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下冊地理單元知識點總結第六章 認識大洲第一節 亞洲和歐洲1、亞洲的地理位置(圖6-1):①緯度位置:跨寒、溫、熱三帶,主要位于北溫帶;②半球位置:主要在北半球和東半球;③海陸位置: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西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易錯易混】亞洲是世界上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但不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洲,南極洲跨經度360o,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洲。2、歐洲的地理位置(圖6-1):①緯度位置:主要位于北溫帶,小部分在寒帶,無熱帶。②半球位置:全部在北半球,大部分在東半球;③海陸位置: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東與亞洲相連,南隔直布羅陀海峽和地中海與非洲相望。3、亞洲的地形(圖6-3):①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僅次于南極洲);②地勢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多分布在中部,平原多分布在大陸邊緣;③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陸地最低點——死海湖面。④特色地形:大陸東側和東南側有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島,這里地殼不穩定(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4、歐洲的地形:①地形以平原為主,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②地面起伏??;③山脈多呈東西走向分布在南、北兩側,平原分布在中部,所以地勢南北高、中間低;④特色地形:冰川地貌——挪威幽深曲折的峽灣、芬蘭的湖泊、東歐平原上的起伏的低丘、阿爾卑斯山脈挺拔的峰巒,都是冰川作用的產物。5、亞洲的氣候(圖6-9,熟練掌握每種氣候的分布地區,按序號):①復雜多樣(原因:跨寒、溫、熱三帶,緯度廣,地形又復雜多樣),無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最廣。②大陸性特征顯著;(亞洲面積大,各地距海洋遠近不同)③亞洲各地氣溫差別顯著(北半球的寒極——奧伊米亞康)④季風氣候顯著(原因:海陸差異顯著);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易錯易混】由于特殊的海陸位置,亞洲有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風氣候區,但亞洲面積最廣的氣候類型是溫帶大陸性氣候。6、歐洲的氣候(圖6-9):①歐洲氣候以溫帶氣候為主,無熱帶;②氣候的海洋性特征顯著;③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分布最典型。注:課本P9活動題5,了解,清楚!7、亞洲的水系特點(圖6-3):①水系結構呈輻射狀(亞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向東注入太平洋——長江、黃河、湄公河等;向南注入印度洋——恒河、印度河,雅魯藏布江等;向北注入北冰洋——鄂畢河(中國境內被稱為額爾齊斯河)、葉尼塞河、勒拿河等;②內流流域面積廣大,內流流域主要分布在中亞、西亞地形閉塞的山間高原、盆地和低地,以及荒漠和半荒漠地區。錫爾河、阿姆河、塔里木河均屬內流河。8、亞洲最長的河流——長江,世界第三長;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中國境內叫瀾滄江)。9、亞洲獨具特色的湖泊: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咸水湖——里海(內陸湖);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貝加爾湖;10、歐洲的河流:歐洲最長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內流河——伏爾加河(注入里海)世界上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11、歐洲河流的特點:①河流短?。娣e?。ⅱ谒髌骄彛ǘ嗥皆?、③河網密布、水量豐富(降水多)、④航運價值高。12、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世界上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大多數在亞洲。13、亞洲西部人口稀疏——氣候干旱;亞歐大陸北部人口稀疏——緯度高,氣候寒冷。14、熟練掌握時區換算的基本方法。如:我們地生會考的時間是6月14日上午9點,東京________________,紐約_____________,倫敦__________________,莫斯科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節 非洲15、非洲的地理位置(圖6-17):緯度位置 赤道穿過非洲的中部,南、北回歸線分別穿過非洲的南、北部,非洲大部分位于熱帶海陸位置 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羅陀海峽與歐洲相望,東北隔蘇伊士運河和狹長的紅海與亞洲相鄰半球位置 地跨南、北半球,主要在東半球16、非洲有60個國家和地區,是世界上國家和地區數量最多的大洲;二戰前,非洲三個獨立的國家:埃及、埃塞俄比亞、利比里亞。目前,非洲是世界上國家和地區最多的大洲,也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大洲;17、非洲的地形(圖6-17):(1)非洲地形以高原為主,占全洲面積的60%,被稱為“高原大陸”;(2)非洲地勢東南高,西北低。(3)非洲東部有世界陸地上最大的斷裂帶東非大裂谷。(4)埃塞俄比亞高原位于非洲東部,赤道以北,東非高原被赤道穿過,南非高原位于非洲南部(看圖識記)18、非洲特色地形區(圖6-17):①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亞高原;②非洲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赤道雪峰);③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④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帶——東非大裂谷(地球的傷疤);⑤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⑥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尼羅河(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19、非洲的海岸線較為平直,少海灣、半島和島嶼。非洲最大的海灣——幾內亞灣;非洲最大的半島——索馬里半島;非洲最大的島嶼——馬達加斯加島。20、根據板塊構造學說,東非大裂谷是由板塊張裂而成。21、撒哈拉沙漠地區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以及鐵、錳等礦產資源。22、非洲的氣候(圖6-24):(1)非洲大部分面積(3/4)在南、北回歸線之間,氣候普遍炎熱,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被稱為“熱帶大陸”。(2)非洲的降水地區分布很不均衡,非洲是世界上干旱區面積最大的一個洲。(3)非洲氣候類型的分布特點:以赤道為中心,南北對稱分布。(圖6-24)23、非洲分布較廣的兩種氣候類型:熱帶草原氣候(最廣)和熱帶沙漠氣候。圖中A為熱帶雨林氣候,B為熱帶草原氣候,C為熱帶沙漠氣候,D為地中海氣候。24、赤道穿過的東非高原是熱帶草原氣候而不是熱帶雨林氣候。原因:東非高原海拔高(地形地勢因素)25、非洲的河流:河流名稱 流向 注入水域 主要流經地形區 主要流經氣候區 水量 支流尼羅河 自南向北 地中海 東非高原撒哈拉沙漠 熱帶草原氣候區熱帶沙漠氣候區 小 少剛果河 自東向西 大西洋 剛果盆地 熱帶雨林氣候區 非洲水量最大的河流 多26、尼羅河定期(每年6-10月)泛濫的原因:上游主要流經熱帶草原氣候區,降水分旱、雨兩季,每年6-10月為雨季,降水多,所以會定期泛濫。27、剛果河水量大的原因:地形——主要流經剛果盆地,支流眾多; 氣候——主要流經熱帶雨林氣候區,全年降水多。28、非洲物產豐饒,又被稱為“富饒大陸”。29、非洲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金剛石,黃金的儲量居世界首位。30、非洲動植物資源也比較豐富,是咖啡和油棕的原產地。也有非洲象、長頸鹿、斑馬、獅子等許多動物。31、農業是非洲經濟最重要的部門,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是玉米;由于長期遭受殖民統治,加上以出口初級農、礦產品為主,經濟形式單一,使得非洲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大洲。32、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新大陸;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33、三線穿越的白令海峽——亞洲與北美洲的洲界線;俄羅斯和美國的國界線;國際日期變更線。34、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加拿大,其次是美國,兩個國家都屬于移民國家,白色人種為主,通行英語。 35、拉丁美洲——美國以南的美洲部分(包括北美洲南部和南美洲),主要通行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巴西)。第三節 美洲36、“新大陸”(1)兩大地理界線①巴拿馬運河:位于美洲大陸的中部中美地峽的狹窄部位,是北美洲與南美洲的界線。②白令海峽地理位置 是北冰洋與太平洋之間的唯一通道,是亞歐大陸與北美大陸之間的最窄處“三線”穿過 亞洲與北美洲的洲界線、俄羅斯與美國的國界線、國際日期變更線(2)中美地峽:中美地峽指墨西哥以南、哥倫比亞以北的狹長陸地。它是聯結南、北美大陸的天然“路橋”,又稱為中美洲。37、美洲的地形(1)北美洲地形分布特點(23頁圖6-32):①平均海拔較高,地勢起伏較大。②地形可分為三大南北縱列帶,西部是高大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脈),中部是廣闊的平原(大平原),東部是低緩的山地(阿巴拉契亞山脈)和高原(拉布拉多高原)。③冰川地貌廣布: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島是除南極洲以外冰川分布最廣的地區。蘇必利爾湖等北美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素有“北美地中海”之稱。(2)南美洲地形特點(24頁圖6-38):①西部是年輕高大的安第斯山脈。②安第斯山脈以東,地域廣闊,平原與高原相間分布。(3)南、北美洲地形分布的相同點和不同點(25頁圖6-39和6-40識記):相同點:西部都是高大的山脈;不同點:北美洲中部是廣闊的平原,東部是低緩的山地和高原;南美洲安第斯山脈以東,平原和高原相間分布。38、美洲的氣候(1)北美洲氣候氣候特征 北美洲地跨寒、溫、熱三帶,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北美洲大部分地區位于北溫帶,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熱帶范圍相對狹小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山脈多為南北走向,來自太平洋的濕潤空氣僅能到達西部沿海地區。從北冰洋南下的冷空氣和從墨西哥灣北上的暖空氣在北美太陸中部暢行無阻。即使在墨西哥灣沿海,冬季也會出現寒冷天氣。【易錯易混】大西洋的水汽可以從東部沿海伸入到內陸地區,從而使北美洲的降水從東部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2)南美洲的氣候①氣候類型:南美洲主要位于熱帶,溫帶面積不大,寒帶缺失,以熱帶雨林氣候(亞馬孫平原)和熱帶草原氣候(巴西高原)為主。②降水充沛,世界上最濕潤的大洲。39、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候為什么局限在太平洋沿岸狹長的沿海地帶?西部山脈多為南北走向,阻擋了來自太平洋的濕潤氣流。(26頁圖6-44和28頁圖6-47)40、來自北冰洋的冷空氣和從墨西哥北上的暖空氣為什么能在北美大陸中部通行無阻?由于山脈南北縱列分布,中部是廣闊的平原。(28頁圖6-47)41、南、北美洲的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在地區分布上有什么突出特點?只分布在科迪勒拉山系以西狹長的沿海地帶。影響因素:地形因素42、南、北美洲的河流:北美洲——密西西比河(自北向南,注入墨西哥灣)南美洲————亞馬孫河(世界第一大河,自西向東,注入大西洋)43、亞馬孫河水量大的原因:地形:北、西、南三面高,支流多;氣候:主要流經熱帶雨林氣候區,全年降水豐富。44、南美洲的有些國家的首都和大城市建在了高山、高原上(海拔高、氣溫低),甚至是沙漠地區(靠近沙漠中的綠洲,水源充足)。45、美洲的居民和經濟:(1)美洲的原住居民——印第安人(黃色人種)世界人種大熔爐——南美洲(以混血人種為主)(2)美洲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美國和加拿大是發達國家,其余國家全部是發展中國家(巴西是南美洲工農業最發達的國家,屬于發展中國家);玉米的原產地——墨西哥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島(北美洲);蘇必利爾湖等五大湖——號稱“北美地中海”46、國家與語言(1)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加拿大,其次是美國,兩國通行英語。(2)拉丁美洲:美國以南的美洲部分稱為拉丁美洲,目前主要通行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主要人種為混血人種。第七章 了解地區第一節 東南亞1、東南亞位于亞洲的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的大部分。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湄南河、湄公河、紅河(自北向南注入太平洋)(32頁圖7-1)2、火山國——印度尼西亞(東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位于歐亞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3、對比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的自然地理特征:中南半島 馬來群島地形 地勢:北高南低 地形地表形態: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地勢崎嶇,山嶺很多,平原較少?;鹕降卣鸹顒宇l繁,印度尼西亞有“火山國”之稱。河流 上游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下游水流平緩,泥沙沉積,形成沖積平原,東南亞重要農業區。 河流短小湍急氣候 大部分為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有雨季和旱季之分。 大部分地區屬于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4、東南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東南亞地處亞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5、馬六甲海峽,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是溝通亞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其重要性為:是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聯結歐洲、印度洋沿岸港口和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馬六甲海峽——日本的海上生命線6、富饒的物產(1)東南亞是世界上熱帶經濟作物的重要產地,如天然橡膠、棕油、椰子、椰油、蕉麻等。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是橡膠生產大國。(2)東南亞普遍種植的糧食作物是水稻;水稻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區;泰國、越南、緬甸是重要的稻米出口國。東南亞種植水稻有利的條件: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②水源充足;③雨熱同期東南亞種植水稻有利的氣候條件:絕大部分地區位于熱帶,氣溫高、降水多。(3)東南亞占據突出地位礦產資源:石油(印度尼西亞是重要的石油輸出國,另外馬來西亞和文萊也較多)、天然氣、錫(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是重要的石油輸出國,泰國、馬來西亞等國的錫產量居世界前列。7、中國的近鄰:(圖7-8)(1)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老撾;花園城市——新加坡;與中國陸地接壤的國家——緬甸、老撾、越南(2)主要國家:A緬甸,B老撾,C越南,D泰國,E柬埔寨,F馬來西亞,G印度尼西亞,H菲律賓(3)填表國 家 首都 河 流越南 河內 紅河老撾 萬象 湄公河束埔寨 金邊 湄南河(4)東南亞是世界上海外華人最集中的地區,其祖籍多為廣東省、福建省。8、中南半島上城市和人口分布特點: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地區原因: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第二節 南亞9、南亞范圍(41頁圖7-12):喜馬拉雅山中西段和印度洋之間的廣大地區。東瀕孟加拉灣、西臨阿拉伯海。10、南亞自北向南可分為三大地形區(71頁圖7-12):北部是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中部是廣闊的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南部是地表起伏和緩的德干高原。所以,南亞的地勢特征是:南北高、中部低11、河流河流名稱 發源地 主要流經國家 注入海洋印度河 青藏高原 巴基斯坦 阿拉伯海恒 河 喜馬拉雅山脈南側 印度、孟加拉國 孟加拉灣12、南亞的氣候:(1)主要氣候類型:熱帶季風氣候;(2)顯著特點:一年可分為三季,即雨季(6月—10月,盛行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能夠帶來全年80%~90%的降水);涼季(11月—次年2月,盛行東北季風,涼爽宜人,氣溫高于同緯度的其他地區,因為北部有高大山脈的阻擋冷空氣侵入);熱季(3月—5月,西南季風尚未來臨,高溫少雨)(3)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對南亞農業的有著重要的影響有利影響:每年西南季風帶來的豐沛雨水,是南亞農業生產的主要水源。不利影響:容易發生旱澇災害。原因:由于西南季風進退時間和強弱程度不一,因而降水的年際變化大,容易引發旱澇災害。13、南亞農作物的分布及原因種 類 分 布 原 因水 稻 印度東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區、孟加拉國西部 水稻需要較多的水,這些地區地形平坦,降水充足小 麥 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區 小麥、棉花耐旱,棉花采摘需要晴朗天氣。這些地棉花區降水較少,日照充足。棉 花 德干高原西部地區黃 麻 黃麻恒河下游地區 黃麻喜濕熱氣候,種植地區地勢低平,氣侯濕熱。茶 葉 印度東北部和斯里蘭卡 茶葉適宜氣候濕熱,排水條件好的坡地14、南亞是佛教、印度教的發源地,印度主要信奉印度教、巴基斯坦以伊斯蘭教為國教。15、南亞的國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臨海國家);尼泊爾、不丹(內陸國);斯里蘭卡、馬爾代夫(島國),七國均屬于發展中國家。16、印度是南亞地區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首都為新德里,白色人種為主;牛的數量世界第一;電腦軟件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稱為該國的“旗艦產業”;著名建筑——泰姬陵(伊斯蘭教風格)第三節 西亞17、西亞地理位置重要,又被成為“五海三洲之地”(五海: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黑海、里海;三洲:亞洲、歐洲、非洲;在圖7-21上辨識五海、三洲,識記其位置。注:里海是內陸湖,不是海)18、四個通道:①土耳其海峽(亞歐分界線,溝通黑海和地中海);②蘇伊士運河(亞非分界線,溝通紅海和地中海);③霍爾木茲海峽(波斯灣海上的唯一出口,世界上石油運輸最繁忙的海峽,被稱為“世界油閥”,又被稱為“西方的生命線”,溝通波斯灣和阿拉伯海);④直布羅陀海峽(溝通地中海和大西洋)19、西亞地區具有世界意義的資源——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儲量(一半以上);產量(1/4),出口量(3/5).主要輸往西歐、美國、日本等國家。20、石油運輸路線:東線: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妊蟆R六甲海峽—太平洋—日本西線: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t?!K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西歐、美國(路程近,捷徑,運量?。?br/>西線: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歐、美國21、西亞地區主要屬于熱帶沙漠氣候,氣候炎熱干燥,沙漠面積廣大,所以該地區最突出的自然環境特征:干旱22、在干旱的自然環境下,發展了畜牧業和灌溉農業等特色農業。23、限制西亞地區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淡水資源匱乏24、西亞地區河流稀少的原因:西亞地區主要屬于熱帶沙漠氣候,降水稀少,蒸發量大。25、西亞主要的灌溉農業區:兩河平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以色列的節水農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26、熱帶和亞熱帶綠洲農業的代表植物——棗椰樹,伊拉克是著名的椰棗生產國。27、西亞地區主要是阿拉伯人的聚居地,以白色人種為主,說阿拉伯語,信仰伊斯蘭教。28、西亞地區是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的發源地,三個宗教都把耶路撒冷奉為圣城。29、西亞地區成為世界熱點(沖突不斷)的原因:①地理位置重要;②石油資源豐富;③淡水資源缺乏;④宗教矛盾尖銳(對圣城耶路撒冷的爭奪);⑤對土地資源的爭奪。第四節 歐洲西部30、歐洲西部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大多數國家為發達國家,居民以白色人種為主,多信仰基督教。31、歐洲聯盟,簡稱歐盟(EU),宗旨:建立無內部邊界的空間,加強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建立最終實行統一貨幣(歐元)的經濟貨幣聯盟,促進成員國經濟社會的均衡發展。總部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現有成員國27個。32、歐洲的工業生產規模大,部門齊全,綜合實力雄厚;農業占得比重較小,但是生產水平高;交通運輸業較為發達。33、歐洲西部是世界上乳畜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原因:自然原因:①地形以平原為主,有利于牧草的種植;②以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長。社會因素:①經濟發達、城市和人口密集,乳畜產品需求量大(主要因素);②交通發達,便于乳畜產品的運輸。34、歐洲西部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都非常豐富,是世界上旅游業最發達的地區,法國、西班牙和意大利是著名的旅游大國。35、①挪威——觀看午夜太陽、游覽峽灣風光;②意大利——千年古都羅馬、水城威尼斯③瑞士——鐘表王國、世界公園(阿爾卑斯山冰雪皚皚的山峰)④西班牙——斗牛場、陽光燦爛的海灘(地中海沿岸)⑤德國——慕尼黑啤酒節;⑥法國——景色如畫的田園風光,戛納電影節、藝術之都巴黎、羅浮宮、埃菲爾鐵塔、凱旋門等;⑦奧地利——音樂之都維也納;⑧英國——塔橋、馬克思墓、莎士比亞故居等;⑨丹麥——畜牧業發達,被稱為“歐洲的牧場和食品庫”⑩荷蘭——花卉種植、風車等。第五節 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36、北極地區是指北極圈以北的地區,包括北冰洋,代表動物——北極熊37、北冰洋周圍的大洲(圖7-40,先找格陵蘭島,按順時針):北美洲、亞洲、歐洲38、北極地區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如石油、天然氣、金屬和非金屬礦藏等。39、北極地區的常住人口有300萬,原住居民為因紐特人(黃色人種)和拉普人40、南極地區包括南極大陸及沿海島嶼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一部分,代表動物——企鵝;41、南極洲周圍的大洋(圖7-42,先找南極半島,按順時針)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42、南極地區也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最豐富的是煤炭和鐵礦43、在南極地區發現了豐富的煤炭資源,用大陸漂移假說解釋原因:原來南極洲并不在現在的位置,而是從溫帶或者熱帶地區漂移到現在的位置,那時,這片大陸生長著大片的森林,后來形成了煤。44、南極地區沒有定居人口。距離南極洲最近的大洲——南美洲45、南極地區的氣候特佂:酷寒、多狂風、降水稀少46、南、北兩極地區相比,南極地區更為寒冷原因:①南極地區以陸地為主,北極地區以海洋為主;②南極地區海拔高;③南極地區被冰雪覆蓋,對陽光反射強。47、南北兩極被一望無際的冰雪所覆蓋,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儲存在兩極地區(固體淡水資源)48、北極的科學考察站——黃河站(圖7-40,位于北極圈以內,有極晝極夜現象)49、南極的科考站(圖7-42,區分他們的位置)①長城站(位于南極圈以外,無極晝極夜現象)②中山站(有極晝極夜現象)③昆侖站(有極晝極夜,距離南極點最近)50、去南極科學考察的最佳時間:11月——次年3月原因:此時南半球為夏季,為南極洲的暖季,且南極地區處于極晝期。第八章 走進國家第一節 日本觀察圖8-1,完成下列任務1、日本的海陸位置:位于亞洲東部,太平的西北部,西臨日本海。2、領土組成(自北向南):北海道島、本州島(最大)、四國島、九州島等。3、日本的象征:富士山(最高峰、活火山、著名景點);國花:櫻花;傳統服裝:和服;傳統食品:壽司;單一民族:大和族;文化特點:東西方融合;宗教:神道教和佛教4、日本是一個地狹人稠,多山的島國,海岸線漫長曲折,地形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平原較少(最大平原——關東平原)5、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三個任選其一):①位于歐亞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②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③位于板塊和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6、氣候:主要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北部)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南部),氣候的海洋性特征顯著(表現為冬季較溫暖,夏季較涼爽),降水量多在1000毫米以上。每年夏秋季節,西部和南部經常遭受臺風的侵襲。7、河流:短小湍急、水量較大、水能資源豐富;最長河流——信濃川8、日本的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較高。9、日本南北櫻花開放時間不同的原因?(領土狹長,南北跨緯度廣,氣候差異顯著)10、日本是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三位,僅次于美國和中國。11、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①便利的海運(自然因素);②發達的科技;③高效的管理;④高素質的勞動力。12、不利條件:①礦產資源貧乏;②國內市場狹小,對國際市場依賴性強(說明日本的工業產品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13、日本的經濟類型:進口——加工——出口14、日本的工業區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原因:港口集中、海云便利、便于工業原料、燃料的進口和制成品的出口。15、日本的農業:不足之處:耕地面積狹小,農業勞動力不足;優勢:重視生物技術和水利的發展,使用小型農機具為主,精耕細作,科技含量高,農業生產水平高。主要農產品:稻米、蔬菜、水果、茶葉等。16、日本的海洋漁業發達,最大漁場——北海道漁場(寒、暖流在北海島附近海域交匯)17、日本的交通運輸業較為發達,已經形成以海運為主,海陸空密切結合的現代化交通運輸體系。18、日本的城市:首都——東京(位于關東平原南端);新興科學城——筑波;著名古都和文化旅游城市——京都和奈良。第二節 埃及19、埃及——跨非洲和亞洲的國家,屬于非洲,亞洲部分——西奈半島(蘇伊士運河以東)。20、埃及既是亞、非之間的陸路交通要沖,也是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間海上航線的捷徑,戰略位置十分重要。蘇伊士運河大大縮短了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間的航程。21、埃及位于非洲東北部,和西亞有許多共同之處,90%以上是阿拉伯人,白色人種為主,主要信仰伊斯蘭教,說阿拉伯語,首都開羅,位于尼羅河三角洲(不在地中海沿岸),是非洲最大的城市和世界歷史文化名城。22、埃及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90%以上的面積為沙漠;北部地中海沿岸為地中海氣候。23、尼羅河被埃及人民譽為“母親河”,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是埃及重要的灌溉水源,在其沿岸,形成了一條“綠色長廊”,埃及人稱其為“生命之河”。24、埃及工業規模僅次于南非,石油工業地位突出。25、埃及農業主要集中于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地區,這里也是埃及人口和城市較為集中的地區,經濟最發達的地方。26、埃及主要農產品:棉花、小麥、玉米、甘蔗等,以盛產優質長絨棉(分布在尼羅河谷地和河口三角洲地區)著稱。27、埃及的旅游業發達,國際旅游收入是外匯收入的重要來源。著名的旅游資源:金字塔、獅身人面像、盧克索古城,阿斯旺水壩等。28、埃及名勝古跡的分布特點:沿尼羅河兩岸分布(游覽名勝古跡最佳的方式是乘船)第三節 俄羅斯29、俄羅斯北臨北冰洋,東臨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唯一地跨亞、歐兩洲(烏拉爾山脈)和東、西半球的國家(東經160線穿過俄羅斯東部)。30、俄羅斯地跨歐、亞兩洲,大部分面積在亞洲(西伯利亞地區),傳統上屬于歐洲的國家(人口、城市、工業、農業主要分布在歐洲部分)31、伏爾加河——歐洲最長的河流,世界最長內流河,流經東歐平原,自北向南,注入里海。32、俄羅斯地勢特點:東高西低;主要地形類型:平原和高原,主要山脈:烏拉爾山脈、大高加索山脈等。33、山脈和河流是俄羅斯大地形區的分界線(觀察圖8-23,圖8-24必須要記清楚)熟練掌握俄羅斯自西向東地形區的分布,地形區之間的界線(注意:鄂畢河不是界線,主要流經西西伯利亞平原)34、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三條河流均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說明西伯利亞地區(俄羅斯的亞洲部分)地勢是南高北低(注意和俄羅斯地勢的區分)35、俄羅斯地處中、高緯度地區,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氣候特佂:冬季嚴寒而漫長、夏季涼爽而短促;另外北冰洋沿岸為寒帶氣候,太平洋沿岸為溫帶季風氣候。36、俄羅斯的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東歐平原(歐洲部分),原因:這里氣候比較溫和。37、俄羅斯自然資源豐富,種類多,蘊藏量大,自己程度高。38、相比日本,俄羅斯發展經濟的優勢:礦產資源豐富(自然資源豐富)39、俄羅斯森林資源豐富,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針葉林區;水資源充足,河川徑流總量居世界第二位,其中貝加爾湖(在俄羅斯的位置)是世界上最深、淡水儲量最大的湖。40、俄羅斯工業基礎雄厚,部門齊全,是一個重工業發達,輕工業相對落后的國家,其工業區主要分布在歐洲部分(圖8-26)。41、俄羅斯的工業區的分布和資源之間的關系:在自然資源豐富的地區容易形成工業區。42、俄羅斯是一個農牧業并重的國家,主要農作物:谷物、馬鈴薯、亞麻、甜菜、向日葵等,主要農業區:東歐平原南部的伏爾加河流域和頓河流域。43、制約俄羅斯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熱量不足(原因:緯度高)44、俄羅斯的交通運輸很發達, 以公路和鐵路為主。鐵路以莫斯科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在歐洲部分較為密集,亞洲部分較為稀疏,呈東西向分布在南部(圖8-26)(原因:南部緯度較北部低,氣溫高;南部礦產資源豐富;南部人口和城市相對密集)45、南部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又被稱為“第一亞歐大陸橋”46、俄羅斯的城市(看圖8-23,識記,注意區分各個城市的特點):①莫斯科——(首都,位于東歐平原中部,全國最大城市,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②圣彼得堡——第二大城市,著名海港,波羅的海沿岸。③摩爾曼斯克——北冰洋沿岸最大的城市和不凍港,位于北極圈以內。④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47、俄羅斯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俄羅斯族為主,語言:俄語,宗教:東正教48、俄羅斯北部有漫長的海岸線,港口卻很少?原因:緯度高,氣候寒冷,結冰期長;人口稀疏、經濟落后,對外聯系少。49、俄羅斯河流航運價值小的原因?原因:緯度高、氣候寒冷、結冰期長。第四節 法國50、法國位于歐洲西部,西臨大西洋、西北隔拉芒什海峽(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東南臨地中海。(識記圖8-30)51、法國輪廓呈六邊形,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地勢東南高、西北低;西部大西洋沿岸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向東海洋性減弱(距海洋越來越遠),南部屬于地中海氣候。52、法國工業和農業都很發達,服務業地位突出。汽車和飛機制造業地位突出,核電占總發電量的70%以上。53、法國農業生產水平高,機械化程度高,小麥的出口量居歐洲首位,是世界上重要的農產品出口國。54、法國的葡萄主要種植在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這里屬于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光照充足,有利于葡萄的生長)55、法國交通運輸業發達,地中海沿岸的馬賽是最大的海港城市56、法國旅游業很發達,旅游資源眾多;如:埃菲爾鐵塔、凱旋門、凡爾賽宮、巴黎圣母院、藝術殿堂——羅浮宮等。57、首都——巴黎,位于巴黎盆地中部,塞納河穿過市區,被稱為藝術之都,時尚之都。第五節 美國讀美國地形圖,完成下列知識點(圖8-39)58、美國地跨北美洲和大洋洲(夏威夷州),屬于北美洲的國家??绾?、溫、熱三帶,大部分位于北溫帶;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鄰北冰洋,是個三面臨海的國家。59、美國領土組成:美國本土(48個州)和海外州(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鄰國:北鄰加拿大,南臨墨西哥60、美國本土地形特征:呈三大南北縱列帶分布,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廣闊的平原,東部是低緩的山地。由此可以看出,美國本土地勢特點:東西兩側高,中部低61、河流:密西西比河——流向:自北向南,注入水域:墨西哥灣62、美國的經濟:美國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國內生產總值一直居世界首位。63、美國是世界農業大國,種植業和畜牧業并重,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觀察圖8-40,完成下列知識點64、美國農業的特點:生產區域專門化(顯著特點)、機械化、商品化;65、美國農業存在的問題:農產品過剩、多次發生“黑風暴”災難;解決措施:輪作制和免耕法。66、美國的農業帶(配合美國農業帶分布圖識記):(1)乳畜帶——美國東北部和五大湖沿岸有利條件:①自然因素:地處溫帶、氣候相對冷濕,水源充足,有利于牧草的生長;②社會因素:經濟發達,人口和城市集中,消費市場廣闊,有利于發展乳畜業。(2)玉米帶——美國中部有利條件:地處溫帶,這里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春夏氣溫較高,有利于玉米的生長。(3)小麥區——美國中部和北部有利條件:地處溫帶,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灌溉便利,有利于小麥的生長。67、美國農業帶分布圖只能體現美國農業的生產區域專門化這個特點。68、美國是農業大國,但是仍需要大量進口咖啡、可可、天然橡膠等熱帶農產品,原因?美國大部分地區位于北溫帶,熱帶地區很少;美國人口多,經濟發達,對熱帶農產品需求量大,所以需要大量進口熱帶農產品。(或:美國本土全部在北溫帶,熱帶缺失)69、美國自然資源豐富,交通運輸業發達,科技力量雄厚,發展工業有許多優勢。70、美國工業的分布:①東北部地區——傳統工業分布區,如:鋼鐵、機械、化工、汽車等;②南部地區——新興的石油、航空航天、電子等工業基地;如:休斯頓(宇航工業);③西部太平洋沿岸地區——新興工業地帶,如:航空、電子、信息等產業。71、美國經濟中,服務業占有很大的比重,旅游業很發達,如:黃石國家公園(老忠實泉)、科羅拉多大峽谷、夏威夷等。72、美國是世界上國際貿易額最大的國家貿易對象:加拿大,中國、墨西哥、日本及歐盟各國。73、美國的人口和城市:(95頁圖8-48,分清楚城市的位置)美國人口3.07億,居世界第三位,大部分是歐洲移民的后裔,所以美國是個移民國家,白色人種為主,信仰基督教,語言為英語。74、美國人口分布不均,沿海平原和五大湖附近人口較為集中,西部高原山地人口稀疏。75、美國東海岸:①首都——華盛頓;②最大城市和港口、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紐約;美國西海岸:①美國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好萊塢所在地——洛杉磯②美國“硅谷”所在地,美國華人最多的城市——舊金山(圣弗朗西斯科)芝加哥——交通中心;底特律——汽車中心;匹茲堡——鋼鐵中心第六節 巴西77、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工農業最發達的國家。78、巴西的地理位置:①緯度位置:絕大部分位于赤道和南回歸線之間(主要在熱帶),是世界上熱帶面積最大的國家。②海陸位置:位于南美洲的中部和東部,東臨大西洋,79、巴西的地形和地勢:主要地形類型:平原和高原;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熱帶雨林氣候)和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熱帶草原氣候)地勢:南高北低。(南部:巴西高原;北部:亞馬孫平原)80、主要河流:亞馬孫河(世界第一大河,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世界第二長河,長度僅次于尼羅河)發源地:安第斯山脈81、亞馬孫河水量大的原因:(地形、氣候)地形:北、西、南三面高,支流眾多;氣候:主要流經熱帶雨林氣候區,全年降水豐富。82、亞馬孫的熱帶雨林(自然景觀)——“世界動植物王國”、“地球之肺”環境效益:調節氣候、涵養水源、控制水土流失、為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地等熱帶雨林的面積在不斷縮小,人為原因:亂砍濫伐。危害:水土流失加劇、生物多樣性銳減、全球氣候變暖等。83、巴西的經濟:巴西是南美洲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工業體系,工業水平高。84、礦產資源中,鐵礦資源豐富,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的前列。85、巴西是世界上重要的農產品出口國,如:咖啡、可可、蔗糖、柑橘、大豆和牛肉。86、巴西水力資源豐富,水電占得比重較大,如:伊泰普水電站87、人口和城市(圖8-59,牢記每個城市的位置和特點):巴西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國家,白色人種為主,人種較為復雜,語言主要是葡萄牙語。88、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原因:氣候溫暖濕潤(氣候條件)、交通便利、開發較早(社會因素)88、首都——巴西利亞,位于巴西高原中部第一大城市——圣保羅。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里約熱內盧89、巴西從里約遷都巴西利亞的原因:①加快內地的開發建設;②緩解里約的城市壓力;③巴西利亞位于高原內部,氣候溫和,環境優美。第七節 澳大利亞90、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緯度位置:地跨熱帶和南溫帶,主要位于中低緯度地區;海陸位置: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獨占一塊大陸,是世界上最小的大陸。半球位置:南半球和東半球91、澳大利亞是世界上起伏最和緩的大陸,自西向東可分為三大地形區(圖8-63):西部高原區:占60%,沙漠廣布,艾爾斯巨石位于這里中部平原區:占25%,澳大利亞大盆地,又稱大自流盆地,地下水豐富,不宜灌溉,適合發展畜牧業。東部山地區:占15%,大分水嶺,澳大利亞最大河流——墨累河(發源于大分水嶺,大致自東向西,注入印度洋)92、澳大利亞的地勢特點和美國相似:東西兩側高,中部低93、澳大利亞氣候以熱帶的氣候為主,其分布特點:呈半環狀;熱帶沙漠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分布較廣(看圖8-66,識記澳大利亞氣候分布情況)93、澳大利亞特有動、植物(世界活化石博物館):動物——袋鼠(澳大利亞的象征)、樹袋熊、鴨嘴獸等植物——桉樹、金合歡樹等94、澳大利亞的經濟:澳大利亞是南半球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其經濟支柱產業是高度商品化的農牧業和工礦業;服務業發展較快。95、澳大利亞兩個稱號——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羊的數量世界第一)坐在礦車里的國家(礦產資源豐富,鐵礦和鋁土開采量居世界前列)96、澳大利亞礦產資源分布:東煤、西鐵、北鋁土97、澳大利亞發展有色冶金工業的有利條件:靠近礦產資源產地,交通便利98、澳大利亞至今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麥、羊毛、牛肉出口國之一,煤炭、優質鐵礦石以及蔗糖也大量出口。98、城市和人口(圖8-67):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原因:氣候溫暖濕潤(氣候條件),交通便利,開發較早,經濟發達。99、首都——堪培拉;最大城市——悉尼;第二大城市——墨爾本(看圖識記)100、澳大利亞是個地廣人稀的國家,面積居世界第六位,白色人種為主,語言:英語101、澳大利亞和巴西的相同點:①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②鐵礦資源豐富;③南回歸線穿過;④主要在南半球ACDBFABDHCEFG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