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階下兒童仰面時,清明妝點最堪宜。游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制作風箏風箏的歷史:風箏,古時南方稱為“鷂”,北方謂“鳶”。東漢期間,蔡倫發(fā)明造紙術后,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紙鳶”。《南鷂北鳶考工志》風箏的起源:春秋時代 ,“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最初風箏常被利用為軍事工具 。四面楚歌。富蘭克林做實驗。風箏的文化:放風箏的時間:“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因為放風箏需要不大不小的風 。風箏吉祥圖案內容豐富,大體有“求福”、“長壽”、“喜慶”、“吉祥”等類型,其中以求福類圖案為多。作用:“放風箏,張口仰視,可以泄熱”可以消除眼肌疲勞,調節(jié)和改善視力。風箏的文化(二)高山族有清明放斷鳶之俗。把風箏放到最高點,便將線斷掉以驅瘟疫;藏族的風箏外形精巧美觀,多為正方形和菱形,放風箏,不僅要比高遠,而且要看誰把對方打下來。比賽時,風箏線上大多涂上摻有玻璃渣子的膠水,加大摩擦力,用以割斷對方的風箏線。甭管風箏飛得有多高多遠,都不能收回來,要把風箏線剪斷,這意味著把一切不好的運氣全部送走。所以老人們都知道,遇見被剪斷的風箏,千萬不能撿回家去。 四、風箏種類:(一)、按其內容分: 鳥形:鴿子風箏、大雁風箏、仙鶴風箏 蟲形:蜻蜓風箏、蝴蝶風箏。 水族:金魚、蝌蚪、螃蟹風箏。 人形:孫悟空。 文字:雙喜、福壽風箏。 器形:寶劍、花瓶、扇子風箏。 幾何形:瓦片、五角星、八卦風箏。(二)、按構造分: 硬翅風箏:沙燕風箏。 軟翅風箏:下沿不設竹條。 板子風箏:平板形風箏。 直串、桶形、半挑形風箏等。風箏的制作:風箏用細竹扎成骨架,再糊以紙或絹,系以長線,利用風力升入空中。傳統(tǒng)中國風箏的技藝只有四個字:扎、糊、繪、放。簡稱“四藝”。簡單地理解這“四藝”即扎架子,糊紙面,繪花彩,放風箏。做風箏的工具: 漿糊、 紙刀做風箏的材料: 竹篾、紗紙條、馬拉紙八角型風箏制作一、八角形風箏制作方法:1、準備器材--48cm和34cm竹條各兩根,細雙面膠一卷(5mm寬),透明膠帶紙一卷,掛歷紙若干,美工刀,長尺,筆。2、削竹條。(1)、按所需尺寸(34cm和48cm)截好竹條,標明中心線。(2)、用斜切的方法修平樁節(jié),削光削圓竹條,注意安全。(3)、將小刀支在中心線上,觀察竹條左右是否平衡,重的一端用刀修薄,直至平衡為止。課堂要求:1.完成四根竹條的削制.2.正確掌握環(huán)割法,盡量不選竹節(jié)處.3.注意安全,講究衛(wèi)生.3、粘貼風箏面: (1)、在蒙紙的反面(用竹條)畫上骨架圖,如下:17cm(2)、按順序粘貼竹條--粘中間豎條→中間橫條→下側橫條→上側橫條(青面朝著紙)(3)、用透明膠帶紙將風箏面的外緣部分封起來,如圖:(4)用小刀將風箏面裁下,如圖∶注意事項:1.粘貼時,風箏面要保持平整。2.竹條青面進行粘貼。3.切割多余風箏面時盡量用美工刀,避免用剪刀 出現(xiàn)鋸齒形。4.講究衛(wèi)生,安全制作。4、粘尾配重與拴提線。(一)、粘上尾條,如圖:(二)、用手指支在風箏的重心處(中間橫條下兩指處),要使之平衡,如圖:(三)、扎上提線,其長度以夠到下橫桿為宜,如下:(四)、將三條線合在一起打結,如下:注意事項:⒈削制竹條時,不要將手放于刀前,以免受傷。⒉竹條一定要削至平衡,否則難以放飛。⒊風箏面要保持平整。⒋扎線時要保持物理平衡。5.放飛時不斷調整線的角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