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摘取人參果》教學設計一、教學內容分析本課是根據泰山出版社小學信息技術第三冊第一單元第五課《樹葉飄飄我來掃》,并結合我校基于《西游記》的全科閱讀項目學習實踐活動,進行組織的教學內容。本節課主要是通過scraino中的條件判斷積木以及偵測積木等實現模擬摘取人參果的過程,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感悟編程學習與全科閱讀相結合的魅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二、學習者分析教授對象為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大部分學生在四年級上冊已有了良好的編程基礎。本節課安排在四年級下學期,上學期通過體驗圖形化編程的學習,學生對于scraino軟件中各個積木模塊已經熟悉,能夠熟練運用運動、外觀、控制等模塊。本課將《西游記》與編程學習相結合,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積木講解部分相對較少,動手編寫代碼部分較多,學生可以利用教師提供的素材進行自我創作,成品率高。三、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掌握條件判斷積木“如果……那么……”、“偵測……”積木的簡單運用。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使用Scraino軟件模擬孫悟空摘取人參果的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結合《西游記》進行編程學習,激發學生創作欲望,體驗數字化古典名著的魅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信息素養。四、教學過程1、創設氛圍,視頻導入師(播放《西游記》中孫悟空和土地公在人參果樹下爭論的視頻):上課前,我們先來觀看一段視頻。同學們,在《西游記》中有很多次孫悟空和土地公談話的片段,你知道視頻中片段是出自于哪一個章節嗎?生:偷吃人參果師:是的,偷吃人參果,看來大家對我們的《西游記》十分了解。這節課,就讓我們運用Scraino軟件,和孫大圣一起摘取人參果。(出示課題)設計意圖:通過播放《偷吃人參果》視頻片段,營造西游主題故事情境,學生能更快地融入到本節課中。將孫大圣角色和學生聯系在一起,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欲望。2、分步學習、探究新知師:人參果畢竟是仙家之物,想要摘到它可不是件簡單的事情。我們通過一段視頻,先來了解人參果的生長習性。(播放土地公講解人參果與五行相畏)誰能結合視頻片段,說一說,下面圖中分別呈現的是人參果的哪個習性。學生回答:遇金而落、遇土而入師(播放土地公講解人參果視頻片段):看來大家已經掌握了人參果生長習性,那就讓我們一起將人參果摘下來。在接下來的任務中,大家可以自行嘗試完成,也可觀看老師提供的微課。既然想要摘到人參果,就先需要知道滿足什么條件人參果才能從樹上落下來?讓我們一起進入任務一任務一:遇金而落師:請大家跟隨老師,結合流程圖,思考如何進行積木編寫。當綠旗點擊時,如果人參果偵測到自己碰到了金擊子角色并且按下了鼠標,那么將判定為滿足遇金而落的條件,執行人參果以每秒五步的速度不斷下落積木腳本。師:哪位同學可以根據剛剛的講解,上臺在老師的電腦上為大家演示完成任務一:根據以下積木腳本,實現當點擊綠旗時,如果人參果角色1碰到金擊子并且按下鼠標 ,將按照一定速度不斷下落。請其他同學認真觀看。師:時間到,我們先來看看這位同學的積木,能不能實現任務一的目標要求呢?師:目標達成。現在,請同學們在自己的程序中將積木補充完整。(學生自行操作,可以進行小組討論,也可以參照微課完成。通過流程圖和提供的積木,實現遇金而落的過程。)設計意圖:課前準備好摘取人參果源文件(背景、角色、初始積木),可以節約課堂時間。舞臺上人參果角色通過移動積木設置的初始位置,自然引出為人參果添加遇金而落的程序腳本。利用微課實施個性化學習,讓學生演示講解可以檢測學生自學成果,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任務二:遇土而入師:經過巡視,大家都已經完成。但是,老師發現了一個問題,在你的程序中人參果角色在落到地面后,是停留在地面上還是消失不見了?誰來說一說生:停留在地面上師:你觀察得可真仔細。但這不符合人參果遇土而入的生長習性,需要哪些積木才能實現人參果角色遇土而入呢?請大家先來看看流程圖,誰能結合任務一的學習,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流程圖。在下落過程中,如果人參果角色 ,那么將 。學生回答:在下落過程中,如果人參果角色碰到土地,那么將隱藏自己。師:看來大家已經能夠借助流程圖分析問題了,接下來一起完成任務二:根據以下積木腳本,實現人參果角色1在不斷下落過程中,如果碰到土地,那么將立即消失。設計意圖:在這個任務中,通過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流程圖,可以加深學生對積木搭建的理解。同時,結合《西游記》原著內容,由任務一的編程效果可以自然引出任務二,層層遞進,更易于學生接受。師:同學們可真聰明,和孫悟空一樣,一點就通。大家看,我們的豬八戒餓得撐不住了,已經端起錦盤在樹下等著了。那怎樣才能將下落的人參果角色1裝入錦盤中呢 我們一起從流程圖中找到答案,同桌兩人相互描述一下流程圖在下落過程中,如果人參果角色 ,那么將 。剛剛有同學問到,這里之后為什么會隱藏呢?我們一起先來看看錦盤的程序,誰發現了答案生:師:你可真聰明,老師再幫你補充一下:在錦盤的積木中,采用了通過人參果數量來控制錦盤的造型切換,比如當摘到人參果數量為2時,此時將切換為錦盤2造型。同時在錦盤2造型中,已經包含了兩個人參果。所以,后面加上了“隱藏”人參果角色的積木。現在請大家結合剛剛的程序分析,一起完成任務三:任務三:根據以下積木腳本,實現人參果角色1在下落過程中,如果碰到錦盤,那么將增加錦盤中摘到人參果數量,然后隱藏。分層任務: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以結合教師提供的素材(圖片、聲音),運用自己的創意,豐富自己的程序。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流程圖,逐漸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跟隨劇情一步步進行程序編寫,學生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完成任務。分層任務的設置,既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又可以引導學生形成個性化創作、追求精品的思維。3、展示評價,共同提高師:通過巡視,我發現了很多別出心裁的作品,真是讓老師大開眼界。下面一起來看看這位同學的作品。師:請你向大家介紹一下你通過添加哪些積木,實現了怎樣的程序效果?生:教師評價: 不僅結合以往造型切換的方法,實現了人參果金光閃閃的效果,還通過“如果……那么……否則”積木,簡化了積木腳本,真棒,讓我們將掌聲送給他。設計意圖:完成的編程作品可以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就感,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和創作動力。編程作品的創作沒有一定的規則,教師教給學生的就是基本操作,剩下的創作部分靠學生自己完成。4、總結交流 ,分享收獲教師總結:隨著我們的學習,師兄弟三人如愿以償地吃到了人參果,唐僧師徒五莊觀一行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那我們今天收獲了什么?請大家一起看黑板學生回答:“如果……那么……”條件判斷積木、“偵測……”積木等看來大家今天是收獲滿滿,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偷吃人參果》只是其中之一。下節課,我們將結合偵測模塊中的其他積木一起學習課題《三打白骨精》,又會有哪些不一樣的情節在等待著我們,下節課,我們不見不散。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梳理課堂知識點,養成及時鞏固新知識的習慣。同時,結合《西游記》中的九九八十一難,引出下節課課題《三打白骨精》,引起學生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