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作業練習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科學 年級 七年級 學期 春季課題 地球上的水教科書 書 名:科學 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作業練習1.陸地上淡水的主體是 A. 冰川 B. 河流 C. 湖泊 D. 沼澤 陸地上淡水的主體是冰川,因此本題選擇A選項 2.下列對水的認識錯誤的是 A.水是取之不盡、用不之竭的自然資源 B.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應當愛惜它 C.水資源短缺,將成為一個深刻的社會危機 D.我國“南水北調”工程,可以解決水地域分布不均勻的問題 可以被人類利用的淡水存在于河流湖泊和沼澤土壤中,但這部分水只占地球全部淡水資源的0.3%。因此本題選擇A選項。 3.海陸間循環、陸地內循環和海上內循環都具有的主要環節是 ①蒸發 ②地表徑流 ③降水 ④蒸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海陸間循環、陸地內循環和海上內循環都具有的主要環節是蒸發和降水,所以本題選擇C選項 4.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地球上的水通過水循環不斷地更新,維持著全球水的靜態平衡 B.由于水循環的存在,從總體上看海洋水、陸地水、大氣水在緩慢地減少 C.地球上的各種水體通過水循環連續不斷地運動、轉化 D.從總體上看,在水循環這個龐大的系統中,水的運動是不連續的 地球上的各種水體通過水循環連續不斷地運動、轉化,所以本題選擇C選項學習任務單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科學 年級 七年級 學期 春季課題 地球上的水教科書 書 名:科學 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學習目標1. 知道大自然中水存在于海洋、陸地、大氣中以及生物體內。 2. 知道大自然中目前可被人類利用的淡水是非常少的。 3. 聯系生活實際體會淡水是一種不可缺少的資源。 4.能解釋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環現象。課前學習任務1. 知道大自然中目前可被人類利用的淡水是非常少的。 2. 聯系生活實際體會淡水是一種不可缺少的資源。課上學習任務【學習任務一】知道大自然中水存在于海洋、陸地、大氣中以及生物體內。 【學習任務二】知道大自然中目前可被人類利用的淡水是非常少的。 【學習任務三】能解釋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環現象。推薦的學習資源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科學 年級 七年級 學期 春季課題 地球上的水教科書 書 名:科學 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教學目標1. 知道大自然中水存在于海洋、陸地、大氣中以及生物體內。 2. 知道大自然中目前可被人類利用的淡水是非常少的。 3. 聯系生活實際體會淡水是一種不可缺少的資源。 4.能解釋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環現象。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1. 知道大自然中水存在于海洋、陸地、大氣中以及生物體內。教學難點: 1. 能解釋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環現象。教學過程一、地球上水的分布和種類 地球上的水主要包括海洋水、陸地水、大氣水和生物體內的水。如果按含鹽量分類,可以分為咸水和淡水。如果按照狀態分類,可以分為固體水、液態水和氣態水。 二、認識常見的水體 1、海洋水 地球表面的71%是廣闊的海洋。海洋中生活著大量水生動物和植物,地球上最早的生命也是從海洋中誕生的。 海水占了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 海水是咸水,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鹽類物質。海洋中平均每1000g海水中含有鹽類物質35g(平均鹽度3.5%)。 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用于灌溉莊稼。所以,人類生存的地球存在著嚴重的“淡水危機”。 海洋水可以通過淡化變為淡水,從海水中取得淡水的過程,稱為海水淡化。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滲透法和蒸餾法等多種方法。 廣闊的海洋為人類提供了非常豐富的食物。海洋中大約有3萬種魚類,此外,海洋中有些藻類植物,經過加工也可以成為營養豐富的食物。 海洋還是礦產資源的聚寶盆,人類食用的鹽大部分是從海水中提取的,海水中還可以提取許多化工原料。大洋海底還有多種多樣的礦藏,現在許多石油和天然氣都從距海岸不遠的大陸架海底開采。 海洋中還蘊藏著巨大的能量,人們利用潮汐的漲落建造發電站,科學家還在研究利用波浪發電和利用海水溫差發電。 我國有漫長的海岸線,海洋資源極為豐富,都有待我們去進一步開發。 2、陸地水 陸地水占了地球上全部水量的3.5%。其中大約有1%是咸水,其余2.5%才是陸地上寶貴的淡水。水中,絕大部分是冰川水和巖石深處的地下水,這部分淡水人類目前還不易利用。可以被人類利用的淡水存在于河流湖泊和沼澤土壤中,但這部分水只占地球全部淡水資源的0.3%。 地球上存在著嚴重的“淡水危機”。由于地球上淡水資源極其有限,且水污染嚴重。所以,節約用水,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淺層和深層的地下存在著寶貴的地下水資源。有些地方可鑿井取水,有的地方會從地下或山體的巖縫里流出泉水,這些都是人們可以利用的淺層地下水。在地下還有更多的深層地下水,需要鉆幾百到幾千米深才可以取到這部分淡水。 由于淡水資源的短缺,人們開始鉆探深井以獲取深層地下水。但是,這部分水資源一旦被大量抽取使用,會造成地面的下沉。所以,我國很多城市都制定了法規,嚴格控制大量抽取深層地下水,保護寶貴的地下水資源。 3、大氣水 大氣中的水與海洋水或陸地水相比,數量不多,但這部分水卻會成云致雨,形成復雜的天氣現象。 在寒冷的冬天,室內的玻璃窗上會蒙上一層小水珠;走進室內,眼鏡上也會蒙上小水珠;把剛剛拆封的餅干放在屋內幾天,會發現香脆的餅干變軟了。這些現象都證明了大氣中有水。 4、生物體中的水 水是生物體的重要組成成分。 (1)植物體中含有水。 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如,水生植物的含水量一般比陸生植物多;植物的不同器官含水量也不同。如,根尖、嫩梢、幼苗的含水量可達60%-90%,樹干為40%-50%,風干的種子為10%-40%。 (2)動物體中含有水。 不同的動物體內含水量不同。如,水母體內的含水量多于人體;一般的動物幼體的含水量明顯多于成體;動物的不同器官、組織中含水量也不同。如,血液中的含水量較其他器官或組織多。 (3)人體中含有水。 人體含水量約占體重的60%左右。但不同的組織或器官含水量不同,如肌肉中含水約72%,血液中含水約80%,骨中含水約50%。 一般成年人每天平均排尿約1.5L,通過呼吸和排汗散失水分約0.5-1L。 為了保證健康,我們每天至少應飲用約2-2.5L水(約8杯水)。 三、地球上的水是在陸地、海洋、大氣之間不斷循環著的,水循環包括:降水、蒸發蒸騰、下滲等。 1、水循環: 水循環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氣圈、巖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層中通過各個環節連續運動的過程。在太陽輻射的作用下,水在陸地和海洋表面不斷地蒸發成水汽,植物的蒸騰作用也向大氣輸送了一部分水汽。進入大氣中的水汽,隨氣流而運動。如果氣溫逐漸降低,大氣中的水汽就會在高空形成水滴或冰晶,成為雨水、雪花或冰雹降落到地球表面,統稱為降水。在陸地上,有些降水下滲為地下水,有些降水在地表匯入河流湖泊,大部分又最終回歸入大海。 2、水循環的動力: 太陽能、重力作用等。 3、水存在的狀態: 固態(冰、雪、霜等)水、液態水、氣態水 地球上的水循環包括陸地內循環、海陸間循環、海上內循環三個過程 1、 海陸間的水循環 海陸間循環是指海洋水與陸地水之間通過一系列過程所進行的相互轉換運動。海陸間循環是主要包括蒸發、水汽輸送、降水、地表徑流、地下徑流、下滲等過程。 海陸間水循環使陸地水不斷得到補充和更新,更是陸地淡水資源得到補充的重要環節。 2、 海上內循環 指海洋面上的水蒸發成水汽,進入大氣后在海洋上空凝結,形成降水,又回到海洋的過程。海上內循環參與水循環的水量最大。 3、 陸地內循環 降落到陸地上的水,其中一部分或全部通過陸地、水面蒸發、植物蒸騰等方式,形成水汽,被氣流帶到上空,冷卻凝結又形成降水東回陸地。 陸地內循環,發生空間在陸地與陸地的上空,循環過程及環節為降水,蒸發,蒸騰等。 水循環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水循環過程中,水的總量保持不變,水循環使水成為可再生資源。 2、水循環過程中產生很多復雜多變的天氣現象,也帶來了充沛的水力資源。 3、水循環還會改變地表形態。 水資源對環境會造成影響 (1)水循環會造成降水在時間、空間分布上的不均勻,從而形成洪澇或干旱等自然災害。 (2)水循環可能使土壤受嚴重的沖刷,不利于水土保持。 人類活動也會對水循環產生影響 (1)修建水庫、跨流域調水等人類活動對地表徑流產生影響。 (2)地面硬化、植樹造林、植被破壞等人類活動對水的下滲、蒸騰、蒸發、降水等產生影響。 為了解決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勻的問題,我國提出了南水北調戰略方案。“南水北調”即“南水北調工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略性工程,分東、中、西三條線路,東線工程起點位于江蘇揚州江都水利樞紐。中線工程起點位于漢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庫,供水區域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個省(市)。 南水北調工程主要解決我國北方地區,尤其是黃淮海流域的水資源短缺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1 地球上的水學習任務單.docx 1.1 地球上的水教學設計.docx 1.1 地球上的水課后練習.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