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2 長江流域第2課時學習目標1.認識長江流域四大城市群和上海在長江流域的“龍頭”地位。2.分析長江流域上下游地區城市密度、人口分布等方面的差異并分析原因。3.重點:了解長江流域的旅游資源。【預習導學】知識點:沿江分布的人口和城市 1.長江流域地區 便利、 豐富、 密集,形成了沿 分布的、以 、 、 和 為中心城市的城市群。這些中心城市都是本區域的 中心和 中心,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強大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2.長江三角洲的 市,是我國最大的國際化大都市之一。它位于長江“黃金水道”的出海口,我國 的中點, 、 鐵路交會處,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3.上海市是我國最大的 和 中心, 是上海最早對外開放的地區,被譽為“萬國建筑博覽館”。 4.下列對上海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上海地處珠江三角洲前沿B.京九鐵路與京滬鐵路在這里相會C.這里是世界著名的海港D.是僅次于北京的第二大工業城市5.下列旅游景點不位于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是 ( )A.明孝陵 B.秦始皇陵兵馬俑C.蘇州園林 D.周莊6.閱讀長江三角洲城市群變化圖,從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工農業基礎、交通條件等方面分析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的有利條件。 【合作探究】1.閱讀教材P49圖7.34、圖7.35和圖7.36,回答下列問題。(1)說出長江干流沿岸的主要城市,說明為什么長江流域的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2)比較長江下、中、上游地區城市人口的比例和城市密度差異,分析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 (3)設計長江某一段的旅游線路。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水平最高的區域,其旅游發展趨勢和特征對我國旅游業具有重要的先導和示范效應。 材料二 長江三角洲經濟地區主要旅游城市分布圖。(1)簡述長江三角洲地區旅游業發展的共同優勢條件。(至少說出兩點) (2)長江三角洲旅游資源國際化運作的前景“不可限量”,近年來海外游客平均每年可達250萬人次,這將對該地區社會經濟產生哪些積極影響 (至少答出三點) 參考答案預習導學知識點1. 航運 資源 城鎮 江 重慶 武漢 南京上海 經濟文化 交通2. 上海 沿海航運 京滬 滬杭3. 商業 金融 外灘4. C 5. B6. (1)地理位置 : 中緯度地區 ,濱海地帶。(2) 自然條件 : 地勢平坦 , 氣候適宜 , 淡水充沛 ,勞動力資源充足 ,雨熱同期 ,降水適中。(3) 工 農 業 基 礎 : 工 業 基 礎 雄 厚 , 農 業 歷史悠久。(4) 交通條件 : 長江出海口 , 臨近上海港 , 河運、海運、陸運、空運便利。合作探究1. (1)上海、南京、九江、武漢、重慶、攀枝花等 。 河流沿岸用水方便 ,交通便利 ,有利于生產、 生活商品的交換和人們的交往 ,故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2)長江下、中、上游地區城市人口的比例和 城市密度的大小均為下游>中游>上游 。產 生這種差異的原因是下游地勢低平 ,氣候溫 暖濕潤 ,交通便利 ,故人口和城市密度大 , 中游次之 ,上游地形崎嶇 ,氣候差異大 ,青藏高原氣候惡劣 , 故城市人口比例和城 市 密 度較小。(3)從重慶出發 ,在嘉陵江與長江交匯的朝天 門碼頭乘船前往武漢 ,途中可以欣賞三峽美 景 ,世界上最大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 ,登江南三大名樓的岳陽樓和黃鶴樓。2. (1)旅游資源豐富 ,游覽價值高 ;本地區經濟 發達 ,各類市場距離短 ;交通便利 ,各景點的 交通通達性好 ;基礎設施完善 ,地區接待能力強 ,旅游環境容量不斷擴大。(2)帶動區域相關行業發展 ,促進經濟增長 ; 提供就業機會和崗位 ,擴大就業 ;增加外匯收入 ;促進社會文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