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人體廢物的排出學習目標 1.知道人體內廢物排出的途徑。 2.關注人體排出廢物的處理。 ◎學習重點:說出尿液的形成過程和排出過程。【預習導學】知識點一 尿液形成和廢物的排出 ·學習小助手·自學完本知識點后,把腎單位的結構圖畫出來,然后概括出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知識點二 人體排出廢物的處理 1.人體排出的糞便和尿液中,有未被消化吸收的 和代謝廢物 ,以及多余的水、 ,還可能有致病 和 等。 2.·學習小助手·人糞尿的無害化處理就是把里面的病菌、蟲卵殺死。【合作探究】任務驅動一 資料分析:取某健康人的腎動脈中的血漿、腎小囊中的液體和尿液進行分析比較,得到如下數據。結合課本中的討論活動,分析這些數據。主要成分 水 蛋白質 葡萄糖 無機鹽 尿素血漿中/(克·100毫升-1) 90 8 0.10 0.72 0.03(續表)主要成分 水 蛋白質 葡萄糖 無機鹽 尿素腎小囊中/(克·100毫升-1) 98 0.03 0.10 0.72 0.03尿液中/(克·100毫升-1) 96 0 0 1.10 1.80 通過對以上數據的分析,你能解決下面的問題嗎 血漿和腎小囊中液體成分的變化,說明腎小球和腎小囊壁有什么作用 任務驅動二 在尿液形成的過程中,尿液和血液是如何流動的 【例題】 下列是人體尿的形成過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a.正常情況下,腎小管對原尿中的物質進行重吸收是有選擇的,程度也不同。重吸收的物質主要有部分無機鹽、大部分水和全部 等物質。 b.正常情況下,腎小球濾過時,大分子蛋白質不能通過,這些蛋白質主要是食物中的蛋白質經過一系列變化而形成的。食物中的蛋白質在消化道內最終分解成 才能被人體吸收。 c.腎小球是一個毛細血管球,連接著入球小動脈和出球小動脈,檢測比較入球小動脈與出球小動脈中所含氧氣和二氧化碳的量,發現幾乎沒有變化,這說明在腎小球毛細血管處沒有發生 。 d.某同學認為二氧化碳這種廢物沒有從尿液中排出,說明排泄還有其他途徑,你認為還有哪些途徑 。 ·學習小助手·c.入球小動脈和出球小動脈中都流動脈血,血液成分沒有發生變化,說明在此處沒有進行氣體交換。d.排泄的途徑主要有3條,除尿液的排出外,還有呼氣排出二氧化碳、水,出汗排出水、無機鹽、尿素等。任務驅動三 為什么要處理人糞尿 (課前收集當地的處理方式,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答案】知識點一知識點二1.蛋白質 尿素 無機鹽 微生物 寄生蟲卵2.【答案】任務驅動一具有濾過作用。任務驅動二在尿液形成的過程中有兩條液體流動路線,一條是血液流動的路線,另一條是尿液形成的途徑。(1)血液的流動路線:腎動脈→入球小動脈→腎小球→出球小動脈→腎小管周圍的毛細血管→腎靜脈。通過該路線,血液由含尿素、無機鹽多的動脈血變成含尿素、無機鹽少的靜脈血。減少的尿素、無機鹽等則通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進入腎小囊腔內,最終作為尿液的成分排出體外。(2)尿液形成的途徑:腎小球(動脈血)→腎小囊(原尿)→腎小管(尿液)。【例題】 葡萄糖 氨基酸 氣體交換 通過呼吸系統排出任務驅動三人糞尿污染水體,傳染疾病,惡化環境,危害人類健康,主要是指人糞尿中的一些病原微生物容易擴散和傳播。(課本上圖文并茂地展示了處理方式及其效果)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