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上學期地理期末考點復習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考點二十六】判斷是否是自然資源1.是否天然存在,即直接從自然界中獲得,不是人類勞動產品。2.對人類活動有價值,即為人類帶來福利,為人類所用。如:家養牲畜不是自然界天然存在,是人們的勞動產品,因此家養牲畜并不是自然資源。閃電是自然界天然存在,但還沒被人類所利用,因此閃電并不是自然資源。【考點二十七】自然資源分類1.可再生資源: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環使用稱為可再生資源。舉例: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等。利用方式:合理利用,注意保護和培育,便能夠實現可持續利用。如果人類利用不當,就會造成可再生資源變成不可再生的。2.非可再生資源:再生過程非常緩慢,相對人類歷史而言,幾乎不可再生,用一點就少一點。舉例:礦產資源,如煤、石油、鐵礦等。利用方式:珍惜和節約使用易錯點:判斷是可再生資源還是非可再生生資源出現錯誤,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主要在再生時間和可利用程度上進行區別,如土地資源可循環使用,水資源可循環使用,且更新的時間比較短;非可再生資源再生時間相對人類歷史而言再生的時間太長,幾乎是不可再生,因此被劃定到非可再生資源。【考點二十八】保障自然資源供給的主要途徑1.培養節約能源的意識。2.開發新材料、新能源。3.改進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加強資源的回收和循環利用、增殖使用。4.擴大鐵礦石、石油等重要資源的進口渠道。【考點二十九】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總量豐富,人均不足【考點三十】土地資源的利用類型1.農業用地:耕地、草地、林地2.建設用地:城鄉建設用地、交通用地、工礦用地3.通常情況下難以利用的土地:永久積雪和冰川、戈壁易錯點:答題時容易混淆土地利用類型和農業用地類型。【考點三十一】我國土地資源特征類型齊全,耕地比重小,后備耕地不足易錯點:耕地對于人類而言是最重要的農業用地類型,因此耕地比重怎么說都比較小。【考點三十二】土地資源的分布利用類型 主要分布地區 干濕地區耕地 旱地 秦嶺—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區—平原 東部的濕潤區、 半濕潤區水田 秦嶺—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區—平原、丘陵草地 西部地區—高原 西部干旱、半干旱區林地 主要分布在山區:東北最大天然林區、西南天然林區、東南人工林區 濕潤區【考點三十三】土地資源的區域差異地區 土地資源區域差異 自然原因東部濕潤區和半濕潤區 北方地區 以旱地為主的耕地類型 集中了全國90%以上的耕地和林地,是我國農、林、漁的主要分布區,土地利用程度很高。 平原廣闊,耕地多,但熱量和降水較少 雨熱同期, 土壤肥沃南方地區 以水田為主的耕地類型 多丘陵、山地,水熱條件優越西北內陸 以草地和難以利用的土地為主 光照充足,熱量較為豐富,但由于遠離海洋,氣候干旱少雨,水源不足。青藏高原 光照充足,但由于海拔高,熱量不足注:耕地、林地主要分布在東部濕潤區,草地主要分布在內陸干旱半干旱區。【考點三十四】土地利用中出現的問題1.耕地面積減少。城市用地快速擴張,占用了大量耕地。——體現人口耕地供需矛盾2.土地質量下降問題:①過度放牧草場退化嚴重。 ②亂砍濫伐加劇水土流失。 ③不當排放造成土地污染【考點三十五】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其原因水資源時空分布特點 原因空間分布不均 南豐北缺 (以長江北界為界)東多西少 水資源主要來自大氣降水,南方地區降水多; 北方地區降水少,除此自然原因以外,北方地區平原廣闊,耕地面積大,人口密集,人均水資源量少,更加劇了缺水狀況,特別是華北和西北地區,缺水最為嚴重。時間分布不均 夏秋多,冬春少 受季風影響: 河流豐水期,水資源豐富;河流枯水期,水資源相對不足。年際變化大 降水年際變化大,河流流量年際變化大, 水資源年際變化也大【考點三十六】解決水資源分配不均的措施(1)解決水資源季節變化大的措施——興建水庫如:黃河的小浪底水利樞紐,長江的三峽水利樞紐就起到了防洪以及水資源調配發揮了重要作用。(2)解決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的措施——跨流域調水工程如:南水北調工程、引黃入晉、引欒入津易錯點:解決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的措施是跨流域調水,而不是南水北調,南水北調只是跨流域調水工程中一項重要的調水工程而已。【考點三十七】南水北調工程定義:把長江流域豐富的水資源調到華北和西北地區。(1)東線工程:從長江下游揚州江都抽引長江水,主要利用京杭運河輸送,北達山東與天津。(2)中線工程:目前從丹江口水庫引水,沿線開挖渠道,自流北上,北達北京。西北地區—(3)西線工程:把長江上游的水引入黃河,補償西北地區的水資源。【考點三十八】家庭節水措施生活用水一水多用;推廣節水器具;少使用洗滌劑和清潔劑華北地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