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遼北宋西夏對比唐朝與北宋的版圖,二者有何主要區別?由五代十國的分裂——北宋再次統一卻也沒有達到漢唐時期的疆域大一統局面北宋、遼、西夏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民族政權并立。第7課 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第二單元 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1.契丹的興起:隋唐時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與中原的漢族聯系密切唐朝末年:人們躲避戰亂,北出長城,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活方式9世紀后期:契丹已經有了農耕、冶鐵和紡織等產業,并開始建筑房屋、城邑。契丹人引馬圖一、契丹族與黨項族2.遼的建立:耶律阿保機耶律阿保機發展生產,創制文字建立時間:民族:建立者:都城:鞏固措施:10世紀初(907年)契丹族耶律阿保機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南)遼上京遺址一、契丹族與黨項族契丹族的興起與發展389年隋唐時期有文獻記載與漢族的經濟、文化聯系日益緊密唐朝末年9世紀后期有了農耕、冶鐵和紡織等產業,并開始建筑房屋、城邑北方漢人避亂,北出長城,帶去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活方式。行營到處即為家,一卓穹廬數乘車。千里山川無土著,四時畋獵是生涯。——宋·蘇頌《契丹帳》契丹者,古匈奴之種也。……乘中原多故,北邊無備,遂蠶食諸郡,咸被驅役,族帳浸盛,有時入寇。——《舊五代史·契丹傳》契丹貨幣契丹文字3.遼治國措施:耶律阿保機契丹文字契丹貨幣“遼國盡有大漠,浸包長城之境,因宜為治,秋冬違寒,春夏避暑,隨水草就畋漁,歲以為常”——《遼史》四時捺缽(nà bō)制度契丹手工業契丹雞冠壺發展生產,創制文字,國力不斷增強一、契丹族與黨項族4.西夏的建立:西夏王陵元昊元昊建立時間:民族:建立者:都城:國號:11世紀前期(1038年)黨項族元昊大夏,史稱西夏興慶府(今寧夏銀川)西夏王陵遺址一、契丹族與黨項族5.西夏治國措施: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訂立官制、軍制和法律;鼓勵墾荒,發展農牧經濟;創制西夏文字。官制法律西夏文字西夏貨幣其官分文武班,曰中書,曰樞密,曰三司,曰御史臺,曰開封府,曰翊衛司,曰官計司,曰受納司,曰農田司,曰群牧司,曰飛龍院,曰磨勘司,曰文思院,曰蕃學,曰漢學。——《宋史》建立時間: 916年建立者:耶律阿保機都城:上京契丹(遼)建立時間: 960年建立者:趙匡胤都城:汴京北宋西夏都城:興慶建立者:元昊建立時間:1038年看圖學史有戰有和,和是主流1、遼與北宋和戰的表現:“燕云十六州”對于中原政權來說是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擾的屏障。二、遼與北宋的和戰時期 戰、和遼太宗宋太祖晚期宋太宗宋真宗占領燕云十六州,從此,遼與中原王朝的沖突加劇北宋與遼保持友好關系,雙方互通使節向遼發動數次戰爭遭到失敗,只好采取防御政策澶淵之戰澶淵之盟戰和戰戰和讀圖,燕云十六州和遼其他地區最大的區別是?農耕與游牧民族的分界線游牧農耕燕云十六州,也叫“幽云十六州”是五代后唐將領石敬瑭割讓給契丹的十六州的總稱,大致相當于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山西北部一帶。游牧契丹族澶 州寇準宋真宗東京2.澶淵(州)之戰1.時間:2.交戰雙方:3.交戰地點:4.關鍵人物:5.戰爭結果:攻方:守方:1004年(宋真宗)遼北宋澶州(古稱澶淵)寇準宋真宗宋打退遼軍,遼宋議和,簽訂“澶淵之盟”(1005),遼撤軍,宋給遼歲幣。和約 時間 內容 影響遼宋澶州之盟1005年遼宋為兄弟之國;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撤兵;宋朝給遼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雙方于邊境設置榷場,開展互市貿易。①澶淵之盟開啟了遼與北宋長期和平的局面。②加強了遼與北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民族交融和各民族的進步。3.澶淵之盟二、遼與北宋的和戰1、使宋遼雙方邊境相對穩定;2、有利于雙方經濟文化的發展;3、加強了各民族之間的友好關系,促進了民族交融。澶淵之盟的積極影響澶淵之盟的消極影響1、加重北宋人民的負擔;2、激化了北宋的社會矛盾。觀點一:我認為宋遼達成澶淵之盟是好事。觀點二:我認為澶淵之盟對宋朝是屈辱的,對宋朝的百姓也很不利。多角度評價澶淵之盟1、西夏與北宋關系的表現:戰和先戰后和(1)元昊稱帝后,多次親率軍隊進攻北宋,宋朝被動挨打,節節敗退,損失慘重。(2)北宋與西夏和談,訂立了宋夏和約。三、西夏與北宋的關系2.西夏和北宋達成議和的原因是什么?宋被動挨打,節節敗退,損失慘重。西夏立國時間短,受人力、物力限制,西夏因戰爭遭到損失,人民困苦。宋夏和議3.宋夏議和:慶歷四年(1044年),北宋與西夏訂立和約,元昊向宋稱臣,宋給西夏歲幣。議和后,宋夏邊境貿易興旺。和約規定:夏取消帝號,宋冊封其為夏國主,許自置官屬,名義上向宋稱臣,奉正朔;宋朝每年賜給西夏銀7萬兩,絹15萬匹,茶3萬斤;另外,每年還在各種節日賜西夏銀22000兩,絹23000匹,茶1萬斤。宋“歲賜絹十三萬匹、銀五萬兩、茶二萬斤”,另有各種生日、節慶所賜銀、絹、茶,以及衣著雜帛等,總計二十五萬五千。三、西夏與北宋的關系民族關系知識小結政權名稱 民族 建立時間 建立者 都城 與北宋戰與和遼(契丹)北宋 西夏議和影響 契丹族10世紀初耶律阿保機上京漢族960年趙匡胤興慶黨項族11世紀前期元昊東京1004,澶州之戰1005,宋遼議和史稱《澶淵之盟》1044宋夏議和積極:使雙方邊境相對和平穩定,有利于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促進了民族間的交往與交融。消極:加重了北宋民眾的賦稅負擔。960年西夏歸附北宋1038年西夏獨立,北宋發動對西夏的戰爭1040年西夏首領元昊發動對北宋的戰爭1044年“慶歷和議”916年遼建立960年北宋建立1005年“澶淵之盟”1125年金滅遼戰:45年和:120年和:78年戰:6年北宋與遼北宋與西夏民族關系發展——民族交融加強宋與遼、西夏之間有戰有和,但和平交往是民族關系的主流。三方的密切來往,促進了經濟文化發展,有利于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統一。知識拓展:民族交流和融合的五種方式(1)民族遷徙(魏晉南北朝時期)(2)戰爭(春秋戰國時期、秦漢時期、隋唐時期)(4)友好往來(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3)漢化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5)并立對峙(遼、西夏與北宋;金、蒙古與南宋)各民族間有戰有和,但和為主流。民族之間的戰與和,在客觀上促進了各族人民的相互了解、相互影響,有利于促進民族交融,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家國情懷:如何認識我國古代民族之間的關系?中華民族的歷史,由各族人民共同書寫,共同創造!1.“西夏人與宋重開互市的愿望日益強烈。……入主中原后,女真貴族官員皆以學習漢文化為榮。”材料反映出宋代( )A.經濟重心南移 B.都市生活豐富C.民族交融加深 D.科技文化燦爛c課堂反饋2.歷史上很多少數民族首領都對民族交融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夫西夏聲明文物,誠不能與宋相匹,然觀其制國書、厘官制、定新律、興漢學、立養賢務……彬彬乎質有其文,固未嘗不可與遼、金比烈!”材料所述的民族是( )A.契丹族 B.黨項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b課堂反饋3.下列關于澶淵之盟的介紹中,不準確的一項是( )A.是中原政權戰敗的產物 B.是雙方勢均力敵的結果C.帶來了相對和平的環境 D.北宋給遼“歲幣”a課堂反饋4.北宋與遼、西夏對峙,但相互之間的商業往來一直進行。當時在宋與遼、家與西夏的邊界開設貿易場所,稱為A.瓦子 B.榷場 C.草市 D.市舶司b課堂反饋5.澶淵之盟是北宋和遼在經過二十五年的戰爭后,于1005年締結的盟約。該盟約( )A.使遼國面臨嚴重的財政危機B.完全消除了宋遼之間的民族隔閡C.使宋遼出現了和平交流的局面D.促進了漢族與黨項族的友好往來c課堂反饋6.比較重要歷史人物、歷史現象或歷史事件的異同點,是我們學習歷史的一種常用方法,下列哪一項不是遼和西夏的共同點( )A.都是少數民族建立的B.都與宋朝有過戰爭C.都向北宋稱臣D.都同北宋達成和議c課堂反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澶州之戰.mp4 第7課 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