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中科學《大氣的壓強》學習活動單一、學習目標:通過實驗認識大氣壓強的存在和方向;能用大氣壓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相關現象。二、學習活動(一)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問題1:為什么開口后的娃哈哈更容易喝到?解釋:(二)初步驗證大氣壓的存在問題2:如何證明紙片是被大氣壓托住的而不是被水黏住的呢?實驗方案設計:(三)多角度驗證大氣壓的存在及方向實驗器材:吸盤、塑料袋、燒杯、橡皮膠、針筒/膠頭滴管實驗現象解釋大氣壓強的定義:驗證大氣壓存在的思維模型:(四)大氣壓的大小測量計算:標準大氣壓的大小是多少?(ρ水銀=13.6*103kg/m3)真空760mm大氣壓(共11張PPT)八上第二章第3節大氣的壓強授課老師:xxx課前導入新知探究有人懷疑水不下落是水黏住了紙片?初步驗證大氣壓存在新知探究多角度驗證大氣壓存在及方向大氣會向各個方向對處于其中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叫做大氣壓強。定義新知探究建構封閉的空間改變空間內氣壓空間內外存在壓強差現象驗證大氣壓存在的思維模型新知探究大氣壓的大小那么大氣壓究竟有多大呢?新知探究=ρ水銀 gh=13.6×103 kg/m3×9.8 N/kg×0.76 m=1.01×105 Pap大氣=p水銀標準大氣壓 p0= 1.01×105 Pa大氣壓的大小測量新知探究空盒氣壓計水銀氣壓計大氣壓的測量工具新知探究大氣壓隨高度的變化新知探究思考哪些生活用品是利用大氣壓工作的?本課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本課小結一、大氣壓強的存在三、大氣壓的測量二、大氣壓的定義:大氣會向各個方向對處于其中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叫做大氣壓強。標準大氣壓 p0= 1.01×105 Pa下7ahatw轉哈喻中中中H中200tiI分是8局8500500ml400300200100中華玻璃網ww.88899084596979路9800DYM3型總盒氣壓表hPaX10re Ee 2o 19新02270023號NO0007度 》千帕10010190808070625447413620312623190海平面2千米45689千米千米柔千米米乘10千米日千米12千米圖2-6壓縮對比強效壓縮立省空間防潮防霉Before壓縮對比After《大氣的壓強》教學設計授課人:xxx一、課程標準解讀大氣的壓強是新課標學科核心概念下“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的內容,要求達到以下目標:通過實驗認識大氣壓強,知道大氣壓強的變化及其對生活的影響。本節為大氣的壓強的第一課時,要求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認識到大氣壓強的存在并能解釋生活中相關的現象。二、教學目標1、科學觀念:能列舉證明大氣壓存在和方向的實驗現象和生活現象;能用大氣壓解釋有關生活現象。2、科學思維:在固體、液體壓強的基礎上,通過多個實驗進行分析歸納得到氣體存在壓強,建立氣體壓強的概念;綜合運用各種分析和論證的方法。3、探究實踐:通過大氣壓驗證實驗的思維模型建構,掌握建模的一般方法;通過大氣壓存在的實驗設計,加強舉證意識。4、態度責任:體會科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體會學科價值;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反思討論,大膽質疑,樂于分享。三、教學具準備口服液和帶棱的吸管、膠頭滴管、針筒、吸盤、燒杯、紙片、水、塑料袋、繩子、水槽四、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各種實驗和生活現象感受大氣壓的存在與方向難點:歸納大氣壓實驗的共同特點五、教學過程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導入 相信同學都喝過娃哈哈嗎? 今天老師也帶來了,請一位同學上來品嘗一下,回憶一下童年。(兩瓶) 喝這兩瓶牛奶有什么不同的感覺嗎? 揭秘兩瓶不同:一個直接插入,一個開口。 為什么開口的娃哈哈更好吸呢?通過今天的學習嘗試解釋這個現象。 一位學生喝娃哈哈,當吸管直接插入時喝的時候困難,開口的那瓶很容易。 從日常生活出發,基于觀察和體驗提出關鍵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提供了本節課的邏輯起點。驗證大氣壓的存在 1、過渡:生活在江河湖泊里的魚類會受到水的壓力,那么大氣是否也會對生活在大氣的我們產生壓力呢? 2、演示覆杯實驗,請學生解釋現象。 分析紙片受力情況。 提問:有人懷疑是水黏住紙片使得水不下落的,如何證明是大氣壓壓住的還是水黏住的呢? 教師演示:松開瓶子的小口,紙片下落,如果是被水黏住的紙片則不會下落,但有孔,瓶內空氣和大氣流通,上下都受到了大氣壓,此時無法再保持平衡。 3、剛才初步驗證了大氣壓的存在,那還有其他現象可以證明嗎?此外,大氣壓的方向如何呢? 利用學具設計實驗,體驗大氣壓的存在。展示時需說明具體操作步驟,并列舉大氣壓存在的實驗現象,并解釋原因。(強調研究的對象) 4、上述實驗現象都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和方向。方向如何?和液體壓強一樣,大氣壓強也是各個方向都有的。你能否給大氣壓強下一個定義呢? 5、這些證明大氣壓強的實驗都有一些共性,你是否能總結呢? 總結思維模型:建構密閉空間——改變空間內的氣壓——空間內外存在氣壓差——出現相應的現象 6、你是否能解釋為什么開口的牛奶更容易喝到呢? 1、回答:會 2、學生觀察現象并解釋 小組討論實驗方案 3、學生實驗 實驗1:將針筒活塞擠壓后緊靠堵住針筒口在手心。 現象:各個方向都無法拉動或推動活塞 解釋:因為注射器是一個容器,里面的空氣在未堵住之前和外界的大氣壓是均衡的,當堵住之后形成了一個密封容器。人手在用力拉/推的時候,內部氣壓改變,外界氣壓大于內部氣壓,導致活塞難以拉動或推動。 實驗2:排出吸盤的空氣,擠壓兩個吸盤 現象:各個方向都很難拉開 解釋:當吸盤內部空氣被排開,內部氣壓減小,外界氣壓大于內部氣壓,所以難以拉開。 實驗3:將塑料袋緊貼燒杯內壁后,用橡皮筋固定 現象:各個方向無法將塑料袋拉出 解釋:排開燒杯和塑料袋間的空氣,形成密閉的空間時,內部氣壓減小,大氣壓比內部氣壓大,袋子開口會被大氣壓推進瓶子,所以難以拉開。 4、大氣壓定義:大氣會向各個方向對處于其中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叫做大氣壓強。 5、思考并回答:都建構了一個密閉的空間;都有內外壓強差。 6、解釋:開口后,瓶內與大氣連通了,當嘴巴堵住吸管時,建構了密閉的環境,吸吸管時,吸管內的氣壓減小,管內外存在了壓強差,在大氣壓的作用下將牛奶壓入口中。沒有開口的,空氣很難進入,無法形成較大的氣壓差,所以難吸。 先初步體驗大氣壓的存在,并用開放的器材、設計、操作讓學生自主探究,要求學生不僅要展示現象,又要分析大氣壓存在即方向的證據,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表達、實驗操作等能力。 通過思維模型的建構,讓學生對大氣壓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大氣壓的大小 1、過渡:歷史上第一個驗證大氣壓存在的實驗是1654 年德國馬德堡市廣場上進行的馬德堡半球實驗。 播放:馬德堡半球實驗視頻。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那大氣壓究竟有多大呢? 2、托里拆利實驗過程講解 提問:你能解釋為什么測量汞柱高度就可以計算出大氣壓大小了嗎?嘗試計算大氣壓大小。(ρ水銀=13.6*103kg/m3) 3、小組討論:學生閱讀教科書第57頁,結合教師提供的空盒氣壓計和水銀氣壓計實物,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 (1)測量大氣壓的工具有哪些? (2)空盒氣壓計和水銀氣壓計分別如何使用?各自優點是什么? (3)大氣壓的大小是不是一個定值?大氣壓的大小與高度有什么關系? 1、回答:證明大氣會產生很大的壓強。 2、討論并回答:因為水銀面處所產生的壓強和大氣壓相等。 計算:P=ρgh=13.6*103kg/m3*10N/kg*0.76m=1.01*105pa 3、(1)(2)自主閱讀書本,并總結。 (3)不是,海拔越高氣壓越小。 用科學史讓學生感受大氣壓的大小,并定量地計算出標準大氣壓的值。從定性和定量兩個角度達成對大氣壓的認識。應用新知 生活中的很多生活用品是利用大氣壓工作的,請舉例說明 舉例:吸塵器、真空壓縮袋... 對知識的應用小結 1.大氣壓強的存在:吸管喝水、覆杯實驗、瓶中取袋、拉針筒、拔吸盤 2.大氣壓的定義:大氣會向各個方向對處于其中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叫做大氣壓強。 3.大氣壓的測量 標準大氣壓 p0= 1.01×105 Pa作業 作業本《大氣的壓強》(1)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大氣的壓強.docx 大氣的壓強.pptx 學習活動單.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