太低分析歸納 根據實驗現象和數據能夠快速地分析歸納得出結論,并能和同學交流反思 能根據實驗現象和數據得出實驗結論,不能和同學交流反思 能記錄現象和數據,不能得出對應的結論,或不能得出完整的結論學習成果(30%) 獲取知識 能夠完成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能完全理解本節課重難點 基本能完成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能在老師或同學的協助下理解本節課重難點 基本能完成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不能完全理解本節課重難點熟練運用 能夠獨立、快速完成課堂或課后練習,能運用所學內容解釋一些實際問題 能夠在老師或同學的幫助下完成課堂或課后練習,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不能完成全部的課堂或課后練習,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存在較大困難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大單元教學】10.1教學設計:浮力教學設計 八下第七章《浮力》大單元整體設計(人教版).doc 【大單元教學】10.1精品課件:浮力.pptx 第十章《浮力》大單元整體設計(人教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