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6 《老山界》學習任務單【學習目標】1.通過閱讀課文,能夠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2.能夠掌握文章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材料的寫作特點。3.學習文章采用景物描寫烘托人物形象的寫法。4.感悟紅軍戰士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培養積極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課前預習】1.讀音驚惶( ) 軍閥( ) 繳租( ) 蜷身( ) 點綴( ) 攙扶( ) 嗚咽( ) 咀嚼( ) 澎湃( ) 骨碌( ) 酣然入夢( )2.詞語解釋嗚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攀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酣然入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苛捐雜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捉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簡介陸定一(1906—1996),江蘇無錫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1927年起任共青團中央宣傳部長、共青團駐少共國際代表。長征時,在紅軍第一方面軍“紅章”縱隊政治宣傳部工作,后任紅軍總政治部宣傳部長。建國后,是中共第八屆中央政治部候補委員、第十一屆中央委員,第十二、十三屆中顧委常委。【課中探究】任務一:了解翻越之難1.快速朗讀課文,用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2.根據課文內容,劃分文章層次,找出文章線索。3.速讀課文,找出表示時間變化、地點轉換的標志性語言,討論交流,完成表格。時間 地點 人物 活動下午 紅軍夜里紅軍爬山、寫標語幫助傷員下午4.文末說“老山界是我們長征中所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其難表現在哪些方面?試著找出相關語句。任務二:體會描寫之妙1.揣摩場面描寫。⑴找出最典型的場面描寫。⑵作者是怎樣描繪這一奇觀的?著重于觀察的立足點和角度的理解,想象場面的雄奇壯觀。2.揣摩景物描寫。(1)找出精彩的段落。(2)“見”主要寫了哪些景物?以什么為序?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聞”突出了什么特點?(4)可作者描寫的卻是各種“聲響”,這不是自相矛盾嗎?(5)這些聲音有何特點?采用什么方法寫出?(6)這段景物描寫對表現中心意思有何作用?任務三:感悟意志之堅說說這是一支什么樣的隊伍,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并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然后小組分享。表達格式:讀到 ,我讀出這是一支 的隊伍。1.不要掉隊呀!不要落后做烏龜呀!我們頂著天啦!大家聽了,哈哈地笑起來。2.把毯子卷得更緊些,把身子蜷起來,還是睡不著。天上閃爍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綴著的寶石,它跟我們這樣地接近哪!3.但這是沒有辦法的,只得裹一條毯子,橫著心躺下去。因為實在太疲倦,一會兒就酣然入夢了。4.醫務人員中的女同志們英勇得很,她們還是處處在慰問和幫助傷員病員,一點也不知道疲倦。回頭向來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拓展:攀越雷公巖時,作者記述了紅軍戰士相互鼓勵、相互幫助的場景,為什么要寫醫務隊的情況?5.我們一口氣兒跑下去,跑得真快。路上有幾處景致很好,濃密的樹林里,銀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6.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到整個縱隊每個人心中,饑餓、疲勞甚至受傷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課后延學】作者說:“我們走過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覺得老山界的困難,比起這些地方來,還是小得很。”請大家課外閱讀反映紅軍長征的文章,如,楊得志的《大渡河畔英雄多》、楊成武《越過夾金山,意外會親人》等,然后完成一期有關長征精神的手抄報。拓展閱讀:《紅星照耀中國》《倔強的小紅軍》《永遠的豐碑》《一袋干糧》。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