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習任務單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科學 年級 八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聲音的特性教科書 書 名:科學教材 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學習目標(1)理解聲音的三個特性:音調、響度、音色; (2)掌握影響音調、響度和音色的因素 (3)了解超聲波和次聲波。課前學習任務(1)預習課本,梳理聲音的特性及影響因素 (2)收集生活中利用超聲波進行生產生活的實例課上學習任務【學習任務一】聽音頻,你聽到了哪些動物的聲音?這些聲音有何不同? 【學習任務二】 思考并歸納:響度與什么因素有關? 2.音調的影響因素 3.聽下列音頻,說說分別用哪種樂器演奏? 【學習任務三】閱讀課本,回答問題: 1.超聲波和次聲波的頻率范圍 2.超聲波和次聲波的生產生活用途推薦的學習資源1.課外讀物:《聲學基礎》。作業練習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科學 年級 八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聲音的特性教科書 書 名:科學教材 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作業練習1、“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我們能區分蛙聲是根據聲音的( ) A.音調不同 B.響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頻率不同 2、海豚能夠發出超聲波,老虎能夠發出次聲波。下列關于超聲波和次聲波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超聲波聽起來比較高亢 B.次聲波聽起來比較低沉 C.次聲波可以傳遞信息也可以傳遞能量 D.超聲波可以傳遞信息但不能傳遞能量 3、關于音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音調的高低只與發聲體的長度有關 B.“聞其聲便知其人”判斷的依據就是音調 C.音調的高低與發聲體無關 D.音調的高低由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 4、在旅游景區,導游常利用擴音器進行講解。關于擴音器的作用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提高聲音的音調 B.增大聲音的響度 C.改變聲音的音色 D.改變聲音的傳播速度 【參考答案】1、C 2、C 3、D 4、B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科學 年級 八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聲音的特性教科書 書 名:科學教材 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教學目標1、了解聲音的三個特性;知道樂音三個特性的影響因素;不同發聲體發出的聲音的音色不同; 2、人耳聽不見的聲音 —— 超聲波和次聲波及其應用 3、體會現實世界物體的發聲是豐富多彩的,從而更加熱愛世界、熱愛科學、熱愛生活。教學內容教學重點:能對生活中聲音的三個特性加以辨別;并用實驗驗證影響樂音三要素的因素。教學難點:能用實驗驗證影響響度、音調和音色的主要因素。教學過程一、引入 1.你聽到了哪些動物的聲音?這些聲音有何不同? 2.聲音到底有哪些基本特性呢?每種特性又與什么因素有關? 二、探究聲音的強弱 1.聽下列音頻,說說兩段音頻有何不同? 2.請嘗試為響度下定義 →響度:人耳所能判斷的聲音強弱的程度。 三、探究響度的影響因素 活動:將正在發聲的音叉輕觸系在細繩上的乒乓球,觀察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并聽音叉發出的聲音。改變敲擊音叉的用力大小,觀察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是否變化。 1.音叉發出的聲音與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有什么關系 2.聽到的聲音大小(響度)與振幅有什么關系 3.示波器波形 →歸納:響度的影響因素 4.響度的單位:分貝 聲音的單位可用聲強級中的分貝來表示。 5.響度與人的聽覺感受 二.音調:聲音的高低。 活動:把一根塑料尺按在桌面上,露出桌面一定的距離,用力撥動塑料尺,觀察塑料尺振動的快慢,聽發出的聲音;縮短塑料尺露出桌面的長度,再以大致相同的力撥動塑料尺,仔細觀察塑料尺的振動快慢,聽發出的聲音。 1.塑料尺露出桌面的長度越長振動越快,還是露出桌面的長度越短振動越快。 2.塑料尺振動得越快,聽到的聲音有什么特點 3.波形圖的識別 →歸納: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頻率有關,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 三.音色 1.聽下列音頻,說說分別用哪種樂器演奏? 2.歸納:與發聲體材料、發聲方式等有關 四、超聲波和次聲波。 1.人耳能聽到的聲音叫做可聽聲,它 的頻率范圍通常20Hz到20000Hz。 2.超聲波:人們把高于20000Hz的聲叫做超聲波,因為它們超過人類聽覺的上限,人耳聽不見。 3.次聲波:人們把低于20Hz的聲叫做次聲波,因為它們低于人類聽覺的下限,人耳聽不見。 4.超聲波及應用:蝙蝠在飛行時,會發出超聲波,這些聲波碰到墻壁或昆蟲時會反射回來,根據回聲到來的方位和時間,可以確定目標的位置。超聲波診斷儀就是利用了超自然界的許多現象如火山爆發、地震、龍卷風、雷電、臺風等都會發出次聲波。太強的次聲波可以使人煩躁、耳鳴、頭痛、失眠、惡心等。 利用次聲波的特性也可以造福社會。地震工作人員可以利用地震發出的次 聲波研究地殼活動。 5、次聲波及應用:研究地殼活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2 聲音的特性學習任務單.docx 1.2 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docx 1.2 聲音的特性課后練習.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