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5課 十月革命的勝利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重點難點】1、重點:十月革命爆發的原因與歷史條件、十月革命的影響與意義、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的比較。2、難點:客觀評價蘇聯模式(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對于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探索的借鑒意義)【時空坐標】【學習任務】任務一:運用必然性與偶然性原理分析俄國革命的勝利問題1:16世紀以來,人類社會全球化、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發展有何趨勢?問題2:到20世紀初,人類社會全球化和資本主義的發展對社會主義產生什么影響?任務1-1:從人類社會發展看一戰沙俄戰敗的必然性與偶然性德國:從19世紀60年代起就已經發展為君主立憲國,議會的勢力越來越增大;德國是電氣化的帶頭者,工業生產方面超過英國,生產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位;20世紀初德國大力拓展軍事工業,建造大量新式槍炮,拓展陸軍和海軍成為歐洲大陸第一軍事強國。俄國:自1547年以來一直推行沙皇君主專制,到1905年后才被迫召開國家杜馬(議會);科技發展落后,到20世紀初雖然壟斷資本主義快速發展,但是工業化水平低,俄國歐洲部分的鐵路不及德國的十分之一;沙俄軍事實力薄弱,在日俄戰爭中敗于日本。問題3:俄國投入世界大戰時,實力與其敵手德國上比如何?問題4:如何看待近代俄國歷史上的改革?沙皇專制政府370年的專橫殘暴統治,在俄國制造并加深了五種社會矛盾,這就是沙皇專制政府與人民大眾的矛盾,貴族地主階級與廣大農民的矛盾,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大俄羅斯主義勢力與各異民族人民的矛盾,以及沙俄帝國主義同其他帝國主義列強和邦國的矛盾。前四種矛盾的激化必然引起人民的反抗與革命。——《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著名學者高放教授訪談錄》閱讀教科書的《歷史縱橫》了解二月革命由政治罷工轉向武裝起義的過程。創建了新的政權形式:二月革命的性質:二月革命的必然性與偶然性:問題5:歸納列寧的主張,并比較與其他觀點的異同。馬克思認為:(社會主義)應該首先在歐洲發達的國家實現。社會主義革命發生在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且幾個國家同時發生才能成功。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內少數派主張照搬西歐社會民主黨的模式,從事改良性的合法斗爭。問題6: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此指什么?問題7:俄國革命具體實際是什么?(提示:社會階級矛盾和階級結構特點)問題8:面對不利局勢,布爾維克黨是如何應對的?為何能成功?沉重的戰爭負擔超出了人民的忍耐力和控制力,人民還不需要西歐式的民主。農民需要土地,工人需要工廠,而其他人則要求結束戰爭,這一切都必須馬上實現,已經等不到成立大會了。因此,激進的社會主義者把人民吸引到自己這邊來,并推翻了臨時政府。——【俄】鮑里斯·尼古拉耶維奇·米羅諾夫《俄國社會史》任務二:了解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成就和問題任務2-1:列寧對于建設社會主義的探索戰時共產主義政策(1918-1921) 新經濟政策(1921-1924)農業 余糧收集制 (把農民的余糧全部收歸國家) 糧食稅 (納稅后剩下的糧食歸農民支配)工業 大中小企業收歸國有 重要工礦企業由國家經營; 允許私營企業有一定程度的發展; 以租讓制等形式在一些經濟部門引入外國資本商業 取消自由貿易,實行平均配給制 商品通過市場用貨幣自由交換【學思之窗】問題9:列寧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作了怎樣的說明?問題10:列寧認為應如何處理與資本主義國家的關系?理由是什么?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共存的時期,我們……愿意在合理的條件下給予承租權,作為俄國從技術比較先進的國家取得技術幫助的一種手段。——列寧《<致美國工人>的信》(1919年)社會主義蘇維埃共和國生存在瘋狂仇視它的帝國主義列強的包圍之中……有一種力量勝過任何一個跟我們敵對的政府和階級的愿望、意志和決心,這種力量就是迫使他們走上同我們往來的道路的全世界的共同經濟關系。——列寧《全俄蘇維埃第九次代表大會》(1921年)問題11:列寧的想法在當時能否實現?如何認識其外交努力?俄國代表團根據列寧制定的方針,開展外交斗爭。“俄國代表團到這里來的目的是為了和平……只要歐洲和全世界還處于新的戰爭威脅之下,任何旨在恢復經濟的努力都是徒然的。俄國愿在‘互惠、平等和無條件相互承認’的基礎上,與所有國家的貿易界、工業界建立務實的關系?!瓝碛胁豢捎嬃康淖匀毁Y源的歐洲最大的國家俄國,是能夠對世界經濟的恢復做出貢獻的。……蘇維埃政府決不接受任何奴役性協定?!睍h期間,俄國與德國簽訂《拉巴洛條約》,兩國按最惠國原則發展經貿關系,由此創立了和平合作的新型關系。1924-1925年,英、意、挪、法、日等國先后與蘇聯建交。1923-1925年,蘇聯進口的機器和設備增加4倍,重工業物資增長9倍以上。——摘編自《蘇聯簡史》《蘇維埃俄國出席熱亞那會議的策略思想》等問題12:列寧建設社會主義什么思路是什么?為何說比較好?社會主義究竟是個什么樣子,蘇聯搞了很多年,也并沒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寧的思路比較好,搞了個新經濟政策,但是后來蘇聯的模式僵化了。——鄧小平《改革是中國發展生產力的必由之路》(1985年)任務2-2:蘇聯模式的重要成就及問題任務三:在歷史長河中認識十月革命的世界歷史意義任務3-1:從縱向理解十月革命對俄國歷史進程的影響雖然爆發于 1917 年的俄國十月革命所要解決的任務是多重的,但救國家和民族于危亡之中是其最為迫切和重要的任務之一。既然第一次世界大戰把俄國推向了絕境,那么,通過革命來擺脫戰爭就是擺脫民族災難以尋求新生的勇敢嘗試。是十月革命打碎了這個“帝國主義鏈條上最薄弱的環節”,把俄國從深重的民族災難中挽救出來,保住了俄國的國家獨立和領土的完整,開辟了俄羅斯民族史的新紀元。——《論十月革命在俄國文明演進中的重大意義》任務3-2: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世界歷史意義?現代化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目標,但各國通向現代化的道路和具體路徑卻因不同的具體歷史文化背景及時代特征而不一樣。在西方通過“血與火”、“劍與槍”的殘酷殖民手段開拓的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之外,十月革命在俄國為人類社會開辟了另一條通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路。前者是“為少數人服務”的,后者是“為絕大多數人服務”。——賀新元《從現代化路徑視角比較“蘇聯道路”與“中國道路”——謹以此文紀念偉大的俄國十月革命勝利100周年》任務3-3:如何理解十月革命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小結】 十月革命后列寧僅有不到7年的實踐和探索時間,關于經濟、文化相對落后國家如何在革命后開展社會主義建設這一難題,他雖然實現了對馬克思、恩格斯相關思想的豐富和拓展,但仍有很多問題來不及解決,留下不少未竟的思考。這至少包括兩大難題:“發展市場經濟的必然性、長期性問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防范官僚主義滋生的問題?!睔v史和現實要求我們應當在列寧未竟的思考上進一步探索。——李小珊《重溫列寧逝世前夕關于俄國十月革命道路的論述》【內容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