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制作風箏》教學設計一、教學分析(一)教材分析風箏是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千百年來,風箏作為一種民間娛樂游戲活動一直延續至今,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隨著歷史的發展變遷,風箏發展到今天 ,時代又賦予它嶄新的內容。“北京風箏節”、“濰坊國際風箏節”表明 ,風箏幾乎成了和平的使者 ,自由的象征 ,它聯結著友誼 ,寄寓了人類的美好理想 ,成為現實生活史一項有意義的活動。 ( http: / / www. / sogoupedia query=使者 )(二)學情分析學生對風箏比較熟悉,無論是哪一個孩子,讓他說一說自己見過或了解的風箏燈,他都能夠說出很多,有了這些感性的材料和豐富的生活基礎,再來探討這個話題,學生會有較強的興趣和獲得知識的欲望,部分學生能主動的在課下搜集資料,有一定的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基本能力。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預計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二、教學目標1.通過了解風箏的相關知識,學習其造型特點及制作方法。2.能設計制作一件體現風箏特點的作品。3.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民族文化的感情。本課重難點:重點:風箏的種類特點及設計方法。難點:風箏的創意及制作方法。三、教學策略教法建議:實踐法教學。學法建議:自主探究與小組合作相結合。四、教學資源教學資源建議: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2.師生準備材料: 細竹條(不要太老的,容易折斷,七八成的成竹,根據風箏的大小而定)、 熟宣紙(糊面)、 煤油燈(竹條折彎要在需要彎的地方烤)、包棉線(綁扎子架子)、502膠(粘架子,主要是粘風箏面)、鉛筆(打畫稿)、顏料(廣告色,可以覆蓋)、毛筆(大,小幾白云及衣紋筆).五、教學評價評價標準:好的活動方案實施起來要得心應手,引導學生從多種方式進行評價。評價方法建議: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參與,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評價。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注重評價激勵性、多元性、開放性,在自我評價的基礎上,盡可能采取小組討論交流的形式,鼓勵同伴之間充分發表意見和建議。六、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5分鐘)1.同學們,我們來聽首古詩,詩中所說的紙鳶指的是什么?2.誰來說說風箏的來歷,制作方法。3.出示課題《風箏的制作》(二)學習與探究(10分鐘)學習指導語:1.上節課,我們了解風箏的來歷及演變過程,風箏的制作方法。風箏是吉祥物,它的發展都與各地民間習俗聯系在一起。每年農歷立春之前,谷雨之后,各家到野外放飛風箏,然后切斷引線,任其自由飛翔,意欲驅邪保平安。2.風箏的制作(1)教師展示課前制作的兩個風箏及風箏骨架。(2)了解風箏制作的工具和材料。(3)教師展示風箏的同時,請學生觀察說出扎風箏的特點:左右對稱,及各種風箏的扎制方法。學生邊聽教師講解,邊看教師演示,明確制作過程。知道風箏扎制的步驟及如何保證左右對稱,感悟制作技巧。(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基本掌握了燕風箏的方法后,遷移發散讓他們發揮聰明才智,創造一個有自己特色的風箏。(設計意圖:增強學生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意識,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三)實踐與體驗(15分鐘)結合剛才的演示,同學們親手制作風箏,看誰制作的風箏漂亮,能夠飛上天。學生制作1.提出任務:請同學們六人組成小組合作做風箏扎、糊、繪(裝飾)。2.制作注意事項(1)注意安全。(2)扎骨架時要注意哪些?(綁線要勻稱,綁結實。)(3)做風箏面時要注意哪些地方?(四邊要留有余地。)(4)固定骨架和風箏面要注意哪些地方?(糨糊不能涂得太厚。)3.教師巡視指導,點撥制作技巧。(四)展示交流,評價總結(5分鐘)1.學生展示合作的風箏。2.大家暢談做風箏的收獲與感想。學生談創作意圖,最后評出扎的優秀的風箏(精巧獎、創意獎、佳作獎)。師生共同總結:風箏骨架要對稱,風箏面料應完整、粘牢,裝提線找準重心,繪色彩宣鮮艷,對比要強烈,色塊面要大。(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審美、評析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悅。)3.說說你還能創造設計出哪些樣式的風箏?(五)課后延伸(5分鐘)1.通過上網、書籍收集有關風箏圖片,了解更多類型風箏的制作知識。2.制作精美的風箏到戶外放風箏,為家人祈福。板書設計:制作風箏一、制作步驟:1.骨架綁扎2.裱糊3.圖案的描繪二、注意事項:(1)注意安全。(2)扎骨架時要注意綁線要勻稱,綁結實。(3)做風箏面時要注意四邊要留有余地。(4)固定骨架和風箏面要注意糨糊不能涂得太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