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朝代秦漢時期三國時期隋唐時期宋元時期明朝衛溫到達夷洲海上絲綢之路開通鑒真東渡遣唐使和鑒真東渡鼎盛導入新課第15課 明朝的對外關系第三單元 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東洋西 洋文萊西洋是我國古代地理概念。明初,人們把黃海、東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稱為東洋,而把今天文萊以西的東南亞和印度洋一帶海域及沿岸地區稱為西洋。結合教材注解,指出何為西洋?自主學習:誰派鄭和下西洋?目的是什么?朱棣鄭和為何下西洋?朱棣(明成祖)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明史·鄭和傳》1.西洋的概念姓名:籍貫:生活時代:民族:宗教信仰:職業:明成祖原姓馬,名和,小名三寶云南明朝回族伊斯蘭教太監、航海家航海家——鄭和明成祖為什么要派鄭和去遠航?成祖疑惠帝(注:建文帝朱允炆)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永樂三年六月,命和及其儕王景弘等通使西洋……——《明史·鄭和傳》P70一、鄭和下西洋2.出使西洋的目的政治目的:尋找失蹤的建文帝;外交目的:提高明朝在國外的地位和威望;經濟目的:用中國的貨物去換取海外的奇珍。3.條件思考:鄭和為什么能七下西洋?材料:史書記載洪武末年時:“倉廩充積,天下太平”。建文帝時期:“家給人足,外門不闔”。到永樂年間,明王朝統治已臻極盛。明代羅盤1、經濟基礎:明初國力雄厚,成為當時世界上的強國(最根本的)。2、科技保障:造船技術的發達,指南針的運用,地理知識的豐富。3、政府支持:明成祖的鼎力支持。4、個人能力:鄭和個人能力出眾鄭和不畏艱險,勇于進取的精神及出眾的個人能力。一、鄭和下西洋。人物 鄭和下西洋 哥倫布到達美洲 比較結果時間 次數 1405—1433 7次 1492—1504 4次人數 27800 1500船數 大船62艘(連小船共有200艘) 17艘 船只大小 長44丈(151.8米)寬18丈(61.8米) 長24.5米寬6米 到達范圍 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 美洲設備 航海圖、羅盤針時間長規模大范圍廣設備先進說明了中國造船水平高,航海技術高,國家實力雄厚!4.根據表格,概括鄭和下西洋的特點;表中數據說明了什么?劉家港非洲東海岸紅海沿岸活動:閱讀地圖,找出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的地方。鄭和七次下西洋,海上絲綢之路盛極一時,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國的絲綢和瓷器換取當地的特產或饋贈當地的國王,與當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無,不占別國一寸土地,未掠奪他人一分財富。——《鄭和下西洋——偉大的和平使者》友誼之船:慷慨送禮,展現風度貿易之船:相互貿易,互通有無5.攜帶物資和用途絲綢茶葉漆器金銀瓷器異獸珊瑚象牙寶石香料引進來走出去一、鄭和下西洋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只最多、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歐洲很多國家航海時間都早幾十年。在七下西洋的28年間,鄭和的船隊先后拜訪了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里、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30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部,紅海、麥加,加深了明王朝和南海(今東南亞)、東非的友好關系。一個如此強大的艦隊,卻沒有進行任何侵略與殖民行為,說明鄭和時代的中國,真正承擔起了一個文明大國的責任:強大卻不欺凌小國,播仁愛友誼于遠邦,宣昭頒賞,薄來厚往。——劉翠清《一看就懂的中國史》①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②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地區的交流。③開創了太平洋與印度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6.影響一、鄭和下西洋中國航海日中國航海日是中國偉大航海家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日。2005年4月25日,經國務院批準,將每年的7月11日確立為中國“航海日”,作為國家的重要節日固定下來,同時也作為“世界海事日”在中國的實施日期。并規定全國所有船舶鳴笛掛彩旗,系取鄭和首次下西洋日期1405年7月11日。鄭和下西洋之后明政府開始實行海禁政策,從此把遼闊的海洋拱手讓給了西方探險者。然而,明政府的海禁政策能夠禁止中國人民出海卻阻止不了來自于海上的威脅——明代《倭寇圖卷》1.何為倭寇?元末明初,_____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組成海盜武裝集團,到中國___________進行走私貿易和搶劫,時稱“倭寇”日本東南沿海地區2.明朝中期,為何會出現倭患?明朝國力減弱(根本原因),海防松懈日本國內社會動蕩倭寇與中國海盜、奸商相勾結二、戚繼光抗倭1.背景福建廣東臺州九戰九捷2.抗擊倭寇取得什么成果?戚繼光率領戚家軍在_____九戰九捷,平定了浙東地區的倭患。之后,又率軍進入____、______,使__________的倭患基本解除。臺州廣東福建東南沿海偉大的民族英雄二、戚繼光抗倭抗倭戰爭勝利的原因材料一:大肆毀掠……殺人無算。城邊流血數十里,河內積滿千船。—《倭變事略》材料二:戚繼光組建的戚家軍,紀律嚴明、英勇善戰……在臺州九捷中,得到了廣大群眾的大力支持……在福建、廣東,與當地明軍并肩作戰,剿滅倭寇。—《中國歷史》材料三:①戚繼光抗倭使一場反侵略的正義戰爭,符合人民的利益。②“戚家軍”訓練有素,英勇善戰③愛國軍民配合作戰,同仇敵愾。④戚繼光卓越的軍事韜略和軍事才能。角度:戰爭性質、軍隊、人民、指揮官1553年1573年獲得在澳門的租借居住權葡萄牙殖民者攫取澳門居住權明政府在澳門設置守澳官,全面管理澳門(16世紀前期)番夷葡萄牙假借向(皇帝)朝貢,占據了屯門、大澳等地,不時出外搶劫騷擾,甚至屠殺吞食嬰兒。——改編自《新安縣志》葡萄牙殖民者的行徑與鄭和下西洋相比有什么不同?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1999年12月20日回歸祖國,與祖國分離446年。友好交 往軍事沖突明朝前期——國力強盛明朝中期以后——國力衰落國家綜合國力決定外交地位明朝的對外關系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啟示:建立海洋意識,在和平交往的同時不放棄武力抵抗。明朝前期國力強盛鄭和下西洋與亞非各國和平交往明中后期國力漸衰戚繼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戰爭沖突封建制度走向衰敗國家要有足夠強大的力量才能保證平等的外交關系。明朝前期國力強盛,鄭和下西洋能夠和各國之間平等友好進行貿易交流,但到后期國力衰弱后,便不斷被外國入侵和欺負。國家實力決定外交關系1.《明史》記載:“和經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歷占城、爪哇、真臘、舊港……凡三十余國。所取無名寶物不可勝計,而中國耗廢亦不貲。”“和”此舉( )A.主要目的是推動明朝海外貿易B.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友好往來C.抵制了倭寇對東南沿海的侵略D.嚴重阻礙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b課堂反饋2.詩詞是中華民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的精神財富,不僅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而且還有一定的史料價值。下列詩詞中,反映明代抗擊外來侵略的是( )A.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B.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C.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D.上報天子下救黔首,殺盡倭奴覓個封侯d課堂反饋3.“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殺盡倭奴兮覓個封侯。”這位平定倭患的民族英雄是( )A.岳飛 B.戚繼光 C.李自成 D.鄭成功b課堂反饋4.和平交流是我國對外關系的主流,但“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下列史實與材料相符的是( )A.文成公主入藏 B.文天祥抗元C.鄭和下西洋 D.戚繼光抗倭d課堂反饋5.呂思勉曾說:自鄭和下西洋之后,中國對于南方的航行,更為熟悉,華人移殖海外的漸多,近代的南洋,華人成為其地的主要民族,其發端實在此時。這表明鄭和下西洋( )A.提高了明朝國際地位 B.擴大了中華的文化圈C.促進了各民族間交融 D.打破了東西方的隔絕b課堂反饋6.報效祖國、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前途緊密結合,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文化基因。下列詩句體現這一文化基因且與明朝歷史有關的是( )A.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B.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C.一片丹心風浪里,心懷擊楫敢忘憂D.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c課堂反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5課 明朝的對外關系(課件).pptx 鄭和下西洋(教學視頻).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