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重力教學目標1、通過生活中的日常現象,了解重力的存在。2、掌握重力和物體質量之間的關系,以及公式G=mg的正確運用。3、理解重力的方向,以及鉛垂線的應用。4、準確把握規(guī)則和不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教學重難點重點:重力和質量之間關系的把握,公式的正確運用。難點:物體重心的位置確定。教學教具蘋果、乒乓球、橡皮、彈簧測力計、鉤碼、天平、繩子教學流程根據生活中常見現象,了解重力的存在。教師出示情境:拿在手中的蘋果豎直向上拋出,觀察蘋果運行軌跡,如果不用手接住,蘋果最后會和誰相互接觸。讓乒乓球做自由落地運動,觀察乒乓球運動軌跡,運動方向。讓學生回憶望廬山瀑布的后兩句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或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想想瀑布水流是怎么流動的,流動的方向如何。現象:蘋果向下運動,最終和地面接觸;乒乓球向下運動,最終和地面接觸;瀑布從高出向低處運動,最終和地面相互接觸。教師引導:上述中的物體最終和地面,和地球相互接觸了,說明物體受到了地球給它們的吸引力,那么這種吸引力的確切名字是?引出重力:物體由于受到地球吸引而具有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拓展:月球圍繞地球轉,月球會受到地球重力作用,月球上物體(或宇航員)同時會受到地球的重力作用,只不過物體在月球受到的重力是物體在地球受到重力的1/6。重力消失后的情景:樹上的蘋果、樹葉不會向下落;跳遠后腳不會落地,人會飛向天空等。探究物體重力和質量之間的關系引導:想要分別托起橡皮和蘋果,手對蘋果的托力要大于手對橡皮的托力,說明地球對蘋果的重力要大于地球對橡皮的重力,從而向學生提問物體受到的重力和什么因素有關?(通過學習上學期知識,學生通過經驗明顯觀察到橡皮的質量要小于蘋果的質量,則物體的重力與物體質量有一定的關聯。)實驗目的:探究物體受到重力和質量之間的關系實驗猜想:物體受到重力和物體質量成正比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鉤碼、托盤天平實驗步驟:首先用托盤天平稱量一個鉤碼,兩個鉤碼,...個鉤碼的質量,然后分別用彈簧測力計依次測量不同鉤碼受到的重力,(可以稍微給學生涉及下二力平衡相關知識,此時彈簧測量計對鉤碼拉力大小正好等于鉤碼受到的重力)重力數值直接讀取彈簧測力計示數即可。實驗數據鉤碼質量m(kg) 0.05 0.1 0.15 0.2 0.25鉤碼重力G(N) 0.5 1.1 1.5 2 2.5實驗提醒:多次實驗的目的:不能只測量一個鉤碼受到的重力,只做一次實驗,實驗結果具有偶然性,為了避免偶然性,得到普遍規(guī)律。多次計算目的:多次測量重力和質量的比值,并求取平均值,是為了減小誤差。實驗結論:物體受到重力和質量成正比實驗推論:物體重力與質量之比為定值,用g進行表示,g=9.8N/kg,近似取值10N/kg。(g取值和緯度高度有關)引出公式,練習公式g表示重力和質量比值,則物體重力和質量之間的表達式:G=mg;m=G/g講解書上習題,練習課后動手動腦第1題重力的方向及應用用繩子掛住橡皮,讓學生觀察橡皮靜止時,繩子的方向。無論繩子上掛的物體如何,物體受到的重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下。(使學生理解垂直向下描述重力方向是不正確的)應用砌墻時利用鉛垂線檢驗墻蓋的直不直利用鉛垂線檢驗墻壁的相框歪不歪檢驗桌面是否水平(鉛垂線的方向和直角板直角邊有角度,則桌面不水平)物體的重心重力的作用點命名為物體的重心,形狀規(guī)則,質量分布均勻的物體,物體的重心在幾何中心上。形狀不規(guī)則的物體的重心利用懸掛法來確定(用線將薄板懸掛起來,在板上做懸掛的延長線,兩次懸掛所作延長線的交點,就是板的重心。)萬有引力和重力世界上任意兩個物體之間都有相互吸引的力,這個力叫做萬有引力;而重力是指物體受到地球的吸引力。當物體在兩極的時候,重力在數值上等于萬有引力,物體在其他位置時,重力在數值上要小于萬有引力。知識總結和作業(yè)布置教學板書重力重力的由來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重力的作用點教學反思學習重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時,需要結合上學期學習的物體的質量,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質量知識的復習,本節(jié)課重要環(huán)節(jié)是重力大小跟質量關系實驗的探究,做實驗過程中應讓學生理解鉤碼所受重力值等于鉤碼受到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