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0張PPT)制作風箏風箏的起源風箏起源于中國。傳說由古代哲學家墨翟(dí)發明,至今已經有二千多年的歷史。當年,墨翟研究了三年,終于用木頭制成了一只木鳥,可惜只飛一天就壞了。這只木鷂就是最早的風箏。后來魯班用竹子,改進了風箏材質 。最早的風箏是用來傳遞信息,用來報告軍情。從唐朝開始,風箏逐漸變成玩具。到了晚唐,風箏上已經有用絲條或竹笛做成的響器,風吹聲鳴,因而有了“風箏”的名字。英語:kite [kait]《懷淮縣》紙花如雪滿天飛,嬌女秋千打四周。飛彩羅裙風擺動,好將蝴蝶斗春歸。《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山東淮坊被稱為風箏之都。淮坊風箏是中國風箏的代表。常見的風箏樣式三角形風箏中國傳統風箏立體大型風箏龍頭蜈蚣~現代風箏用途風箏動力船1.布或紙(無紡布、雨傘布、一次性雨衣、紙彩帶、海報紙)不易破 ,比較輕的。2骨架(竹子、小木棍、塑料小條)3.線(不易斷、較長)4.其他:鐵絲 、或紙膠、雙面膠、白乳膠(主要是能固定骨架和風箏用的都可以)制作過程1、剪裁圖形2、扎骨架3、裝尾巴4、畫風箏5、提線6、試飛調試制作方法:扎、糊、繪、放,簡稱四藝。風箏的制作(第一種)風箏的制作有些簡單,有些也比較復雜,關鍵看對外形和質量的要求高低。美觀而且飛的高,那就要花功夫設計和精心制作。下面介紹二款入門級的風箏制作方法。工具/原料紙;細棍子;粘合劑等。方法/步驟1.準備好做風箏的物品,把細棍子搭建成一個風箏的輪廓。注意接口處用線綁牢。細棍上也可以包裹一層紙,方便一會兒貼封面。2.為風箏貼封面。3.為風箏做三條尾巴,先貼還是不貼,看飛的時候的實際情況。 4.除了三角形,還可以做成菱形的,方法差不多,只是形狀稍有變化。 5.為風箏綁線和試飛,線最好用牢固一點的,飛高了好收回來。綁線的位置可能會影響風箏起飛,所以要注意調整。 畫風箏在圖畫時,請同學們要注意色彩面積要大,顏色要鮮艷明麗,留白要少,這樣我們的風箏在放飛藍天時才更加醒目漂亮!可用水粉等顏料作畫,畫自己心目中最漂亮的風箏。制作的注意事項要風箏在空中平穩的飛行。同學們在制作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風箏的對稱 。盡可能減輕風箏的重量。不要用金屬線或電線做成放飛線。風箏的放飛方法風箏飛行的原理一人手持風箏后面的中心條,迎風站立在風箏的背后,將風箏舉起與肩平(或舉過頭頂),并使風箏略向前傾5°~10°。另一人手持線拐子,左手挑持風箏線,放出一段線,距風箏者10米遠。待風力適宜時,持風箏的人將風箏向空中一推,持線人拉緊線繩,盡量增加風對風箏的阻力,使風箏借助人的拉力和風勢沖上藍天。初放起時,還要根據風箏飛升情況,放一段線,停一停,并把風箏線輕輕一拉一松地幫助風箏增加向上的沖力,直達百米以上的高度。原地放飛法在放飛中,如果風力太小,不能將風箏放起來或地面風小而四、五十米以上空中風力較大時,就需要跑動放飛。放飛時,放飛者在風箏出手以后,拉著風箏快速地迎風奔跑一段距離,相對地增加風速,使風箏在地面風階段能獲得足夠的升力而飛入天空。跑動放飛法一般面積在20×50平方厘米的小型風箏,如板子風箏、硬翅風箏、軟翅的“鳥”、“蝴蝶”、“蜻蜓”等,在2~3級風時可以放飛。一手持風箏線與腳線系結處,將風箏擎過頭頂,一手持線車,斜身以側背迎風施放。先讓風箏在頭上迎風飄起,再慢慢地放一段線,稍一停,待風箏升起后,再放一段線。這樣放放停停、停停放放,直到把風箏放到你滿意的高度。單人放飛法放飛的注意事項要迎風放飛。風力合適。不要在狂風、雷雨天氣下放風箏。放飛環境要開寬,不要在高壓電線附近放風箏。不要讓放飛線割到身體,尤其是脖子!要有大人陪同下放飛風箏。放飛地點推薦:民眾裕民綠道、海灘。謝謝各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