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1《走進分子世界》教案一、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理解分子動理論的基本內容,知道分子間存在引力和斥力。2. 過程與方法:通過活動和練習進一步認識分子的模型,能從分子的微觀層面了解物質性質,進一步理解分子動理論的內容。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進一步理解分子是運動的,分子間存在引力和斥力。教學重難點1.重點:分子動理論的基本內容。① 物質由分子組成:分子是組成物質的最小微粒,分子的直徑通常在 10 m 之間。不同物質由不同種類的分子組成,分子的大小和形狀也可能不同。②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分子的運動是永不停息的,并且是無規則的。這種運動可以在氣體、液體和固體中發生,也可以在真空中發生。③ 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當分子間的距離較小時,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都比較大,但斥力比引力更大,因此分子間表現為斥力;當分子間的距離較大時,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都比較小,但引力比斥力更大,因此分子間表現為引力。2.難點:如何用分子動理論解釋固體、液體、氣體的性質。用分子動理論解釋固體、液體、氣體的性質的難點在于如何理解分子間作用力與分子熱運動的關系。分子間作用力是影響物質宏觀性質的重要因素,而分子熱運動則是物質分子永恒的屬性。在固體中,分子間作用力較強,分子排列緊密有序,分子熱運動相對較弱,因此固體具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并且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保持相對穩定。在液體中,分子間作用力較弱,分子排列相對松散,分子熱運動相對較強,因此液體具有一定的流動性,但沒有固定的形狀。在氣體中,分子間作用力極弱,分子排列極度松散,分子熱運動極度強烈,因此氣體沒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能夠充滿整個容器。綜上所述,用分子動理論解釋固體、液體、氣體的性質需要考慮分子間作用力和分子熱運動的綜合作用,同時還需要考慮溫度、壓力等因素的影響。三、教學過程導入新課1.提問物質是由什么組成的?分子有怎樣的性質?分子的直徑有多大?根據學生的回答,進一步引入新課:《走進分子世界》。當學生回答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時候,你可以進一步追問他們對分子性質的了解,例如分子是否在運動、分子之間是否有相互作用等。這樣可以促進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顧和整理。對于分子的直徑,學生可能對其大小沒有直觀的概念。你可以通過舉例或者展示一些形象的比喻來幫助學生理解分子的微小尺寸,比如將分子的直徑與頭發絲或者其他常見物體的尺寸進行比較。然后,你可以自然地引入新課《走進分子世界》,并告訴學生在這節課中,他們將更深入地了解分子的世界,探索分子的奧秘。新課講授1.指導學生閱讀《用分子模型解釋固體、液體、氣體的性質》,能從分子的微觀層面了解物質性質,進一步理解分子動理論的內容。這個指導學生閱讀的環節非常重要呢!通過閱讀《用分子模型解釋固體、液體、氣體的性質》,學生可以從分子的微觀層面去理解物質的性質,從而更好地理解分子動理論的內容。① 如何用分子模型來解釋固體的性質,比如固體的硬度、形狀和體積等?②液體的性質,如流動性和密度,與分子的運動和排列有什么關系?③氣體的性質,如氣體的可壓縮性和擴散性,是如何由分子的熱運動和自由程度決定的?引導提問:試從分子運動的角度來解釋蒸發現象。好的,對于“從分子運動的角度解釋蒸發現象”這個問題,可以這樣引導提問:① 蒸發是怎么發生的?② 分子在蒸發過程中是如何運動的?③ 蒸發過程中分子間的相互作用有什么變化?④蒸發速度與分子運動有什么關系?⑤如何通過分子運動的原理來加快或減慢蒸發速度?(三)課堂總結1. 知道物質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分子間有空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的運動;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 能從課堂內外的活動中猜想出物質的結構模型,并從中了解人類認識微觀世界的過程和方法。3. 知道分子的運動與宏觀物體運動的區別;能用分子動理論解釋固、液、氣三態。(四)布置作業1. 復習本節課的內容。2. 預習下一章節的內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