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學科: 美術 授課年級: 一年級 講課題目: 《魚兒游游》章節名稱 《魚兒游游》 學時 1課標要求 藝術課程標準第一學段(1—2年級)學習任務領域的要求 1.學習任務:主要幫助學生感知身邊的美,認識美存在于我們的周邊,初步形成發現、感知、欣賞美的意思。 內容要求:觀察周邊自然環境中的山水、花草、動物等,感知其形狀美、色彩美和肌理美,體會美存在于我們周圍的環境之中。 2.學業要求:能根據環境中各種自然物,運用線條、形狀、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以及對稱、重復等形式原理,進行欣賞、評述。內容與學情分析 內容分析 本課是造型、表現課程,“動”是完成本課最重要的詞,不管是欣賞魚的外形和顏色,或者是嘗試通過對不同表現手法的鑒賞,掌握并運用不同的手法表現魚,其結果都得落實到“動”上,也就是題目中的“游”,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感受、認知去表現活生生的魚兒,和魚兒做朋友,學生在創作過程中不必拘于自然與現實的色彩及形狀,要大膽、富于想象、裝飾豐富多彩,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學情分析 1.一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美術工具和材料,對不同材料和工具的運用已有一定的掌握。 2.一年級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好動,愛表現在即,能稚拙地通過作品表現自己的想法。學習目標 引導學生們的觀察魚的外形和顏色,并能夠運用透明塑料袋繪畫游動的魚,提高學生的記憶力、創造力、審美。 畫畫游動的魚并添上漂亮的花紋。 學生能夠初步懂得珍惜大自然,激發學生友善意識。學習重點 引導學生們的觀察魚的外形和顏色,并能夠運用透明塑料袋繪畫游動的魚。學習難點 在透明塑料袋上色時顏色不均勻(調整上色力度,覆蓋并多次上色)課前需要做的準備工作 1.教師準備:多媒體、教師范作、課件、手電筒剪紙。 2.學生準備:透明資料袋、馬克筆或水彩筆、黑色卡紙。學習策略 教師的教法:引導法、談話法、討論法、問答法。 學生的學法:自主學習法、探究學習法。評價建議 1.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是否積極動腦,大膽構思,以及通過觀察學生回答,教師給予鼓勵性評價。 2.學業成就等方面,學生進行自評互評,老師做總結性評價。教學環節(如:導入教學環節 (如:導入、講授、復習、 訓練、實驗、研討、探究、 評價、建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信息技術支持(資源、 方法、手段等)課前準備 教師讓學生做好課前準備。讓學生提前準備上課工具(透明塑料袋、黑卡紙、水彩筆)。準備教師范畫(視頻)、剪紙(手電筒剪紙)。 學生完成兩項內容: 1.準備黑色卡紙 2.透明資料袋 課件引導階段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謎語,小朋友們一起來猜猜是什么吧!身體橡樹葉,尾巴像折扇,沒腳也沒手,能在水中游。(學生:魚。) 教師:那同學們可以猜到我們今天上什么課嗎? 開動腦經猜謎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導入課題:《魚兒游游》觀察欣賞活動 教師:請同學們迅速瀏覽課本(貼課題) 教師:今天我準備了一個視頻跟同學們分享,大家想不想看呀?(學生:...)教師:那我看視頻之前我們有個小任務,首先看視頻時要保持安靜不說話認真觀察魚都有那些形狀?什么樣的姿態游泳?(播放視頻) 教師:這些小魚由幾部分組成啊? 教師:都有什么樣的花紋顏色呀?觀察一下。 教師:在觀察一下小魚是怎么游動的? 教師:我們再看看別的小朋友是怎么繪制的?我們今天是不是準備了不一樣的材料呀?那這些新材料該怎么用?老師簡單的做了一個攻略想跟同學們分享一下,你們想不想看這個視頻呀? 教師:看了這么多彩色小魚大家是不是迫不及待想要畫一畫自己游動的小魚啦?提出作業要求。開始動手。 準備工具,認真聽講。 圖片:魚 視頻1:海底世界 視頻2:繪制世界的過程評一評 1.組織學生展示作業,進行自評。圖片:學生作業。 2.說一說你最喜歡哪件作品?為什么?你是運用哪種方法進行創作的?如何添加并組合成一幅有趣的畫的? 教師小結:對于學生的構圖,色彩搭配,是否掌握本節課知識要點等等去給予評價。 學生自評,互評,相互學習。欣賞美麗的小魚。 學生作品投影圖總結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繪制了美麗的小魚,生活中還會有很多美等待我們去發現,我們要爭當美的保護者,不亂丟垃圾、保護環境、愛護小動物。下課! 學生們有保護美的意識 激勵學生保護環境、愛護小動物。拓展階段 倡導學生有保護環境的意識。 學生自評、互評、相互學習。板書設計 《魚兒游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